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3 ,大小:253.50KB ,
资源ID:1621353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2135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影响药品质量变化的因素.ppt)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影响药品质量变化的因素.ppt

1、第三章 影响药品质量变化的因素,药品质量变化的原因1化学变化:药品由于化学变化引起的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水解、氧化、光化学分解、变旋、聚合等化学反应。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溶剂,以及药物与附加剂、赋形剂、容器、外界物质(空气、光线、水分)、杂质(夹杂在药物或附加剂等之中的金属离子、副产物等),都能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药品的变质分解。,2物理变化:由于药品物理性状的改变,如吸湿、潮解、风化、挥发、蒸发、凝固、结块、熔化、变形、分层等,而使药品质量变差或不能使用。主要是外观性状受到影响。但有时也伴随着化学变化。3生物学变化:由于微生物的滋长,引起药剂发霉、腐败或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使药剂疗效减低或副作

2、用增加。病人使用不便,如混悬剂中的药物沉淀成硬饼状,使用时不仅不便而且可能造成每次剂量不准确;产生较深的颜色或少量的微细沉淀(例如注射液),因而不能供药用。,第一节 影响药品质量的内在因素,一、药品的化学结构(一)药品的化学结构中含有酯、酰胺、酰脲、酰肼、醚、甙键时,易发生水解反应。1、具有酯类结构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硫酸阿托品、盐酸普鲁卡因、硝酸甘油酯、溴化丙胺太林、氯化乙酰胆碱等,一般都较易水解而导致药品分解、失效。,具有内酯结构的药物也可以水解,如葡萄糖醛酸内酯、硝酸毛果芸香碱等,在碱性溶液中容易水解开环,而使药物失效或减效。2、具有酰胺结构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巴比妥类、氯霉素等,由于结

3、构上的特殊性,则比较不稳定,容易水解失效。青霉素类:主要由于易被水解和引起分子重排所致,遇碱,内酰胺环首先破裂,分解为青霉酸,加热,可进一步分解为D青霉胺和青霉醛,并放出二氧化碳。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值不同,因电子移位可引起分子重排,生成青霉二酸和青霉烯酸。加热也可分解为D青霉胺和青霉醛。青霉素分解或分子重排产物均无抗菌作用,有的(如青霉烯酸)还有一定程度的抗原性,故有时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巴比妥类:巴比妥类钠盐的水溶液,不够稳定,甚至在吸湿的情况下,也能分解成无效的物质,巴比妥类药物的水解速度:苯巴比妥钠环己巴比妥钠异戊巴比妥钠巴比妥钠。氯霉素与合霉素:氯霉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合霉素为

4、其消旋体,它们在干燥状态下可以保存数年而不失效。但是它们在水溶液中不稳定,亦可发生破坏分解,一般在PH值小于7时(酸性),主要是酰胺键的水解,在PH值大于7时(碱性),水解和脱氯的反应速度都要增加。分解产物失去了抗菌作用。所以氯霉素和合霉素的注射液以及氯霉素眼药水都规定了有效期限,3.甙类药物:甙类药物一般均较易水解,水解后分成糖和甙元两部分,效价明显降低。凡是糖类分子中的环状半缩醛羟基与非糖化合物(甙元)的羟基(少数是疏基或氨基)缩合成环状缩醛结构的化合物通称为甙,亦可称为配糖体或苷。常见的甙类药物有强心甙(如洋地黄甙、毒毛旋花子甙、铃兰毒甙等)、芸香甙(芦丁)、苦杏仁甙、甘草皂甙等。在强心

5、甙中,由于与甙元直接相连的糖的不同,水解难易亦大有差别。例如洋地黄甙、黄夹甙等就比较容易水解,它的片剂都规定了有效期限。4.醇、醚、醛类药物:醇可以氧化成醛、醛可以氧化成酸。,40的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在9以上或长时间放置后,甲醛发生聚合作用,生成多聚甲醛而出现混浊或白色沉淀:麻醉乙醚在日光、空气、湿气作用下,易生成过氧化物、醛等杂质。5.酚类药物:酚类或含有酚羟基的药物,如苯酚、煤酚、麝香草酚、已雷锁辛、肾上腺素、水杨酸钠、吗啡、去水吗啡等,均易被氧化变质和变色。氧化后生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肾上腺素(白色)邻醌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红(红色)多聚体(棕色),水杨酸钠遇光线如氧化剂,尤其在碱性溶

6、液中,其酚羟基易被氧化,变为颜色很深的醌型化合物。6.芳胺类药物:如磺胺类钠盐,盐酸普鲁卡因胺、对氨基水杨酸钠等,亦很容易氧化,特别是它们的水溶液。如磺胺类钠盐的水溶液(如注射液、滴眼液等)久贮后渐变黄至深棕色。7.吡唑酮类药物:如氨基比林、安乃近等,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分解变为黄色。8.吩噻嗪类药物:包括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嗪、奋乃静、盐酸三氟拉嗪等,很易氧化变色。即使制成片剂,在稍为潮湿的情况下,亦易氧化变色。9.含巯基药物:包括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6巯基嘌呤,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等。无论巯基在链上或环上都易氧化生成二硫化物。,10.含有不饱和碳链的药物(1)油脂:特别

7、是含有较多不饱和碳链的油脂,在空气、光线、水分、金属离子(Cu+,Fe+)、微生物、氧化酶、过氧化物等的影响下,易氧化酸败,产生有臭味的低级醛和羧酸等物。油脂中不饱和碳链 RCHO+RCHO RCOOH+RCOOH油脂酸败后呈现酸性反应(因有脂肪酸),并有异臭、异味,对人粘膜有刺激性,不宜再供药用。(2)维生素A、D:结构中都含有双键,在光、氧、金属离子等的影响下,易于氧化失效。维生素A有5个共轭双键,比维生素D更易氧化。维生素A、D常溶于植物油中制成滴剂或胶丸口服。油在氧化过程中可生成过氧化物,亦可促使维生素A、D氧化。,(3)挥发油:在光、氧的作用下,挥发油组分中的萜烯等含有不饱和键的物质

8、可以氧化成过氧化物,后者再进一步氧化生成醛、酮等物,且可产生聚合反应。11.具有光学异构的药物有些药物分子结构中有不对称碳原子(或其它不对称因素),因而具有旋光性。天然的生物碱、甙类和某些激素都有旋光性,而且大都是左旋型的。多数左旋体药物的药理作用大于右旋体,如左旋肾上腺素的生理活性要比右旋肾上腺素大14倍。但是,这两种异构体极易互变,尤其在溶液状态时,更易发生这种现象,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莨菪碱、麦角新碱等的溶液,麦角及颠茄的浸出制剂等,久贮后都可因发生变旋反应而导致药效下降。,二、药品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药品的形态、颜色、气味、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吸湿性、风化性、挥发性、

9、吸附性、冻结性而言。每一药品都有固定的物理性状。(一)熔点:是指晶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大多数原料药品都有固定的熔点。若药品中含有杂质,则熔点就会下降。一些熔点较低的药品,如可可豆脂熔点为3034,羊毛脂熔点为3642,在夏季如遇热,当温度超过它们的熔点时,就会熔化成液体而影响药品的使用。共熔:某些分子间引力微弱的药物,如氨基比林、安替比林、非那西丁、氨茶碱、咖啡因、阿司匹林、薄荷脑、樟脑、水合氯醛、抗坏血酸等,当两种或更多种进行混合时,常由于混合物的熔点及湿润点降低,在室温下即呈现湿润甚至液化,这种现象称为共熔。,如阿司匹林与氨基比林或非那西丁的散剂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保存不当,易

10、出现湿润或生成团块。(二)沸点:液体药品沸点愈低,其挥发性愈大,沸点越高,挥发性越小。麻醉乙醚沸点低,为3435极易挥发,在气候炎热或强烈日光照射下,由于温度较高,其蒸气压急剧增大,易使容器胀破和发生爆炸。(三)色、臭、味:是药品的物理性质之一,当色、臭、味发生变化时,经常意味着药品性质发生了变化。变色、异臭、异味是指药品的色、臭、味发生了变化,常发生于药品因化学变化所引起的变质。例如,维生素C因氧化反应而由白色变为黄色;含阿司匹林的制剂因吸湿分解而出现浓厚的醋酸气味;油脂酸败后有败油臭等等。异臭、异味也可因微生物作用而引起的变质,如含糖药品发酵后变酸,含蛋白质的药品腐败后发生臭气等。,(四)

11、比重:药品具有一定的比重,纯度变更,比重亦随同改变,各种浓度的乙醇都具有固定的比重,比重的改变标志着乙醇浓度的变化,因此可以按照乙醇量测定法测得酊剂、醑剂、流浸膏等含乙醇制剂中乙醇的比重,然后由“乙醇比重表”内查出所含乙醇的浓度,这样就可以知道这些制剂所含乙醇有无挥发,其含乙醇量是否合格。(五)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叫做该物质的溶解度。溶质在溶媒中的浓度已达到溶解度,其溶液就称为饱和溶液;不到溶解度的称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浓度则称为过饱和溶液,这种溶液一般不太稳定,容易析出过量的溶质而变为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12、,绝大多数固体药物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有少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或影响不大。,甘露醇在14时水中溶解度为13,20时为18,而甘露醇注射液的浓度为20,系饱和溶液,故贮存温度较低处或振摇等均可使结晶析;葡萄糖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3,而注射液的浓度为10(加有助溶剂),系过饱和溶液,遇冷后药物析出,即使加温亦不溶解,致使不可供药用。(六)吸湿性:指药品自外界空气中不同程度地吸附水蒸汽的性质。称为吸湿性(或引湿性)。药物吸湿后,可以引起结块胶粘(如蛋白银、枸橼酸铁铵)、潮解(如氯化钙、山梨醇)、稀释(如甘油、乳酸),甚至发霉(如胃蛋白酶、淀粉酶)、分解变质(如青霉素、洋地黄粉)。(七

13、)风化性:有些含结晶水的药品在干燥空气中易失去全部或部分结晶水,变成白色不透明的晶体或粉末,称为“风化”。许多含有结晶水的药品都具有风化性,如硫酸钠、咖啡因、磷酸可待因等。药品风化后,因失水量不定,影响使用时剂量的准确性,有的形成其他药物,如芒硝风化后形成玄明粉,(八)挥发性:如麻醉乙醚,乙醇,挥发油、樟脑、薄荷脑、碘仿等在常温下即有强烈的挥发性,还可以引起燃烧和爆炸。具有挥发性药品,如果包装不严或贮存温度过高,除可造成挥发减量外,有的还能引起。串味(如碘仿)或燃烧(如麻醉乙醚)。(九)吸附性:药品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或特殊臭气的性质,如淀粉、药用炭、滑石粉等因面积大而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从

14、而使本身具有被吸附气体的气味,亦称为“串味。(十)冻结时:以水或乙醇作溶剂的一些液体药品遇冷可凝结成固体,这种固体会导致药品体积膨而引起容器破裂。,第二节 影响药品质量的外在因素,影响药品变质的外界因素很多,如空气、光线、温度、湿度、微生物和昆虫、时间等。这些因素对药品的影响,往往是几种因素同时或交叉进行的,它们互相促进的、互相作用而加速药品变质失效。如日光及高温同时影响药品,就可加速它的氧化过程。因此,药品的保管养护,应根据其性质和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全面地、有联系地考虑。一 空气空气是不同气体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7809)、氧(2095)、二氧化碳(003)以及惰性气体、臭氧等稀有气

15、体(093)。此外,在空气中尚包含水蒸汽、固体杂质和微生物。在工业城市或工厂附近还混杂有二氧化硫、硫化氢、氯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空气中主要以氧及二氧化碳对药品的影响最大,(一)氧气:氧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强氧化剂。1、氧化药品,使其结构发生改变:有些药品,如醇、醚、醛类药物、酚类药物、芳胺类药物,吡唑酮类药物、吩噻嗪类药物,含巯基药物、含不饱和碳链药物(如油脂、维生素A、维生素D、挥发油)等,遇空气中的氧,都能被缓缓氧化。药品被氧化后,可以发生变色、异臭、分解、变质、失效,甚至产生毒性。此外,氧还有助燃作用,有利于易燃药品的燃烧。2、氧气对仓虫的影响中药仓虫是一类需氧动物,在低氧环境中,仓虫

16、因对氧的需求增加而呼吸加快,摄取的食料分解不完全,不足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处于被迫耗消体内能量的饥饿状态。其死亡取决于低氧程度和低氧维持的时间。氧含量在8以下时可抑制仓虫的生长和繁殖,在2528、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密封体内的氧含量维持在2以下或更低,密闭15天可杀死全部仓虫。若温度低于25,应延长密闭时间。除氧剂封存和气调养护都是利用低氧防治仓虫的技术。,3、氧气对霉腐微生物的影响(1)大部分霉菌进行有氧呼吸,改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可使霉菌的生长受阻。霉菌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4060被自身利用,其余以热的方式通过水的导热散出体外,使中药水分增加,并使商品积热。(2)酵母菌和厌氧性细菌进

17、行无氧呼吸,可引起蜂蜜及含糖制剂发酵。4、氧气对中药材泛油的影响(1)促进油脂氧化: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氧的作用下,油脂氧化所产生的中间产物醛、酮等都有令人厌恶的异味,随着进一步水解,产生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使油脂颜色变深。(3)促进粘液质被氧化:药材中所含粘液质,在高温、高湿环境影响下,粘液质逐渐被氧化,产生糖醛和它的类似化合物,从而质地变软,糖分外渗,表面发粘,并使内部颜色加深。(4)促进挥发油被氧化:药材中所含挥发油,性质极不稳定,在自行挥发的同时被氧化,产生类似泛油的现象。,(二)CO2对药品质量的影响:1、使药品碳酸化:药品与空气中的CO2结合而变质的现象称为碳酸化。例如:氨茶碱

18、露置空气中吸收CO2后,析出茶碱而不溶于水;磺胺类药物钠盐、巴比妥类药物钠盐、苯妥英钠等和CO2作用后,分别生成游离的磺胺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苯妥英而难溶于水;某些氢氧化物和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锌等均易吸收CO2而生成碳酸盐。2、高浓度CO2可抑制或杀死中药仓虫:在密封体内CO2含量高于20,可抑制仓虫生长,CO2含量高于35,密闭1525天可杀死全部仓虫。,二、光线对药品质量变化的影响光线是由各种波长的电磁波所组成,除了可见光线(波长在7700-3,900埃之间,1埃:108厘米)外,还有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亦称“红外光”,波长在7,700埃以上,有显著的

19、热效应。紫外线亦称“紫外光”,波长约为400-3,900埃,能量最大,当照射物质时可引起化学变化(光化反应)。光线使药品变质,紫外线起重要作用,它能直接引起或促进药品发生氧化、变色、分解等化学反应。各种药品对光线的敏感性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见光变化很快,有的变化则比较慢;有的仅受直射光线的影响,而另外有些药品甚至受散光的照射亦可以引起变化光线常常伴随着氧气、水分、温度等其它因素一起进行的。所以,对光敏感的药品,应密闭凉暗处保存。光线对药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加速药品变色:药品遇光变色的原因很多,过程也较复杂,除了因光线本身直接形成的变色外,它尚有一种催化作用,常使药品的氧化过程

20、加速,促进药品分子内部发生复杂的聚合、缩合等作用,生成有色或颜色不同的物质。例如肾上腺素受光影响可逐渐变为红色至棕色,使疗效降低或失效;磺胺类药物遇光渐变黄色;银盐、汞盐见光后能析出游离状的银和汞,颜色变深,毒性增加。,2.促进药品分解:有些药品受光线作用后,可发生分解。例如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见光分解成水与氧;甘汞遇光能逐渐分解生成汞及升汞;变深灰色,对人体有剧毒。3.加快药品氧化:许多药品在有空气或氧气的存在下,遇光能加速其氧化过程。例如氯仿在空气中见光后,经氧化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及氯化氢;酚类药物在氧和光线作用下变为淡红色或红色;维生素A、D在光、氧等的影响下,易于氧化失效等。,三、温

21、度对药品质量变化的影响温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和贮藏的关系很大,过冷或过热都能促进药品变质失效。尤其是生物制品、脏器制剂、抗菌素等对温度要求更严。温度对中药(材)饮片中仓虫和霉腐微生物的影响也非常突出。(一)温度对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影响1、温度过高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促使药品发生各种变化而影响其质量。(1)促进变质:温度增高可促进氧化、水解等化学反应而加速药品变质。例如:抗菌素受热后会加速分解失效;脏器制剂遇潮热易霉败虫蛀;生物制品在室温下即易失效;糖浆剂温度过高易发酵变酸;油脂类及其软膏长期受热易酸败变质;过氧化氢溶液遇高温加速分解以致爆破容器等。,(2)挥发减量:温度过高可使具有挥发性的

22、和沸点低的药品如挥发油、薄荷脑、樟脑、乙醚、乙醇、氨水等加速挥发而造成损失,含结晶水的药品可加速风化。挥发后可因含量的变化而影响疗效。伤湿止痛膏受热后不仅芳香药挥发,还失去粘性或胶粘一起而无法使用。(3)破坏剂型:温度过高易使糖衣片熔化粘连,软膏熔化分层,胶囊剂、栓剂粘软变形,致使失去原有剂型的作用。,2、温度过低的影响:一般药品均宜贮于凉处,但温度过低也能使一些药品产生沉淀、冻结、凝固,甚至变质失效,有的则使容器破裂而造成损失。(1)遇冷变质:例如生物制品因冻结而失去活性;胰岛素注射液久冻后可发生变性;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过饱和溶液久置冷处易析出结晶不再溶解;甲醛溶液在9以下时能聚合生成多聚甲

23、醛而呈现浑浊或析出白色沉淀;乳剂(如乳白鱼肝油)、胶体剂(如氢氧化铝凝胶)冻结后分层无法恢复原状。(2)冻破容器:注射液及水溶液制剂在0以下的低温能发生冻结,体积膨胀,使玻璃容器破裂。据试验,体积大的玻璃容器在内装液体冻结后容易发生破裂,体积小的冻结后较不易破裂。,(二)温度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影响温度对中药材质量变化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商品生物学方面的变异,即直接影响中药仓虫和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从而决定中药材虫蛀、发霉的程度。对中药材质量变化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物理或化学变异速度,如温度较高,促进药材泛油,加快药材散失气味和变色,高温也使一些药材风化、融化和升华的速度加快。,1、温度

24、对仓虫的影响,根据仓虫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生理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可把温度范围划分成不同区域,(1)致死高温区 50-60 在此温度区,仓虫体内的酶被破坏,部分蛋白质凝固,各组织丧失生理功能。利用这一温度区对仓虫的影响,可采用烘干、沸水喷淋、湿热等高温方法灭虫。(2)亚致死高温区 4050 仓虫处于昏迷与死亡的临界状态下,若长时间受此温度影响,其生理活动严重受阻,可导致死亡。若短时间受此温度影响并继而转入适宜温度区,仓虫有可能再生。夏季日光曝晒下灭虫,达到预定温度后,曝晒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小时,才能达到防治效果。,(3)适宜温度区 15-35最适宜温度范围:2532,也是仓虫蛀蚀活动最为严重的时

25、期。(4)不活动温度区815(5)致死低温区 4以下仓虫因体液结冰,细胞原生质冻损而脱水死亡。利用冬季寒潮降温,可有效的防治仓虫。温度对仓虫成、幼虫的影响是明显的,对蛹和卵则取决于致死温度下的致死时间。,2、温度对霉腐微生物的影响,中药材霉腐微生物主要是一些引起霉变的真菌,也包括少数引起腐烂的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根据霉腐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分为低温性霉腐微生物、中温性霉腐微生物和高温性霉腐微生物三种类型(1)低温性霉腐微生物 最低适应温度为8;最适生长温度为510;最高适应温度为2030。低温性霉腐微生物的最适温度与冷库(2-10)温度范围相近,冷库可抑制部分中温性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但对低

26、温性微生物较少抑制,故冷库也要做好商品防霉工作。,(2)中温性霉腐微生物 最低适应温度约5左右;最适生长温度2537;最高适应温度40-50。中温性霉腐微生物几乎一年四季都会造成中药材发霉、发酵或滋生致病菌,使中药失去使用价值,做好防霉工作是十分重要的。(3)高温性霉腐微生物 最低适应温度约30左右;最适宜生长温度5060;最高适应温度70-80。潮湿的中药在储存中有时发热,甚至冲烧,这与高温性微生物和中药成分产生的化学热有关。,3、温度与中药(材)饮片其他质量变化的影响(1)温度升高,药材体内酶的活性增强,加速药材体内氧化过程,引起药材泛油、变色,加快某些成分分解,造成气味散失。(2)温度升

27、高,加快某些药材的升华、融化、潮解和风化。造成药材损失或质量发生变化。,四、湿度对药材质量变化的影响,在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叫湿度。它是空气中最易变动的部分,随着地区的不同、温度的高低和气候的变化而波动。湿度是药品养护的重要条件之一,湿度过高或过低均引起许多药品发生变性。湿度过高能使药品吸湿而发生潮解、稀释、水解、变形、发霉;湿度太小又容易使某些药品风化。(一)湿度对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影响1、潮解:某些易溶于水的药品,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则逐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部分溶解呈现液状的现象叫做潮解。如氯化钙、溴化钠、水合氯醛、枸椽酸钠等易吸湿而潮解。湿度增加,潮解的速度加快。,(2)稀释:一般具有

28、吸水性的液体药品,如甘油、乳酸、无水乙醇、单糖浆等,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吸收水分而使浓度变稀,影响用量的准确性。(3)水解:有些药品吸收水分后分解变质。如阿司匹林吸湿后逐渐水解为醋酸和水杨酸,对胃的刺激性加大;碳酸氢钠吸潮后缓缓分解生成碳酸钠,碱性增强;抗菌素类(如青霉素等)、强心甙类(如洋地黄)吸潮后加速分解,致使疗效降低等。(4)变形:药品吸潮后引起物理形态改变的现象叫做变形。如片、丸剂受潮后因崩解剂的膨胀而发生裂片(有时则引湿胶粘、硬固而不易崩解);糖衣片吸潮则溶化粘连;胶类剂受潮后粘软变形;甘油剂受潮后变为不透明,栓剂吸水过多也能软化变形。,(二)湿度对中药(材)饮片的影响,湿度对中药商品

29、质量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生物学变化形式为主的质量变异,如虫蛀、发霉等;以物理变化形式为主的质量变异,如潮解、风化、皱缩、脆裂、变形等;以化学变化形式为主的质量变异,如泛油、变色等,湿度是中药商品质量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1、湿度对仓虫的影响,最适湿度范围 相对湿度7080在这一湿度范围内,仓虫的繁殖能力最强,产生一代的时间最短,对中药材商品的危害最为严重。适宜湿度范围 相对湿度7590在这一(温)湿度范围内,仓虫的繁殖能力下降,但仍能对中药材造成严重危害。不适宜湿度范围 相对湿度3040,是仓虫的不适宜湿度范围,在这一湿度范围内,中药水分与湿度的平衡作用会使含水量减少,仓虫从空间和中药

30、材中获取水分不足,导致生理功能失调或死亡。,2、湿度对霉腐微生物的影响根据湿度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把微生物分为干生性、中生性和湿生性三种类型。干生性微生物 环境相对湿度80以下时,这类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中药材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要求范围45-75,很适宜干生性微生物对湿度的要求。因此必须做好防霉工作。霉菌中的部分曲霉菌属于干生性微生物,如杂色曲霉菌、灰绿曲霉、白曲霉等。,中生性微生物 相对湿度8090是中生性微生物的湿度范围,大多数霉菌都属于中生性的,在中药材储存环境中,中药材水分高、环境潮湿是中生性微生物导致商品发霉的原因,因此必须加强温湿度管理,使相对湿度符合储存规定要求。湿生性

31、微生物 最低发育要求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湿度小则影响它们生长。梅雨季节及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在合剂、露剂、糖浆剂等液体制剂中,很容易滋生湿生性微生物,导致发酵或染菌而变质。大多数细菌、酵母菌及部分霉菌(如青霉、毛霉)属湿生性微生物。,3、空气湿度对中药(材)饮片含水量的影响中药(材)饮片中水分存在的形式因其来源类别不同而不同。某些矿物类中药材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结晶水;某些动物类药材结构中,氢、氧原子以水分子形式存在于其中,形成结构水;而存在于药材体内细胞与细胞间隙中的水分为游离水(自由水),自由水和结晶水的性质不稳定,常在温湿度特别是湿度影响下,出现增减变化。中药水分增减变化,将影响中药质量变

32、化的趋向和形式。中药(材)饮片含水量过少,商品会产生皱缩、脆裂等物理形态变异;含水量过多,有助于仓虫、微生物的利用,促进油脂酸败等中药质变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一般情况下,药材饮片的含水量在13%以上就会出现虫蛀,含水量超过15%时,最适宜霉菌生长,导致饮片腐烂、变质。药材含水量与仓库中空气湿度会形成一个动态平衡关系。当药材含水量超过一定数值时,药材中的水分会散失到空气中,引起空气湿度增加;反之则降低。,当仓库环境相对湿度超过一定数值时,药材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引起自身含水量增加;反之则降低。安全水分:指中药(材)饮片可以安全储存的临界含水量(),亦称最高含水量()。吸湿性中药(材)饮片,吸湿或

33、散湿到一定程度,水分多少就会成为在一定条件下引发质量变化的内在诱导因素。吸湿性中药(材)饮片入库时,一定要测定水分,并与安全水分范围进行比较,商品水分在安全水分范围的,基本上可以安全储存;超过临界范围的,应采取干燥处理,水分符合要求后,方可入库。,4、湿度对中药(材)饮片其他质量变异的影响(1)湿度对潮解的影响:潮解,即受潮湿空气影响,中药可溶性成分溶解在所吸附的水汽中。主含可溶性无机盐成分的中药材(及制剂),如大青盐(主含NaCl)、芒硝(主含Na2SO410H2O)、绿矾(主含FeSO47H2O)、胆矾(主含CuSO45H2O)、明矾(主含KAl(SO4)212H2O)、硼砂(主含Na2B4O710H2O)等,如果裸露在空气中或包装密封不严,由于商品的吸湿性能,在湿度影响下,其可溶性成分便逐渐溶解在所吸附的水汽中。潮解初始时,商品表面湿润,潮解完全时,化成水液(如大青盐)。某些用糖、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