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0 ,大小:107.22KB ,
资源ID:16227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22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docx

1、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集浙江工贸学院精品课程第一章 导论案例 1有一份CIF 合同在美国订立,由美国商人A 出售一批 IBM 电脑给香港商人B,按CIF 香港条件成交。双方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对合同的形式及合同有关条款的解释发生争议。请分析解决此项纠纷应适用香港法律还是美国法律?案例分析结论:应适用于美国法律。理由:合同与美国关系最密切,因为订约地和履约地都在美国。分析:在按 CIF 香港条件成交的合同中,出口方在出口国装运港履行交货义务,所以履约地在美国装运港,而非目的港香港。(有关 CIF 条件的内容参见“贸易术语”)第二章 货物的质量案例 1 商品质量不符引起的纠纷案我生产企业向马来西亚客

2、户出口汽车配件,品名为 YZ-8303R/L,但生产企业提供了 YZ-8301R/L,两种型号的产品在外型上非常相似,但却用在不同的车型上,因此客户不能接受,要求我方要调换产品或降低价格。我方考虑到退货相当麻烦,费用很高,因此只好降低价格 15%,了结此案子。案例分析商品的质量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之一,是十分重要的条款。卖方属于重大违约,因此赔偿对方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案例 2我某出口公司与德国一家公司签定出口一批农产品的合同。其中品质规格 为:水分最高 15%,杂质不超过 3%,交货品质以中国商检局品质检验为最后依据。但在成交前我方公司曾向对方寄送过样品,合同签定后又电告对方

3、,确认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货物装运前由中国商检局品质检验签发品质规格合格证书。货物运抵德国后,该外国公司提出:虽然有检验证书,但货物品质比样品差,卖方有责任交付与样品一致的货物,因此要求每吨减价 6 英磅。我公司以合同中并未规定凭样交货为由不同意减价。于是,德国公司请该国某检验公司检验,出具了所交货物平均品质比样品差 7%的检验证明,并据此提出索赔要求。我方不服,提出该产品系农产品,不可能做到与样品完全相符,但不至于低 7%。由于我方留存的样品遗失,无法证明,最终只好赔付一笔品质差 价。 案例分析此例是一宗既凭品质规格交货,又凭样品买卖的交易。卖方成交前的寄样行为及订约后的“电告”都是合同的组

4、成部分。根据商品特点正确选择表示品质的方法,能用一种表示就不要用两种,避免双重标准。既凭规格,又凭样品的交易,两个条件都要满足。样品的管理要严格。如“复样”、“留样”或“封样”的妥善保管,是日后案例 31997 年 10 月,香港某商行向内地一企业按 FOB 条件订购 5000 吨铸铁井盖,合同总金额为 305 万美元(约人民币2534.5 万元)。货物由买方提供图样进行生产。该合同品质条款规定:铸件表面应光洁;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缩孔、夹渣和其他铸造缺陷。合同规定(1):订约后 10 天内卖方须向买方预付约人民币 25 万元的“反保证金”,交第一批货物后 5 天内退还保证金。合同规定

5、(2):货物装运前,卖方应通知买方前往产地抽样检验,并签署质量合格确认书;若质量不符合同要求,买方有权拒收货物;不经双方一致同意, 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终止合同,否则由终止合同的一方承担全部经济损失。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外商利用合同中的品质条款进行诈骗的案例。铸件表面“光洁”是一个十分含糊的概念,没有具体标准和程度;“不得有裂纹、气孔等铸造缺陷”存在的隐患更大,极易使卖方陷入被动。对方的实际目标是 25 万反保证金。这类合同的特点:价格诱人,工艺简单;技术标准含糊,并设有陷阱;预收保证金等后逃之夭夭,或者反咬一口;被欺诈对象多为合同管理不严、缺乏外贸经验、急功近利的中小企业。案例 4我国某公

6、司 A 向孟加拉国某公司 B 出口一批货物,合同价值约为USD20000.00,货物为汽车配件,共有 10 个型号,其中有四个型号要求根据客户样品制造的。付款方式为,客户先支付定金1000 美金,剩余部分 30%和 70% 分别以L/C 和 T/T 支付(在货物生产完毕通知客户支付)。客人随即开来信用证, A 公司按合同和 L/C 要求开始生产货物,但发现其中按客人样品要求订做的货物不能完成,由于客人订货的数量比较少,开发该产品十分不合算。因此打算从其他厂家购进该产品,但遗憾的是,却一直无法找到生产该产品的厂商。而此时已接近装船期了,其他货物亦相继生产完毕。A 公司只好告诉B 公司上述问题。B

7、 公司要求取消所有的货物并退还定金和样品,他的理由是,他要求订做的货物是十分重要的,不能缺少,因 A 公司没有按时完成货物,错过他的商业机会。A 公司也感到无可奈何,确实理亏,只好答应客户的要求,承担一切货物积压的损失。案例分析A 公司应反省一下,为什么会造成如此被动局面?1. 对客户的样品没有做仔细研究,就简单地认为自己可以生产或从其他地方购买,以致确认客户的定单。2. 对于客户特别重要的货物,应该给予重视。因为客户将样品从国外带到中国交给A 公司订做,S 公司确认可以生产,最后却没有生产出来,客户当然感到十分失望。要是换成其他产品不能完成,或许客户会勉强答应不至于取消合同。3. 根据公约的

8、规定,一方当事人重大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取消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本案的卖方已构成重大违约(数量不足),对方的要求是合理的。案例 5有一年我国外贸公司向德国出口大麻一批,合同规定水分最高 15%,杂质不超过 3%,但在成交前,我方曾向对方寄过样品,合同订立后我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货到德国后,买方出具了货物品质比样品低 7%的检验证明,并要求赔偿600 英镑的损失。我方拒绝赔偿,并陈述理由说:我批商品在交货时是经过挑选的,因为是农产品,不可能做到与样品完全相符。但也不至于比样品低 7%。问题: 我方失误在哪里?是否可以该商品并非凭样成交为由而不予理赔?案例分析卖方避免对交易货物的

9、品质承担双重担保义务(既凭规格又凭样品);虽卖方电文中告诉对方货物与样品相似,而不是完全相符,但买方有权保留所赔的权利;买出具品质比样品低 7%的证明,虽不符合实情,卖方拿不出留存样品,故要赔偿 600 英镑。案例 6我出口公司与美商凭样成交一批高级瓷器,复验期为 60 天,货到国外经美商复验后,未提出任何异议,但事隔一年,买方来电称:瓷器全部出现“釉裂”, 只能削处理销售,因此要求我方按成交价赔偿60%,我接电话后立即查看留存的复样,发现其釉下也有裂纹。问题: 我方因如何处理?案例分析货物与样品关系:货物品质要与样品品质相符。这批瓷器出现“釉裂”由配方本身与加工不当所导致。买方收到货物时无法

10、发现,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可显露出来;留存样品与出现同样情况,所以要赔偿。第三章 货物的数量案例 1某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出口一批驴肉到日本。合同规定,该批货物共 25 吨,装 1500 箱,每箱净重 16.6 千克。如按规定装货,则总重量应为 24.9 吨,余下100 千克可以不再补交。当货物运抵日本港口后,日本海关人员在抽查该批货物时,发现每箱净重不是 16.6 千克而是 20 千克,即每箱多装了 3.4 千克。因此该批货物实际装了 30 吨。但在所有单据上都注明了24.9 吨。议付货款时也按 24.9 吨计算,白送 5.1 吨驴肉给客户。此外,由于货物单据上的净重与实际重量不符,日本海关还认

11、为我方少报重量有帮助客户逃税的嫌疑,向我方提出意见。经我方解释,才未予深究。但多装 5.1 吨驴肉,不再退还,也不补付货款。本案说明了什么问题?案例分析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海关一般对货物进口都实行严格的监管,如进口商申报进口货物的数量与到货数量不符,进口商必然受到询查,如属到货数量超过报关数量,就有走私舞弊之嫌,海关不仅可以扣留或没收货物,还可追究进口商的刑事责任。本案中,由于我方的失误,不仅给自己造成损失还给进口商带来麻烦。案例 2我某出口公司与匈牙利商人订立了一份出口水果合同,支付方式为货到验收后付款。但货到经买方验收后发现水果总重量缺少 10,而且每个水果的重量也低于合同规定,匈牙利商人既拒

12、绝付款,也拒绝提货。后来水果全部腐烂,匈牙利海关向中方收取仓储费和处理水果费用 5 万美元。我出口公司陷于被动。从本案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教训?案例分析商品的数量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之一。按照某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卖方交货数量必须与合同规定相符,否则,买方有权提出索赔,甚至拒收货物。此案中显然我方陷于被动,但仍可据理力争,挽回损失。首先应查明短重是属于正常途耗还是我方违约没有交足合同规定数量,如属我方违约,则应分清是属于根本性违约还是非根本性违约一。如不属根本性违约,匈方无权退货和拒付货款,只能要求减价或赔偿损失;如属根本性违约,匈方可退货,但应妥善保管货物,对鲜活商品可代为转

13、售,尽量减轻损失。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 86 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如果买方已收到货物,但打算行使合同或本公约任何权利,把货物退回,他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以保全货物,他有权保有这些货物,直至卖方把他所付的合理费用偿还给他为止”。而匈方未尽到妥善保管和减轻损失的义务,须对此承担责任。因此,我公司可与匈牙利商人就商品的损失及支出的费用进行交涉尽可能挽回损失。案例 3我国某出口公司向日本出口驴肉一批,合同规定:每箱净重166 公斤,共1500 箱,合 249 吨。但货抵国外后,经日本海关查验,每箱净重并非 166 公斤而是 20 公斤,计1500 箱,合30 吨。海关认为单

14、货不符,进口商以多报少。案例分析对待出口商品的数量必须严格按合同或信用证的数字执行。少了固然对方不干,多了进口国家的海关也不轻易放行。各国海关对进口货物的监督都很严。如进口商申报的数量与到货数量不特,轻则认为企图逃漏关税,重则认为走私舞弊, 海关不仅可以处以罚款或没收货物,还可能进一步追究进口商的刑事责任。另外, 若遏上当地市场疲软或价格趋跌时,进口商也会拒收,或要求降低价格,或要求多交之货不再补钱。案例 4某公司定购钢板 400MT,计 6 英尺、8 英尺、10 英尺、12 英尺四种规格各 100MT,并附每种数量可增减 5的溢短装条款,由卖方决定。今卖方交货为:6 英尺,70MT;8 英尺

15、,80MT;10 英尺,60MT;12 英尺,210M T,总量末超过 420MT 的溢短装上限的规定。对于出口商按实际装运数量出具的跟单汇票,进口商是否有权拒收拒付?案例分析国际贸易中,一般对溢短装条款解释为不但总量受其约束,所列每种具体规格和数量亦受其约束。案例中虽然总量符合要求,但卖方所交每种具体规格的钢板均与 5的约定相差甚大,其中 12 英尺钢板超装运 110,这是违反合同的。所以买方对于其所开票据完全有理由拒收拒付。第四章 货物的包装案例 1菲律宾客户与上海某自行车厂洽谈进口“永久牌”自行车 10000 辆,但要求我方改用“剑”牌商标,并在包装上不得注明“Made In China

16、”字样。买方为何提出这种要求?案例分析这是一件对方要求中性定牌包装的一起案例。自行车是美国、欧盟等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商品,对原产地有严格的要求以防转口贸易。案例 2A 出口公司与国外买方订立一份 CIF 合同,合同规定:“番茄酱罐头 200 箱, 每箱 24 罐100 克”,即每箱装 24 罐,每罐 100 克。但卖方在出货时却装运了200 箱,每箱 24 罐200 克。国外买方见货物重量比合同多了一倍,拒绝收货, 并要求撤销合同。请问,买方有权这么做吗?案例分析卖方所交货物与合同规定的包装规格明显不符,已构成违约。卖方的做法可能给买方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与损失可能影响商品的销售,使买方的原有商

17、业目的落空。在贸易管制严格的进口国,进口商在进口许可证中申报的数量与实际到货不符,会遭到海关当局的质询,甚至被怀疑逃避进口管制、以多报少、偷漏关税等行为而被追究责任。所以,买方有权要求退货并撤销合同。案例 3上海出口公司A 与香港公司B 成交自行车 1000 台,由A 缮制合同一式两份,其中包装条款规定为“Packed in wooden case”(木箱装)。将此合同寄至 B 方, 然后由 B 签回。 B 签回的合同上于原包装条款后加“C.K.D.”字样,但未引起 A 公司注意。此后,B 公司按合同开证、A 公司凭信用证规定制单结汇完毕。货到目的港。B 发现系整台自行车箱装,由于自行车整台进

18、口需多交纳 20进口税。因此,拒收货物并要求退还货款。请问,为什么?案例分析C K D 全拆卸。S K D 半拆卸。1. 卖方忽略CKD,造成实际装载与合同不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 卖方虽然已经结汇,但买方仍有拒收货物的权利。案例 4国内A 公司与国外客户B 公司 在 2001 年 1 月份 下了 1X20集装箱产品 P2(货号 934), 此 1X20集装箱的 934 中,客户有二种规格,每一规格有 2 种不同的包装,卖给两个不同的最终用户,意味着 4 种不同样式的产品包装。每种包装的产品 100 箱,共计 400 箱。 唛头如下: 唛头:STL-953 QTY.: PCS(每箱多少支)

19、 ITEM NO. 934 G.W.: KGS(毛重) C/NO.1-? N.W.: KGS (净重) MADE IN CHINA MEAS.: CMA 公司以为工厂会在正唛上按照箱子的流水号来编,因此 A 公司在下定单时没有注明在正唛的“C/NO.1-” 后按照流水号来编写具体的箱号,结果工厂没有在正唛上按照箱子的流水号来编写,而产品货号又全部一样。货物到达目的港后, 客户无法区分货物。该客户不得不一箱箱打开包装找货,浪费了客户人工费,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客户提出索赔,A 公司相应给予客户赔款。但是此客户从此断绝了与我们的贸易往来。案例分析1A 公司在给工厂下订单时,在生产清单上若需工厂填写

20、的内容,需要在英文旁边注明中文,因为很多工厂的英文水平一般,要考虑到工厂的具体情况。2. 在给工厂下订单时需考虑到客户的具体要求,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收到货,如何区分货物的问题。特殊的要求,在生产清单上注明以外还要跟工厂在电话里特别强调。以防工厂对 A 公司具体要求没有注意到,造成生产的东西不符合的要求,返工,延误交货期。3. 对于工厂较多的订单在给工厂唛头最好编为第1 个工厂C/NO.1-(1,2,3);第 2 个工厂C/NO.2-(1,2,3);第 3 个工厂C/NO.3-(1,2,3); 依此类推若工厂数很少,而箱数确认的情况可以按照流水号编箱号,如下例子,共75 箱货 3 个工厂。第一

21、个工厂为:10 箱,那么箱号就是 C/NO.1-(1,2,3,10), 第二个工厂为: 20 箱,那么箱号就是C/NO.11-(12,1330) 第三个工厂为: 35 箱,那么箱号就是C/NO.31-(32,3375)4A 公司要求质检人员验货时,对箱号进行核实,以防工厂误填。案例 52002 年世界杯期间,日本一进口商为了促销运动饮料,向中国出口商订购 T 恤衫,要求以红色为底色,并印制“韩日世界杯”字样,此外不需印制任何标识, 以在世界杯期间作为促销手段随饮料销售赠送现场球迷,合同规定 2002 年 5 月20 日为最后装运期,我方组织生产后于5 月 25 日将货物按质按量装运出港,并备齐

22、所有单据向银行议付货款。然而货到时由于日本队止步于 16 强,日方估计到可能的积压损失,以单证不符为由拒绝赎单,在多次协商无效的情况下,我方只能将货物运回以在国内销售减少损失,但是在货物途径海关时,海关认为由于“韩日世界杯”字样及英文标识的知识产权为国际足联所持有,而我方外贸公司不能出具真实有效的商业使用权证明文件,因此海关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扣留并销毁了这一批T 恤衫。请分析海关的处理是否正确。案例分析海关处置正确。这实际上是一个定牌中性包装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对于中性包装,尤其是定牌中性包装,在按照买方的要求注明有关商标、牌号外,还应注明以后因此而产生的侵权行为或知识产权纠纷,由买方承担一切责

23、任和费用。案例 6在荷兰某一超级市场上有黄色竹制罐装的茶叶一批,罐的一面刻有中文“中国茶叶”四字,另一面刻有我国古装仕女图,看上去精致美观,颇具民族特点, 但国外消费者少有问津。问其故何在?案例分析问题主要出在文字说明方面。出口商品的销售包装上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如商标、牌名、品名、产地、数量、规格、成分、用途和使用方法等。使用的文字必须简明扼要,并让顾客能看懂,必要时也可中外文同时并用。具体到本案例, 当地人除了对仕女图投入一瞥外,不知内装何物。即使消费者知道内装为茶叶, 但是红茶还是绿茶?分量多少?质量如何?还是无从知道。因此上述包装不便于消费者了解商品,不了解何谈购买?案例 7英国穆尔

24、公司以CIF 伦敦的条件,从兰陀公司购买300 箱澳大利亚水果罐头。合同的包装条款规定:“箱装,每箱30 听。”卖方所交货物中有 150 箱为每箱 30听装,其余 150 箱为每箱 24 听,买方拒收。卖方争辩说,“每箱 30 听”字样并非合同的重要部分,不论是24 听还是 30 听,其品质均与合同相符,因此,买方应接受。案例分析有些国家的法律,把买卖分为两类,一种叫凭样品买卖,一种叫凭说明买卖。后者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涉及商品品质方面的问题,也包括数量,甚至包括合同中有关装运期、包装和货物花式搭配方面的陈述。按照英国买卖法的规定, 凡合同中一切有关货物“说明”的事项都是合同的要件,如有违反

25、,买方有权拒收货物,并可以提出索赔。本案例中,英国法认为,包装是属于“说明”的组成部分,属于要件,卖方违背合同要件,买方有理由拒收全部货物,也可以接受合乎规定部分,拒收不合规定部分,并提出损害赔偿。第五章 贸易术语和出口价格核算案例 1中国A 公司(买方)与澳大利亚 B 公司(卖方)于某年 3 月 20 日订立了 5000 公斤羊毛的买卖合同,单价为 314 美元KG,CFR 张家港,规格为型号 T56FNF, 信用证付款,装运期为当年 6 月,我公司于 5 月 3I 日开出信用证。7 月 9 日卖方传真我方称,货已装船,但要在香港转船,香港的船名为 Safety,预计到达张家港的时间为 8

26、月 10 日。但直到 8 月 18 日 Safety 轮才到港,我方去办理提货手续时发现船上根本没有合同项下的货物,后经多方查找,才发现合同项下的货物已在 7 月 20 日由另一条船运抵张家港。但此时已造成我方迟报关和迟提货,被海关征收滞报金人民币 16000 元。我方向出口方提出索赔。案例分析在船名船期通知错误这一问题上,责任在卖方是不容置疑的。因为根据 CFR A7 的规定,卖方有义务将转船的变化情况及时通知买方,以便买方能采取通常必要的措施来提取货物。可是本案的卖方没有这样做,使得我方不得不设法打听货物的下落甚至支付滞报金之类的额外费用。故仲裁庭裁决出口方赔偿滞报金给我方。案例 2199

27、6 年某出口公司,对加拿大魁北克某进口商出口 500 吨三路核桃仁,合同规定价格为每吨 4800 加元 CIF 魁北克,装运期不得晚于 10 月 31 日,不得分批和转运并规定货物应于 11 月 30 日前到达目的地,否则买方有权拒收,支付方式为 90 天远期信用证。加方于 9 月 25 日开来信用证。我方于 10 月 5 日装船完毕,但船到加拿大东岸时已是 11 月 25 日,此时魁北克已开始结冰。承运人担心船舶驶往魁北克后出不来,便根据自由转船条款指示船长将货物全部卸在哈利法克斯,然后从该港改装火车运往魁北克。待这批核桃仁运到魁北克已是 12 月 2 日。于是进口商以货物晚到为由拒绝提货,

28、提出除非降价20%以弥补其损失。几经交涉,最终以我方降价 15%结案,我公司共损失 36 万加元。案例分析本案中的合同已非真正的 CIF 合同CIF 合同是装运合同,卖方只负责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越过船舷之后的一切风险、责任和费用均由买方承担。本案在合同中规定了货物到达目的港的时限条款,改变了合同的性质,使装运合同变成了到达合同,即卖方须承担货物不能按期到达目的港的风险。吸取的教训:1)在 CIF 合同中添加到货期等限制性条款将改变合同性质。2) 象核桃仁等季节性很强的商品,进口方往往要求限定到货时间,卖方应采取措施减少风险。3) 对货轮在途时间估算不足;对魁北克冰冻期的情况不了解。案例 3

29、2000 年 5 月,美国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进口方)与我国江西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出口方)签订合同购买一批日用瓷具,价格条件为 CIF LOSANGELES, 支付条件为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出口方需要提供己装船提单等有效单证。出口方随后与宁波某运输公司(以下简称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8 月初出口方将货物备妥,装上承运人派来的货车。途中由于驾驶员的过失发生了车祸,耽误了时间,错过了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得到发生车祸的通知后,我出口方即刻与进口方洽商要求将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船期延展半个月,并本着诚信原则告知进口方两箱瓷具可能受损。美国进口方回电称同意延期,但要求货价应降 5%。我出口方回电据

30、理力争,同意受震荡的两箱瓷具降价 1%,但认为其余货物并未损坏,不能降价。但进口方坚持要求全部降价。最终我出口方还是做出让步,受震荡的两箱降价 2.5%,其余降价 1.5%,为此受到货价、利息等有关损失共案例分析本案例充分表明了 CIF 术语在应用于内陆地区出口业务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风险转移严重滞后于货物实际控制权的转移对运输单据规定的限制致使内陆出口方无法在当地交单内陆地区使用 CIF 术语还有一笔额外的运输成本对于更多采用陆海联运或陆路出口的内陆地区来说,CIP 比 CIF 更合适。从适用的运输方式看,CIP 比 CIF 更灵活,更适合内陆地区出口。从出口方责任看,使用 CIP 术语时,出口方风险与货物的实际控制权同步转移,责任可以及早减轻。从使用的运输单据看,使用 CIP 术语有利于内陆出口业务在当地交单结汇。案例 4我国黑龙江某外贸公司 2004 年以 FOB 条件签订了一批皮衣买卖合同,装船前检验时货物的品质良好且符合合同的规定。货到目的港后卖方提货检验时发现部分皮衣有发霉现象,经调查确认原因是由于包装不良导致货物受潮引致,据此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要求。但是卖方认为货物在装船前品质是合格的,发霉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因此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争议应作何处理?案例分析尽管发霉是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但是产生发霉的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