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54.52KB ,
资源ID:1606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06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模板.docx

1、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模板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答案D 【解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2、,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D错误。 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结合导致酶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的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

3、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因此A、B、D正确。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 错误。C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的活性。故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4、答案C 【解析】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溶氧不足,会产生乳酸或琥珀酸;培养基通常有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呈液体状态,因此是液体天然培养基;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通常都要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使菌种产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才能用于生产。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要及时补充营养物以满足菌体的营养需求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故C不正确。 4.下列关于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

5、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的表现型一致 1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1答案C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植物细胞,从而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紫茉莉枝叶的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的表现型应与母本一致,1F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因为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本。故C1错误。 5.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自交,播种所有

6、的F,假定所有的F植珠都能成活,在F植株开2122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收获的种子数量相2等,且F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33A.1/8 B.3/8 C.1/16 D.3/16 答案B ,aabb和AABB亲本为依题意,。b则有芒为,B 无芒为,a感病为,A设抗病基因为【解析】F为AaBb,F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21例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中感病植株3为1/21/4(Aabb自交得1/4 aabb)+1/4(a

7、abb)=3/8。故选B。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2+ 、 B.A.Ba 2+ D. 、C.、Ba、D 答案【7. .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0.5mol?解将15ml.2mol? 值是析淀为碳酸盐,则中nA. 4 B. 3 C. 2 D. 1 】B 答案A2 n+ NaCO与MCl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2M nCO+n项【解析】M的化合价为,323 2 n ,-3-30.5 10 15加102 40可得。 入n=3,故选B N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 8.的是aA. O

8、B. H会C 与D. N答案B 2 B项错。CO 【解析】在碱性条件下,不可能产生CO气体,而应是,故329. a,产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混合物,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则碳的质量分数是A. B. C. D. 生C 答案NH与H,而单烯烃的通式为HH【解析】乙酸的化学式为COC,从化学式可以发现两者中,C2nn242 其中碳占。,碳氢的质量分数一共为质量比为之间的数目比为1:2,6:11-a,3,但没 出现的结果是.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的盐酸滴定0.10 mol?10. 用0.1 molA. , B. =, = C. , D. , C 答案 项错。【解析】溶液中不可能出现阴离子均大于阳离

9、子的情况,不遵循电荷守恒,故C,则该样品的纯为了检验某含有杂质的样品的纯度,现将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g,11. 度(质量分数)是A. B. C. D. A 答案m )(O 减少 Na【解析】2NaHCOCO + CO + H22332 284 106 62 x (W1- w2) w(NaCO)= (w1- x )/W1 =,A解得x=,将其带入下式可得:项正确。 32 12. 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可以与Br的CCl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发生取代反应 224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

10、 4D.既可以与Fecl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溶液反应放出CO气体 233答案D 【解析】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故可以与Br发生加成反应,又含有甲基,故可以与Br光22照发生取代反应,A项正确;B项,酚羟要消耗一个NaOH,两个酯基要消耗两个NaOH,正确;C项,苯环可以催化加氢,碳碳双键可以使KMnO褪色,正确;该有机物中不存在羧基,故4不能与NaHCO放出CO 项错。D气体,23 13.下图表示反应,在某温度时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后,反应就终止了A.第685% 的平衡转化率为B.85% 若升高温度,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C. 将以同样倍数减少和v

11、D.若降低温度,v逆正B 答案,的变化量为1-0.15=0.85mol故错;B项,X时反应达平衡,但未停止,【解析】A项,6minHV逆,即逆反应减小的倍数大,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 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 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答案A

12、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错,B正确A根据压强的定义.【解析】本题考查气体部分的知识能减小,说明温度降低,但不能说明压强也一定减小,C错.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增加,但温度降低有可能气体的压强减小,D错. 15. 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 A.24m B.32m C.40m D.48m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从右向左在左镜中的第一个像是物体的像距离物体8cm,第二个像是物体在右镜所成像的像,第3个像是第一个像在右镜中的像在左镜中的像距离物体为32cm. 16. 氦

13、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0.6328m, =3.39m,已知波长为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1.96eV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用表示产生波长为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的近似值为 A.10.50eV B.0.98eV C. 0.53eV D. 0.36eV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波尔的原子跃迁理论.根据,可知当当时,连立可知 17. 如图,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线段ab、bc和cd的长度均为L,且。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线段abcd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 A. 方向

14、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B. 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C. 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 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D. A 答案之间的直导线长为来等和d.【解析】本题考查安培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判断该导线可以用a. 正确.A方向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大小为,根据,效代替18. 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y轴的右侧,MPON,则 A. 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 B. 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 C. M、N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 D. 在O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 答案AD 【解析】本

15、题考查电场、电势、等势线、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由图和几何关系可知M和P两点不处在同一等势线上而且有,A对.将负电荷由O点移到P要克服电场力做功,及电场力做负功,B错.根据,O到M的平均电场强度大于M到N的平均电场强度,所以有,C错.从O点释放正电子后,电场力做正功,该粒子将沿y轴做加速直线运动. 19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6.67-1122, ,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10Nm/kg3 333 kg/m10A.1.810kg/m B. 5.634 43C. 1.1

16、10kg/m D.2.910kg/m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运动的知识.首先根据近地卫星饶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34 10kg/m,.然后根据可得该行星的密度约为2.9可求出地球的质量x=1.5mQP、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所示,20 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图中 所示。2x=4.5m和。P点的振动图像如图 在下列四幅图中,Q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是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波的传播.该波的波长为4m.,PQ两点间的距离为3m.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当P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而Q点此时应处于波峰,B正确.当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P点处于向上振动时Q点应处于波谷,C对. 21质

17、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运动,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发生正撞,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M/m可能为 A.2 B.3 C.4 D. 5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设碰撞后两者的动量都为P,则总动量为2P,根据,以及能量的关系得得,所以AB正确. 22.(8分)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1、2、3、4、5、6为连接点的标号。在开关闭合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现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需要检测的有:电源、开关、小灯泡、3根导线以及电路中的各点连接。 (1)为了检测小灯泡以及3根导线,在连接点1、2已接好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 挡。在连接点1、2同时断开的情况下,

18、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 挡。 (2)在开关闭合情况下,若测得5、6两点间的电压接近电源的电动势,则表明_ 可能有故障 (3)将小灯泡拆离电路,写出用多用表检测该小灯泡是否有故障的具体步骤。 )电压;欧姆1答案( (2)开关或连接点5、6 (3)调到欧姆档 将红、黑表笔相接,检查欧姆档能否正常工作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如电阻无穷大,表明小灯泡有故障. 【解析】(1)在1、2两点接好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档,在1、2同时断开的情况下,应选用欧姆档 (2)表明5、6两点可能有故障. (3) 调到欧姆档将红黑表笔相接,检查欧姆档能否正常工作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如电阻无穷大,表明小灯泡有故障. 23.

19、(10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案无效)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1直距离h2; 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 重复步骤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 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做出f

20、-关系曲线。 (1) 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斜面倾角的余弦= ;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 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 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 答案(1) 3.62cm (2),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解析】(1) 有,即有 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根据根据运动学公式,如图所示. ,则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1(2) 在游标卡尺中,主尺上是3.6cm. 3.62cm也对分度,所以读数为3.6cm+0.11mm

21、=3.61cm或者到卡尺是10 作答无效)24.(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是其中称为电阻温度系数,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1+at),00金属的电阻一般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材料在t=0 时的电阻率.利用.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数系数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58附近,?m,碳的电阻率为3.510 m,10 阻.已知:在0 时,铜的电阻率为1.7 ?-1-4-13 将横3.9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10 ,碳的电阻温度系数为-5.0.100 在时,.附近不随温度变化,0

22、1.0 m的导体,要求其电阻在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串接成长). (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求所需碳棒的长度0.0038m 答案0c附近总电阻不随温度碳棒的电阻0,要使得在X,【解析】设碳棒的长度为则铜棒的电阻为,0.0038m. 即有则有式中变化,则有,t的系数必须为零,x )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分25(18相邻两木箱的距离均为m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上静止放置三个质量均为的木箱,。工人用沿斜面的力推最下面的木箱使之上滑,逐一与其它木箱碰撞。每次碰撞后木箱都l已知木箱最后恰好能推着三个木箱匀速上滑。整个过程中工人的推力不变,粘在一起运动。重力加速度为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3、 设碰撞时间极短,求g. 工人的推力; (1)(2) 三个木箱匀速运动的速度; (3) 在第一次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 答案(1) (2) (3) 【解析】(1)当匀速时,把三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受重力、推力F、摩擦力f和支持力.根据平衡的知识有 (2)第一个木箱与第二个木箱碰撞之前的速度为V,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有,碰1撞后的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有,即碰撞后的速度为,然后一起去碰撞第三个木箱,设碰撞前2的速度为V3 从V2到V3的加速度为,根据运动学公式有,得,跟第三个木箱碰撞根据动量守恒有,得就是匀速的速度. (3)设第一次碰撞中的能量损失为,根据能量守恒有,带入数据得. 26.(2

24、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如图,在x轴下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x y平面向外。P是y轴上距原点为h的一点,N为x轴上距原点为a的一点。A是一块平行于x轴的挡板,与0x轴的距离为,A的中点在y轴上,长度略小于。带点粒子与挡板碰撞前后,x方向的分速度不变,y方向的分速度反向、大小不变。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从P点瞄准N点入射,最后又通过P点。不计重力。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 026. 【解析】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第一次射出磁场的点为,与板碰撞后再次进入磁场的位置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有,粒子速率不变,每次进入磁场与射出磁场位置间距离

25、保持不变有,粒子射出磁场与下一次进入磁场位置间的距离始终不变,与相等.由图可以看出 设粒子最终离开磁场时,与档板相碰n次(n=0、1、2、3).若粒子能回到P点,由对称性,出射点的x坐标应为-a,即,由两式得 若粒子与挡板发生碰撞,有联立得n3联立得 把代入中得 27.(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浓HSO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HSO(浓) + C CO+ 2 HO + 2SO2422224 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现提供浓HSO、木炭和酸性KMnO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连接和固定仪器用的玻璃442管、胶管

26、、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 将所选的仪器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选用的仪器 作用 加入的试剂 (填字母) 答案C 浓硫硫和木炭 产生反应物 B 无水硫酸铜 检验是否有水 A 检验SO品红 2 SOKMnO酸性 除去A 24 检验CO的存在。澄清石灰水A 2中加入浓硫硫和木炭作为反【解析】成套装置包括反应装置,检验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C可选产物中必须先检验水,因为在检验其他物质时会在其它试剂中混入水,应物的发生器,放入品红A,放入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说明有水。接着检验用装置BSO气体,用装置2,气体产生,再用装置检验,若品红褪色,则说明有S

27、OA,放入酸性KMnO溶液以除去SO224故先因SO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存在,最后再用装置A放入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22 SO。要除去2 (28.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溶液、足量的5.00%100g 的NaOH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 溶液和CuSO100g 10.00%SOK的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424 (1)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SO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42据此回答问题: 电源的N端为 极; 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 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 g; 电解前后各

28、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 甲溶液 ; 乙溶液 ; 丙溶液 ; (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甲增大,因为相当于电2.8L 16g 4OH-4e=2HO + O。1答案()正极 22溶液已CuSO增多。丙不变,相当于电解水。(2)可以 因为OH解水;乙减小,放电, H4 溶液,反应也就变为水的电解反应转变为HSO422处为阴极,C即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则c处发生的反应为:Cu+2e=Cu,【解析】(1),相当于电解水,设电SOb为阳极,a为阴极,M为负极,N为正极。丙中为K由此可推出42,100-x)10.47%,得x=4.5g(解的水的质量

29、为xg。由电解前后溶质质量相等有,10010%=电子,所以整个反应中4mol,转移可知,生成2molHO 故为0.25mol。由方程式2H+O2HO2222电子,而整个电路是串联的,故每个烧杯中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0.5mol转化。HO,阳极b处为阴离子OHO + O4OH-4e=2H放电,即,相当于电解甲中为NaOH2222Cu22.4=2.8L。,O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为0.5/4=0.12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0.1252m(Cu)=0.5/2 64 =16g。甲中相当于电解水,0.5mol+2e=Cu,转移电子,则生成的2故NaOH的浓度增大,pH变大。乙中阴极为Cu放

30、电,阳极为OH放电,所以H增多,故pH减小。丙中为电解水,对于KSO而言,其pH几乎不变。(2)铜全部析出,可以继续电42解HSO,有电解液即可电解。 42 )(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9.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YX相邻。、W、Y与元素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 酸。回答下列问题:的氧化物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W(1) ;的晶体类型是 ;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 (2)Q R和;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3)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4)这5 是(填化学式) ,其原因是 ; 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 ;的氢化物加热反应,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