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8 ,大小:180.52KB ,
资源ID:1573488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7348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增年产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项目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增年产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项目实施方案.docx

1、新增年产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项目实施方案宝应县2010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实 施 方 案第一章 项目建设概要1.1 项目背景及依据1.1.1项目背景高邮灌区(宝应片)始建于1955年,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腹部西侧,西沿里运河,南临子婴河,东与圩区毗连,北与淮安市接壤,灌区包括泾河、开发区等镇(区)全部及安宜、范水、曹甸、西安丰、黄塍、望直港、夏集、柳堡、小官庄、鲁垛等镇部分共12个镇(区),156个行政村,1765个村民小组,73.8万人口。灌区总面积91.12万亩,现有耕地62.11万亩,其中灌溉面积43.08万亩。高邮灌区(宝应

2、片)是里运河沿线大型灌区之一。经过五十余年的治理建设,灌区灌排渠系已基本形成,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促进了灌区的农业生产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农业的发展,以及灌区水情、工情、农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原有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不齐,老化失修以及运行管理等问题,工程效益下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水资源浪费严重,灌区水利设施不适应的状况越来越突出。宝应水务局组织编制完成 江苏省高邮灌区(宝应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 、江苏省高邮灌区(宝应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底建设完成一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支斗渠砼衬砌

3、6.8km,建设渡槽、渠首等各类建筑物32座。与骨干工程相比,田间工程存在问题较多,配套率较低,老化失修严重,田间沟渠淤浅普遍,基层管水组织薄弱,造成农田灌溉现以常规灌溉(漫灌)为主,灌溉定额大,耗水量多,用水高峰期常常造成下游的配水困难。为充分发挥高邮灌区(宝应片)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的综合效益,急需对沿线田间工程进行配套建设。2010年10月18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0年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同意本项目申报立项建设。1.1.2编制依据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0年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江苏省

4、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泵站技术改造规范(SL254200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计算规范(SL278200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等。1.2 项目区经济社会简况及基本现状高邮灌区(宝应片)始建于1955年,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境内。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腹部西侧,西沿里运河,南临子婴河,东与圩区毗连,北与淮安市接壤。灌区内辖12个镇(区),总面积91.1

5、2万亩,现有耕地62.11万亩,其中灌溉面积43.08万亩。灌区内辖泾河、开发区等镇(区)的全部及安宜、范水、曹甸、西安丰、黄塍、望直港、夏集、柳堡、小官庄、鲁垛等镇部分共12个镇(区),156个行政村,1765个村民小组,2009年底总人口73.8万,其中农业人口40.44万 。本项目落实于灌区中部安宜镇境内,东至涧沟河,南临沿广公路,西临淮江公路(京杭大运河),北至新民大沟,主要涉及安宜镇贾桥、陈家、潘桥、刘堡等4个村,东西向平均长度5.0km,南北向长度4.2km,面积21.0,耕地面积2.2万亩。灌区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已有一定的基础。灌区已经形成花木、粮油加工、水产、禽畜养殖、建筑等产

6、业,但目前仍以农业经济为主。据统计,全灌区2009年水稻种植面积43.08万亩,小麦41.0万亩,其他20.63万亩,复种指数为1.73,总产39.5万吨,水稻平均亩产500kg,小麦平均亩产330kg。2009年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48亿元,人均地区总值24375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9.44亿元,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14398元,农民人均收入7675元。项目区农田设施布局以朱马支渠为本项目区灌溉水源,新民大沟为外排水河道。 1)渠系布局斗渠灌排系统和农渠灌排系统均采用相邻双“非”的形式,斗渠间距为900-1000m,农渠间距为200m,田间工程采用横向布置,即毛渠布置与灌水沟、畦方向

7、垂直,灌溉时,水从农渠经田间进水洞流入农田。2)排水沟系布局与渠系布局相对应,一灌一排,中沟间距900-1000m,断面标准:底宽2m,边坡1:2.0,沟深3m;小沟间距200m,断面标准:底宽1m,边坡1:2,沟深2m;毛沟间距100m,断面标准:底宽0.6m,边坡1:1.5,沟深0.8m。3)道路布局田间道路分为机耕路(干道)、生产路(支路)两级。机耕路与村庄及乡村公路连接,生产路连接机耕路与田块。田间道路结合灌排沟渠合理布置,达到既利于灌排、机械作业、运输和田间管理,又能节约土地、减少平整土地和田间配套建筑物。机耕路主要路段硬质化,路面净宽不少于3m,高出田面0.30.5m, 4)林网布

8、局按照农田林网化的要求,对圩堤、生产河、道路加强绿化建设,以经济林为主,常绿树为辅。5)田块布置由于水稻地区大多是两熟田,田块既能种三麦又能种水稻,田块的大小和方向以末级沟渠的布局来确定,长度为末级渠道至末级沟的间距,田块长为100m,宽为40m。灌溉标准,高邮灌区(宝应片)属湿润地区,作物种类以水稻为主,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确定高邮灌区(宝应片)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5%,设计净灌溉模数为0.965(m3/s)/万亩。排水标准,高邮灌区(宝应片)属里下河地区,根据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3年4月编制的里下河地区水利规划,里下河地区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由于长

9、期以来,工程老化,效益衰减,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不断下降,田间工程配套率低,实际灌溉保证率仅为65%左右。沟河淤浅,排水不畅,造成骨干排涝河道标准低,目前灌区内主要排涝河道现有排涝标准较低,仅有5年一遇左右,同时大、中、小沟淤塞严重,通而不畅,严重影响农田的排涝。且因缺少桥梁等交通设施,或桥梁太小而严重影响排涝能力。项目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3.9-1.9M,低洼处汛期需提水排涝。本次可研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工程布置。1.3 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1项目区存在问题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水稻灌水技术落后,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法。(2)田间工程配套率低,老化失

10、修,渠系渗漏严重,输水不畅。(3)格田进水口放水时间任意性大,经常发生因没有及时关闭进水口而造成田埂漫溢的现象。(4)田埂高度不足,蓄水能力低,常因过量灌水因降雨而漫溢,结果导致不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同时带来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5)低洼区域排涝动力严重不足。(6)排水沟深度不足、坍塌严重、降渍能力低,占地过多,水质差,缺乏自净能力。(7)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工程由所在村组管理,加之村组集体资金有限等原因,导致用水调度管理手段弱化,灌溉用水矛盾突出,灌排保证率不足。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造成防洪排涝保证率低,遇雨成涝,已严重影响了该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的丰产丰收,影响了该地区经济平稳

11、、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造成目前农田灌溉浪费水资源冒泡、滴漏,现象十分严重,在用水高峰期常常造成下游的配水困难,且灌溉工程经多年运行,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效益逐年衰减,已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已不能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促使必须加快田间工程建设步伐。因此,实施项目工程建设十分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的需要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把水资源作为战略问题来抓,水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当前,我国面临着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国家已投

12、入巨资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而高邮灌区(宝应片)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的上游,因此,通过对高邮灌区(宝应片)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把有限的水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效率更高的环节和用途,实现水资源在灌区国民经济和生态建设中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将灌区节省下的水由南水北调工程向北送水,更好的支持北方缺水城市的发展,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如果不实行灌区节水改造,待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高邮灌区(宝应片)的水资源分配定额将会减小,按目前灌区的引水量,灌区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将会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灌区的农业和其他各行业的发展。2、是扩大粮食产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宝应县是

13、全国800个粮食主产地之一,计划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内每年增产粮食1000亿斤,就而高邮灌区(宝应片)是宝应县的主要粮食产地,就目前灌区的灌排条件,如果不进行节水改造,粮食增产计划将很难实现。高邮灌区(宝应片)所控制的灌区区域,和紧临的上游的高邮灌区和下游渠南灌区的渠排体系相同,在这两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之间,其粮食产量相当,而随着这两个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目前,以水稻为例,高邮灌区(宝应片),水稻产量平均为496kg/亩,而高邮和渠南两灌区水稻产量平均为550kg/亩,对此当地群众反映强烈。如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不仅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也较为显著。项目实施后,有助于充分发挥灌

14、区的潜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改善和提高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农村面貌的改变和农村环境的治理,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和稳定农村奠定了基础。3、节约用水、节本增效的需要目前,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48左右,水资源流失较大,节约用水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在该区推广节水工程,利于节水省地,加强管理,节能增效,意义重大。4、科学灌溉的需要目前,灌区内农田灌溉还存在着大水串灌、漫灌的传统的灌溉方式。实践证明,农田灌溉用水太多,作物并不能高产,只有科学灌溉,才能增产。因此,也需对灌溉工程

15、进行节水改造,科学合理地控制,调配水资源,使灌溉用水做到及时、适量,消灭串灌、漫灌这种落后的灌溉方式,推广应用浅湿灌溉等先进的田间灌溉技术。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有利于更新人们在灌溉用水方面的旧思想观念,有利于提高用水管理水平。因此,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无论是从投入产出角度还是从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的角度来讲,本灌区进行骨干工程项目改造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1.4 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1.4.1水量供需分析根据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年9月编制的江苏省高邮灌区(宝应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高邮灌区(宝应片)供需水平衡成果见表4.1-1、2011年及2015(P=

16、85%)年供、需水量平衡计算表见表4.1-2、4.1-3。表4.1-1 高邮灌区(宝应片)供、需水量及余缺表 名称年份 保证率可利用量(万m3)需水量(万m3)余缺(万m3)2006P=50%58230.648062.710167.9P=85%56476.761390.4-4913.6P=95%55151.768813.8-13662.12011P=50%58230.640606.717623.9P=85%56476.746257.310219.5P=95%55151.761885.7-6734.12015P=50%58230.636882.021348.6P=85%56476.741274.

17、115202.6P=95%55151.755476.8-325.1表4.1-2 2011年(P=85%)供、需水量平衡计算表月份可供水(万m3)用水(万m3)余缺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引用水合计农业工业生活其它合计总量可用量100.00.0355.83062.83418.61129.3411.2283.3100.01923.81494.7110.00.0355.8494.0849.80.0411.2283.3100.0794.555.3120.00.0355.82964.03319.8983.2411.2283.3100.01777.71542.110.00.0355.8494.0849.80.04

18、11.2283.3100.0794.555.320.00.0355.8494.0849.80.0411.2283.3100.0794.555.330.00.0355.82914.63270.4983.2411.2283.3100.01777.71492.741462.8731.4355.8494.01581.2434.1411.2283.3100.01228.6352.55833.0416.5355.82420.63192.82116.5411.2283.3100.02911.0281.860.00.0355.815808.016163.814191.0411.2283.3100.014985

19、.51178.371580.8790.4355.810374.011520.29893.4411.2283.3100.010687.9832.381738.9869.4355.84940.06165.23620.7411.2283.3100.04415.21750.090.00.0355.84940.05295.83371.8411.2283.3100.04166.31129.5合计5615.52807.74269.049400.056476.736723.34934.03400.01200.046257.310219.5表4.1-3 2015年(P=85%)供、需水量平衡计算表月份可供水(万

20、m3)用水(万m3)余缺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引用水合计农业工业生活其它合计总量可用量100.00.0355.82964.03319.8893.8382.4354.3125.01755.51564.3110.00.0355.81976.02331.80.0382.4354.3125.0861.71470.1120.00.0355.82618.22974.0842.7382.4354.3125.01704.31269.610.00.0355.8988.01343.80.0382.4354.3125.0861.7482.120.00.0355.81482.01837.80.0382.4354.3125.

21、0861.7976.130.00.0355.82815.83171.6842.7382.4354.3125.01704.31467.241462.8731.4355.8988.02075.2303.4382.4354.3125.01165.1910.15833.0416.5355.83458.04230.21801.5382.4354.3125.02663.11567.160.00.0355.813338.013693.812009.7382.4354.3125.012871.4822.471580.8790.4355.88892.010038.28373.3382.4354.3125.092

22、35.0803.281738.9869.4355.85434.06659.23086.7382.4354.3125.03948.32710.990.00.0355.84446.04801.82780.6382.4354.3125.03642.21159.5合计5615.52807.74269.049400.056476.730934.34588.44251.41500.041274.115202.6从上表2-20可见,各水平年在平水年均有余水,其值在1.022.13亿m3;特殊干旱年,各水平年水量均不足,缺水量在0.031.37亿m3;一般干旱年:现状(2006年)缺水0.49亿m3,2011

23、年余水1.02亿m3,2015年余水1.52亿m3。为此,要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一是要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渠系水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用水损失;二是要加强灌区工程的改造配套,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要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完善灌区的监测和量水设施,把灌区推向市场,实行按方收费制度,使用水户自觉主动节水。四是要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入手,使耗水量大的水稻面积保持在适当比例。经过以上努力,灌区将会不断提高其用水保证率,使其国民经济保持可持续、稳定地发展。1.4.2水质分析灌溉水质标准,自从国务院1995年8月颁布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里运河水质

24、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目前,高邮灌区(宝应片)取水口段里运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类标准。另外,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实施,作为南水北调输水主线路之一的里运河,其水质将确保达到地表水类标准,完全可以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中规定的灌溉水质标准要求。1.5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主要建设内容为:进行渠道砼衬砌长37.24公里;机耕路2.8公里;配套新建排涝泵站1座、节制闸2座、农渠、农沟机耕桥140座、田间工程农渠首82座、农渠退水洞82座、田间进水洞2592座;斗渠疏浚7条26.4公里,主要工程量为土方15.03万方,砌石227.09立方米,砼12510.59立方米。 1.6 费用(

2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概算宝应县2010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总投资1006.23万元。(2)资金筹集项目工程总投资1006.2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00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包括受益群众自筹资金)206.23万元。1.7 主要效益及经济评价1.7.1 经济效益1.7.1.1节水效益本次工程受益范围灌溉面积共计2.2万亩,现状农业用水量为1490万m3,设计水平年(2009年)农业用水量1300万m3,年节水量为190万m3。供水成本按0.1元/m3,年节约水费19.0万元。1.7.1.2节地效益由于防渗渠道比原土渠断面小,占地面积大大减

26、少,节省了可耕土地。各农渠设计断面测算,实施防渗渠道项目占地比土渠省43.37亩。按每亩单产800公斤,价格1.5元/公斤,农业成本考虑50%,则每年节地效益2.6万元。1.7.1.3减灾效益本次项目区低洼地新建排涝泵站1座,新增和改善排涝面积0.225万亩,有力地保证该区域免受涝灾,保障粮食丰产。1.7.1.4增产效益本项目实施后,将对原农田灌溉排涝条件有较大的改善,2.2万亩农田每亩增产30公斤,共计增产66万公斤,以每公斤1.5元计,则每年增产效益达99万元。1.7.2社会效益本项目片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全部实施后,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也较为显著。项目实施后,有助于

27、充分发挥灌区的潜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改善和提高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农村面貌的改变和农村环境的治理,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本条件,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和稳定农村奠定了基础。1、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完成后,提高了抗灾能力;2、降低灌溉成本,农民减负增收效益明显。由于减少了建筑物及渠道渗漏,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用水量减少,灌溉水费明显减少;3、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实现农业生产一体化,大力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4、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带动沟渠清淤及村镇道路建设,更新

28、改造的涵闸等建筑物,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外形美观,功能齐全,灌区面貌得到了改观。1.7.3环境效益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水利工程与农田林网建设相结合,与供水、供电、道路建设相结合,着力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灌区农民群众精神面貌的改变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实行节水灌溉,可以减少化肥、农药流失量,有利于保护水质,减轻污染;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保持水土,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和高效农业创造条件。1.8 建设管理、建后管护 1.8.1工程建设组织与管理为保证项目工程顺利实施,将严格实行招标投标、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和财务审计制。相关镇将成立工程建设处,具体负

29、责组织和实施,下设综合组、工程组、财务组、安全组。其中综合组负责矛盾协调、土方工程以及资金筹集等工作;工程组具体负责施工放样、技术指导等;财务组负责工程的财务规范运行,强化管理,确保工程专款专用;安全组负责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督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实行内外结合,外业以下达计划工程量和标准质量为主,内业以财务达标为主,并注重对工程设计、施工、财务收支等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技术财务档案。1.8.2建后运行管理项目工程要充分发挥效益,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用好是目的。为搞好项目管理,确保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工程竣工后,将交由受益村组,落实专人,明确责、权、利,具体负责实施项目的运行、管理,大胆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力争纳入新农村建设中河道、绿化、道路、村庄“四位一体”管理体系,确保人员、经费、责任、奖惩措施四落实。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明确产权,落实责任制。项目建成后,使用权归受益村组所有,所有权归国家。(2)建章立制。按照宝应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意见制定相应管理考核办法,使项目管理有章可循,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报酬、定奖惩措施。(3)搞好服务。汛前做好排涝站维护、养护、试机试水等工作,汛期根据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