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9.29KB ,
资源ID:15706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706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Word下载.docx

1、创制名牌国货产品对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强有力的推动,它不仅是民族企业生存能力的表现,也是民族企业家抵御外侮,以国货优质产品击败洋货,在市场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赢得一席地位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民族企业家深深懂得,“凡百业如欲抵御外侮,专持国家保护政策与社会爱国心理,而不力图改进产品,实非竞争之根本办法”(载中国民族火柴工业)。为此,一些民族企业莫不精心生产出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名牌产品,如:荣宗敬(公元1873年-1938年)、荣德生(公元1875年-1952年)兄弟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宋fi卿(公元1898年-1956年)东亚毛纺厂的“抵羊”牌毛线;简照南(公元1870年-1923年)、简玉阶(公元

2、1875年-1957年)兄弟企业的“双喜”、“飞马”牌香烟;张謇(公元1852年-1926年)大土毛纺厂的“魁星”、“红魁”、“绿魁”棉纱等。在与洋货竞争中,这些产品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信任和赞誉,充分显示出名牌优质产品对企业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影响。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必须在产品的原料上和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管理,并不断更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因此,民族企业家对以下管理原则非常重视。1.注重原料质量,保障原料来源原料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优劣。民族企业所创名牌,无不从原料质量入手。所谓“熟货之良梏,视乎生货之优劣”(张謇,实业文钞)。穆藕初(公元1876年-1943年)在收购原料时,以

3、质量为第一标准,他主张宁可多花钱,也要采购优质原料。荣氏企业生产的“兵船”牌面粉之所以在市场上经久不衰,是因为荣德生对原料选购有严格的规定,他指出“货好必真工,优质需实料”(荣氏企业史料,上册)。因此,该企业在各处所办的麦庄,绝不收失晒热伤的小麦,进仓小麦皆由专人负责挑拣。民族企业家在严格控制收购质量合格的原料时,还提倡“广集国内所有工业制品原料,分别研究,以期有得”(张謇,实业录)。他们对原料的选购可以说是到了十分挑剔的地步。为了保证原料的质量,张謇在1900年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自己生产原料。到1920年,共开垦数万亩土地,可产棉花116 000担。穆藕初也极力主张改良中国的棉种和扩大种植

4、面积,强调“棉质不改良,纺织事业亦难求充分之发展”(穆藕初,藕初五十自述),他专门租地成立穆氏试验场,从事改良棉质之研究。民族企业家的实践活动说明,没有丰富的原料,工业的发展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因此,他们在自办试验场、农垦场的同时,也曾上书政府,希望能实施改良计划,提高国产原料的质量。拿荣氏兄弟来说,他们曾一再向政府当局条陈“大农计划”案、“垦边”案以及“振兴农业、复兴工业”案等,呼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视农业的发展,以促使民族轻纺工业得到充足的原料供应”(荣敬宗,开拓西北,推广植棉案)。民族企业家的这些经营思想,不单单是从企业利益考虑,也是从整个社会出发的,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推动社

5、会进步,促使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2.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一个企业要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不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民族企业中一些资本雄厚的企业,对机器的扩充和设备的更新都比较重视,他们不断引进性能先进的设备,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荣家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成功之道,就是“设备求其新”(荣氏企业史料,上册)。他们认为,要生产出与洋货相媲美的国货,就必须引进设备,作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物质基础。仅以茂新厂为例,1905年曾向英商怡和洋行订购18寸英国钢磨6部,新机落成后,生产出的产品品质优良,推销甚爽。1913年又改装美式机钢磨24部,使产品质量达到优异。范旭东(公元1883年-1945年)是民

6、族企业家中靠科学技术创办化学工业的典型,他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之本”(天津文史资料选集,第23辑),企业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技术设备为物质基础。他坚持不惜花费资金购买最先进的机器设备,追求最先进的技术。他所创办的水利制碱公司在生产中遇到困难时,决定拿出重金到美国购买最先进的烧锅。在他委任侯德榜(公元1890年-1974年)出国购买设备时,特别强调要以最新式和质量优秀为首要条件,其“工艺和设备都必须是先进的”,“在这方面如有闪失,将会给我们带来千古的创痛”(李祉川,侯德榜传)。正是依靠先进的技术,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使水利制碱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1926年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为

7、中国工业产品赢得了荣誉。(二)削价竞销,以价格低廉争得市场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不等于已经占领了市场。民族企业要在与外资企业竞争中夺得市场,除确保产品质量优胜外,也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者的消费水平和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准,否则,即使质量甚优,而价格高于洋货,产品也会无人问津。因此,针对洋货的低廉价格,民族企业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基础上,也采用低价促销策略,以赢得市场。简氏兄弟曾认为:“货必求美而胜英美,而价钱则贱过英美,人心自然推向”(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这就是南洋烟草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所采用的竞争策略。民族企业家还认识到,采用廉价策略,使产品在市场上尽快出售,就可以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

8、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价格的高低,而国货产品价格的定位,应视市场上同类洋货价格而定。张謇认为,价格高低的标准在于促使产品“利在速售”,因此应根据市场行情,“有时而减,有时而平”(张謇,实业录)。东亚毛纺厂生产的“抵羊牌”毛线,打破了外国企业产品独霸毛纺市场的局面,与进口毛线形成了竞销的格局。当时英国在华毛纺织厂生产的“蜜蜂牌”毛线,日商加藤洋行经销的“麻雀牌”毛线,都以低价销售,企图垄断中国的毛线市场。宋fi卿遂提出针锋相对的管理措施。首先,在毛线产品的商标上,宋fi卿经过精心设计,以双羊抵角为标志,取名“抵羊”,“抵羊”既反映以羊毛做原料的纺织品的特点,又是“抵洋”的谐音,即抵制洋货之意。这种

9、巧妙的构思,正迎合了“九一八”事变后群众抵洋抗日的心理。因此,“抵羊”牌毛线一经问世,立即受到了国人的欢迎。与此同时,宋fi卿又狠抓产品质量,使“抵羊牌”毛线在色泽、拉力、手感等方面,都达到了优质产品的标准。在价格上,宋fi卿则以英、日为准,随其变动而上下浮动,必要时不惜放弃部分赢利,砸价甩卖,甚至采取买两磅送一磅的促销手段。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洋货的竞争,打破了英日企业垄断我国毛纺市场的阴谋,使“抵羊牌”毛线成为家喻户晓、畅销全国的名牌产品,巩固了东亚毛纺厂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三)建立广泛的销售组织,采用灵活的销售技巧,扩大市场占有率产品销路的好坏,销售数量的多少,还要看流通渠道是否

10、畅通。因此,民族企业家对如何扩大和健全产品推销机构,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推销费。大中华火柴厂为加强成品推销工作,在总事务所营业科里设置专人,分别负责苏、浙、皖、赣等省(近区)和国内其他各地(远区)的推销工作,并在各大城市设立事务所,建立起一个密集的推销网,保证了产品在这些市场上的优势。一些民族企业家为建立和完善销售网,鼓励代理,奖励销售,采用对经销商优惠赔贴的措施,保护经销商的利益,以打开产品在市场上的销路。东亚毛纺厂为使“抵羊牌”毛线能够在洋货比较畅销的城市竞销,采用了“厂商产销合作合约”的方法。具体作法是:由商店预交一部分进货押金给“东亚”,而“东亚”按其押金数每月付息,并

11、给商店以相应的产品,在销售时,产品价格视行情而变,若有亏损,一概由“东亚”负责。这种经销办法,经销商不担风险,又能获得较丰厚的利润,鼓励了他们与“东亚”合作、与洋货进行竞争的积极性,这就使东亚毛纺厂在全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品推销网“抵羊网”,加强了该厂在竞争中的实力。以华北地区为例,仅仅一年时间,已经使“洋货毫无活动余地,吾货独占华北之势己成”(东亚历史档案)。 二、筹措资金和运用资金的经营管理思想资金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企业管理者的任务,是要以最优的方案筹措资金,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我国近代民族企业家,一般来说,资金都不够充裕,他们在

12、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充实的物质基础,容易被资金雄厚的外国企业所吞并。因此,民族企业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来筹措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所以,如何筹措和运用资金,就成为民族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最主要的内容。民族企业筹措资金的渠道和方法,主要有四种。(一)靠企业资金的自身积累,将利润转化为资本利润积累是企业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因此,一些民族企业家把企业“公积金”的提留,即利润的积累看成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张謇认为:“公积者,工商之命脉也”(张謇,实业录),深刻指出了利润资本化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因果关系。同时,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就在于追逐利润,而没有利润的资本化,不

13、进行资本的再投入,获取更大的利润就无从谈起。资本积累和利润的积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此,张謇也有其独到的认识,他认为:“岂可望人以生利,而不裕其母财,禁骐骥之足而贵以千里耶?”(同上)“裕其母财”就是利润资本化积累,只有“裕其母财”,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利润,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既然资本积累对扩大企业资金来源及扩大再生产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分配企业利润时,一定要先留足公积金,否则,“分利过当,生犹不及”(张謇,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然后再将利润剩余部分作为股息分给股东,绝不能把公积金挪作红利分掉,“不可不厚储公积,不预为之防也。至于未获盈利之新厂,更不得移本作息”。因此,企业要不断发展,

14、在利润的分配上,就要保持一定的合理限度,做到“彼此计息,不可无限制”(张謇,实业录)。荣氏兄弟在如何解决资金短缺方面,也有其独到的管理主张。他们在企业经营中,采取“肉烂在锅里”的积累方式,即添购新机,扩大生产。荣氏兄弟的经营指导思想是“要拿大钱,所以要大量生产”,为扩大企业规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荣德生提出,申新纺织公司“除发股息外,一般不发红利给股东,盈利不断滚下去,用于扩大再生产”(荣家企业史料,上册)。其他民族企业,像大生纱厂、豫丰纱厂等,都把提取“公积金”作为追加资本、扩大企业资金的主要途径,少提或不提红利,“厚储公积”,并使之转化为资本积累。近代民族企业就是通过这种依靠自身积累的办

15、法,使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增强了与资本雄厚的外国企业进行竞争的经济实力。(二)靠银行贷款扩大生产规模民族企业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来积累资金,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他们要获得充足的资金,就必须利用旧中国的生息资本,向银行、钱庄借款,以扩大企业规模,避免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陷入困境。“用己之财则己之善,用人之财则人之善,知其未必善而必期其善,是在经营之致力矣”(张謇,实业录)。这就是说,借债经营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经营致力”,有效地利用借来的资金,从事企业经营而能获利,仍是可行的。近代民族企业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一旦资金严重短缺,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为了生存,还不得不利用外资,以调节资金营运的盈虚。

16、当然,在借用外资时,也面临着随时被外国资本操纵、挤垮的命运。因此,他们虽认为“外资可借”,但借来的外资必须用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上。同时,利用外资,应不附带政治条件,以免为外人操纵和宰割。张謇在实业宣言中明确提出,借外债应“条约正当,权限分明”,“不可丧主权,不可涉国际”和“欲达借款之目的,必先筹还债之方”等正确的管理原则。(三)自设金融机构,自调流动资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迫切要求中国有新式金融机构来为它融通资金,民族企业家也越来越意识到金融机构的重要性。穆藕初认为:“金融与百业发展之关系,无异于血脉与人体。血脉旺则人体健,金融流通无滞,然后百业始有发挥之余地”(穆藕初藕初五十自述)。

17、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落后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设立和健全银行机构来促进实业的发展。为此,民族企业家主张建立民间银行,以辅助中央银行,服务于工业所需资金的融通。张謇说:“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设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间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办通货”(张謇,实业政见宣言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需资金的来源。可见,民族企业家既有创办金融机构的认识,也有在实业活动中缺乏资金的教训。许多民族企业家就曾自设金融机构,以积聚社会上的闲置资金,为企业的振兴和发展服务。穆藕初创办了中华劝工银行,起到了促进“国内工业之发达”,使“外来之劣货”“无可乘之隙”(

18、穆藕初,藕初文录)的目的。刘鸿生成立了中国企业银行,既方便了刘氏集团各企业间资金的使用,又促进了资金的周转与流通。其他民族企业,如荣氏集团、民生公司等,也都设有自己的银行、储蓄部,以满足资金流通需要。民族企业自办银行,一方面摆脱了其他银行特别是外国银行的控制,避免因借债过多而被吞并的危险;另一方面,自办银行,也吸收了社会大量游资,充实了企业资金的来源。(四)加强财务管理,完善会计制度民族资本企业在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一些企业曾出现过资金运用上的混乱与浪费现象。因此,民族企业家深感其弊端,主张实行完善的会计制度,以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卢作孚(公元1893年-1952年)在经营

19、其民生实业公司时,曾认为“任何机关或事业之业务能发展到何种程度,皆以财务为决定之条件,工商事业尤以财务决定其成效”。在如何管理企业财务的问题上,卢作孚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的管理原则,建立起集财权于总公司的比较完善的财务制度。刘鸿生将成本会计看作是“考察企业经营管理优劣的眼睛”(刘鸿生,中国工业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他不惜用高薪聘请第一流的会计专家为他设立各个企业的会计制度,并由总公司实行对所属企业的集中管理,建立了统一的财务制度,在企业集中使用财力、应付对外竞争、保证资金的积累、扩大企业的再生产等方面,均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三、人才开发与培养的管理思想在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有卓识的

20、民族企业家都认识到,我国实业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在于“缺乏人才,并缺乏独树一帜之人才”(穆藕初,藕初文录)。商品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之竞争也;农工商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也”(张謇,教育录),他总结出“无人才不可为国”(张謇,专录)的结论。民族企业家还把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是否拥有人才,看成是决定企业成败或社会兴衰的关键。穆藕初曾说:“凡百事业之成败,全视人才之优劣。”(穆藕初,中国棉业发展史)民族企业家所说的人才,是指什么样的人才呢?穆藕初明确指出:“实业界适用人才,分为甲乙两种,甲为科学人才,乙为管理人才。”他认为,在这

21、两种人才中,“管理人才所负之责任为至重也”(穆藕初,藕初文录)。民族企业家甚至还这样认为:“我们缺乏技术人才,尤其缺乏管理人才,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则作为社会,一切问题都不能解决。”(卢作孚,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人的训练)这种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在当时人才和知识倍受压抑的旧中国,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一)择人和用人是管理工作的关键民族企业家刘鸿生认为:“缺乏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缺少训练有素的人才,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并说:“要办好一个企业,首先得物色好专门人才,没有人才,不可冒昧从事。”(刘鸿生,中国工业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所以说,人才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而要选拔人才,首先要能够

22、发现和识别人才。穆藕初提出“物色人才与善用人才,实为事业家首务”,并把是否具备“健全之脑力,敏锐之眼光,灵活之手腕,坚固之信用,雄厚之力量”(穆藕初,藕初五十自述),作为衡量企业领导者是否称职的标准。民族企业家择人和用人的标准,既考虑专业素质,又考虑其思想素质。张謇提出的用人标准是:“今日用人不患无用,而患无体。其人果正,则必有忠君爱国之心,则勤求事理必于当。”(张謇,政闻录)他在这里所讲的“体”与“用”,其实就是品德与才干,而他用人的标准,首先在“体”即品德。他的这种提法,虽然有效忠封建国家、封建制度的意味,但重视人才对企业和国家的忠诚心,还是可取的,卢作孚在用人上坚持任人唯贤的标准,他将品

23、德和才干结合起来,认为用人的标准是“重品德与才干”。刘鸿生又有自己的用人之道,他认为用人不可求全责备,只要有一技之长,他就任用,“全才有全才的用处,偏才有偏才的用处,要学会善用他们”(刘念智,实业家刘鸿生传略)。(二)要聘用实干人才民族企业家所重视的才干,既包括理论知识,更包括实战经验,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结合,是大多数民族企业家所强调的。穆藕初认为,用人“仅有实在经验,而无专门知识,可小就而不可大授。仅有专门知识,而无实在经验,能拟议而不能建设”(穆藕初,藕初文录)。卢作孚主张对有学历、有理想、有才干者,一定要想尽办法聘请并委以重任。他对虽无学历但有本领的人,也大胆任用。水手出身的张才廷

24、,为人精明能干又有事业心,人称土专家,原是上海轮船公司的土工程师,因无学历不受重用,卢作孚遂请他到民生公司任职,并委以重任。张在工作实践中,显示出其才能,只用了两个月,就将外国专家认为无法打捞的“万流轮”打捞上岸,对民生公司做出了贡献,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在人才培养跟不上需要的情况下,民族实业家较多从“实用”出发,广揽实干人才。他们认为,单有文凭而无实在本领,“若虚有其名,无裨实用,不如无学”(荣德生,乐农自订行年纪事续编)。这种在选择人才时重视“实用”的思想,在当时民族企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三)既要人尽其才,又要爱护人才人才的使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尽其才,企业家要在对每种工作进行分析,

25、确定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以及所需学历、能力、经验之后,据此安排适合这项工作的人,使其能发挥专长;二是爱护人才,就是给人才以相应的待遇,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等。民族企业家对选拔和物色到的人才,都尽力做到人尽其才,委以重任。刘鸿生认为,企业领导应善用人才,“要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刘鸿生,中国工业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张謇提出,用人之道在于“责任专,薪水重,上有纲纪,下无壅隔”(张謇,实业文纱)。在这些用人原则下,许多专业技术人才被重用,并使他们有明确的工作责任、职权划分和与工作性质相符合的报酬。东亚毛纺厂聘请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有知名专家、教授和留学归国的博士,对这些专门技

26、术人才,“东亚”给以优厚的待遇,月薪一般与经理相当,个别博士的工资甚至超过了经理。宋fi卿还为这些人才专门租用了一栋“博士楼”,从各方面照顾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在生产中发挥出显着的作用。在其他民族企业中,一批或有专长或有学历并有实践经验的人,均被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充实了企业的人才力量,保证了人才的合理使用,发挥出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四)“聘用西人”的原则在一些民族企业里,出于生产和技术上的需要,还以高薪聘用了外国的技术人员。张謇曾提出“聘用西人”的主张,并在大生纱厂聘用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外国技术人员、教师和医生作为技术指导。民族企业家为了使这些外籍技术人员很好地为本企业服务,在生活上给以

27、较高的待遇,这些外籍人员也在改进生产、提高产品性能、提高生产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近代民族企业家在聘用外国人员的问题上也是极其慎重的。他们的原则是,“聘用西人”只能作为暂时的措施,从长远看,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问题,还必须依靠本国技术人员。“唯致意于厂内人员的培养,与国内专才之罗致”(刘鸿生,企业史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缺乏的办法,不自行培养所需的人才,实业的发展必然缺乏后劲。正如刘鸿生所说:“客卿可用,在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也应当用,但只有立足国内,致力于本国人才的发掘、使用和培养,以解决人才来源问题”(刘鸿生,企业史料),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独立自主、不受外人控制的民族企业。这种由聘

28、用外国技术人员,到注重中国自己的技术力量,并进而为培养更多的技术力量创造条件的人才管理思想,反映了民族企业家人才资源开发观念的转变和提高,也反映了他们独立自主发展企业的愿望。(五)注重专门人才培养适合各种职业要求的专门人才,需要经过培养和训练。因此,对专门人才的培养,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完成企业经营目标的前提条件。民族企业家除了对社会上现有人才尽力挖掘、量才使用外,还注重职工专业素质的提高。卢作孚曾明确指出“管理方法的实施特别重在工作人员的训练”,要“训练所有的工作人员,使其活动有效率、有技术,而且有管理的技术”(卢作孚,中国的建设问

29、题与人的训练)。因此,卢作孚不惜花费资金和时间,在民生公司开展了对职工的培训,举办各种短期、长期的培训班,建立培训学校,加强对职工技术的训练,同时还通过专业培训,为本企业培养专门人才。民生公司曾选送不少职工进各种专业学校接受培训,还先后选送百余人出国深造,这在旧中国民族资本企业里确实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创举。荣氏兄弟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训练工作,在造就培养人才的问题上,荣德生提出了“贵在实学”的原则,他说:“若虚有其名,无裨实用,不如无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们十分注意提高企业现有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管理业务水平。如何培养和提高?荣氏兄弟认为“人才之兴”,必须有良师入正轨,必须“如良玉美璞,细加琢磨”,“选送人才入各级学府深造,方能成器”(荣德生,乐农自订行年纪事续编)。因此,荣氏兄弟将举办各种类型之学校,放在整个事业的重要位置上来考虑。荣氏企业先后创办了公益工商中学、中国纺织印染工业专科学校、中国纺织印染工程补习学校等,保证了企业获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