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8.73KB ,
资源ID:15699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699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休闲社会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休闲社会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旨在巡查精神世界中人的创造力和鉴赏力,通过休闲促使人对生活(生命)进行思索,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成熟,使人真正地走向自由。她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意义的世界和守护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三、休闲研究与休闲学(一)国外闲暇研究状况 背景: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人民收入闲暇时间都显著增加,休闲需求迅速增加,休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休闲社会功能发生很大变化,产生相应的社会问题,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问题 重点研究和著述:布莱尔特比尔休闲的挑战,休闲:文化的基础,游戏的人,休闲:理论与政策,休闲的演化历史与哲学的透视,走向自由休

2、闲社会学新论,休闲与文化,休闲社会学,生活空间与休闲,等80年代开始,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对闲暇时间的研究是闲暇研究的重要内容背景: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休闲产业成为重要产业,有些国家甚至把发展休闲产业作为拉动需求的重要措施加以实施。学者尝试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休闲,对休闲进行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另一些学者则对闲暇经济和休闲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给与了特别的关注(二)国内休闲研究状况我国最早提出闲暇研究的学者是于光远先生。和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起步晚,涉及面窄。休闲哲学研究、马惠娣的研究 休闲本身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尺,一个意义的

3、世界、休闲与闲暇时间的不同、其他学者在哲学层面的研究、休闲社会学的研究、王雅林的研究 城市休闲、潘允康、袁国华、孙金华、张国富、刘耳等人的研究、休闲经济学的研究、分析休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中国休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休闲市场、休闲行为和休闲产品研究(三)国内研究的不足和未来休闲研究展视、中国休闲理论研究的不足、研究领域有待拓展、研究层次不高、休闲理论创新有待加强、未来休闲研究展视、重视休闲经济系统研究特别是休闲消费研究、重视其他学科知识的嫁接与运用、加强实证研究四、休闲与休闲教育(休闲学的意义)(一)休闲研究与休闲学的意义:1、休闲与健康、休闲与人生:休闲的最高目的在于人的完

4、善与发展2、休闲的双重性:3、休闲与社会发展:休闲与社会分层、社会和谐;休闲经济与社会发展休闲学的核心观点是,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休闲有三个特征:第一,休闲是一种精神的态度,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赠品”。人有了休闲并不是就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你感到生命的快乐。否则,我们将毁灭自己。休闲学研究的实质,是

5、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一种思考,是对几千年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发生断裂的现状做某些补救工作的一种努力,是试图通过对休闲与人生价值的思索重新厘清人的文化精神坐标,进而促进人类的自省未来的路如何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在寻找什么?显而易见,休闲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并使得对人的思考更具有针对性。,“休,以木而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闲,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从词意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于光远:(1994)“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 在纳什的休闲等级体系中,最高级的休闲

6、是创造性参与,其后依次是积极性参与,欣赏性参与,娱乐、寻求刺激、摆脱单调、消磨时间,伤害自我,反社会行为。事实是,在空闲的时间里,你可能从事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也可能从事反社会的行为,伤害自己、危害社会,或者无所事事,自甘堕落,这就是休闲时间的双重性。(二)休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休闲的哲学探讨:休闲的概念、特征、本质、功能休闲行为的社会学探讨:休闲行为与社会环境;休闲行为与社会发展休闲经济研究:休闲经济的产生与未来发展-制约与策略休闲教育:功能与内容(三)休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想象力:宏观视角与微观问题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功能论、冲突论、互动论实证研究第二讲 休闲行为一、休闲行为的概念

7、(一)休闲行为的界定1、休闲的界定 人们对休闲的多元化理解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1)从时间的角度来定义休闲:认为休闲就是闲暇时问,是扣除满足正常生理需要之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不能用来获取或创造收入,甚至还要为此消耗收入的时间。(2)从活动的角度来定义休闲:认为休闲是某种自愿参加的活动,参与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休闲者所追求的某种目标。也有学者认为休闲是工作、学习活动之外的一种以文化为主的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3)从哲学和文化层面来定义休闲:认为休闲是人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个体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过程;休闲不仅是在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4)从“时

8、间”、“体验”和“活动”这三者融合的角度来定义休闲:认为“时间”、“体验”和“活动”三者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缺一不可。这种观点成为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休闲的定义:休闲是人们在或长或短的、相对地从日常劳作与生活的外界压力下解脱出来的自由时间内,所从事的一种相对自由的、能产生有意义体验的活动,它足个人获得身心满足及自我实现与发展的一种生存方式。还有学者指出,休闲是人的活动,是体现和实现人的全面性和丰富性的活动,是整合和提升人性的活动。2、休闲行为的界定 休闲、闲暇与休闲行为 休闲行为,顾名思义就是休闲者的行为。前文已述,休闲包含自由时间、主体活动、良好心态等三重内涵。因此,休闲行为就可以表述为休闲

9、主体(休闲利用者或使用者)利用时间和收入等条件,为了达到恢复、心情转换和自我实现等目的,自发参与并得到满足的能动的过程。(二)休闲行为的特征1、主观能动性 休闲是人的自由、自主的选择。休闲行为的动机是影响休闲行为选择、休闲行为质量的最关键因素。 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加,休闲意愿呈现出强烈增长的态势。2、社会制约性 休闲行为的选择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1)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气候;时间(2)经济因素。休闲行为除了时间的不可或缺外,另一个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消费能力。休闲与社会分层(3)制度因素。工作时间与休息制度(4)政治与文化因素。政治环境;宗教、社会习俗 经济因素对休闲行为的制约性主要表现

10、在 休闲的时间经济成本:休闲还是工作?只有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才可能选择休闲而不是加班。一般来说,对于收入高的阶层,加班的诱惑远远小于低收入阶层。 休闲行为的经济成本:休闲方式、休闲地点等的选择无不与消费能力有关。3、个体差异性 休闲的个人偏好是休闲研究的重要内容。影响休闲的个体差异的因素是多元的: 个人兴趣 性别、年龄、生理状况 文化、职业、社会地位 价值观、信仰 交往(三)休闲行为的类型划分标准与层次的多样性1、从休闲动机(目的)的角度分:憩息性休闲;享受性休闲;发展性休闲2、从休闲的内容(方式)的角度分 游戏;体育;阅读;娱乐;3、从休闲的互动性角度分个人与群体;被动性与参与性二

11、、休闲的功能(一)个体功能1、休闲对于个体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1)生理层面:生理的舒适是健康所必需的要素。不仅是骨骼和肌肉,心肺、神经等也一样。(2)情感层面:休闲可以满足人的多种情感需求:自主;自尊;娱情;喜悦;(3)心理层面:休闲可以带给人许多心理层面的积极体验:承认与自我实现;学习与感受2、休闲对个体生命发展的作用(1)恢复身体机能:体力与智力(2)愉悦心情,精神享受。(3)全面发展。(4)完善人格。健康人格只有在自由、自主的状态下才能形成。(二)社会功能 休闲时间的增多,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现。它表明了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很高,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人们追求一种更高的生活

12、水平层次。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休闲时间的增多,还具有以下重要的社会意义。(1)休闲时间的增多,能更好地产业转移和第三的发展产业。休闲经济;服务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休闲时间的增多,能更好地促进一个社会中文化的传承和世代交替。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时,就会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上一代人就更有可能把自己所掌握的文化传授给下一代人,从而完成文化的自然传递过程。此外,人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总结,摘录自己或他人创造的文化成果,编辑成册,在向下一代人传播的同时,也能使文化向更广的空间传播。(3)休闲时间的增多,能更好地促进了社会互动,有利于缓解社会压力。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

13、感和行为过程。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多,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家庭成员和社会网络的各个部分发生交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成员与成员,群体和群体间的沟通和交流,个人,家庭,群体都处于社会之中,减少了社会孤立和社会隔阂,有利于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三、当前我国居民休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问题的主要表现1、整体上看,休闲水平低,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1)时间少,存在严重不足。(2)休闲方式简单,层次低。 纳什:休闲等级体系创造性参与;积极性参与;欣赏性参与;寻求刺激;摆脱单调;消磨时间;伤害自我;反社会行为(3)休闲消费水平低,休闲经济不发达。炫耀性休闲 炫耀性休闲是指人们通过物质消费进行休闲,追求奢侈豪华

14、,消费过度攀高,为自己获得某种“包装”与“面具”,其目的已不在于满足自身的正常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是把休闲当作一种标志与象征,炫耀自己的富有、身份、地位、成功与所谓的品位。如一些旅游者乘豪华游轮客机,穿名牌服饰,住五星级宾馆,吃高档餐厅,购奢侈品。在他们眼里似乎只有金钱的支出大大超出其他旅游者,才能给自己带来自尊与优越感,产生旅游的快乐,甚至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实际上,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已经异化了。成瘾性休闲 是指对某种休闲方式或行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形成依赖。美国学者金伯利扬归纳了上网成瘾者的主要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

15、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颓废性休闲 颓废性休闲是指把钱财用与既有害于休闲者本人身心又直接或间接造成社会危害的休闲行为,是一种没落的倒退性行为。近年来,社会上嫖娼、赌博、酗酒、吸毒、求神拜佛的行为有上升

16、势头。据保守估计,在全国至少有500万女性从事卖淫,某些城市这种行业还很猖獗。一些人致富后不思进取,不讲奉献,尽情挥霍,放纵自我,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打发时间。2、发展不均衡,阶层差距、职业差距过大,影响了社会和谐1)社会强势阶层占据了大量的休闲资源。2)中间阶层休闲严重不足。(3)社会弱势全体休闲匮乏。3、休闲理念落后,休闲意愿不均衡1)休闲理念落后。2)休闲意愿呈现出严重的阶层差异。(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1、制度方面(1)工作时间长,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差距大2)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中下层居民休闲时间被严重剥夺(3)社会保障制度落后,制约了中低收入阶层的休闲消费能力。2、经济发展水

17、平低(1)居民人均收入低,还处于小康水平初期。(2)居民消费结构层次低3、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差距过大。1)东西差距2)阶层差距3)职业差距4、公共休闲空间严重不足,分布不均衡。(1)结构不均衡(2)布局不均衡吧:城乡差异; 5、传统休闲观念影响。玩物丧志闲是生非第三章 休闲文化一、休闲文化概述(一)休闲文化的概念休闲文化是人们在休闲活动过程中了解、鉴赏、体验得到的文化综合,是将人类的休闲生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分析时所包涵的物化因素与精神因素的总和。休闲文化是指人在业余闲暇时间,经过充分自由选择和纯粹兴趣所致,用于自我享受、调整和发展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马惠娣 :“从文化角度看休

18、闲,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构建的生命状态的行为方式”。休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文化化了的生活。 思考:休闲与“谋生”休闲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现代文明的创造。是以个人的文化修养为背景,以探求和享受文化生活为目的,以获得现实生活中个人心理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身体的康健为目标的生命活动过程,而不是“谋生”过程。(二)休闲文化的本质将休闲上升到文化范畴则是指将休闲看做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一种生存状态或生命状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思

19、想1、休闲是一种社会标志和社会制度。(凡伯伦)试图从休闲与劳动的关系出发,揭示休闲的本质与工作、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休闲是社会阶层的标志。休闲是公民的社会权利。2、休闲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杜马哲迪尔(Dumazedier)、卡普尔(Kaplan)、凯利休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心灵能够体验的自由感 。人们在业余闲暇时间,经过充分自由选择和纯粹兴趣所致(超越一般功利目的,如钱、权等)用于自我享受、调整和发展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3、休闲是“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 皮普尔:休闲不仅仅是心灵上的,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态度和灵魂的状态,“我们惟有能够处于真正的闲暇状态,通

20、往自由的大门才会为我们敞开,我们也才能够脱离隐藏的焦虑之束缚。休闲的两个最本质特征:第一,休闲是一种自由活动;第二,休闲活动本身就是目的。(李(三)休闲文化的结构1、精神文化层面(1)休闲理论:关于休闲的一切研究。包括休闲价值、休闲技能、休闲经济、休闲教育等。成熟的休闲理论是休闲高度平民化、社会化的标志。休闲学、休闲社会学等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成熟的理论学科,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2)休闲意识:人们关于休闲的基本认识与看法,是低层次的休闲认识。(3)休闲心理:人们对休闲的一般心理倾向。大众心理一般又被称为群体无意识。是指群体的潜在意识。精神文化层面的休闲文化,最核心的就是休闲观:人们对休闲的总的看

21、法与基本观点:包括休闲价值观、休闲态度、休闲偏好等。2、器物文化层面(1)休闲制度:包括休假制度与相关的福利制度等。如带薪休假。现代社会,越来越把休闲视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2)休闲设施:包括私人休闲设施与公共休闲设施(空间)。公共休闲设施的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休闲水平的重要标杆。也是公民休闲福利的重要组成和表现。(3)休闲技能:与休闲方式密切相关。是休闲行为的物化表现。休闲技能与休闲水平相关,也是衡量个体休闲质量的重要指标。(4)休闲结构:不同社会、不同环境下,人们的休闲活动构成这个社会的休闲结构。另外个体的休闲结构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四)休闲文化的功能1、休闲文化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

22、量(1)休闲文化将充分发挥、发展人的主体性。(2)休闲文化就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人的开创性 (3)休闲文化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2、休闲文化有利于社会和谐(五)休闲文化的类型1、闲聊消遣型2旅游观赏型3、游艺娱乐型4、竞技博弈型5、虚拟互动型6、求知探索型二、中西休闲文化比较这是一个德国人用漫画表示的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不同 1、表达个人观点 2、生活方式 3、守时 4、人际关系 5、表达愤怒的方式 6、排队 7、自我8、星期日街景 9、聚会10、餐厅里11、胃痛时的饮品 12、旅游时 13、美女标准 14、处理问题的方式 三、我国休闲文化建设(一)社会转型视角下我国休闲文化的现状与问题15、一日三餐

23、6、交通工具 17、晚年生活 18、洗澡时间 19心情与天气 20领导 21时尚 22孩子 23对待新事物 24心目中的彼此 (一)西方休闲文化的主要特点1、休闲研究的历史悠久。2、休闲价值观主要侧重于:休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体能、智力、心理、人格等,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3、休闲被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4、休闲方式多样化与休闲经济十分发达。随着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全球化的影响,休闲转向:个人体验与绿色体验(二)中国传统的休闲文化1、儒家休闲观是自适、独善其身、中和的人生境界(1)安贫乐道的自适情怀(2)独善其身的生存法则 “独善其身”的休闲之道,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立言”。古代士人“太上有

24、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的“三立”理想。其二是隐逸 。是一种文化性、精神性的隐逸 (3)中和为美的悠游之道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道家休闲思想 道家休闲观是无为不争、回归自然、逍遥自在的人生境界 老子提倡“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的休闲方式趋于隐逸,不问世事 “庄子的“逍遥”指的就是悠闲自得的人生状态,就是摆脱一切主观的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的极致休闲。在庄子看来,人要获得休闲的极致状态,就必须超越形骸,功名的束缚,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逍遥之境。这种逍遥自在的悠闲状态,是从是非,虚实,善恶,内外,物我,生死的区别中超脱出来,达到“天地

25、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物我两忘的“齐物”之境。3、民间休闲文化传统 民间休闲是农闲时的憩息与节日休闲农耕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根文化 。中国民间大众的休闲文化具有明显的自然特性和节律 。民间休闲文化传统,第一个特征是强调实用 。第二特征是祈福娱神,祭祖拜神。(二)加快休闲文化建设的思考1、休闲旅游以精神愉悦为宗旨2、休闲旅游以就近与周边旅游为起点休闲旅游的品味在于回归自然、寻找本真2、休闲旅游是淡漠名利、闲情逸志的个性化旅游3、休闲旅游是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的可持续旅游1、恢复节日休闲,回归传统,和谐社会2、大众休闲才是休闲旅游的最终目的2、大众休闲才是休闲旅游的最终目的一要正确处理市场导向与

26、社会导向的关系,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和最大化。二是正确处理文化品位和文化价值的关系,做到“雅”“俗”共赏。三是正确处理理智认同和情感激励的关系,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观点 第四章 休闲经济一、休闲经济概说(一)休闲经济的概念1、内涵 休闲经济,是指建立在休闲的大众化基础之上,由休闲消费需求和休闲产品供给构筑的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大众普遍拥有大量闲暇时间和剩余财富的社会时代而产生的经济现象。休闲经济一方面体现着人们在闲暇时间的休闲消费活动,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休闲产业对于休闲消费品的生产活动。2、外延休闲消费,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

27、)消费活动。广义上,休闲消费包括四个层次:满足生理需要层次的消费。满足健康娱乐层次的消费。满足发展需要层次的消费。满足精神需要层次的消费。休闲产业,则是从事休闲产品生产(包括服务)活动的厂商集合。主要包括旅游、娱乐、体育、文化和休闲教育、兴趣爱好、公益活动等;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比如交通、餐饮、旅游点、商业、剧院和电影院等等。休闲产业最终会辐射到全部产业的各个领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休闲产业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其辐射到其他产业的力量也将越强。假日经济:假日经济是在1999年我国实行了三个长假制度后出现的一种提法,假日经济是种消费现象,是消费在特定时段内的集中。假日经济与休闲经济的关系:交叉

28、关系(二)休闲经济的本质王永明(2007)说,休闲经济是以休闲为基础的走向人文关怀的高级经济形态;休闲塑造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促进资本多元化;休闲消费验证人的价值存在和人的本质。 休闲经济的本质是:休闲的大众化、文化化、产业化。(三)休闲经济的基础1、消费基础:到了3000美元的时候,就会有休闲经济的爆发。2、时间基础:基本条件:劳动力恢复体力的时间每天为8小时,每周应该至少有一天时间休息,由于这部分时间大多被安排处理家务、购物等环节上。只有每周工作时间低于44小时,每年休息时间超过80天,能够有1次以上的集中休息时间,才能认为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四)休闲经济的功能1、快乐人生(1)人生的

29、终极目的是什么?(2)影响快乐人生的因素有哪些?称之为影响人类快乐(happiness)、幸福(well-being )的六大要素:物质,健康、亲情、职业环境、社会秩序状况、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生活快乐幸福的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边际效益原理 科学的休闲对于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促进生态协调,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增进知识,增加对社会整体人际关系的协调,都是有好处的 。2、催进社会发展 (1)拉动消费: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2)社会整合与社会和谐 休闲平民化、大众化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催化剂。休闲福利 思考题: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传统的消费观念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休闲经济的发展或许使我们看到了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