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67.50KB ,
资源ID:1611025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1102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102二年级数学一学期集体备课.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102二年级数学一学期集体备课.doc

1、南 阳 里 小 学2012学年上学期 数学科集体备课主持人麦家乐中心发言人郭惠群、林海英时间20129备课内容一、长度单位备课过程记录(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二) 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

2、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

3、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周次第 2 周课时4记录人郭惠群南 阳 里 小 学2012学年上学期 数学科集体备课主持人麦家乐中心发言人郭惠群、林海英时间20129备课内容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备课过程记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二)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本单元

4、教材除安排了大量插图外,在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之前还专门安排了情景图,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情景图的作用,用情景图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直接建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基础上的。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4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记忆和应

5、用,而忽视学生对计算过程理解的做法,要特别关注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5沟通口算、笔算、估算的联系。本单元教材虽然只安排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和估算,但是它们是建立在口算基础上的,不论是笔算还是估算,其计算过程都要用到口算。6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本单元安排了大量的合作学习内容,这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研讨去完成学习任务创造了条件。周次第 3 周课时13记录人林海英南 阳 里 小 学2012学年上学期 数学科集体备课主持人麦家乐中心发言人郭惠群、麦家乐、林海英时间201210备课内容三、角的初步认识备课过程记录(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

6、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建议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例如,指导学生画角时,教师应说: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而不

7、应说成:“从一点起,用尺子横着画一条线,斜着画一条线,就画成一个角。”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周次第 6 周课时2记录人郭惠群南 阳 里 小 学2012学年上学期 数学科集体备课主持人麦家乐中心发言人郭惠群、麦家乐、林海英时间201210备课内容四、表内乘法(一)备课过程记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

8、建议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单元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必须切实教好学好。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标准对解决问题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周次第 8 周课时13

9、记录人郭惠群南 阳 里 小 学2012学年上学期 数学科集体备课主持人麦家乐中心发言人郭惠群、林海英、麦家乐时间201211备课内容五、观察物体备课过程记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二)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2教学例1之前,教师可以先拿一个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体或长方体,问学生最多能看

10、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需要改变观察的角度,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还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3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应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在描述时,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不规范、不科学的,如“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不必刻意纠正,只要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就可以了。4教学镜面对称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如桂林山水的照片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描

11、述一下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湖面或镜面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只要学生大致能表达出镜面对称的特点就可以了,不要提过高的要求。课堂上可以准备一面镜子,让学生上课时实际照一照。周次第 11 周课时4记录人麦家乐南 阳 里 小 学2012学年上学期 数学科集体备课主持人麦家乐中心发言人郭惠群、林海英、麦家乐时间201211备课内容六、表内乘法(二)备课过程记录(一)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二)教学建议1本单

12、元的内容是在26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应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3在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书中的线段图是为学生思考问题做帮手的,不宜要求太高。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5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周次第 12 周课时13记录人郭惠群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