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17.10KB ,
资源ID:156911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6911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化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化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docx

1、城市化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城市化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伴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人口规模的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深化,人口规模和城市化的关系也更加的紧密。本文从城市化和人口规模的概念入手,对其相关理论进行了相应的概述,并在理论上阐述了城市化与人口规模的发展阶段及其现状。借助国家统计局2010-2018年国内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针对城市化对城市人口规模有怎样的影响?究竟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还是二者并不存在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城市化与城市人口规模存在高

2、度的正相关性。此次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口流动、为有关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城市化的发展。关键词:城市化;人口规模;影响pact of urbanization on urban population size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rapid,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is the huge population growth brought by the reform

3、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Since the 21st century,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deepe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scale and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closer.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cept of urbanizati

4、on and population scale,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theoretically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scale. With the help of the data of 256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8 from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

5、ics, what is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urban population scale? Is it positive or negativ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urban population size. This study will help u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provide more r

6、eliable basis for relevant decision-making,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Key words: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size; impact摘 要 IABSTRACT II1 前言 12 城市化与人口规模的基本现状 12.1 城市化的基本现状 12.1.1 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 12.1.2 城市规模空前扩大 32.1.3 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不均 32.2 城市人口规模的基本现状 52.2.1 城市人口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52

7、.2.2 城市人口规模空间分布不均 52.2.3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分类 63 城市化对城市人口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83.1样本选取 83.2变量选择 93.3 实证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 93.4 相关实证结果 103.4.1 描述性分析 103.4.2 回归分析 114 政策建议 124.1逐步发展:从小城市到大城市 124.2加强城市管理 124.3提升教育以及医疗水平 12结论 12参考文献: 14致 谢 161 前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加快,而城市化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中国内部。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伴随着1

8、978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 (Market-Oriented Reform) 以及城市人口的恢复补偿性增长,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产品的产出得到了大量提升,大量的农民开始进入城市,加上大量知青返回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规模空前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化步入了新的加速状态,国家的城市化目标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1978年到2015年,中国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是1949至1978年的4.1倍;城镇人口从17245万人增加到77116万人,增长了3.5倍,近6亿人实现了从农村向城市

9、的转移;城市总数由193个猛增到656个,新增城市463个,相当于前30年(19491978年)增加量的7.6倍。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和私有经济的崛起,城市化以及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了新的高度。2 城市化与人口规模的基本现状2.1 城市化的基本现状 2.1.1 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 随着1978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 (Market-Oriented Reform) 以及城市人口的恢复补偿性增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态势。200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才达到36.22%,而到2019年低,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就已经达到60.60%,相比于2000年底提高24.38个百分

10、点,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增长1.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9年低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高达44.38%。较2015年提高4.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2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2015年,中国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是1949至1978年的4.1倍,城镇人口从17245万人增加到77116万人,增长了3.5倍,近6亿人实现了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城市总数由193个猛增到656个,新增城市463个,相当于前30年 (19491978年) 增加量的7.6倍。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50年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提高到了2014年的超过世界水平0.77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

11、比,中国仅用22年时间就实现了城市化率从20%到40%的快速提升。1976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持续快速的发展,这就体现在随着中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乡村人口在逐步缩减而城镇人口在逐步增加。从1996年开始,中国城镇人口一路攀升,城市化率也突飞猛进。(图1)从短期来看,2015-2019年间,我国城市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在稳步增长,从2015年的56.1%到2019年的60.60%,提高4.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化水平呈现出总体向好的局面。(图2)图1 中国城市化率变化曲线图2 2015-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1.2 城市规模空前扩大2000年至2015年间

12、,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的城市数量由原先的262个增加到295个,年均增长0.79个百分点。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由原先的90个增加到147个;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由20个增加到53个;200400万人口的城市增长了2.17倍。到2015年我国共有城市656个,创造了全国80%的经济总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5.21万平方公里,是2000年的2.13倍。2016年来国家对城市等级标准进行了调整:城市人口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是超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在500-1000万的是特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在100-500万的是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在50-100万的是中型城市,城市人口规模50万以下的是小

13、城市。到2019年底,全国共计包括19个超大城市,36个特大城市,75个大城市,76个中型城市以及255个小城市。2.1.3 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不均如果将中国的城市分布按空间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并且按东中西部各级城市所占比重来看,东部地区各级城市中大城市所占比重最大,比重为49.50%,其次是特大城市,比重为28.71%,值得一提的是,东部地区没有小城市;中部地区各级城市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大城市,比重为47%,其次是中型城市,比重为34%;而西部地区各级城市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中型城市,比重为40.7%,大城市和小城市所占比重相同,都是25.58%。总体而言,东部地区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主,中

14、部地区以大城市和中型城市为主,西部地区除中型城市外,小城市所占比重也非常大。“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显示,中国城市等级呈东中西阶梯分布,东部一马当先。百强城市中有61个位于东部,23个位于中部16个位于西部,由东向西呈阶梯式递减。除“百强城市排行榜”外,中国目前的十大城市群中,只有川渝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位于西部,在发展规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也都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在目前15个国家级中心城市中,10个位于东部地区,中部为2个,西部则有3个。18个国家级新区中,东部地区占据10个,中部有2个,西部为6个。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部地区有11个,中、西部各占3个。(图三)在过去十年左右的

15、时间里,中国城市化的空间分布得到了证明,在空间分布上,拥有较高城市化水平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就相对较低。这就说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这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图3 百强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布2.2 城市人口规模的基本现状2.2.1 城市人口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自21世纪以来,东部地区对于人口流动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流入人口占全国总流入人口的比重超过65,而中西部地区对人口吸引力相对较弱。尽管东部地区流入人口规模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大得多,但其在总人口流入量中所占

16、的份额却是先增大后减小。近十年来,我国各个城市城市人口规模总体呈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入人口占地区常住人口的比重均保持着连续的增长,但增长速度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时间上来看,东部地区流入人口占地区常住人口比重表现出先加速上升再放缓,2007年之前为一个快速增长过程,之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为先平缓增长到快速增长,2009年之前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之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2.2.2 城市人口规模空间分布不均同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不均一样,人口规模也存在空间分布的差异。在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流入规模是2342.58万人,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入

17、规模非常小,仅占了东部流入人口的15.8%和18.7%,分别为369.68万人和437.45万人。直至2018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人口流入规模差距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东部地区人口流入规模为中部地区的1.97倍,为西部地区的3.06倍,而此时东部、中部、西部的具体人数分别为13568.82万人、6891.26万人和4445.31万人。由此可见,相比于中部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口流入规模的优势长期以来都是十分明显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依次递减,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已经从497人/km2增加到556人/km

18、2,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略有降低。(图4)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已从2010年的34%,上升到47%,中部地区变化不大为53%,西部地区人口比重从28%,下降到27.29%。(图5)由此可见中西部地区人口有向东部地区移动的趋势。图4 2010、2018年中东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对比(单位:人/km2)图5 2018年中、东、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2.2.3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分类在多样化、复杂因素交织着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地区城市化与人口流动有着多样性特征。从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空间分布看,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总体格局是东部高于中西部,中西部以陕西和重庆连线省市城

19、市化率较高;而人口流入规模占比与人口净流动率较高的地区则以东南沿海和西部沿边境省份为主,人口流动与城市化水平空间格局既存在空间上相互重合一致的省份,也存在叠加不一致的地区。人口流入率反映了该地区人口流入的情况,不仅包含本地的乡城人口流入,还包含外来人口的流入。而人口净流动主要反映的是跨省人口流入的基本状况。人口流入率与人口净流动率的对比,大致能看出一个地区是以本地乡城流入为主还是外来人口流入为主。根据城市化水平、人口流入率和人口净流动率的地区差异性,将我国31个省市分成七种类型(表1)。表 1 20082018 年人口流动与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分类 类型地区特征省份人口流入占比城市化率一跨省流入为

20、主的高城市化地区上海0.2420.889北京0.2420.834天津0.1120.766广东0.1890.621二跨省流入与省内流入并重的较高城市化地区浙江0.1930.568江苏0.0990.53福建0.0950.514三低水平人口净流入为主的较高城市化地区辽宁0.0260.597吉林0.0180.524黑龙江0.0170.542四较低省际流入以省内流入为主的中等城市化地区内蒙古0.0450.502山东0.0330.461海南0.0330.469五较低人口净流入的低水平城市化地区西藏0.0780.213新疆0.0560.389青海0.0480.408云南0.033.0.314山西0.020.

21、436六较低净流出的低水平城市化地区宁夏0.0190.431河北0.0160.386陕西0.030.406江西0.0090.388甘肃0.0190.319七较高人口净流出的中低水平城市化地区湖北0.0260.457湖南0.020.391四川0.0210.354广西0.0180.236安徽0.0160.379河南0.0210.334贵州0.0240.293重庆0.0580.468类型一为跨省人口净流入为主的高城市化地区,这类地区城市化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人口流动以外来流入人口为主。代表性省份有上海、北京、天津和广东共4个。类型二为跨省人口净流入与省内流入并重的较高城市化地区,这类地区具有较

22、高的城市化水平,并且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较大,其中也有不少为外来人口。这类地区有浙江、江苏和福建3个省市,其人口流入率约是人口净流动率的2倍。类型三为低水平人口净流入为主的较高城市化地区,代表地区为位于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3个省份,这类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人口乡城流入比率不高,跨省人口净流动维持在较低水平。类型四为较低水平的跨省流入且以省内人口流入为主的中等城市化地区,代表性省份有内蒙古、山东和海南,这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人口流动主要流向本地城市,且有少量比例的外来人口流入。类型五为较低人口净流入的低水平城市化地区,代表性省份有西藏、新疆、青海、云南

23、和山西5个,这类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的跨省流动表现为低程度的净流入。类型六为较低人口净流出的低水平城市化地区,代表性省份有宁夏、河北、陕西、江西和甘肃5个,这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不高,人口跨省流动表现为低程度的净流出。类型七为较高人口净流出的中低水平城市化地区,代表性省份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南地区,主要有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安徽、河南、贵州和重庆8个。这类地区人口流动不仅表现为大规模的人口跨省流出,还表现为大规模的省内人口乡城流动。 3 城市化对城市人口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3.1样本选取为了确保最小样本容量与数据的整体性、科学性,本文选取2010-2018年的城市数据及城区常住

24、人口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0-2018年的数据。数据分析借助于SPSS 18.0计量分析软件处理。3.2变量选择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的层级划分。依照国务院所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同时参考通过“五普”、“六普”调查出的城市市区与郊区的常住人口而计算出的城区常住人口数据,本文以城区常住人口为分类依据,把城市划分成小城市、中等城市、型大城市、型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六种类别。由于型大城市及其以上数量较少,所以统称为大城市,且最终挑选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型大城市有21个,中等城市有112个,小城市123个。为了便于研究,本文将城市人口规模用Y表示,

25、将城市化这个变量细分为城市用地多寡、第三产业发展、医疗设施和教育水平,以此来探究城市化与城市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3.3 实证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根据单一变量相关分析得出各指标变量与人口规模存在着线性关系,所以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拟合,分析各影响因素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作用是可以根据多个自变量来估计一个因变量的值。多元线性回归的表达方程如下: 设因变量 Y 与 k 个自变量X1、X2、X3.Xk线性相关,其中,a1、a2、a3.ak为 Y 对X1、X2、X3.Xk的回归系数,表示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a0为常数项,为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表1 变量定义变量名称变量编码大

26、城市人口规模Y1中等城市人口规模Y2小城市人口规模Y3第三产业水平X1城市用地多寡X2教育和医疗水平X33.4 相关实证结果3.4.1 描述性分析由表2可知,Y1、Y2以及Y3的数据对比分析可知,两者的相关数值相差不大,分布的比较有规律。Y1的平均数、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分别为0.192857,0.127278,0.004813,6.23786,0.3009576;Y2的平均数、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分别为0.067627,0.040256,-0.78226,1.385059,0.195316;Y3的平均数、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分别为0.071414,0.04251

27、0,-0.826067,1.462622,0.206254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选取的数据比较合理,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X1平均值为2.687627,中位数为3,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4,标准差为0.6908668。可见主要变量的样本的分布比较好,本文模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我们发现Y1、Y2和Y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着不小的差距,这是为了突出表明选取的城市规模的差异性,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代表性。表2 描述性统计变量平均值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Y10.1928570.1272780.0048136.237860.3009576Y20.0676270.040256-0.7

28、822601.3850590.1953160Y30.071414 0.042510 -0.826067 1.462622 0.206254X12.6876273140.6908668X20.0408420.0348880.000500.1406500.0312539X30.0497410.049650-0.543750.4573540.08639623.4.2 回归分析表3 多元回归分析Y1Y2 Y3系数T值系数T值 系数T值X1-0.035635*-4.42-0.0417268*-8.76 -0.0556357*-11.82X2-0.3828479*-1.860.2714964*2.11 0

29、.3619952*2.84X3-0.2854988*-4.65-0.5029124*-13.12 -0.67055*-9.71F值39.0657.45 47.32AdjR20.15280.21110.3208N值256256256*,*,*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着。F的值是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表示的是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做出推断。T值是对每一个自变量(logistic回归)的逐个检验,看它的beta值即回归系数有没有意义。T的数值表示的是对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值,它的绝对值大于等于ta/2(n-k)(这个值表示的是根据你的置信水平,自由度得出

30、的数值)时,就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X对被解释变量Y的影响是显著的。在表3中对城市人口规模和第三产业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验证数据可以看出,当变量是Y1时,则X1的相关系数取值为-0.035635,计算结果T等于-4.42,表明当水平为0.01时,因数X1和Y1的关系最为紧密;当变量是Y2时,则X1相关系数取值为-0.0417268,计算结果T等于-8.76,表明水平为0.01时,因素X1和Y2的关系相关度高。当变量是Y3时,则X1相关系数取值为-0.0556357,计算结果T等于-11.82,表明水平为0.01时,因素X1和Y3的关系相关度高,由此能够说明,城市第三产业水平越高则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同理可得城市用地量越多、教育和医疗水平越高,则城市人口规模越大。4 政策建议4.1逐步发展: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不同大小和发展潜质的城市在城镇系统中体现出不同的作用,所以需要在工业结构中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首先,我国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应侧重于服务、研究以及知识创新等,努力发展成熟和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之后在中小型城市推广这些技术并进行生产。我国政府通过区域平衡发展策略,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发达地区旗鼓相当的工资,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劳动力流动,减轻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扩张扩大的压力,使得城市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