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33.02KB ,
资源ID:1600905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0090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1、完整打印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一、教材简析:西部大开发的号角的吹响,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这一组课文,阅读训练点是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在于表达的方法。本单元课文有: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西部的神奇、西部开发与建设、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语言优美,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词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此外,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感悟人情美。白杨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

2、方法,白杨赞颂的是西部的建设者。可以在拓展阅读时让学生读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同是托物言志,白杨象征着在新疆扎根、生长,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和后继者。白杨礼赞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战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理解在不同的课文里事物象征的意义并不相同。丝绸之路不仅要学习历史故事,西部除了优美的景物,更要关注的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重点)。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的是西部开发者克服一个个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奇迹贯通烽火山隧道的经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要把握住这么一个关键问题“建设者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就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了。二、单元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读

3、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诗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引导学生学会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情感。5、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四、课时安排草原 2丝绸之路 1白杨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口语交际习作一 3回顾拓展一 2单元测试

4、 21.草原一、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2.按作者进入草原之后所见所闻的次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有情感诵读课文。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伟大祖国地域广阔、景致娟秀,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遭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开展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形。 2.学习有情感地诵读课文。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播放歌曲天堂,

5、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有感

6、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2)你能

7、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p#副标题#e#“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句子比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

8、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出

9、示课题。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

10、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1、?(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p#副标题#e#(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激情相见:(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

12、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深情话别: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

13、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正是(课件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

14、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风光美 美 人情美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 l tn ru mi xun rn u l ( ) ( ) ( ) ( ) ) 凹眼(o w) 匕首(b b) 作揖(j y) 矗立(ch c) 缫丝(so co)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崇( )( )岭 ( )( )如生 五彩( )( )不计( )( ) 丰富( )( ) 美( )美( )三、选字组词采 踩 彩 睬 理 风 踏 茶兴高 烈 色 球四、多音字组词。 ( ) ( ) 载 薄 ( ) ( )五、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

15、漠中的悠悠驼铃声。1.巨型石雕矗立在 ,这里是汉代古都 ,也是丝绸之路 的起点。2.用“ ”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3.这句话与课文的尾句“ ”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3.白杨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三、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乐朗读录音带。四、课时安排2

16、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1填写生字表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

17、记准字形。抚(抚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绍)疆(边疆)扶(搀扶)烘(烘托)理(道理)价(评价)缰(缰绳)茫(苍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芒(光芒)辩(辩论)廷(宫廷)析(分析)弋(弋获)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1)近义词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别) 粗壮(健壮)软弱(懦弱) 界线(分界) 分辩(辩解) 沉思(深思)(2)反义词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动摇(坚定) 精壮(细小) 消失(出现)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

18、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请

19、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集体朗

20、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板书:直适应性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大戈壁上。)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

21、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板书:坚强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

22、来谈一谈。(“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是什么意思?(“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

23、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

24、,将来再念中学。”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爸爸

25、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

26、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五、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教师出示投影:选择你认

27、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六、总结全文。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

28、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板书:借物喻人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板书设计: 直 扎根边疆适应性强 坚强 建设边疆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 g b ji xin qng x ji sho ( ) ( ) ( )( )xn jing f m xin r bio bi( ) ( ) ( )( )二、组词疆()析()浑()僵()晰()挥() 介()辩()阶()辨()三、先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再写出反义词清晰()()坚强()()四、缩写句子、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 、他的

29、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五、读下面的句子,把不恰当的词划掉、我竭力进行(分辨分辩),终于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清除了人们对我的误解。、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分辨分辩)不清刚才过去的,是不是她要找的那个人。、在我(争辩争议)的时候,他们把我绑起来,真使我哭笑不得。六、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铁路沿线的一棵棵树好像一个个撑开的大伞。 ()、生活在沙漠中的白杨树,难道给我们的印象还不深刻吗?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学习目标1、认识“妖、娆”等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二、教学重难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三、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