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3 ,大小:557.28KB ,
资源ID:1608805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0880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

1、上海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地球和地球仪课题1.1 地球和地球仪 (1)学习目标1.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 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重点难点地球形状和大小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复备导入利用日全食的图片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自主学习1.地球的形状是_。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千米。3.地轴是_,南极是_,北极_。团队合作4. 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5.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为什么?(参照图1.3)6.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根据月食

2、照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7.请说出在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城市、陆地、海洋等地球事物。小结提纲思维导图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 _ 球体。 形状_ 平均半径_地球和地球仪 大小 最大周长_表面积_ 地球仪:是_的模型反馈练习1. 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B.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C. 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D. 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2. 我们看远方驶来的船出现的过程是( )A.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B.先看到船身,后看到船帆C.同时看到 D.以上

3、说法都错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D.地球是一个圆的4.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 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5.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课后反思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2)学习目标1.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维度的划分。2. 知道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3. 了解特殊的经纬线。重点难点1.经纬线的划分与判读。2.东西半球的划分3.

4、经纬线指示的方向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点拨导入展示地球仪,引出经线和纬线的有关知识自主学习一 纬线1.概念:与_垂直,并且绕地球一周的_ 形状:_2.特点 长度:_ 指示方向:_方向二纬线1.概念:连接_两极,并且与_垂直相交的_ 形状:_2.特点 长度:_ 指示方向:_方向学生自己完成团队合作读图1.10和1.11,完成:一 纬度1. 划分:以_为 以北为北纬,字母代号_ 0纬线 以南为南纬,字母代号_。2. 最大数值:_3. 变化规律:从_向两极逐渐增大至_二经度1.划分:以_为 以东为东经,字母代号_ 0经线 以西为西经,字母代号_。4. 最大数值:_5. 变化规律:从_向东向

5、西逐渐增大至_三读图1.12和1.13回答: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_四在地球仪上找出特殊的经线和纬线:0和180经线,20W和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借图记忆经纬度的划分不能简单认为所有的东经都在东半球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形状:_ 纬线1.经线和纬线 指示方向:_ 经线 形状:_ 指示方向:_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东西半球分界线:_反馈练习1. 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B. 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C. 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D. 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2. 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

6、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 D.也就是180度经线3. 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4.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C.东经160,纬度0 D.西经20,纬度05读下图回答: 1. 写出A、B两点的纬度:A_、B_2. 写出C、D两点的经度:C_、D_A点在_(南、北)半球。D点在_(东、西)半球课后反思课题1.1 地球和地球仪(3)学习目标

7、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重点难点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点拨导入用同学们的座位引出如何确定位置,从而导出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自主学习1.概念: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_和_交织成的网。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_,广泛应用于_、航海、_、交通以及_等许多方面。3.完成书本第8页活动3学生自己完成团队合作1.完成书本第8页活动22.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A_ B (2)A点在B点的_方向B点在D点的_方向(3)C点位于_(南、北)半球或_(东、西半球)3.南极点四周指向什么方向?北极点呢?4.假设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沿着31

8、N纬线圈飞行,最终能飞回上海吗?它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吗?如果这架飞机沿着121E一直向北飞行,它能飞回上海吗?纬度由下向上增大是北纬,反之是南纬。小结提纲思维导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经纬网定位,我们每个同学必须掌握在经纬网的图上能写出任一点的经纬度,并能辨别两点的相对方向。反馈练习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下列关于震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2.右图中a点经纬度是( )A.(2N,26E) B.(2N,26W)C.(2S,26W) D.

9、(纬度2,经度26)3.读下图回答:(1)将A点(0,0),B点(20S,20W)填入图中相应位置。(2)写出C、D两点的经纬度:C_、D_。(3)A点在C点的_方向,D点在C点的_方向。(4)图中A、B、C、D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点是_;同时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的点是_。课后反思地球的运动课题1.2 地球的运动(1)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产生的原因。2.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及产生的原因重点难点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复备导入暑假的日全食现象是怎么产生的?这和地球的运动有怎样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运动。自主学习一 地球的自转1. 概念:地

10、球绕着_不停地旋转。 2. 方向:自_向_。3. 周期:约_小时,也就是_。4. 产生的现象: 同一地方产生_,不同地方产生_二 地球的公转1. 概念:地球绕着_不停地旋转。 2. 方向:自_向_。3. 周期:约_ 天,也就是_。4. 产生的现象:产生_ 季节变化。三 四季的划分1.北半球四季的划分:春季:_三个月; _:6、7、8三个月;秋季:_三个月; _:12、1、2三个月2. 南半球的季节与_半球相反。团队合作1. 读地球上的昼夜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地处于白天的是_。(2)地球自转产生了_现象,自转方向是_,在北极上空观察自转应为_(顺、逆)时针方向。2.读图回答问题

11、: (1)在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线段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2)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_上,这一天北半球叫做_日。(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_上,从D到A,南京白天时间越来越来_。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方向:_自转 产生现象:_ 周期:_地球的运动 方向:_ 公转 周期:_ 产生现象:_ 四季的划分反馈练习1. 地球上,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是由于( )A. 地球自转运动所致B. 地球公转运动所致C.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D. 地球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2. 南半球澳大利亚放寒假时间为( )A. 1月 B. 7月 C. 9月 D. 12月3. 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12、 昼夜交替 B.地方时东早西晚C. 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4. 是真是假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太阳转了5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你知道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为什么?5.我们学校放寒假的时间是1月份,那么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学生放暑假应是几月份?为什么课后反思课题1.1 地球的运动(2)学习目标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重点难点五带的划分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复备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带的划分

13、自主学习1.五带划分依据:_在地表的分布状况。2.名称及界线:(1)A_带 B_带 C_带 D_带 E_带(2)a_(纬线)它是_带和_带的分界线,依次说出b、c、d。 _:终年炎热3.气候特点 南北温带:_南北寒带:_团队合作1.填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A_ B_(2)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的是_带和_带。(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带和_带,有阳光直射的是_带。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12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么运动引起的?(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

14、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北寒带:_(纬线)以北地区 _带:北极圈与_(纬线)之间 地球五带 热 带:_(纬线)之间 南温带:_与南回归线之间 _带:南极圈以南地区反馈练习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亚寒带地区2.下列节日中,南京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A.六一国际儿童节 B.五一国际劳动节C.国庆节 D.元旦3. 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 )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B.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4. 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区是( )A.南北

15、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B.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温带地区C.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寒带地区D.赤道附近地区5. 极圈是 ( )A. 热带与温带的划分 B. 热带与寒带的划分C. 温带与寒带的划分 D. 中纬与地纬的划分6. 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你认为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 )A. 夏季 B. 冬季 C. 春季 D. 秋季课后反思地图的阅读课题1.3 地图的阅读 (1)学习目标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重点难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复备导入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读图、用图

16、自主学习一 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1)概念:表示_比_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_ _,如(3)表示形式 _,如1:40000或 140000 _,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2. 方向(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方向,纬线指示_方向(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_下_左_右_3. 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_符号和它们的_说明,地理_和_。团队合作1.在比例尺为1:32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2.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村庄位于林地的 方; (2)小河的流向: ;

17、 (3)公路自左向右的转向是 。 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1、_地图的三要素 2、_ 3、_反馈练习1. 下列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A. 比例尺 B. 颜色 C. 方向 D. 图例2. 在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A. 1300千米 B. 18000千米 C. 180千米 D. 1800千米3. 读如图判断B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 )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北 D. 西南4.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A.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北方5. 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

18、是( )A. 东方 B. 北方 C. 西方 D. 南方6. 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 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C. 站在北极点上,人的四面都是北方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7.读图完城下列问题: (1)图中,教室在停车场的_方向(2)图中,教室在食堂的_方向(3)图中,点A在点B的_方向,B点在C点的_方向,C点在D点的_方向,D点在B点的_方向。课后反思课题1.3 地图的阅读(2)学习目标1. 能根据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位置。2. 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的关系重点难点比例尺大

19、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复备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自主学习一根据使用目的,正确使用地图 1. 去公园游玩,寻找景点应选择_。 2.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参考_。 3.了解国际时事,确定时间发生地点,应选择_。二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分母愈大,比例尺_1. 比例尺是分数 分母愈小,比例尺_2、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参考图1.31,1.32)表示范围内容详略大比例尺小比例尺 团队合作1. 2006年6月10日至7月10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举行,球迷小峰想了解32个参赛国的位置,他选用了“世界政治地图”;北

20、京真大呀!玲玲想知道故宫在北京什么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军去济南市探访同学,他选用了“济南市地形图”;兰兰去“泰山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泰山风景区导游图”。据此材料回答: (1)哪位同学选择的地图不适用? (2)材料中的4幅图,图幅大小相等,那么表示地理事物可能最详细的是哪个?比例尺最小的是哪个?2 假如要你绘制学校平面图,你选用下面哪个比例尺较合适( )A. 1:10000000 B. C五十万分之一 D.1:2500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内容:一是根据目的,如何正确选用地图;二是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及内容之间的关系,难点主要是后者,希望同学们多练多想。反馈练习

21、1. 张明同学想查找四川的位置,他最好选择( )A. 中国地形图 B. 中国政区图C. 世界城市图 D. 城市导游图2. 若两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B. 比例尺越大,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C. 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D. 比例尺越大,图内表示的内容越简略3. 某校初三二班学生准备组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比赛,设计行动方案,应查看( )A. 当地地形图 B. 世界地形图C. 中国交通图 D. 中国地形图4. 下列四幅地图,图幅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C.亚洲地图 D. 北京地图5. 2008年5月2日,

22、热带风暴纳尔吉斯给缅甸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能够正确及时、准确地反映该热带风暴的运行路线的地图上( )A. 地形图 B. 卫星影像图C. 水文图 D. 交通图课后反思地形图的判读 课题1.4 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知道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含义。2.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3.在地形图上能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类型。重点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复备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地图的基本要素,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对地形图如何判读。自主学习一 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 的垂直距离。2. 相对高度:

23、某个地点高出_的垂直距离。二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表示坡度陡。2. 写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名称。(见书第25页,图1.36)四其他常用的地形图1.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_或者_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_来判断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_、_、_、_、_。(结合图1.42识别)2.地形剖面图:是以_为基础转绘而成,它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_的起伏和_的陡缓。团队合

24、作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 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 D_ E_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米以上。图中A处位于B处的_方向。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处爬山要容易些。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海拔与相对高度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_。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反馈练习1. 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 )A. -132米 B. 1668米 C. 132米 D. 900米2.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3. 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 (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盆地底部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C E F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A 、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米。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