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2 ,大小:55.06KB ,
资源ID:1580330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8033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1、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期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桃花源记【内容理解】1、作者作品东晋着名诗人,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被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主题归纳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把发现桃源、进入桃源、访问桃园、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写作特色层层设疑,激发读者兴趣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若

2、有若无的仙境,作者层层设疑。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渔人;没有名字;写桃源仙境人间似有似无,又不说它确切地点;写桃林通道,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待进桃源,顿现一幅人间生活图景。可渔人出而复寻,本做好的标志又消失了,无迹可寻。最后刘子骥寻而未果,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迷”。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了 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练习巩固】一、解释加点的词(一)字词解释。1、缘溪行?( )? 2、芳草鲜美?( )3、落英 缤纷( )( ) 4、渔人甚异之( )5、欲穷其林?( ) 6、仿佛

3、若有光( )7、才通人( )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 10、桑竹之属? ( )11、阡陌 交通?( )( ) 12、鸡犬相闻( )13、悉如外人?( ) 14、黄发 垂髫( )( )15、咸来问讯( ) 16、遂与外人间隔( )( ) 17、皆叹惋( ) 18、各复延至其家( )19、此中人语云( )? 20、便扶 向路( )( )21、及郡下( ) 22、诣太守 ( )23、遂迷( ) 24、欣然 规往 ( )( )25、未果( ) 26、寻病终( )27、无问津者? ( ) 28、捕鱼为业?( )29、具答之( ) 30、一一为具言所闻( ) (二)一词多义。1、舍 便舍船,

4、从口入( ) 屋舍俨然( ) 2、志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3、寻 寻向所志( ) 未果,寻病终( )4、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5、乃 见渔人,乃大惊( ) 乃不知有汉( )二、翻译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繁琐。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中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土地平坦

5、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类。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他们)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桃源人)听了都感叹惋惜。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小孩,都愉悦而自得其乐。8、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 渔人对眼前的景色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三、回答问题1、出自

6、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2、第一段为什么要花不少笔墨描写桃花林?这段环境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氛围,也为桃源的美好做了铺垫。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这句话有何作用?对桃源外的朝代变化感到吃惊;因世间社会动乱黑暗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惋。 作用:结构上:照应前文“避秦世乱”; 内容上: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揭示主题:反映出广大人民渴望和平、摆脱压迫的愿望,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4、文中作者描写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这样一个世界?描写了一个景色优美

7、,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社会。 目的是为表达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5、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桃花源人不愿和外界交往,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为下文再寻桃花源、遂迷埋下伏笔。 6、文中结尾写太守和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文章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四、阅读理解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B.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

8、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C.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 D.“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笔。2、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

9、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小石潭记【内容理解】1、作者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与唐代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及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2、主题归纳 这篇散文生动形象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3、写作特色“移步换景”: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第二段采用 “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

10、乐。寓情于景。文章先描写小石潭幽美的环境,再写潭中幽深冷寂的氛围,从而触发作者被贬失意后凄苦孤寂之情。【练习巩固】一、解释加点的词(一)字词解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水尤 清冽( )( ) 3、隔篁竹( ) 4、如鸣佩环( ) 5、心乐之 ( ) 6、全石以为底( ) 7、卷石底以出( ) 8、为坻( ) 9、为嵁( ) 10、青树翠蔓( )1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2、可百许头( )( )13、若空游无所依( )1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澈: ) 15、佁然不动 ( ) 16、俶尔远逝 ( )17、 往来翕忽 ( ) 18、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19、犬

11、牙差互 ( ) 20、凄神寒骨( )( )21、悄怆幽邃 ( )( ) 22、 以其境过清( )( )23、隶而从 ( ) 24、二小生 ( ) (二)一词多义1、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隶而从者( ) 2、见 下见小谭( ) 明灭可见( )3、清 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4、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久居( )二、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 水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

12、水底的石上。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鱼)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7、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三简答题1、第一段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 用“闻”“伐”“取”“见”等动词;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2、第二自然段写了潭水、游

13、鱼、阳光、影子这些景物,潭水最大的特点清澈,作者是运用了侧面描写。此外,作者还写到了游鱼,其中“佁然不动 ”是静态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态描写,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3、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和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全文的点睛之笔,概括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凄苦孤寂的心情。 5、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

14、矛盾? 不矛盾。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忧伤是感情主调;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便寄情山水,自寻快乐。但这种“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苦忧伤便流露出来。四、内容理解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谭边上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谭中景物-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

15、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时描写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2、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B.第二自然段明写游鱼的数目、活动和情态,暗写潭水之清澈见底。 C.第三自然段巧用比喻,传神刻画了小石潭源流曲折莫测,是作者情感的自然过渡段。D.末尾一段是按照游记的格式交代了同游者,与文章内容并无直接关系。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绘 精细,呈现

16、出一幅幅特写镜头。 B.第三段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C.本文在写法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 孤寂悲凉的心境。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核舟记【内容理解】1、作者作品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2、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写,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了其精巧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3、写作特色层次井然。作者对核舟各部分的描写,是先总写,后分写;从右到左,由上至下,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很有章法。全

17、文清晰的布局、分明的层次,给读者历历在目之感。【练习巩固】一、解释加点的词(一)字词解释。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 ) 6、启窗而观( )7、雕栏相望焉( ) 8、如有所语( )9、其两膝相比者( )( ) 10、佛印绝类弥勒( )11、矫首昂视( ) 12、神情与苏、黄不属( )13、珠可历历数也( ) 14、居右者椎髻仰面( )15、其人视端容寂( )( ) 16、若听茶声然( )17、其船背稍夷( ) 18、钩画了了,其色墨( )( )19、长曾不盈寸( )( ) 20、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21、能以径寸之木( ) 22、舟首尾八分有奇( )2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24、中峨冠而多髯者( )( )25、东坡右手执卷端( ) 26、其色丹( )(二)一词多义1、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文曰“初平山人”( )2、奇 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3、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 其人视端容寂奇( ) 4、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5、可 高可二黍许( ) 珠可历历数也( ) 6、语 若有所语( ) 此中人语云( )二、重点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全都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

19、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译: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他们的两个膝互相靠近,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译: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三、简答题1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空间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先正面后背面)。2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料体积小 所刻事物繁多 刻物情态毕备3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4、作者在说明

20、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按“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是先说船舱,再写船头和船尾呢?(教参) 首先,船舱是船视觉上的“主体”,相当于一幅画的背景。先说背景,可引人不胜,还可使读者初步感受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其次,苏、黄、佛印是主要人物,故要先讲。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故而后说。这样安排,一是为了表达方便,二是为了遵循事物内在的逻辑。四、阅读理解。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21、。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写下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选用“先分说,后总说”的结构方式。B.文末最后统计雕刻的物品和人物说明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多,赞叹雕刻者技艺精湛,与前文相照应。C.文中选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D.文章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庄子二则【内容理解】1、作者作品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

22、学的着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选自内篇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秋水。(一)北冥有鱼2、主题归纳北冥有鱼是庄子逍遥游的开篇,庄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起壮丽的画卷,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3、写作特色想象力丰富和形象的描写相结合。北冥有鱼庄子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力气,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

23、,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和打比方,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把庄子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练习巩固】1、解释加点的词1、北冥( ) 2、其名为鲲( )( )3、怒而飞( ) 4、其翼若垂天之云( )5、是鸟也( ) 6、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7、志怪( ) 8、水击三千里( )9、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10、去 以 六月息( )( )( ) 11、野马( )1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3、其视下也( )14、亦若是则已矣( )是( )二、重点句子翻译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译:北海有

24、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2、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译: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它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用力鼓动翅膀起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译: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译:鹏鸟从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三、简答题1、文中描写了鲲鹏怎样的形象?描述鲲鹏的

25、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奋飞时气势壮美。2、北冥有鱼一文中庄子讲以大鹏开篇用意是什么?鲲鹏这一形象在庄子笔下成了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征,作者赋予鲲鹏全新而又非常深刻的意义,体现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四、阅读理解。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翼若垂天之云”运用夸张手法,写出鲲鹏起飞时的浩大声势。B.文章开头写鲲鹏之大,后文写野马、尘埃之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生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C.“怒而飞”三个字,写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在起飞时愤怒、凶猛的样子,非常传神。D.“抟”盘旋的意思,“扶摇”,指一种自下而上的狂风,即旋风。说经过三

26、千里的潜行,然后盘旋而上,一直高到九万里。(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主题归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写庄子和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想的机敏。3、写作特色记叙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练习巩固】一、解释加点的词1、游于濠梁之上( ) 2、鲦鱼出游从容( )3、是鱼之乐也( ) 4、子非鱼( )5、安知鱼之乐( ) 6、固不知子矣( )7.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8、请循其本( )循( )二、重点句子翻译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27、呢?2、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3、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请追逐话题本原你问我你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句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却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简答题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庄子胜出,因为庄子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赏事物的美,并且巧妙地偷换概念,他解了惠子的发难。惠子胜出,因为惠子对事物的认识是求实的,

28、并且论辩逻辑严密,逼得庄子只能诡辩了。四、阅读理解。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虽然惠子与庄子性格、气质完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和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B.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C.本文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D.本文虽文短,但旨大,围绕“人是否知鱼快乐”展开论述,体现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礼记二则【内容理解】1、作者作品礼记儒家经典,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着的汇编,相传由西汉经学家戴

29、圣辑录、编纂而成。(1)虽有嘉肴2、主题归纳 本文指出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3、写作特色本文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本文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文章的气势。【练习巩固】一、解释加点的词1、虽有嘉肴( ) 2、弗食( ) 3、不知其旨也( ) 4、虽有至道( ) 5、不知其善( )也 6、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7、教然后知困( ) 8、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

30、9、然后能自强( ) 10、教学相长( ) 11、学( )学半 12、其( )此之谓乎?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后,才能够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简答题1、本文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 。2、本文作者是怎么一步步论证观点的?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