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8.42KB ,
资源ID:162167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2167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docx

1、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报告编写要求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1总那么2报告文字要求3报告图件要求4报告表格要求5符号及单位的使用6公式使用7术语使用8参考文献、资料、图件等的引用 报告编写内容与格式的要求A封面B扉页C目录D前言1技术思路2地震活动性2.1 地震资料2.2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2.3 现代构造应力场2.4 历史地震影响2.5 近场小震活动3地震地质背景3.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3.2 区域地震区、带3.3 近场和场区活动构造4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4.1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4.2 地震动衰减关系5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5.1 地震构造法5.

2、2 历史地震法5.3 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6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6.1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概述6.2 潜在震源区划分6.3 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实定6.4 地震危险性的概率计算6.5 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7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实定或地震动小区划7.1 场地条件7.2 场地地震反响分析模型及其参数确定7.3 输入地震动参数确实定7.4 场地地震反响计算与场地地震相关反响谱7.5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实定或地震动小区划8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或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8.1 与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有关的工程地震条件勘察8.2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8.3 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9

3、结论和建议9.1 地震环境评价9.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9.3 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9.4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9.5 地震小区划9.6 使用建议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1总那么1.1 为配合?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标准(DB00194?的实施,使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报告编写标准化,并且更加符合评审及工程使用的需要,特制定本要求。1.2 本要求适用于对工作标准?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标准(DB00194?中规定的4个等级工程所进行的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不包括区域性地震区划)的最终报告的编写。1.3 在编写最终报告时,其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本要求,不应增加或减少陈述的内容,但对于本要求没有

4、包括而实际工作大纲要求进行的有关工作,可以增加相应的陈述内容。1.4 本要求的章节条款顺序,是对最终报告的建议模式。实际报告章节安评。应在本要求的根底上,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实际工作大纲的要求和编写者的论证思路来编排。2 报告文字要求2.1 报告文字安排2.1.1 表达应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章节安排符合地震平安性评价的论证思路。2.1.2 论述理论与方法时,如本次工作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引用其他研究者的已有成果,那么论述应从简但必须给出相关的引用参考文献;如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本次工作提出的新成果,那么应在正文中(或以附件形式)详细给出理论阐述或对方法的原理及工作步骤的论述,可能的情况下应与

5、现行方法进行比拟并给出比拟的结论。2.1.3 对本次工作所采用的数据或资料进行论述时,如系引用现有的数据或资料,本次工作未有任何新的改动和补充,那么应直接给出引用内容及其出处;如数据或资料系本次工作新的研究结果,那么应加以详述;如数据或资料系对现有数据进行了局部改动而得到的,那么也应对改动情况和改动原因加以详述。2.1.4 报告各局部内容应前后衔接,上下文相互引用时(尤其是图件、表格等)须保证查有出处。2.1.5 报告中所用专有名称、地名、人名等,必须保证上下文的一致性。2.2 文字印刷质量以清晰为标准,报告全文排版风格应一致。2.3 报告中不应出现错字。3 报告图件要求3.1 报告中图件只对

6、文字的表述起补充和提示作用,不可替代文字说明;凡文字说明不可取代图件表示的地方,必须给出相关图件。3.2 图件必须插放在报告文字引用处的下方或紧接一页,但幅面大于报告文本页面数倍的大型图件,可以附件的形式进行引用(不编排图件引用编号),并可将图件按附件形式置于报告尾部或独立于报告本体。 【说明】这里所谓的“图件系指图件的本体而非代表图件的符号、文字或框线。3.3 图件要素的根本要求3.3.1 有图形要素、文字和数字注记应清晰可辨。3.3.2 所用图式应符合有关规定或惯例;采用的符号和标记应有图例可查。3.3.3 图件必须有唯一的引用标号,在文字中有相应的引用位置。3.3.4 图件必须有说明图件

7、性质或内容的图名或者图题。图名应标于图件的下方,文字必须用中文。 【说明】图名是指图件中标示主体内容的图件名称,图名是图面内容的一局部,图题是指对图件的说明性或解释性文字。3.3.5 改制(放大、缩小、旋转等)图件应忠实于原图,以减小图件的变形。3.3.6 图件应突出表现主题内容,背景内容以不影响主题内容表达为取舍标准。3.3.7 图件图幅大小确实定,应以满足图面内容的清晰表达为根本原那么,内容不可过于拥挤。3.4 地理图件3.4.1 地理图件是指以地理坐标系表示地面事物或数据指标的图件。3.4.2 地理图件应根据最新出版的具有权威性的标准地理底图整理、清绘。3.4.3 地理图件必须包含主题要

8、素及其文字标注。附加的内容见相应的条文规定。必须以明显的符号标出场址位置,并应尽量保证场址的位置位于图幅的中央。 【说明】主题要素是指图面上用来表达主题内容的图形要素,如,等震线图中表示等震线的线条,震中分布图中表示震中的符号等。附加内容指为特定的表达目的而对主题内容加以补充的相应内容,如布格重力异常图中的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等。3.4.4 地理图件必须包含的数学要素:经纬网(或刻度线)及其数字标注、线比例尺及其数字标注、北向箭头及其文字标注。3.4.5 地理图件的自然要素:地貌和水系是主要的自然要素,应根据图件表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自然要素加以图示。3.4.6 地理图件的社会经济要素:城市、重

9、要建筑、道路网、文化标志、社会政治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的图面表达,应视编图的需要加以选择。3.4.7 地理图件比例尺确实定,必须符合?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标准(DB 0019 4)?的有关要求;具体比例尺以能够清晰、明确表达主题内容为标准。 【说明】?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标准(DB0019 4)?中要求的比例尺大小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或一个可选的限定范围,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确定具体的比例尺数值。3.4.8 地理图件的图幅大小应依据工作区域大小和图件比例尺大小来确定。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影响内容清晰表达的前提下进行改制(缩小、放大、旋转等),改制应不影响图件内容的清晰表达。3.5

10、 数学图件3.5.1 数学图件是指在二维或三维函数坐标系中以点线面等图形要素表达数据的图件。3.5.2 图件各坐标轴必须有名称的文字标注,应尽量标注中文。3.5.3 图件各坐标轴所用计量单位的名称应有文字标注,坐标轴应以一定规那么表示单位标度线和相应的数字标示,间隔不宜太大。3.5.4 图面内容应清晰,不同内容之间应易于分辨,当内容不易区分时,应用相应的线段或带箭头线段引出文字注记加以标识。3.6 其它图件应符合相应的图件标准或惯例。4 报告表格要求4.1 表格为文字的补充或所需表达的诸因素的集中表达,所有表格都须在文字中有所说明。4.2 表格必须插放在报告文字引处的下方或紧接一页,但大型表格

11、可放在报告的尾部。 【说明】这里的“表格是指表格的本体而非代表表格的符号、文字或框线。4.3表格要素的根本要求:4.3.1 表格必须具有唯一引用编号,文中有相应的引用位置。4.3.2 表格必须具有明确表题,表题及引用编号均应置于表格上方。4.3.3 表头内容应简明准确,物理量应标明单位。4.3.4 表格中各表格单元的划分应能够容纳单元内的所容,内容不应覆盖表格线或跨越表格线。4.3.5 表格单元内文字或数字符号的字号应大小适中,不宜过于拥挤或细小难辨。4.3.6 表格的纵横表格线应清晰且光滑平直。4.3.7 表格中所有专有名词、术语、符号等,都应与文相应局部严格一致。5 符号及单位的使用5.1

12、 报告中使用的物理量符号,应符合国际标准用法和专业习惯用法,不得随意改变和创造。5.2 报告中使用的变量符号,除符合?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标准(DB0019 4)?规定或符合习惯用法无需文字说明的外,其它所有变量均须有相应的文字说明,以免误解。变量的上下标、上帽和下底等符号,必须清晰。5.3 报告中的物理量的单位,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某些仅在本专业内使用的常用单位可按专业习惯使用。5.4 所有物理量、变量的符号和单位,必须保持在报告中前后的一致性。6 公式使用6.1 报告中所有公式应保证引用和推导的正确性。6.2 引用的公式应标明出处。6.3 推导的公式应给出关键的推导过

13、程。6.4 公式中的所有变量和参数,均须给出说明。7 术语使用7.1 使用的专业术语,必须符合?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标准(DB0019 4)?规定的术语以及有关的专业标准或习惯。7.2 使用的术语,应保持在报告中前后的一致性。7.3 在已有相关术语的情况下,不得任意杜撰术语名词。7.4 报告中使用的新术语或概念,必须在脚注或文字中给予明确的说明。8 参考文献、资料、图件等的引用8.1 凡报告中属于引用的内容,必须标注参考文献和资料引用标记,并在报告的适宜位置(脚注或尾注)给出相应标记所代表的参考文献和资料名称。8.2 引用的非正式出版物,须用脚注方式给出,正式出版物以章节尾注或报告尾注的

14、方式给出。8.3 引用的图件、表格等,须在说明文字中给出出处和原作者。8.4 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或资料须至少列出作者、文献或资料名称、文献出版或(非正式出版物的)印刷日期、参考文献或资料的出版单位。8.5 报告内容属于对参考文献或资料的原文引用,必须给予显著的标识或用“包含起来。II 报告编写内容与格式的要求 【说明】下文中的【文字】为报告中必须陈述的重点内容;【图件】为必须提交的根本图件,不包括那些辅助论述和说明需要增加的图件;【表格】为报告中必须提供的列表或表格,不包括那些辅助论述和说明需要增加的列表或表格。A.1封面须标有明确的报告名称。A.2封面须署明提交报告的所有责任单位的全称,不得

15、采用简写或缩写。A.3封面须署明报告的完成日期。B.1扉页可以有多页。B.2扉页中必须提供的内容有: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责任单位的?国家地震局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许可证?复印件、责任单位学术委员会或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的评审意见。B.3扉页中可以提供报告编写者希望标示的其它内容,如单位论著编号等。C. 1目录必须为报告扉页后的首页。C. 2目录须详细列出节以上(包括节)各层次的文字标题,并与正文局部的相应标题严格一致,且标注与正文精确对应的页码。C. 3只有独立本钱的报告才能具有并且也仅能具有一份目录,其不同局部不能再增加分目录。【文字】 前言须交待以下根本内容: (1)工程背景情况:工程名称;工程

16、工程性质简介;工作区域地理范围、场址地理位置经纬度;场址附近区域内已有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以及有关研究工作的简要回忆;本次工作的主要协议工作内容和要求。 (2)工程执行情况:任务委托与承当单位;工程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情况;工程工作进程;任务完成情况;本次工作实际工作量。 (3)本次工作的主要结果。 (4)其它内容:报告撰写情况(章节主要撰写人)、报告其它说明、鸣谢等。【文字】 阐述本次工作必须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分析主要技术难点,论述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拟采取的措施,提出本次工作的总体技术思路和重点环节。2.1 地震资料【文字】 重点论述:本次工作收集资料的工作范围;区域地震资料的来源;区域地震

17、资料的根本状况。【说明】本次工作收集资料的范围,应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标准(DB001一9 4)?中“区域概念的规定并结合区域地震活动性特征分析的需要确定;所有资料应有可查的明确资料来源;区域地震资料的根本状况,是指资料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简要统计结果等情况的一般性详述或说明。【表格】 汇编区域历史地震目录。 汇编区域地震台网目录。 目录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发震时刻(可能情况下应精确到秒,如,台网目录)、震中位置、震级、震中烈度,台网记录地震还应包括震源深度和记录精度等级。【说明】当目录内容较多,不适宜以表格的形式给出时,可不在报告中列出,但应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以及一些描述性的统计表

18、格或图件(如震级分布、深度分布等)。【图件】 编制区域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图中应将对工程场址有重大影响的大地震的发震日期和震级用文字和数字加以标注。 编制区域台网记录地震震中分布图。2.2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2.2.1 区域地震资料状况分析【文字】 重点论述:区域历史地震和仪器记录地震的记载情况;历史地震资料和仪器记录地震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分析。 2.2.2 区域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文字】 重点论述:地震震中的空间分布图像分析;描述地震空问活动性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论述空间分布特征与构造背景的相关性。简述区域地震区带划分。【说明】区域主要地震区带的划分,在此仅就地震空间分布分区分带

19、特点,简述区域主要地震带的划分情况。 2.2.3 区域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文字】 重点论述:区域内地震在时间轴上的强弱起伏分布;地震活动性指标(如年发生率等)随时间变化分析;区域内地震活动趋势评估。2.3 现代构造应力场【文字】 重点论述:根据震源机制解结果及其它(地貌、地质、原地应力测量等)方面论据论证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状况,在资料条件允许时,应对近场区局部构造应力场的状况加以论述。【表格】 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一览表。表中至少包括:发震时间、震中经纬度、震级、节面产状、各应力轴产状。【图件】 编制区域震源机制解分布图。图件附加内容: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平均主应力方向箭头、一些辅助线(如:分

20、区界线等)。2.4 历史地震影响【文字】需指出对场址地震平安性评价有较大影响的历史地震资料的可靠性情况,并确定本次工作需调查的内容。根据区域历史地震特别是近场区所有破坏性历史地震对场址的影响资料和本次考察结果,论述场址上最大地震影响烈度以及各级影响烈度的频次特征。在资料充分的情况下,可对历史地震影响烈度的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对场址造成度以上影响的烈度,必须是以宏观资料确定的。【表格】场址历史地震影响烈度一览表。表中至少包括: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震中烈度、场址影响烈度。2.5近场小震活动【文字】 对I类工程,首先要论述小震强化观测和小震重新定位情况。重点论述:近场区小震记录;近场

21、区域小震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点及其可能成因,特别是与活动构造之间的相关性。【表格】编制近场区近期小震目录。内容至少包括:发震时刻(精确到秒)、震中位置、震级、记录精度等级。应注明目录起止时间。【图件】编制近场区小震分布图。图中需注明台站位置,或另附区域台网分布图。3.1.1 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文字】在对所收集的现有资料理解与分析的根底上,简要表达区域的大地构造背景,包括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发育简史等。论述内容应切合所编制的图件。【图件】 编制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图。 3.1.2 区域地球物理场与地壳结构【文字】 简述区域航磁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地壳结构等方面各自的特征,并着重分析它们所反映

22、的区域深部构造状况及其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图件】 编制布格重力异常图。还可根据需要编制重力异常上延图或均衡重力异常图。 编制航磁异常图。当需要表示更深部的地质体的磁性特征时,可编制航磁上延异常等值线图。 编制地壳结构图。 上述图件均为地理图件,除应符合一般要求外,附加内容包括:破坏性地震的震中及一些必要的辅助线(如异常分区界线等)。且上述图件的图幅范围应尽量保持一致。3.1.3 区域新构造运动【文字】 重点阐述:区域新构造运动简史;区域主要新构造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区域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区域新构造运动分区;区域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图件】 编制区域新构造图。 图中主要内容:区域新构造主

23、要表现形式及其特征;破坏性地震震中;新构造分区。 【说明】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当地的新构造状况,选择适宜的内容加以图示。当新构造图的图面内容过于复杂时,应考虑分别不同的内容编制相应的新构造专题图件,如新构造时期断裂分布图、新构造分区图、夷平面分布图、第四系等厚线图等。3.1.4 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 【说明】本条仅适用于?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标准(DB 0019 4)?中规定的I类工程。【文字】 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根底上,分析论述区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并建立本区域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最后还应从该模型出发,简要论述地震活动特征与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的根本联系。 【说明】论述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时,宜

24、采用目前比拟公认的地学学说,如板块构造学说,其它学说宜慎用。【文字】 重点论述:区域活动断裂分布及特征综述;区域主要活动断层分述,应至少包括活动断层性质、产状、最新活动时代、分段性、断层上的古地震;区域主要活动断裂与现代地震活动。【图件】 重要的地质剖面图。 3.1.6 区域地震构造【文字】 重点论述:分析区域内主要破坏性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特征,并总结区域6、7、8级破坏性地震的地震构造条件,确定区域内主要的地震构造。【图件】 编制区域地震构造图。 【说明】本图为必须提供的图件,?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标准(DB00197)?所要求的编图内容原那么上不应缺乏,因资料或工作性质等原因导致缺乏

25、的内容,应在文中适宜地方有所交待。3.2 区域地震区、带【文字】 表达工作区域地震区、带划分原那么以及划分结果,并就区域内包含的每一地震区、带的地震构造及地震活动等方面的根本情况进行分别描述。【说明】划分地震区、带是为了反映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地震带是在地震区的根底上划分的,它是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统计单元。地震区带的划分,一般宜沿用较为成熟的、或具有较广泛影响的、或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划分方案(如?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编图组提供的地震区带划分方案),且不应随意改动所引用各地震区、带的划分边界。对于本次工作需要划分地震亚区或亚带的,须详细论述亚区亚带的划分原那么、依据和划分结果。【

26、图件】编制地震区、带区划图。【说明】该图中工作区所跨越的所有地震区、带均应表示完整,不受工作区范围的限制。3.3 近场区和场区活动构造 3.3.1 近场区和场区活动断裂【文字】详细论述近场和场区可能对工程场址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活动断层。内容应至少包括:断层名称;断层几何特点、断层运动和力学特性;断层分段;断层活动时代;断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论述中应对本次所进行的考察鉴定工作重点加以介绍,但须围绕对断层特性的论证进行阐述。【表格】列表给出所有断层的主要特征。表格内容至少包括:断层名称、性质、活动时代、产状、长度、与断层有关的地震、距场址的最近距离。【图件】编制断层鉴定工作实际资料图。图中应包括:

27、断层线、断层名称、野外观测点位置、采样点位置、各种探测手段测线分布。必要的断层地质剖面图。【说明】断层鉴定工作实际资料图原那么上应对每条断层分别编制,当断层空间展布位置比拟接近时,可以在一张图上加以表示,该图应主要针对本次进行过相应工作的断层。3.3.2 近场及场区现代构造活动特点【文字】重点论述:近场区域第四系地层分布的特点及分层情况、第四纪岩浆活动、第四纪构造活动状况:根据地壳形变测量以及地质特征、地貌特征、海平面变化、考古等方面的资料得到的近场区域现代地壳运动状况。 【说明】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状况主要针对?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标准(DB 0019 4)?中规定的I类工程,其它工程可根

28、据实际需要确定论述内容和论述的详略程度,应以能够说明近场现代构造活动特点为标准。【文字】 重点论述:场区范围内所鉴定断层的依据;鉴定的内容;鉴定结论及其论据。【说明】本条仅适用于?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DB00194)?中规定的I类工程。论述时应与有关的专业标准协调,如?平安导那么: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HAF 0101(1)?。【表格】 编制能动断层一览表。主要表示各能动断层鉴定的结果。【图件】 编制能动断层分布图。图件应以1:2.5万地质图为底图,主要附加内容有:场区范围界线,测线、测点、采样点、探槽的位置。【文字】 根据近场及场区地质构造条件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综合论

29、述近场区及场区的地震构造条件及地震构造。【图件】 编制近场区域地震构造图。图件应包括文字论述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4. 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 【说明】因为地震平安性评价确实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都涉及地震烈度和地震动衰减关系问题,使本要求论述条理清晰、防止重复,特将衰减关系独立成章。 在编写实际的最终工作报告时,对?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标准(DB00194)?中的I类工程,该局部内容应独立成章,而对其它类的工程,可视具体情况将该局部内容融入相应的章中。4.1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文字】 重点论述:区域地震烈度资料的根本状况及地震烈度衰减赛系的研究现状。【文字】 论述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选择或

30、拟合确定的原那么、方法和过程,当重新拟合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时,应重点交待对资料的选择、模型确实定(涉及对近场烈度饱和等问题的考虑)等一些问题的处理。 给出区域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表达式。 【说明】当采用椭圆衰减关系时,必须同时给出长轴和短辅的衰减关系。【文字】 重点论述本次选用或重新确定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工作区域实际地震烈度资料比照或与本区已有的其它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成果比拟的情况;指出该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在本区的适用性;指出本次所给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所适用的震级范围和距离范围;提出对这一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使用的要求和建议。【文字】 重点论述:区域强震记录状况和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的现状。【

31、文字】 根据工作需要,分别不同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反响谱等)论述地震动衰减关系的选择、转换或拟合确定的原那么、方法与过程。当重新拟合新的地震动衰减关系时,应对资料选择、模型确定(涉及对地震动饱和等问题的考虑)等一些问题的处理。采用转换方法时,必须对参考地区转换关系的出处、适用条件和范围、各变量和参数的定义等作出充分的说明和解释。 给出地震动衰减关系表达式。【表格】 当提供反响谱衰减时,应编制参数表。表中包括:周期控制点、各回归参数、标准差。【文字】论述所选择、转换或拟合确定的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与本区强震记录的比照或与本区已有其它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结果的比拟情况;论证本次所给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合理性以及在本区域的适用性;指出该地震动衰减关系适用的震级范围和距离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