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5.59KB ,
资源ID:161706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170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

1、传播学复习资料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的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要的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口语传播特点:口语传播是人类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适合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的信息传播。文字传播特点:(1)克服了声音的转瞬即逝,能够把信息长久的保留下来;(2)能使信息传递到远方,打破声音语言的距离限制,扩

2、展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3)使人类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的资料和文献依据。印刷传播特点:人们可以复制文字信息,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印刷机的出现,标志现代报刊诞生。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书籍使人类知识文化得以传承;报刊消除了沟通的障碍,使信息在更大范围内传播。3.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1)传播者;又称信源,在社会传播中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它并不是完全被动的。(3)讯息;即传播的内容,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表达完整的讯息,是传受双方互动的介质。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1)

3、单向传播模式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五W模式 :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简化为图像模式:传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贡献: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即控制研究(传者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不足:是一个单向的直线模式,忽略了反馈,没有揭示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互动性质 。 香农和韦弗提出的过程模式:信源发射器噪音接收器信宿这个模式是用来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但给传播过程研究带来了启发,即噪音的导入,指明传播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会受到干扰。传播信息有

4、可能并不是传播者的全部意图,传播的信息中不仅仅包括“有效信息”,还包括噪音引起的“冗余”信息。不足:这是一个单向传播模式,容易将传者与受者关系固定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既是传者也是受者;而且缺乏反馈要素,并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1954年施拉姆提出了新的过程模式(PPT87页)讯息编码者 译码者释码者 释码者译码者 编码者 讯息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释码者:执行解释意义的功能 特点:(1)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2)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相互替换角色,

5、(3)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如人际传播中的情况。德弗勒德互动过程模式(PPT91页)特点:(1)补充了反馈的要素;(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3)但这个模式并非十全十美,它过于理想化,在这个模式中唯一提到的一个外部因素是噪音,但实际上影响传播过程的因素有外部和内部因素,仅用噪音来表达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大众传播中。对单向传播模式以及双向循环模式的总结:以上所介绍的模式它们考察的是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而不是宏观的、综合的传播过程;此外,这种研究模式目的是揭示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并不重视对过程以外的因素的考察。传播过程不是孤立的,许许多多的外部因

6、素和条件都会对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考察传播过程不仅要微观的考察,同时也要进行宏观的综合考察。4.传播分为五类: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特点:(1)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4)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1)对个人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强调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组织对内传播:(1)下行传播:有关组织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2)上行传播: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

7、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相关建议、愿望、要求的信息传递活动。(3)横向传播: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组织对外传播:组织与其他外部环境进行的信息互动行为,包括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两个方面。宣传活动: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信息输出活动如:企业标识系统宣传、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广告宣传,有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非商业广告主要以公益广告和意见广告为代表:意见广告也称观念广告,是通过提倡或灌输某种观念和意见,试图引导或转变公众的看法,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公关广告,这类广告不仅不直接宣传商品,甚至不直接宣传组织本身,有时仅用来对某个问题表

8、明看法。5大众传播定义: 指专业化的传播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特点:(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媒介组织;(2)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受众具有广泛性;(4)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看,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互动机制较弱。6.关于大众传播的功能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瞭望哨作用(雷达作用,即用新闻不断报告环境的变动)(2)社会协调功能:沟通与协调(社会控制,即通过宣传聚合社会各团体、个人对环境

9、采取一致的行动)(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教育,即使社会规范与精神遗产代代相传)二赖特的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 (2)解释与规定 (3)社会化功能 (4)提供娱乐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当传播发生后,都可以呈现两种不同的效应。既可以呈现出积极的正面的效应也可以呈现消极的负面的效应。(1)环境监测的负功能对个人而言,过多的信息冲击,可能会无无所适从;对一些灾难新闻的报道,如不加以解释,可能会带来社会恐慌。对社会统治而言,有些反映真实情况的新闻信息如战事失利、领导人的劣迹等消息,以及敌对方的宣传,一旦得到传播的机会,就会影响统治者的威信,甚至危及他们的统治。(2)社会协调的正负

10、功能正功能:激励和动员群众投入当前的事件并提出对策抵御有碍社会稳定的各种威胁 ;将公众注意力转移到某些特定事件上(议程设置)负功能:解释、评论会受到限制;大众媒介对新闻所作选择和解释可能削弱社会或个人判断能力。(3)社会文化传承的正负功能正功能: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 负功能:标准化教育会使人们失去学习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对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损害 。(4)娱乐的正负功能正功能:调剂人们的生活,使生活丰富多彩;负功能:麻痹受众,使其日益丧失思考;它可能会增加人们的被动性,降低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可能助长厌世情绪,从而转移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限制人们的社会性行动。总结:任何一种传

11、播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两种不同的效应,因此在从事传播活动过程中要立足于尊重事实,力求报道的客观与真实,同时对于任何传播要学会独立思考。7.一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由于真正的环境总体上太大,太复杂,变化太快而无法直接去了解。我们没有条件去对付那么多难以捉摸、那么多种类、那么多的变换的综合体。然而我们必须在那种环境中行动,就必须先以一个简单得多的模式来重构真正的环境,然后才能掌握它。要洞察世界,人们必须装有一幅世界面貌之地图。” 李普曼二信息环境由于大众传播系统会受到其内部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的制约,它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环境的再现,也可以叫做信息环境。拟态环境拟态环境关于

12、大众传播与信息环境的思考,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 “上帝创造了第一个世界,那么大众传媒就创造了第二个世界。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由于这种加工、选择是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视为客观环境本身。有关伊拉克战争报道(例子ppt163)的“拟态环境”建构(从报道内容看、从新闻来源看、照片的挑选)得出的结论因此,媒介与历史往往戏剧性的将真实的世界抽象化,站在不同的立场将客观主观化,而它创造的这

13、个并不真实的“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力往往给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为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有了“拟态环境”的特征,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在两者间作出明确的区分。这个理论观点告诉我们大众传播具有形成信息环境力量,并通过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来制约人的行为,这是大众传媒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机制。三拟态环境建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话语权集中,信息量失衡 大众媒介构造的拟态环境应该是整个世界、整个社会的缩影,应当真实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画面,保

14、证各类信息量的平衡,社会中的各群体都能通过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当前我国的媒体信息环境却是失衡的。各大媒体无不把目标锁定在社会的主流群体上有关社会中的官员、明星、大款、学者、名流等强势群体的内容占据了媒体的主要位置,他们的言行频繁地被关注并加以持续不断地报道。而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广大农民、城市失业人员、老弱病残等却没有接近媒介的条件和能力,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只能被动地接受大众媒介的信息,无法看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即使自己形象被扭曲、利益被侵害时也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关注。(2)追求注意力,内容趋于娱乐化、低俗化 低俗化、娱乐化内容的泛滥,会使广大受众变得远离真实生活,失去批判精神与超越维度

15、,习惯于轻软的“表层娱乐”,而不再追问“深层意义”。过多的色情、暴力信息会扭曲、动摇受众的道德观念,增加其对现实社会的不信任感 。(3)媒体角色错位造成受众对其“变形”期待现代社会里,传媒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社会各方对媒介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媒介获得往日不曾有的巨大“权力”。媒体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职责和功能认识不够准确,出现“越权”行为。按照媒介权力的最初规定性,其权力应该集中在“监测环境”,促进公共信息的顺畅流动,社会意义的共同分享等方面。媒介没有“裁判是非”“公论对错”甚至“现身执法” 的权力。如果媒体意识不到而做出越权行为,对媒介自身、其他社会组织、甚至对于整

16、个社会而言,都是一种负面的、否定的因素。 “越权行为”还会造成人们对于媒介角色的“变形”期待,在遇到麻烦、不公正待遇、甚至失业、遭抢劫等的情况时都会想到寻求媒体的帮助,把媒体当成了“青天”、救助机构,有位报社编辑说自己曾接到过家里失火请求救援的电话。受众把拟态环境的构建者当成了现实环境的改变者。 8.一符号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分类:传播学一般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1)语言符号特征:暧昧性、有限性、概括性(又称抽象性)。(2)非语言传播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又称类语言;体态语言,主要指身体的一些动作、行为;触觉,主要指的是触

17、摸行为;衣服、外貌、化妆品等;空间和距离;物化、程式化的符号,主要指各种非语言的象征符体系;主要特征:(1)随意性、自由性(符号与其所指代意义间的关系是随意的,同样事物可以由不同符号来指代表达。)(2)约定性(3)传授性(4)跨越性二信息定义: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和媒介相互交换的特殊内容,信息的传递需要以物质为载体,以符号来表现;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符号的表现内容。用以减少或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受传者收到讯息前未知的内容。大众传播信息的特征:新闻性、娱悦性、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时效性。三信息匮乏表现:(1)真相信息匮乏;原因:媒介生产周期短,强调及时性,因此很难采写到深度的新闻

18、,注意表层化的讯息;记者不愿深入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2)重要信息匮乏;(3)知识信息匮乏。9. 关于作为传播者的媒介组织一特点:(1)地位稳固;(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3)大众传媒是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二经营目标: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面对市场,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通过增加广告收益和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报纸的发行量、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率等带来的收益)提升经济效益。三宣传目标:通过言论活动、社论、评论等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提出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利或社会影响力。大众传媒的活动受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约:(1

19、)大众传媒在满足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2)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3)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他们必须对社会对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公共性和公益性要求传媒必须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范围内进行:(1)不能一味迎合、满足受众的所有需求,要尊重,同时要承担起鼓励受众健康、合理需求和引导受众,避免低俗、庸俗要求的责任;(2)不能为生存迎合广告商,刊登或播放虚假广告。媒体的两项基本道德责任:(1)维护人的基本价值,包括维护生命价值、人格价值和权利价值;(2)维护健康的社会秩序,包括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维护进步的生产秩序。“把关人”理论一理论的提出

20、把关人又称守门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最先见于1943年他给政府的一个报告食物习惯背后的力量及改变的方法一文。二把关人,指的是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他们密布于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各个关口。在一切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中,传者都在把关、过滤。把关人理论指出了经过大众传媒这道关口,某些事实可以入选,某些则被舍弃的事实,但并未指出哪些会入选,哪些会舍弃,也就是未指出选择的标准。10.国家政府对媒介主要是政治控制具体表现:(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采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国

21、家大都是公有制形式。(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包括对传媒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分配传播资源;对媒介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等等。(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利益群体对媒介的经济势力控制具体表现:在我国,社会各阶层、政党、团体都拥有创办自己的媒介的平等权利。通过自己的媒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传播自己的主张;在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习垄断(2)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

22、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活动。受众对媒介的社会监督控制具体表现:(1)个人的信息反馈,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表达意见,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受众监督方式;(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如日本有一个“大众传播市民会议”的受众团体;(3)诉诸于法律手段;(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对那些性质恶劣的媒介或信息产品,受众可以采取拒买、拒看、拒听行动,这是受众对媒介发挥控制影响的最后手段。11施拉姆提出的报刊四种理论(媒介规范理论)(1) 极权主义理论极权主义是一种在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

23、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出现背景:15世纪印刷术发明,当报刊出现后,欧洲各国出现了不少反对封建专制,宣传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报刊与书籍,对此封建王朝把出版物视为巨大威胁,迅速采取了严厉的镇压与管辖措施。意义:在特殊时期可以保证国家政局稳定。(2) 自由主义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观点,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出现背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其思想根源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意义: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

24、平等权利思想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基础,正因为此,媒介才能真正成为“第四权力”。但是经济不平等造成传播的不平等,出版自由成为有钱人(资产阶级)的特权,从而损害了媒介的公共性。(3) 社会责任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的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理论。出现背景:第一,20世纪后传媒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垄断程度越来越高,这与“观点的自由市场”发生了矛盾。第二,自由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第三,自由主义理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自由,但由于垄断的加剧,大多数人越来越失去表达意见的手段和机会。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

25、在盈利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浅薄化,刺激、煽情严重危害了健康与社会道德规范。在此背景下,1947年美国成立了“新闻自由委员会”,并于同年出版了自由与负责的报刊一书,强调了大众传媒对社会公众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意义:可以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激化。可以防止由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堕落。提倡积极的自由,弥补了自由主义理论的缺陷。但媒介的社会责任论它只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西方资产阶级媒介业运行中的各种矛盾。(4) 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出现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既定目标

26、,制定了一套全新的传播制度。意义: 为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普遍的社会民主和平等自由童工可能性。是推动社会经济和民主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长期把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放在首位,使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2.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信息、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1)含义: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后才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每一种新的媒介出现后,不管它传输的内容是什么,这种媒介技术本身就给社会带来某种讯息,也就是说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由传播技术的任何进展引起人类事物在规模、步伐或类型上的变化。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

27、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是想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是重要的,讯息是次要的。(2)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这个观点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从唯物史观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媒介工具和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推动社会前进和变革的巨大力量。但是这个理论把技术视为社会和变革的唯一决定性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在麦氏的理论中,我们看不到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制于自己所发明的媒介技术,成为工具的主宰对象;媒介人的延伸(1)含义:任何媒介都

28、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与延伸。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所有的这些媒介都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2)“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强调媒介对人的感觉器官的影响,感觉是重要的,但人并不是受感官支配的低级动物,因而他看不到从事着能动劳动的人与社会实践的人,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13.一受众: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主要特征:是一个集合概念二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受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分属于不同集团或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受众接触信息的活动受到其群体归

29、属关系,即群体利益的影响。受众的群体背景分为两类:一是人口统计学意义的群体,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学历等。二是社会关系意义的群体,包括家庭、单位、团体、政治、经济、居住区域等。(2)作为“市场”的受众(受众即市场)把受众看作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这种观点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大众传媒向企业化经营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建立的基础:大众传媒是一种经营组织;大众传媒的产品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要;传媒活动既然是市场活动,那么各传媒之间就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个观点反映出了传媒活动的某些特征。(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对于受众的权利,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受众的不同需求。例

30、如,在大众传播媒介出现的初期,受众所争取的只是知情权;待到传播媒介进入发展期,受众又开始追求表达权,再到传播媒介进入繁荣期,人们又提出了反论权进入信息社会,如今的受众又在争取监督权和免知权。三选择性接触假说IPP指数Index of political Predisposition 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 三部分组成: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宗教信仰人们的政治态度,与他们归属的社会群体和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选择性接触假说广泛存在于政治、消费、文

31、化和娱乐信息领域,作为选择之依据的,除了兴趣或爱好等个人因素外,他们的群体价值和群体规范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四伊里调查20世纪7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关于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影响的调研。五使用与满足理论一种受众行为理论含义: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和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1)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听众在收听节目时的动机是多样的,一种节目形式具有多种功能,有些甚至是一般人料想不到的功能。(2)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人们对报纸的几种利用形态:获得外界消息的来源、日常生活的工具、休憩的手段、社会的手段、读报本身的目的化。(3)对电视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各类节目满足需求几种类型: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环境监测。综合以上受众对各媒体的使用与满足,可以获知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和获得的满足的一些基本类型,如“实用动机”“休息动机”“夸示动机”“环境监视效用”“心绪转化效用”“人际关系效用”等,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