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8.70KB ,
资源ID:1602751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0275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常见的8大修辞手法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常见的8大修辞手法练习.docx

1、语文常见的8大修辞手法练习语文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01-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

2、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02-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四)典型例句(1)风

3、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03-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4、04-夸张(一)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二)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三)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四)例句(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05-设问(一)什么是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

5、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二)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三)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四)例句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06-反问(一)什么是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二)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三)例句(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07-对

6、偶(一)什么是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二)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三)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四)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08-借代(一)什么是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二)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三)典型句子(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练习 一、判断下列句子

7、是否是比喻句。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

8、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_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_3、缝

9、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_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_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_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_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_四、按要求写句子。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改为比喻句)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_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_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_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_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改为拟人句)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排比句)8、考场上静得很。(改

10、为夸张句)_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_五、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答案一、1、4、5、7、9、11、14是比喻句。13是拟人。二、1、夸张 2、拟人 3、比喻 4、排比 5、反问 6、夸张 7、拟人、排比 8、比喻、排比 9、比喻三、1、把水比作翡翠,或用翡翠比喻水 2、把老师比喻成火炬,或用火炬比喻老师 3、把缝纫鸟的窝比作工艺品,或用工艺品比喻缝纫鸟的窝4、把玉兰花灯柱比喻成仪仗队,或用仪仗队比喻玉兰花灯柱5、把队旗比喻成火焰,或用火焰比喻队旗6、把雪比喻成玉屑,或用( ) 比喻( ) 7、把孩子比喻成泥猴,或用( ) 比喻( )四、略。要与相同特征。五、1、比喻 2、反问 3、排比、拟人 4、比喻、拟人 5、比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