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201.55KB ,
资源ID:1590566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9056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跨文化交际能力.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跨文化交际能力.docx

1、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九、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tudy)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学专家一直在探索人际交际的奥秘,语言是交际的主要工具,因此成为研究的重点。语言能力研究起初定位在对语言的语法、词汇、语音等构成要素的研究,但是学者发现交际者仅有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运用语言的知识和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涉及社会文化范畴的知识,因此语言能力研究逐步发展成交际能力研究。第二外语教学进入语言能力研究成果,外语学习者应该掌握所学语言的交际能力。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和使用有迁移作用,母语文化的语用规则影响交

2、际者正确使用外语,外语学习者除掌握目的语外还应该掌握目的语文化的语用规则。达到培养目标的外语学习者有两套语言和文化系统,他们应该具有根据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选择交际语言和行为的能力,这是一种可挽回交际能力。(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跨文化交际是一种交际行为,就交际的种类来看,可以是人际间的交流,也可以是个人与公众(群体)间的交流。Brian Spitzberg认为个体的交际能力体现于个体在特定场合中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双方共同点减少,差异增多,交际难度增加,影响有效交际的变量包括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世界观、价值观等。Kim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出更为具体的界定:跨文化交际能

3、力是个体所具有的内在能力,能够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关键性问题,如文化差异、文化陌生感,本文化群体内部的态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等。Spitzberg的定义从宏观上把握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体现在交际行为的“得体性”和“有效性”上,跨文化交际体现在交际场景,即“特定场合”中。Kim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更加强调“跨文化能力”,即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没有提到交际行为的过程(是否得体)和交际结果(是否有效)。本文认为,Spitzberg对交际能力的界定可以涵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即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特定场景),交际者得体(符合目的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有效(实现交际

4、目标)的交际行为。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需要考虑构成概念内容的基本要素的意义。交际技巧可以体现交际能力,但是行为本身并不是能力。能力是一种社会评价,交际能力可以表现为得体的交际行为。行为的得体性取决于交际场景和交际对象,在某一场合中“得体的行为”,在其他场合有可能不得体。一个精通中国文化的美国人在与中国人交往时表现出很强的交际能力,而在与阿拉伯人打交道时却表现得手足无措。交际能力是交际双方给对方的印象或评价,或者说,交际能力是对于交际者交际行为的社会评价。交际行为的得体性指交际者的交际行为符合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社会文化规范和行为期待。交际双方的关系也是影响交际行为得体性的因素之一,有时人们

5、会以违反交往规范的方式建立新的规范或关系。例如:按照规则,公司同事在上班时间内的谈话内容应该只限于业务信息,但实际上,人们在交谈中往往会夹杂个人信息或其他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从交际场景来看,这样的行为是不得体的,但是就交往双方的私人关系而言,谈论私人话题是可以接受的,交际双方行为的得体性体现在对规则违反程度的把握和交际语境的选择上。此外,不同文化中人们的行为习惯、交际模式、言语和非言语符号的差别使判断行为得体与否更加困难。例如:美国文化中商务谈判是一种很正式的交际形式,一般在会议室进行,谈判双方的座位安排以面对面为主;因此,美国人会认为阿拉伯文化中席地而坐,谈判双方人员混坐在一起的谈判方式不正式

6、,同时也会觉得芬兰人喜欢在集体洗桑拿浴时谈判的行为不得体,而在阿拉伯和芬兰文化中,人们这样做是为了缓和竞争的紧张气氛,保持融洽的关系。跨文化交际能力除包括交际行为的得体性外,还包括交际结果的有效性。交际行为的有效性是指交际者否实现交际目标,也有学者把有效交际看作是交际能力的体现。有效,即效力(effectiveness),与效率(efficiency)相关却不相同。有效交际指成功的交际,实现交际目标的交际,代表满意;效率指交际的直接性,立即性,代表速度。一般来讲,人们认为,效率较高的交际会更有效,因为高效率意味着低消耗(时间,精力);然而,想要实现预期的交际效果,只有效率是不行的。交际行为的得

7、体性和交际结果的有效性决定交际质量。交际行为不得体,交际结果没有效是交际质量最低的模式;行为得体却达不成交际目标的是社交变色龙,在交际中他们不违反交际规则却也不能实现交际目标;能够实现交际目标,但是行为不得体,例如:那些通过欺骗、强迫等手段,牺牲他人利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为;高质量的交际是交际者既能够实现交际目标,同时交际行为又符合特定场景的文化习惯。下面的案例可以向我们展示交际得体性与有效性的关系:美国商人BtianHoltz被公司派往泰国管理分公司。Mr.Thani,泰方的经理助理,为人精明强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迟到。Holtz决定采取些措施提醒他一下。经过深思

8、熟虑,他有四种处理问题的策略:1找Thani私下交谈,询问迟到的原因,并告诉他必须按时上班。2不理会这一问题。3Thani下次迟到时,公开责备他。每个人都受周围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个人的社会身份代表不同文化边界(国家,组织,工作,家庭等)的融合,正是这些身份的融合共同创造了一个人的整体文化。4.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视角(1)本质主义文化观a.本质:“文化”是一个人们可以访问的地方,更是一个实体存在。从社会的角度看,它是均质的,因为认知特征是平均分布的。人们在谈论文化时会说:“在假期我访问了三种文化,他们是西班牙,莫斯科,和突尼斯”。b.地点:地点是与一个国家和语言相关的,与国家所在的洲的宗教、

9、民族或种族的文化以及亚文化有密切关系。人们在谈论文化时会说:“日本文化”、“欧洲文化”、“印度教文化”、“黑人文化”和“日本中学文化”。c.关系:世界上存在互不相容的民族文化。一个文化中的人与另一文化中的人从根本上讲是不同的。人们在谈论文化时会说:“从日本文化过渡到中国文化”,“当埃及人来到法国文化中,他们不能”。d.成员:人是完全属于某一国家的文化和某一种语言的。人们在谈论文化时会说:“不管她在意大利住多久,她是属于奥地利文化的”,“你是来自哪种文化”?“一个人永远不能完全了解第二文化。”e.行为:“文化”像一个有着具体、独特的个性的人,他一心一意地行事。人们的行为是由他们生活在其中的文化来

10、界定和约束的。人们在谈论文化时会说:“德国文化认为XYZ”,“中东文化里没有XYZ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人们XYZ”,“她属于挪威文化,因此她会XYZ”。f.交际:与外国人或不同的人交际,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他们文化的详情和模式。人们在谈论文化时会说:“当你想与瑞典商人谈生意时,你需要知道瑞典文化中的XYZ。”(2)非本质主义文化观a.本质: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意义重大时表现的也格外明显。社会是复杂的、具有特色的,难以控制。人们在谈论文化时会说:“我访问过的国家都有一些文化差异”。b.地点:地点与价值有关,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一段时间与任何种类和规模的组织平等联系。可以通过话语也可以通过语言来辨

11、别它。人们在谈论文化时会说:“日本的饮食文化比英国的饮食文化更有统一特征”,“英国学校比日本学校的体育文化特征更明显。”c.关系:文化能变化、混合、跨越并穿越另一种文化,不受国界的限制同时使得界限非常模糊。人们在谈论文化时会说:“在中国比在印度有更多的xyz文化”,“遍布世界各地的学校有很多文化相似性。”d.成员:在一个社会内部或社会与社会之间,人们可以属于也可以穿越一个复杂的多重文化体。人们在谈论文化时会说:“我觉得我出国旅行中最有意义的是英国”,“我听伊朗音乐并用这种语言讲全球政治体现了我的家庭和成长环境中的伊朗文化。”e.行为:人受文化形式多样性的影响,同时又利用着文化多样性。人们在谈论

12、文化时会说:“目前我生命中最强的文化力量来自于我所属的一些国际妇女组织通过会议、期刊和电子邮件传递给我的信息。这些都是文化上我觉得最亲近的人。我孩子的朋友和当我是一个孩子时我生活的地方在文化上让我觉得奇怪。我的伊朗性丰富了我对英语社会的感知,反之亦然。”f.交际:与属于你所不熟悉的组织中的任何人沟通,我们必须要了解她身份的复杂程度。人们在谈论文化时会说:“你必须了解她不符合中东女性给人的印象,与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不同,她认为那样是虚假和无知的表现。在现实中她与我们的预期并不相同。”(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是规划教学内容的蓝本。跨文化交际学是新兴学科,国外学者在跨文化交际能

13、力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如Ruben的七大交际维度理论对交际能力“是指以与具体环境中的个体的需要、能力、目标和交际期待基本一致的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也要满足交际者自身的需要、能力、目标和交际期待。(1976:336)他指出了跨文化交际情境中使个体能够有效交际的七大/行为要素:a.尊重:个体显示出对他人价值和潜在价值的高度尊重。b.互动中的姿态:交际中,以一种描述性而非评价性的态度来回应对方。c.对知识的取向:将自身的知识与认知看作为个人的知识而非四海皆准的知识。d.移情:设身处地从对方的情况入手,考虑问题,争取达到“将心比心,感同身受。”e.角色行为:特定的群体情境中完成相关的任务与扮演

14、相关角色。f.互动中的管理:适当调控交际对象的互动表现。g.对模糊性的容忍:能够适应与预期不同的模糊情况,能够对其充分容忍而不感到过分的不适。MichaelByram的欧盟模式(1997)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技巧、态度和客观评判型的文化意识。”他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为:a.跨文化交际的态度:对文化问题要保持好奇和开放的态度,不再对其他文化和自身文化持怀疑态度。这就意味着,愿意去比较描述自身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而且不再假定它们是唯一的和绝对正确的,能够客观地从其他文化的角度看待自身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简单地说,不再将自身的文化看做是“中心文化”。b.

15、知识:知识是指社会群体的成就性“产品”和自身文化或其他文化的行为规则,以及社会交际和个体交际的具体过程。因此知识包括两大要素:a)社会交际过程的知识b)解释这些社会交际过程和产物的知识,后者包括他人如何认识你和你对他人的认识与理解。c.解释与讲述的技巧:解释来自其他文化的文献或事件,从自身文化的角度来解释或是讲述其他文化的文献或事件。d.发现和互动的技巧:能够习得文化和文化实践中的新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态度和技巧来处理实际交际中互动上的一些问题。e.客观评判型的文化意识:能够根据来自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外在显性标准、洞察力、实践和结果来客观评判文化问题。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是培养

16、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中之重,许多跨文化交际学界的专家都对这一课题有所涉猎,下面是三位学者提出的理论,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研究重要成果。1YongYunKi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Kim是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杰出的学者,他运用社会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方法,把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一个认知能力强的交际者,例如:熟练掌握目的语,熟悉目的语文化,在情感层面上,与目的语文化交流的动机更强烈,表现出积极的交际态度;同时,情感上对目的语文化持积极态度,学习目的语和目的

17、文化的动机强烈,通过掌握目的语交际系统言语和非言语促进了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良好的交际技巧。注:“”代表正关联图12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的关系(1)认知能力要素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交际者对交际目的进行编码形成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或者方式传达到接受者,接受者解码反馈的过程。交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交际双方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干扰。跨文化交际的认知能力要求交际者能够理解并破译不同言语和非言语编码的能力,具体包括三方面的能力。掌握目的文化的交际体系语言是交际的主要手段之一,掌握目的文化的交际体系要求掌握目的文化的语言。这里的语言不只包括语言知识还包括语用知识。语用知识能

18、够帮助交际者得体使用语言,如以对方习惯接受的方式表达赞扬、邀请、拒绝等意图和情感。文化理解话语模式和行为模式基于文化,对于目的文化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交际者对其话语模式与行为模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移情能力的基础。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分类形式多样,一般认为文化的重心包含于伦理方面、宗教方面、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理解文化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要求了解其历史、政治、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认知综合能力所谓认知的综合能力是整合信息的能力。一个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目的语和目的文化,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倾向,能够辨别本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细微差别。(2)情感能力要素情感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

19、组成部分,要求交际者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其他文化、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交际障碍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移情能力有利于在行为上采取得体的交际策略。情感能力包括三方面内容。适应动机适应指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适应他者文化系统的交际模式,能够按照对方习惯接受的方式交际。主体适应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主体的动机。融入对方文化动机强烈的人,接受对方文化的心理准备充分,行动积极,适应速度较快;反之,动机弱则不利于克服自身文化系统的干扰,适应速度较慢。此外,年龄对于适应也有影响,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新的目标语文化,而年纪大的人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身份弹性身份弹性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定位,涉及到主体对自身、

20、自身文化和目的文化的尊敬,即主体是否愿意改变其建立在原有文化体系中的行为模式和习惯。这种弹性或适应性有利于减少对其他文化的偏见,从而使交际者实现交际目标。审美情绪审美情绪与Ruben提出的移情较为接近。移情是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而审美情绪更加深入,指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中的交际行为是否符合目的文化的审美习惯。了解对方的审美习惯有利于主体欣赏、理解对方的文化产品,包括美术、音乐、体育等;同时也有利于主体理解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对方文化中的笑话、幽默、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表达。(3)行为能力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主体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或者群体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交际是一种行为,交际能力体现在具体交

21、际行为中,所以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行为能力的最终形成需要认知能力所获得的知识做支撑,情感能力做铺垫,即通过具体行为表达个人的认知和情感经验。跨文化行为能力包括三方面内容。技术能力,包括基本的语言技能、工作技能、学术技能等一切能够获得有用信息、解决不同问题的技能。协同一致能力,指交际者能够以得体的举止与当地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应对变化的策略能力,指交际者能够克服文化差异,运用合适的交际策略解决问题、实现交际目标的能力。2Brian Spitzberg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Spitzberg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知识、动机、技巧三个因素构成,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跨文化

22、交际能力需要足够的跨文化知识、积极的动机和有效的交际技巧,三个因素应同时具备,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单独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1)知识知识指交际者应该了解目的文化中交际对象、语境以及人们对得体行为的要求等信息。这些知识是交际者正确解读交际对象传达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基础,同时也是交际者选择得体交际行为的依据。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交际者便会无法确定自己的交际行为在目的文化的某一语境中是否得体、有效。跨文化知识包括广义文化知识(涉及各国文化的知识)和狭义文化知识(涉及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广义文化知识从宏观上解释跨文化交际现象,对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做一般性的指导。例如:了解各国文化中存在不同的文化

23、模式和交往规则可以帮助交际者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提高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了解文化对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可以帮助交际者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行为取向。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掌握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和常识,如:该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以及其主流文化模式和优势等。特定的跨文化交际目标要求交际者掌握特定语境的知识,如: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要求交际者掌握目的文化中有关商务活动的常识,出国留学要掌握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文化常识等。(2)动机动机指交际者在预期和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的情感联想。与知识一样,不同的情感因素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人类的情感包括感觉和意图。感觉指人们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24、交际时体验到的情感状态。尽管人们总是混淆情感和思想,但是情感并不是思想,而是人们对思想和经验的情感和心理反映。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有幸福、哀伤、急切、愤怒、紧张、惊讶、迷惑、轻松和快乐等情感体验。感觉涉及到交际者对其他文化的敏感性,以及对交际对象和某一特定文化的态度。有的人不习惯面对不熟悉的东西,其他文化中陌生的景色、声音、味道使他们退却。提高体验陌生事物的动机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意图或目的是指导行为的目标和计划,指导交际者在具体交际活动中的行为取向。人们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持有某种定势性的看法,这种看法可以帮助交际者缩小采取应对措施的选择范围,意图会受这种定势的影响。如果在交际行为

25、发生之前,交际者对交际对象或其文化持有负面的看法,那么在交际中,这种负面看法会影响到对交际对象行为的客观判断。如果交际意图或目的是积极的,交际双方彼此的判断和评价准确,表明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3)技巧技巧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交际者只掌握必需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持有积极的交际动机还不足以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他必须能够运用一定的行为技巧。这好比一个人想游泳,他看了很多关于如何游泳的书,掌握了游泳技巧的知识,他有强烈的游泳的动机,但是他还是不会游泳,因为他没有掌握游泳的技能。很多跨文化交际学者对Spitzberg的理论作以修改,提出相似的模式。例如: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6、的学者提出“意识”是与“知识”、“动机”和“技巧”同样重要的第四因素。PauloFreire认为,意识主要指对自我以及与自我相关联的人或事务的认识,包括探索、实验和体验,是自我反省的,可以自我展现也可以向他人展现。意识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一旦有“意识”便不能回到原来无意识的状态。意识可以提高认知、情感和行为技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应该有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容。3Judith Martin与Thomas Nakayama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JudithMartin与ThomasNakayama编写的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中提出一种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包括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心智活动特

27、征和情境特征四个要素。图13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1)知识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知识因素指交际者对交际对象所在文化了解的程度,了解对方文化越多,跨文化能力越强。交际者应该了解目的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了解交际对象来自何种文化模式:集体主义个体主义,高语境低语境,高权力距离低权力距离,高不确定性回避低不确定性回避。交际者还应掌握目的语文化的言语和非言语交际脚本。交际理论家CharlesBeger认为言语和非言语脚本对交际有指导作用。脚本存在于人脑的长时记忆中。一个知识经验丰富的交际者拥有较多的能够指导他理解和预见交际对象交际行为的剧本库,当他与他人交际时他会从记忆库中找到类似的经验指导他的行动,如

28、果他没有经历过同样的交际场景,他会利用类似的经历作为参考,甚至借鉴以前观察到的他人(包括书籍中,电影、电视等)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评价一个人有经验,就是这个道理。认知的简化和僵化指交际者在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交际时,处理信息的方式过于简单僵化。Kim在论述文化冲突时把这种现象用作一种维度,认为,人们认知的简化和僵化可以促进思维定势的形成。这种认知习惯导致个体目光狭隘,容易对其他文化产生负面的判断。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交际者往往具有较为开放的、灵活的认知体系,而认知体系简单僵化的交际者不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民族中心主义指个体以自己所在的文化或群体为中心评判其他文化和群体。民族中心主义者通常对其

29、他文化群体持有消极的态度或采取敌对的行为,他们认为自己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最为正确,并以此为衡量一切的尺度。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障碍,此种观念的持有者对宏观文化的理解程度较低。(2)情感因素跨文化交际中的情感因素指交际者对待来自不同文化的交际对象和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态度接近或疏远,其重要特点是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的焦虑,即因正在进行的或预期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恐惧和焦虑心情。跨文化交际焦虑程度高的人倾向于避免与来自于外来文化的人交际,在他们眼里那些人都是行为奇特的“他者”,对“他者”奇特行为的不理解使他们觉得紧张、焦虑,并因此躲避交际。是否愿意进行交际,即交际动机,是跨文化交际能

30、力构成中的重要情感因素。JeffeyKassing设计的下列问题可以反映你是否有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愿:表5 跨文化交际意愿量表 假设您有绝对的自由选择的权力,在以下六种情境中您可以选择交流或不交流。表明每种情境中您选择愿意交流所占的比重,记住您要指出的不是在这些情境中进行交谈的可能性,而是在这些情境中您想要交谈次数的比例。在左侧横线上写出想要交流次数的比例。0=从不,100总是1与我认为和我很不同的人交谈。2与外国人交谈。3与我对其文化知之甚少的人交谈。4与其他种族的人交谈。5与其他文化的人交谈。6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进行交谈。(注:“英语”可改为“汉语”如果被试的母语是汉语。)得分:您的分

31、数值域在0600之间,300分以下表明不愿意进行跨文化交际,350分以上表示有一点愿意进行跨文化交际,400分以上表示中度愿意,500分以上表示高度/非常愿意进行跨文化交际。YoungKim认为个体处理心理压力的能力可以影响其接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的态度。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文化差异带来潜在的不确定性,这会增加交际者的压力,有的个体善于把握压力,有的则不掌握减轻压力的方法。Gudykunst和Kim认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者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容忍含混和不确定性。交际者处理压力和容忍含混的能力越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越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支持、相互影响,跨文化交际知识越多,跨文化

32、交际的心理压力越小,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动机越强;交际动机强烈,获得跨文化交际经验的机会多,积累的跨文化知识就会越来越多。(3)心智活动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心智活动因素是知识和情感因素的体现,内容包括言语和非言语表达以及角色扮演。言语表达指个体如何运用语言。交际者可能了解很多目的语的语言知识,但是语用能力很差,不能在实际对话中使用目的语流利表达。很多留学生到目的语国家不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而是为了有更多的机会练习使用目的语。了解并运用目的语可以增强交际者的认知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语言脚本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心智活动把语言脚本付诸实践,一个不了解目的语的人不会知道目的语中基本的交际方式,如:问候、邀请、日常用语等。非言语表达也是重要的心智活动之一。交际者要注意对方文化中肢体语言、时间语言、颜色语言、空间语言、辅助语言等非言语符号的细微差别。与言语交际的情况类似,一个具备目的文化非言语交际知识的人不一定能够准确使用该非言语符号系统。因此,在出国之前应该刻意做一些专门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