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95.90KB ,
资源ID:1598229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9822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药鉴定实验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docx

1、中药鉴定实验报告中药鉴定实验报告篇一:中药鉴定 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黄连一.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三角叶黄

2、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c.y.cheng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

3、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甘草(radix glycyrrhizae)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短毛及刺毛状腺体,具甜味,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枚,花冠蝶形,淡紫堇色,荚果扁平,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生刺毛状腺体。光果甘草:荚果较平直而短,表面光滑无毛;胀果甘草:荚果短小,直而肿胀,光滑无毛或罕被短腺状糙毛。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甘草:长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暗紫色,

4、具横向皮孔,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具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主要成分:三萜类、甘草甜素(5-11%)、甘草酸(3-7%)黄酮类。3显微鉴定组织切片甘草: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扁平细胞)韧皮部(有成束或晶鞘纤维成层状排列)木质部也同此。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或草酸钙方晶粉末:甘草: 纤维成束、壁厚,胞腔线形,晶鞘纤维易见,淡黄色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密嵌细小的草酸钙方晶,如南五味子根,麻黄。晶鞘纤维(又称晶纤维):是纤维束外侧包围着许多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这些薄壁细胞中有的含方晶,如甘草;有的含簇晶,如石竹;有的含有石膏结晶,如柽柳。草酸钙方晶 30m具缘纹

5、孔导管木栓细胞红棕、多角形棕色块4理化鉴定取甘草粉末少许,置白瓷板上,滴加80%硫酸,观察橙黄色(检查甘草次酸成分)。 取甘草粉末1g加蒸馏水10ml,煮沸10分钟,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振摇,即可产生持久性泡沫15分钟以上(检查三萜类成分)。黄芩一 实验目的1掌握黄芩的形状鉴别特点;2掌握黄芩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芩的理化鉴别方法。二 实验内容1原植物形态鉴定注意点黄芩:radix seutellariae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茎钝圆棱形,单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全缘,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总状花

6、序顶生,花偏向一侧,花冠、花萼二唇形。花萼上唇背部有钝状物。果实增大,小坚果4,黑色,球形。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黄芩:根圆锥形,扭曲,外皮多除去,表面棕黄色。断面黄色,味涩。分清什么是“枯芩”什么是“子芩”主产地: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山西产量最多,河北质量最好,主要成分黄酮类衍生物,黄芩苷2纤维鉴定黄芩:木栓层(外缘多破裂,木栓细胞扁平,有石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宽广,多数石细胞与韧皮纤维单个或成群,石细胞分布于韧外缘,纤维分布于内侧)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成束,约6-20束,排列呈扁平层状,在老根中央,有栓化细胞环形成。栓化细胞有单环的,有成数个同心环的即木间木栓)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7、粉末:黄芩:韧皮纤维呈棱形,壁甚厚,孔沟明显 木纤维有斜纹孔 石细胞 网纹导管 木栓细胞 淀粉粒3理化鉴定取粉末2g,置100ml锥形瓶中,加乙醇10ml,置水浴上回流15分钟滤过。a. 取滤液1ml,加10%乙酸铅试液2-3滴,即产生橘黄色沉淀;b.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淀红色(检查黄酮)。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掌握3种黄连的主要区别,甘草富含多种结晶,黄芩理化鉴别前处理流程的控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篇二:实习报告-中药鉴定实验报告实验时间:实验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大黄,何首乌,牛膝的鉴定1大黄【性状鉴别】 呈卵圆形、类圆柱形、圆

8、锥形或块片状,长317 cm,直径 310 cm。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 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形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导管稀疏,非木化。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

9、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 粉末:掌叶大黄粉末淡黄棕色。 草酸钙簇晶大而多,直径21m125m,棱角大多短钝。 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多角形,复粒由25(7)分粒组成。 导管多为网纹,并有具缘纹孔及细小螺纹导管,直径11m140m,非木化。【理化鉴别】粉末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药材饮片置紫外光灯下,不得显持久的亮蓝色荧光。2何首乌性状鉴别】 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5cm15cm,直径4cm12cm。 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皱纹及纵沟,皮孔横长,两端各 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 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切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云锦状花

10、纹”(异常维管束),中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呈木心。 气微,味微苦涩。【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含红棕色物质。 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组织中有异常维管束,一种是单个的维管束,另一种是复合维管束,均为外韧型。 中央维管束形成层呈环状,导管较少,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中心为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理化鉴别】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遇碱液显红色。3牛膝性状鉴别】 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粗,长30cm60cm。直径0.2cm1cm。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皱纹及侧根痕。 质硬脆,受潮变柔韧,易折断。 断面淡黄色,角质样,有黄白色小点(异

11、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气微,味微甜涩。以根长、肉肥、皮细、黄白色者为佳。【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栓内层较窄。 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维管束外韧型,束间形成层除最外轮有的明显外,向内各轮均不明显;木质部有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中央有正常维管束,初生木质部二原型。少数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理化鉴别】取根的横切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色荧光。滴加1氢氧化铵(nh4oh)后,显淡黄绿色荧光。水浸液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取粉末滴加冰醋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完成实习大纲情况:比较熟悉的掌握了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定方法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在做大黄粉末微量升华时,温

12、度不能太高;了解到市面上的各式各样的假何首乌,以及人形假何首乌。掌握怀牛膝与川牛膝的区别。同时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光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篇三: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2012.01)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供中药专业本科使用)泸州医学院药学院 生药教研室 编 2011年12月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供中药专业本科用)学分数:7 周学时:34课程性质:中药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中药的鉴定的依据。掌握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

13、四大基本鉴别方法。能执行中国药典有关规定。具有继承和发扬祖国药学遗产、整理发掘中药品种和开发研究中药的初步能力。2、熟悉中药鉴定学的取样要求和方法。熟悉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的基本知识和对中药质量的影响。3、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和中药资源情况。了解中药材拉丁名的一般组成原则。4、掌握101种中药材的重要本草记载、来源、主要植(动)物形态、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或有效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部分中药)等。5、熟悉103种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或有效化学成分等。6、了解82种中药材的来源、性状鉴别、主要或有效化学成分等

14、。基本内容:1、总论: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中药的鉴定(理论课)2、植物药类:根及根茎类中药,茎木类中药,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其他类中药 3、动物药类 4、矿物药类 5、中成药类教学方式(参考性):讲授,板书,提问,总结,认药实训教学用书:卫莹芳主编,中药鉴定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第1版。教学参考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新编中药志(1、2、3、4册),实用中草药原色图谱(1、2、3、4册),中药材产销,中药鉴别大全,常用中

15、药材真伪鉴别,中药大辞典(上、下),道地药材和地方标准药原色图谱,中药材彩色显微图鉴,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1、2、3、4册),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1、2、3、4册),常用中药材传统鉴别开课学期:秋季春季中药鉴定学教学时数分配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总论根及根茎类中药 茎木类中药 皮类中药 叶类中药 花类中药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全草类中药 藻、菌、地衣类中药 树脂类中药 其他类中药 动物类中药 矿物类中药 中成药类 综合测试 合计内 容学时理论 9 24 2 2 2 4 6 6 2 2 2 6 2 2 71实验 21 2 2 2 2 6 4

16、 2 0 2 2 2 2 6 55合计 9 45 4 4 4 6 12 10 4 2 4 8 4 4 6 126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总论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目的要求掌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中药鉴定的常规方法。熟悉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内容;中药目前在品种、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了解 中药资源的现状,掌握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 内容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

17、药源 教学方式(参考性)讲授,板书,总结 复习思考题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是什么?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有哪些?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有哪些?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简史目的要求掌握 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味数及在中药鉴定方面的特色和贡献。熟悉 中药鉴定学现代发展简况。 了解 中药鉴定学近代发展简况。 内容1、古代鉴定知识与本草著作2、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况 (1)中医学院的成立和中药鉴定学的诞生 (2)国家为中药鉴定学科的发展夯实基础 (3)中药鉴定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 教学方式(参考性)讲授,板书,提问,总结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本草”?2、历代著名本草

18、的重要特征?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目的要求掌握 品种、种质与药材质量的关系及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的方法、产地加工的目的。 熟悉 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及全国著名的道地药材、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常用的加工方法和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其防治方法。 了解 栽培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内容1、药材的品种和种质 (1)药材的品种与药材质量 (2)药材的种质与药材质量 (3)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 2、药材的产地(1)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2)道地药材 3、药材的栽培 4、药材的采收(1)采收与药材质量、产量的关系 (2)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3)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5、药材的产地加工(1)产地加工的目的 (2)常用的加工方法 6、中药的贮藏(1)中药贮藏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走油,自燃,风化,其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