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42.20KB ,
资源ID:15679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679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

2、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六、教学措施: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 、充分利

3、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时间: 年 月 日 总节数:、亲历科学【教学目的】

4、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按课文要求准备。2. 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 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

5、问题,不解释为什么。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二、体验活动 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5.填写我的解释。6.交流我的解释。三、小结: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

6、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授后反思:2、认识自己1.探究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而且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3.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重点: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现象难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学生自带全家福照片、投影片、性状遗传的录像资料一、 导入1.这两位同学的长相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2.他们长的不一样,那他们像谁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像谁”的问题。二、 新授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人

7、体的特征(1)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位同学是双眼皮,这位同学是单眼皮;这位同学有酒窝,但他却没有等等。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的特征代码?(2)阅读P25图1 书上是从哪几方面研究人类特征的?上面一排是编了字母的,下面的却编了数字,有什么区别吗它们是什么意思呢?对照书上的图,写出你自己的特征代码(3)核对特征代码1 请一位同学报出自己的特征代码。2 有没有人发现自己的特征代码和他是一样的?3 他们长的都不一样啊,特征代码却是一样的。怎么办?(选用更多的对比方法就行了)4 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5 这一些在不同人身上表现不同的样子,这些特征我们就称为性状。就像书上的四个性状,都是两种表现形式的,这样的

8、特征、性状,就可以作为研究人体遗传现象的素材。2.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1) 经常会有人说某个同学像爸爸或者妈妈。你究竟长得像谁呢?1 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全家福,也可以请周围的同学看看你长得像谁.2 你长的像谁?哪些地方像?描述一下3 人们就把子女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不仅面部特征可以遗传,而且连身高、音色、智力等等都可以遗传。(2) 是不是每个子女与父母长得都一样?那不就是克隆人了吗?1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某些特征既不像爸爸、又不像妈妈的?2 那这种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什么呢?(变异)所以,世界上除了克隆以外,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3.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

9、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1) 分析P27表格,你的哪些特征是从父母那儿遗传的?哪些特征和父母是不一样的?(2) 你还调查过其它特征吗?完成P27下张表格(3) 对于以上的调查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小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三、 巩固总结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哪种现象? “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是哪种生命现象?2、你今天知道了什么?四、 课外思考人为什么会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板书设计遗传 相似 普遍存在 变异 不相似教学后记:3、寻找动物和植物1使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以及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2向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教师准备:收集一些

10、有关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视频等并做成网页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上课调用。学生准备:了解本地有没有珍稀动植物。(一)导入新课 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非常珍贵稀少的动植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些我国珍稀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或视频)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师生小结:大熊猫又叫猫熊。它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大熊猫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它熊猫。大熊猫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某些小动物

11、为食。大熊猫生长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熊猫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80年,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专门对熊猫进行观察和研究。2、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朱鹮”的资料。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稀少的鸟之一。雄鸟体长80厘米,雌鸟稍小些。全身羽毛白色,飞羽粉红色。头顶、额、眼周、下嘴、脚部有朱红色,故叫朱鹮。生活在沼泽、山区溪流旁,栖息于树上。以蟹、蛙、小鱼、田螺为食。在1981年5月以前,全世界仅发现有5只这种鸟,号称“国际保护鸟”。1981年5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洋县又发现了7只朱鹮。后来,又孵出了6只小朱鹮,使朱鹮的总数上升到18只。朱鹮

12、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现在我国已在陕西建立了“朱鹮群体观察站”,观察和记录朱鹮的全部生活情况。 3、按上述方法,认识其他几种珍稀的动物东北虎、扬子鳄、金丝猴、白鳍豚、中华鲟、丹顶鹤等。4、认识珍稀植物“银杉”银杉是一种高达20米的树木,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所以人们称它做银杉。它是世界上珍稀的植物,仅生存在我国,目前只有2000多株,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5、认识珍稀植物“水杉”水杉是一种高达35米的树木,叶淡绿色,在树枝上排成羽毛状,非常好看。它也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的植物。6、按上述方法,认识其他几种珍稀的植物银杏、珙桐、望天树、桫椤、金花茶、鹅

13、掌楸等。7、提问:现在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稀的动物?有哪些珍稀的植物?为什么称它们为珍稀的动植物?(有的数量极少,有的仅在我国有。) 8、指导学生认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你知道这些动植物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吗?这些动植物所以这样稀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由于温度、湿度等变化,大片竹林死亡,熊猫的食物没有了,就会造成熊猫大量的死亡。另一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胡乱砍伐。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它们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亡。讨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3指导学生认识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 讨论:怎样保护珍稀动植物呢?为了保护珍稀的动植物,国家颁布了法律,对捕杀珍稀动

14、物、砍伐珍稀植物的人,要进行法律制裁。为了保护珍稀的动植物,国家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自然环境,使珍稀动植物能很好地生存、繁殖。通过以上措施,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有的种类数量有所增加。但是,破坏珍稀动植物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我们必须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使每个人都懂得并认真做到。(三)巩固应用 1、写出下面动植物的名称。2、我国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我们湖北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3、珍稀植物中的大熊猫是谁?称为“古老活化石”的珍稀植物谁?3、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4、讨论:假如我们这个地方飞来一只受伤的珍稀鸟

15、,应该怎么办?(四)布置作业 调查: 1当地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2当地有没有自然保护区?3当地重点保护的是哪些珍稀的动植物?4、蚯蚓【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蚯蚓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蚯蚓的食性等情况。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知识与技能:知道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照顾蚯蚓、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能对蚯蚓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教师、学生准备:(1) 学生课前捉到的蚯蚓,盛放蚯蚓的容器、放大镜等。(2) 供蚯蚓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

16、面包、鸡蛋、苹果皮等。(3)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一课时一、导入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说它没骨气,可是它力大无边,它可在泥土里自由地活动,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地游。(板书:蚯蚓)2.检查学生捉到的蚯蚓。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蚯蚓?二、观察蚯蚓 1.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蚯蚓)(板书:观察) 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蚯蚓,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蚯蚓起个名字。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蚯蚓。

17、三、 研究蚯蚓1.你还想了解蚯蚓的哪些方面?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四、 拓

18、展今天我们通过对蚯蚓的研究,对蚯蚓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蚯蚓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蚯蚓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5、凤仙花1了解周围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通过观察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会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特征,发现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比较能力,以及通过查阅书刊了解其它信息的能力,并能做科学活动记录。3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植物的美,爱护花草树木,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在研究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1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描述多种多样的植物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2指导学生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桃树枝、向日

19、葵、桃子、生葵瓜子;实物投影仪。1 谈话:上节课我们在校园 里寻找了有生命的物体,你们都找到些什么呢?2 学生汇报,师在黑板记录。3 提问:看看我们在校园里找到的这些有生命的物体能分成几类?(动物、植物)4 讲述:在科学课上,我们不但要会找还要会研究,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植物,好吗?5 谈话:除了在校园里发现有植物,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有植物?家里有吗?马路上有吗还有哪有?6 讲述:在我们地球上目前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40多万种。今天我们就来比比看哪组对植物研究的最好,评出一个优秀科学研究小组,优胜的小组将会得到一个流动牌。(二)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几种常见植物,初步学会描述它们的特征。(1)

20、出示图1凤仙花,指导学生观察凤仙花的特征。1 提问:这种植物认识吗?你怎么知道是凤仙花的?为什么不叫它杜鹃?2 学生讨论。3 提问:要是凤仙花还没结果怎么认呢?4 学生看图,描述凤仙花特征。5 小结:像刚才我们说的用来认识凤仙花样子的几条理由都可以叫做凤仙花的特征。(2) 指导学生观察另外四种植物(小麦、菊花、玉米、椰子),描述其特征。1 看图。2 讲述: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四种植物,像刚才我们观察苹果树一样,比比哪组观察的仔细,说出的特征最多。3 各组观察、讨论,师巡视指导。4 各组汇报。5 出示第六幅图提问:在哪见过类似的树?它有什么特征?6 学生观察、汇报。(3) 小结:刚才每组同学观察的

21、都很仔细,讲的也很多,我们在认识一种植物时,不但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会说出它的特征。(4) 比赛:除了刚才我们认识的这几种植物,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看谁报的植物名称多。2指导学生通过对某一种植物的观察,能用一段文字具体描述其特征。(1) 看书P11下图,提问: 再来看看书上下面的这种植物,知道叫什么吗?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观察它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它的特征的呢?你会不会?(2) 学生读。(3) 布置活动任务:每组在校园中找一种认识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特征,并且像书上那样记录下来。(4)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师巡视指导。(5) 小结学生室外活动情况并作评价。(6)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7)小结表扬

22、记录优秀的小组。教学后记:6、观察土壤*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愿意亲近土壤。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

23、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 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2)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3)小结:含沙多的土壤 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1)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2)学生观察,小组交流。(3)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出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4)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三、总结巩固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四、课后研究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7、土壤的保护A. 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讨论。B. 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A.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B. 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C. 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D. 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