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19KB ,
资源ID:1585955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8595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docx

1、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3)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境(话题)导入(教师)活动探究(师生)自觉践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具与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2、27课时)教学过程:话题 生活中的哲学“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怎样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15分)(1)上述材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表现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2)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

3、作用,就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此必须做到:第一,要相信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蕴藏着无比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相信群众,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胜利。第二,依靠群众。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亿万群众的共同事业,要依靠广大群众来完成。第三,要努力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做任何工作,都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点拨第(1)问,材料的主题是“人民”的“根本性”地位。据此以教材中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这一内容作答。第(2)

4、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一发展理念亦即坚持群众路线,进而阐述其具休内容。话题拓展: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问答:(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的个人活动是不存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但是广大的平民大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2)人类历史首长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

5、了历史。那种认为社会发展是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实质是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

6、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作用的源泉,杰出人

7、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群众,才能有所作为课堂练习: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C )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A B C D 解析:考查对人民群众的正确认识。错误,应是人民群众中的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该观点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都正确,体现人民群众的含义和历史范畴的特征,故选c项。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8、者 教材问答:(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提示:(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课堂练习:下面对劳动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有( B ) 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 是社会

9、生产力的体现者 是人民群众中的主体部分 劳动群众就是指体力劳动者 A B C D 解析:考查对劳动群众的全面认识。显然错误。根据人民群众含义中的知识和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知识,即可作出正确选择。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教材问答:(1)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2)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1)其内容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2)说明了实践决定认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此知识点教材从三层论证了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

10、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教材插图说明了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课堂练习: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D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 B C D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看出聊斋志异的创作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故正确。蒲松龄作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创作了此名著,说明了

11、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故正确。与题干不符。故选D项。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教材问答:(1)以上论述说明了什么道理?(2)联系我国改革的具体实例,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政革中的作用。 提示:(1)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眼含热泪在包产合同书上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历史从此书写着新的一页。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在这里起步了。虽有曲折,但20多年的农村改革实践证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最重要的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进

12、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国的乡镇企业和村的基层民主建设都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摧毁那

13、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课堂练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说明了( C )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 B C D解析:考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知识点。根据题意,可得出,与题干不符,故不选。小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

14、们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工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5防止几种错误倾向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教材问答:(1)为什么邱娥国会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戴?(2)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提示:(1)邱娥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实践着党的宗旨与原则

15、,做到了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爱戴也是必然的。(2)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做到:相信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中学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特别是与工农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深入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更好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地、健康全面地发展,为将来参加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1党的群众观点 (1)群众观点的确立依据:坚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

16、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课堂练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17、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下面属于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是( D ) 相信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向群众负责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 B C D 解析:考查学生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解,并加以区分。其中属于群众观点的内容,属于群众路线的内容。故选D。唯物史观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世界历史的创造者。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2)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8、,概括地说,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三者是辩证统一关系,相信群众是前提;依靠群众是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目的。 (3)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通俗地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 (4)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依靠党的群众路线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彤势下,应该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践,不断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把群众观点作为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就是指在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

19、众观点是灵魂,群众路线是对群众观点的具体落实。4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要学会用这一基本理论分析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分析我们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我们要善于联系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克服对下列问题的认识误区 (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说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就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 (2)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的构成成分会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3)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

20、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要认识到知识分子就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全面进步。 (4)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共同产物。社会精神财富也不只是脑力劳动者创造的,这是因为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精神财富的物质前提,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而且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一些精神财富。

21、随堂演练1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一句歌词:“老百姓就是那定盘的星。”其哲学寓意是( A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A B C D2西方一位哲人说:“历史是上帝的作坊。事实上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力量。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群众。”(1)“历史是上帝的作坊”和“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群众”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历史是上帝的作坊”的观点,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上帝决定的,由某种精神力量决定的,这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从根本上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我们的上帝是人民群众”的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

22、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说明“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3材料一 “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

23、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材料二 近年来,在青年学生中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考察、技术咨询、智力扶贫、挂职锻炼、志愿者行动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学活动中的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践、军事训练、操作实验等形式多样。这些活动都为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辟了开阔的天地,每一个有志成才的青年学生部应该自觉参加。请运用所学有关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1)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大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共同哲学依据是什么?(4分)两者共同的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

24、会历史的创造者,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要力量。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过程,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所以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论是相统一的。而大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虚心向工农学习,扎扎实实地依靠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正是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增长才干,获得真知,才能正确改造世界。(2)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对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何重要作用?(8分)“从群众中来”和认识过程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一致的,即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地、全面地反映事

25、物本质的理性认识,从而提出关于路线、方针、政策、办法的初步设想,“到群众中去”和认识过程由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是一致的,即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而形成的正确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在群众性实践中检验、修改、补充、丰富和发展。如此循环往复,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日臻完善。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坚持群众路线有助于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3)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对其自身的健康成长有何意义?(8分)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处理好学习书本知识和掌握实际知识的关系,通过实践把书本知识真正消化,变成自己切实掌握的知识,真正发挥科学知识对实践的

26、指导作用;有助于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向工农学习,依靠群众,从而更好地为群众谋利益,为工农服务,为人民服务;有助于处理好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人生价值,多为社会作贡献。 板书提纲框题二: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学生训

27、练】1评析“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的观点。 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意志说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特别是把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认为伟大人物有天赋才能或代表“神”的意志,人类的历史就是这些伟大人物的历史。旧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上也是唯心主义的,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进程取决于帝王、征服者等人的意志。“英雄造时世”是一切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主张。与此相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因为,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更替的历史。由于人民群众是生产活动的

28、主体,他们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历史也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从来都承认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时世造英雄”,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在于他们代表时代发展的方向,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成为英雄人物。但他们的作用是不可能超越人民群众的,不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2材料一: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材料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

29、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1)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对历史的创造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因此,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2)两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材料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我们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就应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材料二指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其理论根据就是材料一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 (3)两个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其指导意义在于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