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77.03KB ,
资源ID:1606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06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思考本科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思考本科论文.docx

1、对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思考本科论文大学经贸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对-经济一体化的思考对-经济一体化的思考【摘要】通过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可以逐步实现区域各种资源与要素的共享,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提高中心城市辐射扩散功能、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和经济优势,对实现中原地区崛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为切入点,简述了目前西咸经济一体化实施的现状,指出西咸经济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经济一体化;【Abstract】Through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Xian and Xianya

2、ng,we will gradually realize regional resources and elements sharing. Improving the spread function of Central City.At same time it can integrate the region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effectively,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Zhongyuan area. 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3、 implementing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Xian and Xianyang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Xian and Xianyang,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Xian and Xianyang,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

4、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Economic Integration ;Xian ;Xianyang引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在全国各地风生水起、两市地处关中经济区的核心位置,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第一阶梯”。特定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雄厚的产业基础,决定了、两市在关中经济区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不仅可以促进、两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推进整个西部大开发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

5、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 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1.1 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渊源、两市是我国周、汉、隋、唐等13朝的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同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都,两市又同处关中平原中部渭河流域,这在中国城市关系中也是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历史上两市互相依存,或彼此隶属,或者对等而设,其关联度始终是非常高的。明清时,为府管辖,民国时和解放后一段时间,直属省政府,1966年曾属市。自古以来,两市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也一直没有中断过,民间交流交往更甚频繁,人们在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高度相似。就居民消费来说,、两市居民在两地互相消费,

6、在购物、餐饮、旅游、娱乐等方面尤为突出。因此两市从在需求上就缔结了经济一体化的渊源。特别是在新世纪,推进两市经济一体化,既是省委、省政府和两市决策层的共识,也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2 西咸经济一体化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欧盟各国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典型例,中国的新疆乌昌一体化、汴一体化、成渝一体化等各大经济体所取得的成效也毋庸置疑。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迫切需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分工。由于市有“三长两短”的市情,即科技力量长、加工工业长、文化旅游长、原材料工业短缺、能源工业短缺,而市却有丰富的土地、矿产、

7、旅游、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因而就决定了双方在资源配置、功能分区、产业布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既可以取长补短,又可以解决两市自身在合作与交流方面的局限性,同时又可以消除两市在一些行业、产业和领域的发展中受到的相关制约因素。所以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不仅可以实现两市资源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同时也可增强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是一种现实的需要。2 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实施现状自2002年实施西咸一体化战略以来,、两市坚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为确保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两市还先后签署了备忘录、产业合作战略框架、2007年经济一体化重点工作备忘录,共

8、同编制了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等,在此基础上经过八年的探索实践和合作,在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两市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和三次产业增长较快,两市的产业集群初见端倪,两市的科技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2.1 基础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机场高速、关中环线、世纪大道与三桥段、高渭路、尤火路等一批道路建设 。开通了多路西咸公交车,在原有的59路基础上,还相继开通了39路,以及刚刚开通直达的K630,K606和701路也将线路延伸至西咸交界处,与的21路公交车站点零距离对接。第二,信息交流方面,两市在2006年顺利实施升位并网的基础上,

9、再开通了城票据交换系统。2.2 、两市的GDP与三次产业增长较快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加快了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两地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及三次产业都取得较快的增长,同时三次产业的比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1 2003年-2009 年市GDP、三次产业及所占比重: 单位(亿元)年份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值比重增加值比重2003946.6650.725.36%407.3843.03%488.5651.61%20041102.3960.215.46%476.9243.26%565.2651.28%20051270.1466.015.20%539.6142.48%664.5252

10、.32%20061473.3570.444.78%638.8843.36%764.0351.86%20071763.7382.514.68%772.5143.80%908.7151.52%20082190.04103.454.72%987.7045.10%1098.8950.18%20092719.10110.384.06%1148.7742.25%1459.9553.69%资料来源:市统计公报图1 2003年-2009年市GDP与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市统计公报如表1、图1所示:自经济一体化实施以来,从总体上看,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市生产总值(GDP)只有946.66亿元,到

11、2008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GDP总量达到2190.04亿元,是2003年的2.31倍;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2719.1亿元,是2003年的2.87倍,在短短的几年,取得很大的成就。从三次产业的经济增加值来看,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在逐渐降低。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在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较稳定,第三产业在逐渐增加,这些现象说明已经开始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表2 2003年-2009 年市GDP、三次产业及所占比重: 单位(亿元)年份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值比重增加值比

12、重2003287.64 60.42 21.01%123.23 42.84%103.99 36.15%2004338.60 74.90 22.12%147.40 43.53%116.30 34.35%2005433.10 86.00 19.86%193.00 44.56%154.00 35.56%2006484.00 98.00 20.25%218.00 45.04%168.00 34.71%2007586.00 121.00 20.65%267.00 45.56%198.00 33.79%2008764.60 149.00 19.49%376.60 49.25%239.00 31.26%200

13、9873.00 157.40 18.03%450.20 51.57%265.40 30.40%资料来源:市统计公报图2 2003年-2009年市GDP与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市统计公报从表2、图2可知,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也使市经济快速发展,市的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明显上升,其中第二产业增长较快。2003年市的GDP只有287.64亿元,到 2009年GDP达到了872.95亿元,是2003年的3.03倍;2009年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是2003年的3.65倍。 在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的比重有着明显的变化,2003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1.01:42.84:36.15,到2009年三次

14、产业的比重为18.03:51.57:30.40,总体上来说,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降低,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增加,说明西咸经济一体化加速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其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阶段。总的来看,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实施不仅使、两市经济快速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还为两市形成互补型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两市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从2003年和2009年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动来看, 代表城市服务功能水平的第三产业, 在城市经济中占到半数以上, 而过去长期作为城市实力和水平标志的第二产业, 在城市经济总量中退居次要地位;相比之下, 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并且比重在上升。2.3

15、、两市产业集群初现端倪伴随着省加快关中“一线两带”的建设步伐和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和的一些支柱产业开始出现了产业集聚现象,产业集群初现规模。这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和纺织、中药、食品、现代农业、化工产业等领域。表3 2008年、两市现有的产业部门及主要的产业集群产业部门地区主要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陕汽集团、比亚迪汽车、西沃、欧舒特);航空产业集群(闫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韦曲航天科技基地);石油装备,冶金设备制造产业,西郊的输变电设备;高新区电子元器件(西京公司);东郊的工程机械;临潼缝纫机零部件;鼓风机(集团);北方光电船舶柴油机(408厂);

16、石油钢管钢绳有限责任公司;乾县华通精工机械制造厂生产的热压机文化产业曲江国家文化产业示园;华商集团的华商报旅游集团和旅游集团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长安大学城和东郊大学城的教育产业群;以城墙景区、始皇陵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中国西部影视城文化休闲保健产业-足疗;乾礼兴武文化产业园区;渭泾三文化产业园区高新产业西高新电子信息(通讯设备)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软件、新材料(天宏硅材料);协同软件、大唐电信、海天天线、博通资讯、捷普网络、金叶股份高新区下辖渭滨镇、彩虹集团、偏转集团、康佳、生益科技(以电子工业和医药工业主);东郊化工工业园区纺织、中药、食品、现代化农业、化工高新生物制药(森、东盛利君集

17、团、东盛药业、森制药、碑林药业、金花股份);东郊纺织城; 以临潼银桥为核心的食品产业西北二棉为核心的传统纺织产业集群;步长、五五、海天制药;三原食品工业园;礼泉、乾县的果业及深加工彬长煤炭化工和渭北精细化工基地;武功、礼泉的土制布 聚集大量高校与科研院所,是中国西北部地区重要的科技、文化、教育、人才基地,也是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聚集区。现已形成南有电子城,北有飞机城,西有电工城,东有纺织城的工业园区布局;地处省关中平原中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与相邻。其工业经济总量位居省第二,是西北地区四大工业城市之一,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已形成了以电子、能源化工、医药、食品、纺织、装备制造、建材为主的

18、七大支柱产业布局(如图3),2009年七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919.4亿元,西咸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两地产业集群的形成。如表3所示,在地区现已形成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陕汽重卡、比亚迪等)、航空制造业产业集群(闫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韦曲航天科技基地)等产业集群;以文化产业为主的华商集团的华商报、旅游集团和旅游集团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长安大学城和东郊大学城的教育产业群;以高新产业为主的西高新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集群等;以森、东盛利君集团、东盛药业、等药业公司形成的高新制药产业集群。在地区现已形成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的船舶柴油机(408厂)、石油钢管钢绳有限责任公司

19、等产业集群;以文化产业为主的休闲保健、文化产业园产业集群;同时还充分利用中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等医药教学、科研单位的优势,形成了以原料药、现代新型中药、生物工程医药和保健产品的产业集群,还有以西北二棉为核心的传统纺织产业集群、拥有地方特色的“一村一品”土织布产业集群等。图3 工业七大支柱结构图 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市统计公报2.4 科技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在科技方面,采取产学研相结合,把的科技、人才优势和的产业基础充分结合起来,加大两市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的力度,形成开放、流动、竞争、互利的科教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等机构加强与的合作;则积极营造良好的条件

20、,共同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和引导工作。例如,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产业基地在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开发和应用上加强与市的合作,在围绕彩虹集团的显示器研发等方面进行攻关。同时不断加强两市数字化城市方面的合作,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两市信息共享。在文化出版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书画、摄影、民间艺术等展览,并且还鼓励支持两市政府、集体和个人到对方城市办文化产业,互相交流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扩大了两市的文化交流。两市合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动书报刊出版发行工作,净化出版物市场,曾多次共同组织严厉打击邪教、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行为。在卫生方面,建立了四大体系,为实现一个目标,即建立

21、富于竞争活力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防治有力、反应快捷的预防保健体系;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立教学、临床、防病、保健、康复“五位一体”的卫生科研体系。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努力实现两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共建、联合,鼓励两市医疗卫生单位的合作,发挥系统整体效益,共享卫生资源。总的来看,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实施八年以来,各个领域齐头并进,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3 西咸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西咸经济一体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几下方面:3.1 行政区域的划分产生了壁垒第一,虽然两市都认识到通过两市联合,共同建社、

22、共同发展,会使两市受益,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财政投入、税收分配等具体事务上,都表现出自我意识浓厚,利益分割严重,缺乏认同感。第二,行政区域的划分使得西咸经济一体化在实际操作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这种无形障碍很难给投资者创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导致了西咸一体化过程中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很难自由发挥,所以两市政府在推动两市经济一体化建设上力不从心,工作进展缓慢。3.2 产业趋同现象严重产业趋同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两市都拥有纺织产业、电子产业、机械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医药产业、化工产业、电力等产业,这样的产业布局没有考虑到两地各自优势、没有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

23、就会进一步影响的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扭曲产业结构,即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把各地有限的资源用来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摊子铺得过大、财力不能集中规划。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以自我为中心,互争项目,造成布局混乱,资源浪费、环境破坏。3.3 统一市场体系没有形成,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严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统一的市场还没有形成。缺少统一的市场参与区域分工,就导致两市互相制约,存在恶性竞争。而在产业结构趋同的条件下,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和产品的销售很可能形成地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其结果是区域间的经济要素无法自由流动,一方面保护了区域的夕阳产业;另一方面

24、使区域围产业结构很难升级,导致两市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缓慢,整体经济优势难以形成。例如,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已经实施几年了,两市当年达成的“交通、电讯、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等的一体化措施具体上没有落实,特别是电讯、交通,虽然在2006年电信区号合并,但手机用户到对方市区接听还要收费。公共交通未完善,一个59路还是上世纪开通的,新开的39路到9元,,北上召到6元,实际上市中心距市中心就20多公里,其中少不了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员的政绩观念的阻梗。4 对促进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思考4.1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机构改革为了消除行政区域划分产生的壁垒,两市则要从观念和行政方面着手。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

25、认识。利用新闻媒体、发放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西咸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意义、基本思路和发展重点和已取得的成就,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建设热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省政府可以设立一个西咸一体委员会,下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财政投入、税收分配等几个协调管理专业办公室来统一协调两市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建立监督机构确保西咸经济一体化建设中项目资金的落实,以及防止委员会成员利用手中职权徇私舞弊等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两市还应着手统一户籍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等一些涉及民生方面的议题。4.2 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共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既打破地域限制,整合两市优势资源,又加强

26、协调与对接,共同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升级,避免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要发挥科技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行政地位、国家区域政治中心地位的优势,应立足现有基础,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把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领地、人才高地、国际性旅游城市和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中心。则要利用有较好工业基础,用地、劳动力便宜,交通便捷,临近的特点,大力发展加工业,加快七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例如,发展纺织业,不但可以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的整体发展方面,应由作为主体,在两市围进行城市规划,实现产业合理布局。例如,在纺织产业方面具有发展

27、优势,两市的纺织产业发展重心应放在,特别是电子、医药、食品等产业领域,应形成总部和研发基地在、生产制造基地在的格局。这样两市才能实现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实现两市的错位发展。4.3 建立共同市场并加强政府引导建立统一的市场,两市应互相开放市场,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和户籍限制,共同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共同发展商品市场、资本、产权、技术、劳动力、房地产等市场,共同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两市市场自由流动。在全省重大项目规划布局方面,省政府应优先考虑西咸一体化区域。重点支持西咸共建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别要加强重型基础工

28、业大项目的布点。同时加大在关键要素调配上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西咸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用地指标纳入省级土地调控计划,由省政府统一调剂,予以优先安排。另外,由省、市、市三家财政共同出资设立西咸一体化专项基金,对西咸一体化区域的道路交通、给排水、生态环境整治、重大技术研发等方面予以补助和贴息。参考文献:1逄锦聚.京津经济一体化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 4 期.2郭力宇.基于中心外围理论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研究J.农业科学, 2009年3月.3景俊海.按照一线两带发展思路共建西咸一体化大都市辐射圈J.-都市圈暨清华科技园()园区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2002年12月.4慧.对西咸经济

29、一体化产业布局的思考J.师学院学报,2008年6月.5总理,慧,广信.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西咸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商业现代化,2008年1月.6萧雨.聚焦西咸一体化N.城市经济导报.2006年9月.7许宁宁,西咸一体化进程分析与问题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年6月.8王学东.建设渭北产业聚集区 R.促进关中经济区产业发展,2008年4月.9秀生,刚强.城市圈一体化的功能及其发展路径选择科 .技进步与对策 第 25卷 第 12期,2008年12 月.10立勇.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10月.11正永在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2006年12月.12广信,总理,慧著.关中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M.科学,2005年12月.13斌正.都市圈城市发展的思路J.师学院学报,2007 年6 月.14南开大学京津经济一体化研究课题组.京津经济一体化研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 4 期.15五专家纵论西咸一体化.华商日报.2009年7月.16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西咸一体化有关情况的汇报R,2008年3月.17西咸一体化迈出有实质意义的一步.日报.2009年12月.18200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7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