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128.84KB ,
资源ID:15856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856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docx

1、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三篇课文。它们都描写了祖国的山水风光,古诗二首分别描写了登鹳雀楼所见和庐山瀑布的风光,黄山奇石抓住一个“奇”字介绍了黄山的四绝之一“怪石”,日月潭描写了我国宝岛台湾的著名景点日月潭,葡萄沟描写了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优美风光及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8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2能正确、

2、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 登鹳雀楼课时目标:1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等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揭示诗题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山西的永济市玩一玩。(课件出示鹳雀楼图片)看,这里有座楼,好高啊,数一数,它有几层?这里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喜欢在上面休息

3、,所以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鹳雀楼”。(板书:鹳雀楼)2识记“楼”:古代的楼大都是木结构的,所以“楼”是木字旁。3导入课题:唐代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板书:登)4齐读诗题,读好节奏:“登/鹳雀楼”,指导读好停顿。二、初读诗歌,感受节奏1引导自读: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打开课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出示学习提示)学习提示: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受节奏。4学生自主练读,教师指名读。5师生合作读。教师:(低声)白日依山尽,学生:(高声)黄河入海流。教师:(低

4、声)欲穷千里目,学生:(高声)更上一层楼。6全班齐读。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1学习第1、2句。(1)引导:诗人登上鹳雀楼,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再读古诗,圈画出诗人看到的景物。(预设:白日、山、黄河)(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3)交流: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交流)(4)借助插图理解古诗。(出示动画)你们看,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沉下去,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这就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学生齐读)(5)识记“依、尽”。识记“依”: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依)给“依”字组词,体会夕阳依傍着西山缓缓下沉。识记“尽”:

5、哪个字告诉我们夕阳已经消失在天边了呢?(尽)结合插图理解、识记“尽”。(6)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哪些词语能够描绘眼前的景象?(7)教师引读。(出示课文插图)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远望去,夕阳紧紧依傍着西山落下,近处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还,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学生接读)黄河入海流。2学习第3、4句。(1)引导: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这么壮丽的景色,由此想到了什么呢?(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3)识记“欲、穷、层”。识记“欲”:我们在学过的哪首诗中见过“欲”?(赠汪伦)回忆“欲”的意思,给“欲”组词。识记“穷”: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题中“穷尽、山穷水尽”推测“穷”的意思,认读词语。

6、识记“层”: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共有几层。(4)感悟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5)联系生活:请学生思考,除了看风景,生活中哪些方面也需要更上一层楼?(6)教师引读。诗人说(齐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于是我们懂得了,站得越高,看到的风景越多、越美。(教师引读)这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们想要自己变得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3小结:今天我们跟着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依山而落,黄河奔涌入海的壮

7、美景象。懂得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四、巩固写字,指导书写1指导写“楼、依”。(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这2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楼”字中,“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上,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依”字中,“衣”的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4)学生描红,练写。2指导写“尽、层”。(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尽”,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层”字中,“云”两横上短下长

8、,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4)学生描红,练写。3指导写“黄”。(1)出示范字,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提示:中间是“由”,不能写成“田”;第四笔横要写得长一些。(3)学生描红,练写。五、背诵古诗,积累拓展1配乐背古诗。2在唐代,有许多诗人都到过鹳雀楼,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有一位叫畅当的诗人,他站在鹳雀楼上,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尘俗,所以他就挥笔写下了一首登鹳雀楼。大家感兴趣的话下课后也可以背一背。课件出示登鹳雀楼唐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配乐背古诗,让学生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引入畅当的登鹳雀楼,实现以诗带诗,能扩大学生的阅

9、读面。【板书设计】登鹳雀楼所见所想第2课时 望庐山瀑布课时目标:1认识 “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炉、川”等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美。教学过程:一、揭示诗题,识记生字1揭示诗题。(1)教师播放视频。在江西庐山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因为常年云雾缭绕,就像燃烧着的香炉升起的烟一样,于是人们给它取名“香炉峰”。这座山峰上的瀑布可美了,诗仙李白看过都赞不绝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板书诗题。(3)指名读诗题。根据学过的方法,学生自行划分朗读节奏,教师指导读好停顿。2随文识字。(1)识记“瀑”:(出示“暴”字)同学们

10、,这个字你们认识吗?你们在哪篇课文学过它?(回忆第2课我是什么中的“暴躁”)它和三点水交了朋友,变成了“瀑”。(出示加拼音的“瀑”字)学生认读,齐读。(2)理解“瀑布”:水有时候很暴躁,会变成洪水淹没庄稼,“暴”的意思是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它加上三点水,“瀑”就是从高山上陡直地流下来的水。(出示瀑布图片)这就是瀑布。(学生认读“瀑布”,感受瀑布的壮观)3过渡: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庐山,去欣赏那里的瀑布。二、朗读古诗,感受节奏1识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圈。(2)指名读诗,相机纠错。引导学生读好翘舌音:照、川。(3)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读,齐

11、读。2读古诗。(1)指名读古诗。(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感受节奏。(3)师生合作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读出节奏。(4)学生配乐朗读古诗。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过渡: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画就在诗里藏着,需要我们边读边想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感受香炉峰之美。(1)自由读第1句。思考:李白看到了哪些景物?(预设:太阳、香炉峰、紫烟)请画出来。(2)识记“炉、烟”。识记“炉”。(出示香炉的图片)这就是香炉,需要点火,所以“炉”有火字旁。(认读“香炉”)识记“烟”。香炉点火后会冒烟。给“烟”组词,结合图片认读“烟火”“炊烟”“烟雾”。(3)教师点拨:诗中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课件出示香

12、炉和香炉峰的图片)同学们猜一猜:这座山峰为什么叫香炉峰呢?(预设:形状、烟雾与香炉有相似之处)(4)指名读第1句,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5)教师点拨: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雾弥漫,好像紫色的烟雾慢慢升起,环绕峰顶。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6)齐读第1句。2感受瀑布之美。(1)学习第2句。教师读第2句。引导:除了美丽的香炉峰,李白还看到了什么呢?(瀑布)请画出来。理解诗句。.(出示瀑布图片)瀑布像什么?(白布、白丝带)b是谁把瀑布挂起来的?(是大自然用神奇的“手”把瀑布挂起来的)识记生字“遥、川”。.识记“遥”。诗人李白站在哪里看瀑布?(远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遥看)给

13、“遥”组词,认读“遥看”。b(课件出示“川”字的甲骨文)字理识记“川”。教师引读: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在山川之间。学生齐读:遥看瀑布挂前川。(2)学习第3句。(课件出示低矮的瀑布)挂着的瀑布是这样的吗?(不是)那诗中是什么样的瀑布?用诗中的句子说说。(学生齐读第3句)教师点拨:“尺”在古代是度量单位,三千尺相当于1000米,李白是拿着尺子去量的吗?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瀑布很壮观。指名读第3句,指导读好瀑布的壮观。这么壮观的瀑布是怎么流下来的?(飞)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瀑布的壮观、神奇等)指名读,指导读出夸张的语气。齐读第2、3句。3感受想

14、象之美。(1)引导朗读:面对眼前雄奇壮观的景象,诗人觉得自己好像身处梦境之中,他不禁怀疑眼前看到的是不是真的。于是,他想到了(学生齐读第4句)疑是银河落九天。(2)引导想象:(出示银河的图片)这就是银河。九天是指极高的天空。瀑布从九天而落,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读第4句)(3)配乐齐读古诗。四、巩固汉字,指导书写1指导写“炉、烟、挂”。(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炉、烟”的“火”末笔捺改点,“户”末笔撇沿竖中线撇向“火”最后一点的下方,“烟”右边的“大”的末笔改点,“挂”右边的“圭”竖笔垂直对齐。(4)学生描红,练写。2指导书写“照

15、”。(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写好“照”应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照”上下结构,“日”窄“召”宽,“灬”上合下开。(4)学生描红,练写。3指导书写“川”。(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2)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川”三笔分立,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第三笔竖最长。(4)学生描红,练写。【板书设计】9 黄山奇石教学目标: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9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

16、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教学重点: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2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闻、名”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3个字。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看图片等方法,理解并积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等词语。教学过程:一、解题知“奇”1引出黄山。(1)课件出示4幅图,观察图片上有什么。课件出示(2)介绍黄山。这就是黄山有名的四绝奇松、云海、怪石、温泉。(板书:黄山)2识记“省、部、景、区”。(1)识记“省、部”。(课件出示地

17、图)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认读“省、部”)(2)识记“景、区”。(将出示的四幅图圈起来,边圈画边介绍)黄山的占地面积超百余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地区,所以叫它“黄山风景区”。(教学认读“黄山风景区”)3学习第1自然段。(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第1自然段写的内容。(2)指名回答从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预设:黄山的地理位置,黄山风景秀丽、怪石有趣)(3)识记“闻名”。结合“中外闻名”理解,说说它的近义词,理解闻名是有名、出名的意思。认读“中外闻名”,指名用“闻名”说话。(4)识记“秀、神”。结合图片理解“秀丽神奇”。认读“景色秀丽神奇”。(5)识记“尤其”。指名自由谈理解,教师结合图片引导了

18、解词义。认读“尤其”。(6)指导朗读。黄山景色秀丽神奇、中外闻名,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读,齐读)4揭示课题。(1)补充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板书:奇石)(2)齐读课题。(3)交流“奇”字的意思。(预设:奇特、神奇、奇妙)再读课题。二、初读找“奇”1初读找“奇”。自由读第26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课件出示“学习提示一”:v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v标明自然段序号。v用横线画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片段处画上星号。2交流“奇石”。指名回答课文介绍的奇石,教师出示词语。课件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

19、“仙女弹琴”(1)齐读名字。指名回答名字取得怎么样。(2)识记“仙”。结合课件认读。(3)读准多音字“都”。指名读。教师提示:“都”在本课中读“d”,它还有一个读音是“du”。出示词语“天都峰、都有”。指名认读。(4)说话练习。出示填空练习题,指名回答,全班齐答。课件出示:课文围绕黄山奇石分别介绍了“( 仙桃石 )”“( 猴子观海 )”“( 仙人指路 )”“( 金鸡叫天都 )”“( 天狗望月 )”“( 狮子抢球 )”“( 仙女弹琴 )”,共( 七 )种奇石。(5)明确重点。指名回答课文重点介绍的奇石。预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三、指导书写1指导写“南、些”。(1)

20、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南”上小下大,上部竖笔略向左斜,下部里面只有两横,竖不出头。“些”上部宽、大,下部窄、扁;“此”左部的笔顺是竖、横、竖、提,右边“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4)学生描红,练写。2指导写“部”。(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学生组词认读。(2)引导观察,学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部”左右宽窄相当,左部“立”宽“口”窄,“阝”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4)学生描红,练写。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巨、位”等5个生字,会写“巨、位”等6个字。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3能

21、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4背诵第25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引出奇石1复习导入,认读词语。课件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2聚焦“奇石”。指名说重点描写的奇石。3自主读文。选择一处重点描写的奇石的片段读一读,想一想有趣在哪里。二、感受语言,积累背诵1品读“奇石”。自由读第2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课件出示“学习提示二”:v自由读第25自然段,标记出你认为最有趣的奇石。v将你最喜欢的描写奇石的片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这块奇石有趣在哪里。v画出你喜欢的句子。2以学定教。(1)学生认

22、为哪块石头最有趣,就先欣赏哪块石头,依据学生的兴趣点确定教学的先后顺序。以“猴子观海”为例。(2)引导学生学习“猴子观海”。教授学习方法:看。出示图片,请学生猜哪块石头是“猴子观海”,说明理由。看课本插图,说说猴子在干什么。(预设:看云海)引导学生理解奇石名字中的“观”。教授学习方法:找。书上是怎么写这块石头的?找一找,读一读。教授学习方法:说。说说你从哪些词句里体会到“猴子观海”的有趣、奇特。.形态有趣、奇特。引导从动词“抱、蹲、望”体会猴子形态的有趣。从“一动不动”体会到猴子神态专注。b位置有趣、奇特。结合课本插图理解“陡峭”的意思。c景观有趣、奇特。结合图片理解“翻滚的云海”,想象猴子所

23、在位置的高耸、陡峭。教授学习方法:演。谁愿意来演一演这只猴子的动作?教授学习方法:读。结合动作,学生表演读第3自然段,体会“猴子观海”的有趣、奇特。结合表演,试背第3自然段。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看、找、说、演、读”的方法欣赏了有趣的“猴子观海”。下面请小组合作,按照刚才的学法自学其他有关奇石的段落,然后一起分享。(3)小组分享,教师引导。学习“仙桃石”。.外形奇特,结合图片来感受。b来源奇特,这样大的石桃子世间没有,只可能是从天上飞来的。c动作奇特,体会动词“飞”。d指导朗读,读出“仙桃石”的奇。学习“仙人指路”。.外形奇,体会“真像”。出示图片,对照文字体会一块天然的巨石居然像一个人,这

24、么高大威严,难怪作者说它“真像一位仙人”。理解“真像”,用“真像”说话。b动作奇,“仙人”在做什么?“仙人”的手指向哪里?c书写“位、巨”。注意“巨”的笔顺。d学生表演读第4自然段。e试背第4自然段。学习“金鸡叫天都”。.外形变化奇妙。引导学生理解“金鸡叫天都”的神奇在于变化。几块巨石组成的雄鸡形状本身就很奇特,而每当太阳升起,它就变得金光闪闪,更令人感到惊奇了。b动作奇特。通过学生表演读,理解“伸着脖子、不住地啼叫”,体会想象的神奇。c边读边悟,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美景。读准多音字“都”。d出示图片,试背第5自然段。e书写“每、升、闪”。提示:“每”上短下长,两点都在

25、竖中线上。“升”末笔竖起笔高于首笔,收笔低于撇笔。三、总结写法,仿写赞“奇”1指名读第6自然段。2认读“奇形怪状”。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奇形怪状”,认读词语。3发现写作特点。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发现作者写奇石有什么特点?预设:想象丰富,奇石都有一个有趣的名字,都写了奇石所在地点,动作描写很精彩。写奇石的顺序不同,有的先写名字,有的最后一句才写,写“奇石像什么”用的词语不同,方法不一样。4想象说“奇”。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三块奇石的图片。学生仿照课文,用“好像、真像”说说其中一块奇石。5仿照课文写“奇”。完成课后习题第二、三题。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特点,结合课后习题想象说话、写

26、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迁移写作的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板书设计】10 日月潭教学目标:1认识“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9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9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2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潭、湾”等10个生字,会写“湾、名、胜、迹、央”5个字。2

27、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3理解“群山环绕”等词语,初步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质疑入文1谈话:同学们,在我国台湾省有一个著名的湖叫日月潭。那里风光秀丽,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视频播放:日月潭风景)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日月潭。(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4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学习提示。v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v标明自然段序号。v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日月潭哪些方面的内容?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3学生交流汇

28、报,教师相机板书:位置、名字、美景。三、品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习第1自然段。(1)这么美的日月潭在哪儿呢?(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2)识记“湾”。区分“湾、弯”,组词识记“湾”。(3)利用简笔画,理解识记“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画简笔画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教师引导学生在日月潭简笔画上描绘山、树,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意思。课件出示日月潭周围的名胜古迹,借助图片理解“名胜古迹”。(4)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2学习第2自然段。(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思考日月潭名字的由来。(2)比较句子,感受日月潭的美。出示句子。课件出示v湖中央有个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

29、边的叫日潭;南边的叫月潭。v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比较句子。学生自读句子,体会哪个句子好,并说说为什么。感受比喻的精妙。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精妙,明白日月潭是根据湖面的形状特点来命名的。指导朗读。注意读好“圆圆的”和“弯弯的”两个词语。(3)识记“潭”。回忆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朗读“日月潭很深”,理解“潭”是很深的湖,识记“潭”。(4)识记“湖、央、岛”。利用简笔画描绘日月潭。教师先引导学生画一个湖,理解识记“湖”与水有关,组词识记“湖”。根据课文“湖中央有个小岛”,画出小岛的位置,理解识记“中央”

30、。通过比一比“岛”和“鸟”来识记“岛”。(5)借助简笔画理解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图纸上画图,在北边勾勒出圆圆的日潭,南边勾勒出弯弯的月潭。(6)读出日月潭的美丽。出示日月潭图片,教师引读:日月潭湖水碧绿,看到圆圆的日潭,弯弯的月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读第2自然段。(7)借助简笔画背诵第2自然段。四、巩固识字,规范书写1指导写“湾、胜”。(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这2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右边稍过竖中线。“湾”要注意右边第四笔是短竖,“弓”要写得窄一些,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胜”第一笔为竖撇,“生”首笔短撇起笔于竖中线,竖笔起笔高于“月”。(4)学生描红,练写。2指导写“名、央”。(1)出示范字,指名认读。(2)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范写,提示:“名”是上下结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