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38.17KB ,
资源ID:158800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8800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智慧景区建设指导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智慧景区建设指导规范.docx

1、贵州智慧景区建设指导规范贵州省智慧景区建设指导规范(修订)2018-12-01发布 2019-01-01实施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发布前 言本规范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本规范起草单位: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智慧景区建设指导规范修编组 引 言旅游景区是自然环境优良,人文资源丰富的区域,是优质的景观资源、珍稀的自然生态系统、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景观、生态和文化价值。建设智慧景区,通过信息化系统部署实现景区管理、营销、服务、体验的智能化,对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8月贵州省旅游局发布了贵州省智慧景区建设指导规范(试行),经

2、过3年的不断发展,我省旅游景区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景区适应现代技术发展并实现转型升级指明方向,为贵州省智慧旅游云工程建设提供景区基础数据资源,引导实现全省景区数据资源的聚集和共享,推动贵州省智慧旅游云工程建设与智慧景区工程建设同步发展,为贵州省发展旅游大数据产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但近年来信息技术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如何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旅游景区建设,规范智慧景区的建设边界,成为了目前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次规范修编旨在通过公共服务、信息感知、技术运维和管理保障四个体系覆盖景区建设的各个维度,提高规范的实际效用。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并直接引用了国家相关标准条文。

3、贵州省智慧景区建设指导规范(修订)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贵州省智慧景区建设、评定的基本要求。本规范适用于贵州省各种类型的旅游景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旅发201779号)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智能贵州发展规划(2017-2020年)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

4、14-2020年) “云上贵州智慧旅游云”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 26358-2010)旅游业基础术语(GB/T 167662010)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9664-1996)政府数据 数据分类分级指南(DB 52/T 11232016)政府数据资源目录 第1部分:元数据描述规范(DB 52/T 11242016)政府数据资源目录 第2部分:编制工作指南(DB 52/T 11252016)政府数据 数据脱敏工作指南(DB 52/T 11262016)3 概念描

5、述(1)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又称“智能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式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游客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旅游资讯,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合理安排工作和调整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2)智慧景区智慧景区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对景区进行可视化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和智能化运营,实现景区自身对旅游安全、旅游营销、舆情监控、日常办公、交通疏导等事务的全面高效管理,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资料查询、电子商务、旅游体验等服务,使游客能主动感知信息

6、并实现适时交易,景区建设过程中应秉承兼容并蓄、多措并举的原则,发挥景区自身自然优势和人文特色,鼓励探索创新、特色的智慧景区建设模式。(3)电子支付基于智能手机远程支付或智能终端近场通信技术(NFC),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4)移动互联网 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5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对于以游客空间移动为主要特征的旅

7、游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5)物联网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BDS、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方式,如条形码(Bar code)、二维码(QR Code),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6)云计算 云计算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7)景区云数据中心景区云数据中

8、心是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的云端数据中心,主要实现智慧旅游云平台及相关应用系统的部署,实现旅游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交换,是旅游数据资源的承载体。(8)景区核心区域与非核心区域景区核心区域是指景区内部道路、游客通道、游客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区、停车场、人流聚集区等游客服务场所和管理人员工作场所。景区非核心区域是指景区管辖范围内核心区域以外的区域。(9)最大承载量 最大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游客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10)游客高峰时段 旅游景区日游客量达到或超过最大承载量的百分之六十。(11)突发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

9、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2)应急协调小组 由旅游景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牵头,旅游、卫生、公安、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临时协调机构,负责景区外旅游城镇和旅游通道的应急处理工作,并履行跟踪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等职责。(13)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14)基于位置的服务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它是通过运营商的蜂窝定位技术或外部定位方

10、式(如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15)大数据技术一种处理“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的技术,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等四大特征。”对于半结构和非结构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大数据技术提高了统计的效度和信度。(16)电子门票电子门票是指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的门票,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其使用需要相应的识别系统,存在形式可以是印刷品上的条码、卡片中的芯片,或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以数字化形式进行保存的虚拟

11、物品。(1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除军用外,还开放民用波段的位置服务、道路交通管理、紧急救援。(18)人工智能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如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包括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智能搜索,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语言和图像理解等。(19)虚拟现实(VR,Virtu

12、al Reality)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20)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4 公共服务体系4.1 游客体验安全放心4.1.1 信息发布【基本要求】(1) 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景区信息

13、,并统一接入省级指定应用系统;(2) 景区入口、主干道、主要分流入口通过大屏在醒目位置发布景区各类信息;(3) 发布信息包括景区概况,景区实时信息(游客量、车流拥挤程度、停车场空余位置等),旅游动态信息,景区内实时动态感知信息(温湿度、光照、紫外线、负氧离子含量、空气质量、水温、水质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息等内容;(4) 区内的高风险娱乐设施设备有巡检及年检公示。【拓展内容】(5) 景区特色游览点及主要出入口设有电子公告栏或多媒体触摸屏终端机发布信息。4.1.2 实名售票【基本要求】(1) 建立景区门票实名预售制,实现线上线下售票一体化;(2) 景区实时游览人数数据接入到景区云数据中心。4.

14、1.3 安全应急【基本要求】(1) 景区内事故多发区域或人流密集区域应设置应急报警点;(2) 应急报警点应提供报警终端或报警电话;(3) 景区应全方位覆盖应急广播,声音清晰;(4) 应急广播应统一接入省级指定应用系统;(5) 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交通枢纽站等人流聚集密集区域,应配备消防自动监测设备,自动喷淋设施,符合相关消防管理规定;(6) 通过数据分析,对景区内事故易发地、急流、滑坡等应设置明显标牌,采取多种智能监测手段,实时监测隐患情况,并对附近游客进行广播提醒。【拓展内容】(7) 有条件的景区可配置摄像头、号角喇叭等设备;(8) 有条件的景区可集成音视频报警、视频监控和广播喊话等功能;

15、(9) 提供基于移动应用的一键报警(微信公众号、省级指定应用系统等);(10) 应急广播由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控制,遇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可立即发送广播;(11) 景区大屏由指挥中心统一控制,遇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应及时转换为游客安全疏导路线图,并通过人流聚集状态分析,制定最优疏导策略。4.1.4 景区咨询【基本要求】(1) 景区门户网站、购票入口、微信公众号应具备景区咨询服务入口;(2) 通过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自动呼叫分配系统等服务;(3) 咨询服务应包括景点介绍、票务预订、旅游资讯查询等;(4) 景区咨询入口统一接入省级指定系统。【拓展内容】(5) 有条件景区可通过AI智能机器人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16、;(6) 有条件景区可对景区周边酒店、商户、旅游产品进行集成,统一纳入咨询服务范围。4.1.5 景区评价【基本要求】(1) 针对景区卫生、游览体验、服务体验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匿名公示;(2) 景区评价入口统一接入省级指定应用系统,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评价。【拓展内容】(3) 在景区门户网站、购票入口、微信公众号等设置景区评价功能。4.2 环境设施干净卫生4.2.1 餐饮住宿【基本要求】(1) 开展与卫生、安监等部门的沟通协作,配合完成对景区内餐饮、住宿场所的巡查、检查;(2) 景区应对景区内的餐饮、住宿场所制定相应的评级规范;(3) 对评级优秀的餐饮、住宿场所进行公开推荐;(4) 对

17、巡查、检查有问题的餐饮、住宿场所督促其进行整改。【拓展内容】(5) 统一接入景区内餐饮企业信息,实现对餐饮企业的统一入驻、展示、订餐、评价等;(6) 统一接入景区内住宿企业信息,实现对住宿企业的统一入住、展示、预定、评价等;(7) 与第三方OTA、团购、外卖平台进行打通,探索多元化的餐饮服务;(8) 与公安、旅游等部门开展合作,探索多元化的住宿服务,提供更加优质的住宿体验。4.2.2 环卫设施【基本要求】(1) 通过视频、水质、空气质量智能化监测,对景区内的路面、广场、森林、河流、湖泊的废弃物、漂浮物等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回传到景区指挥中心;(2) 景区内环卫设施、设备统一管理,智能派单检修

18、,定期清扫保洁、消杀、周围整洁无蝇蛆;【拓展内容】(3) 景区垃圾容器封闭,垃圾收集运输密闭化(不遗洒、不滴漏),实现臭气监测、满溢监测、自动称重等;4.2.3 垃圾处理【基本要求】(1) 景区垃圾及时清运,实现运输车辆满溢、滴漏监测,保障密闭化运输;(2) 通过机械化环卫设施、路面清扫车、清洁机器人,实现景区环境智能化治理;【拓展内容】(3) 根据景区内的人流、车辆分布情况,智能规划垃圾清运路线,降低对游客的影响。4.2.4 景区厕所【基本要求】(1) 通过对景区人流、车流的综合分析,合理布局景区公厕,数量足够,管理规范;(2) 通过红外、噪音对公厕人流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智能分配保洁人员

19、;(3) 通过传感器监控公厕臭气(NH3、H2S)、温湿度、用水用电量,精细化公厕管理;(4) 通过智能终端对保洁人员自动考勤、抽查考勤,并通过移动应用设置快捷投诉,保持厕所卫生整洁,无暴露垃圾、粪便、污水,无污迹。【拓展内容】(5) 通过生物降解技术、零排放处理技术、优势菌培养技术、有机肥转化技术、雨水收集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等,开展智慧厕所试点,提升景区环境卫生管理管理能力和游客体验。4.2.5 景区路面【基本要求】(1) 通过视频监控实时查看景区路面、交通护栏,做到平整,无污水坑凹,路边沟渠畅通,发现问题,自动向景区管理人员推送预警信息;(2) 通过智能监控、报警系统,保障坡道、盲道等无障

20、碍设施畅通、完好;(3) 对景区井(箱)盖进行破损报警,通过声光提醒游客、车辆避让,同时通知景区维护人员及时维护,保持齐全、完好、正位,无缺损;4.3 游览出行舒适便利4.3.1 行程服务【基本要求】(1) 对游客提供出行规划、行程提醒、线上订票、景区流量预警、交通流量预警等行程服务。【拓展内容】(2) 根据景区及周边交通流量、交通运载能力、游客消费习惯,开展与公共交通、民航、铁路等展开合作,进一步优化旅游行程服务。4.3.2 区内漫游【基本要求】(1) 依托无线通信、卫星导航、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自助导游,提供自助景点讲解;(2) 设置游览路线及主要景点介绍,并与省级指定系统集成;(

21、3) 通过景区数据分析,合理规划景区标牌、电子标牌、路灯等设施。【拓展内容】(4) 为游客提供景区自助导游路线规划、热点景点智能分流;(5) 通过移动终端应用完成景区地图查询搜索、游览线路规划和线路选择等功能;(6) 可提供运用基于射频识别、红外、录音播放等技术的多语种自助导游终端、景点自助讲解。4.3.3 区内接驳【基本要求】(1) 通过入园引导牌、观光车路线定制,实现景区内部游览分流;(2) 游道或线路设臵合理,线路设臵形成环线,观赏面大,有利于游客游览。【拓展内容】(3) 与景区周边交通数据对接,借助游客量、车流量数据分析结果,优化景区内的游览路线。 4.3.4 智慧停车【基本要求】(1

22、) 提供景区内车辆进出电子指示、车牌识别、泊位数量统计等功能;(2) 将泊位信息接入景区大屏、门户网站、省级指定应用系统;(3) 能够将实时泊位信息接入到景区云数据中心。【拓展内容】(4) 能够实现停车位监测、和停车场的可视化管理;(5) 能够通过车牌识别进行车辆来源地分析;(6) 能够实现网络化预订车位。4.3.5 票务服务 【基本要求】(1) 可以在景区游客中心和自助服务终端上购票;(2) 采用电子门票形式,充分实现售、验票信息网络化。电子票的购买应支持多种支付方式;(3) 通过官方平台以及分销平台(OTA、MTA)等,使用在线支付方式购票。【拓展内容】(4) 实现对电子门票和纸质门票的自

23、动识别、检票统计,实现快速入园,增加游客满意度;(5) 通过RFID、二维码、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游客自动检票,提高检票速度。4.3.6 创新服务【基本要求】(1) 景区内购物点、酒店、餐饮应普及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网银等)。【拓展内容】(2)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和现代多媒体等技术创新游客体验;(3) 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展示景区建筑、自然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古文物再现等。4.4 信息获取便捷通畅4.4.1 门户网站【基本要求】(1) 分类全面展示景区资源和信息,网站打开速度、更新频率、服务有效性等方面可用性较强;(2) 具备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活动预告、景区信息查询、景区推介服务

24、、景区服务电话;(3) 公布门票预订(售)信息、景区内游客量信息、出游提示、预警信息、优惠办法、出行参考等。【拓展内容】(4) 根据景区实际情况提供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交通导航、电子地图及虚拟体验等服务,接入省市级重点旅游服务系统;(5) 建立官方微博、微信链接。4.4.2 景区广播【基本要求】(1) 景区广播需覆盖景区人流聚集区域、重要景点、事故多发地段;(2) 实现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在遇到危险时,作为应急广播的补充手段。4.4.3 售票信息【基本要求】(1) 门票信息能够联网实现远程查询;(2) 通过售票点显示屏、移动应用消息推送,适时显示不同售票渠道实时售票数量,已售和剩余门票数量;

25、(3) 对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提前发布景区售票信息,控制景区人流。【拓展内容】(4) 开展旅游套餐服务,推出组合套餐、精品路线等套餐服务,并对套餐内容实现一键购票、行程定制、错峰游览等服务,提高游客便捷度和体验感,节省时间成本;(5) 针对需要控制人流的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和重大节假日,提供景点预约服务,控制景区人数负载,保证游客安全。4.4.4 数字景区【拓展内容】(1) 运用三维全景实景增强显示技术、三维建模仿真技术、360度/720度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建成虚拟景区,实现虚拟旅游,增强景区的公共属性;(2) 数字虚拟景区应占游客真实游览全部景区面积的较高比例;(3) 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

26、旅游平台能在互联网、景区门户网站、多媒体触摸屏终端机、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应用。4.4.5 体验分享【基本要求】(1) 体验分享应入口接入省级指定应用系统;(2) 对旅游体验分享进行舆情分析,及时发现并及时整改景区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高游客复游率。【拓展内容】(3) 与自媒体平台、UGC平台进行对接,提供多种渠道的旅游体验分享。4.4.6 线上营销 【基本要求】(1) 通过官方电子商务网站实现对景区旅游产品和周边旅游产品的整合营销;(2) 提供景区酒店预定、餐饮预定、在线评价、特产购物、在线物流等,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线上服务;(3) 应具有在线分销功能,实现对供应商、分销商、订单、财务

27、的统一管理。【拓展内容】(4) 有条件景区可与第三方OTA、MTA、团购网等全方位的网络营销渠道联动、互通,为游客提供多渠道、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服务。4.4.7 网络服务【基本要求】(1) 覆盖移动网络(和有线)网络,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将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无线(或有线)方式连接上网;(2) 旅游高峰时段数据通信网络访问通畅,无明显时延;(3) 最大并发用户数不小于景区最大游客承载量。5 信息感知体系5.1 感知范围全面5.1.1 客流量感知【基本要求】(1)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景区入口,出口客流计数管理,进对出景区的人数进行实时统计和监控;(2) 对景区游客流量进行分类统计(线上、线下),

28、游客总量实时统计;(3) 将客流实时数据接入到景区云数据中心。【拓展内容】(4) 对游客滞留热点地区统计与监控,流量超限自动报警等。5.1.2 车流量感知【基本要求】(1) 通过高清车牌识别统计进入交通要道和景区入口车流量;(2) 通过停车场泊位数据感知,实时了解景区车流量情况;(3) 将车流量实时数据接入到景区云数据中心。5.1.3 景区火情感知【基本要求】(1) 针对森林景区、村寨聚集景区等火灾易发地,应建立防火感知设备;(2) 通过红外光谱监测、烟雾监测实时监测、预测景区火情。【拓展内容】(3) 及时发现异常热源并实现自动报警和信息推送;(4) 根据森林资源的分布数据、分布范围、风向、风

29、速、地面温度、湿度以及当前过火面积和范围的动态数据,实时动态估算蔓延火势对火烧地区的摧毁时间。5.1.4 景区环境监测【基本要求】(1) 对景区自然环境进行监测,包括:气象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生物监控等;(2) 加强与气象、环保等部门进行对接,实现对天气、水质、空气质量、温湿度、光照、紫外线等景区基本信息的智能提醒。5.1.5 监控信息采集【基本要求】(1) 应全面覆盖景区,重点监控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进行全天24小时视频监控;(2) 对景区周界、栈道/步梯、观景平台、制高点、水域周边、森林等关键场所进行全方位态势监控;(3) 监控信息能在多种显示设备上显示;(4)

30、 支持录像检索和调看,实现自定义录像条件,录像数据存储保留时间应不少于90天。5.1.6 位置信息感知【基本要求】(1) 在景区及周边范围内,通过GIS、蜂窝移动网络、北斗卫星导航等技术实现对游客的位置感知,并通过位置感知信息;(2) 向游客提供基于位置的各类服务。5.2 设施运转正常5.2.1 电力配套【基本要求】(1) 景区内部道路、游客通道、游客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区、停车场、人流聚集区等核心区域需具备电力供应条件;(2) 电力系统需具备扩展能力,在景区非核心区域需要电力保障时,电力系统可进行扩展并向非核心区域提供电力;(3) 景区需具备双市电供应或备用电力供应,主电路停止工作后,备用电源

31、可提供景区主要信息系统电力供应2小时以上,保证景区游客基础服务和经营管理不受影响。【拓展内容】(4) 电力系统及其附属设施建设需考虑与景观协调。5.2.2 设施管理【基本要求】(1) 景区应制定信息网络、智能终端、基础设备、观光车辆、闸机等设备的巡查检查制度;(2) 对景区内游览设施、公共服务电梯、观光缆车、水上游乐项目等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人员巡查检查点,并通过移动终端智能监测巡查人员运动轨迹,上传设施检查图像,对漏查设施、漏报隐患进行预警;(3) 对视频监控设备、出入口设备、网络设备、照明设备、应急设备等使用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对有问题的设备及时向指挥中心预警;(4) 通过智能巡查设备,基于地理信息服务,实时监测巡逻人员的在岗状态、位置及巡查情况,实现查看巡查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