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30.18KB ,
资源ID:1623341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2334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第3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第3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docx

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第3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第3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考查频度必考加试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2)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4)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bbbb(20174月,3)考查四大发明之指南针和火药4次1考2.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3)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4)京剧的产生与发展bbbc(201610月,7)考查汉字的演变小篆(201510月,3)考查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2、20174月,4)考查山水画的艺术特征4次1考4次2考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3)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4)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5)明清四大长篇小说bbbbb(20174月,31题第二问)考查周颂的含义(201510月,5)考查宋代词人辛弃疾(20164月,5)考查宋代词人柳永4次1考4次2考考点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梳理基础知识一、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b)1.发明:考古表明,可能在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2.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3.影响(1)公元8世纪,造纸术传入阿拉伯

3、再传入欧洲。(2)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3)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二、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b)发明应用战国出现“司南”;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司南”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1)宋代有中国航船使用指南针在海上航行的记载。(2)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

4、条件。(3)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b)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2.使用(1)唐末至宋初:在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2)北宋:武器发明家唐福把他制作的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宋朝廷;石普制作的火球、火箭为宋真宗进行了表演;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及三种火药配方。(3)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还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4)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四、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1.早

5、期:公元868年(唐),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进步(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2)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代表作品旌德县志)。(3)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铜活字印刷代表清代古今图书集成)。3.影响: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传播。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火药的发明与应用史料金史中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读史用史 史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什么?传到欧洲后对其社会转型起了怎样的

6、作用?提示:火药。作用:有助于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要点二印刷术的进步史料(仿2015浙江9月调研)“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沈括梦溪笔谈读史用史 史料显示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唐代雕版印刷术相比,北宋印刷术的进步有何重大意义?提示: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精练选考题组【例】 考查对古代科技典籍的识记(2017浙江4月选考)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选项中,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的是()A.

7、抱朴子 B.武经总要C.萍洲可谈 D.梦溪笔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鱼和火药配方同时出现在武经总要,因此B项正确。答案B练1 情景考查四大发明的外传(2015浙江学考)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在怛逻斯战役败于阿拉伯军,唐军的一些工匠被俘,他们将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传入阿拉伯。这项发明应是()A.造纸术 B.火药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解析考查四大发明的外传时间,造纸术最早,其他都是在宋元以后外传。答案A练2 图示考查活字印刷术改进及作用(2017绍兴3月模拟)右图所示器具是元朝时的一项发明,其所起的直接作用是()A.加快活字印刷的排版速度B.使活字印刷取代雕版印刷C.促进了木活字的

8、成功创制D.推进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解析结合教材可知图示是元代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提高了活字印刷的排版速度。答案A练3 史料考查武经总要对指南鱼的记载(2017温州2月测试)北宋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工具的用法,“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而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种工具的用途是()A.鼓风冶铁 B.农业灌溉C.斤两测算 D.方向测定解析由“其首常南向午”信息可判断。答案D考点二中国的古代艺术梳理基础知识一、汉字的起源和书法的发展(b)1.汉字的起源(1)有人认为早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以及一些器物上的铭文。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

9、的文字。2.书法的发展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特点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二、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b)朝代书法家(字体和代表作)东晋“书圣”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长草书、行书;兰亭序丧乱帖等唐楷书欧阳询、颜真卿(多宝塔碑帖)、柳公权(玄秘塔碑帖),他们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颜筋柳骨)草书张旭、怀素

10、以草书著称(颠张狂素)宋行书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三、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b)1.起源: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书画同源)。2.类型(1)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2)按表现技法分:工笔与写意。3.山水画(1)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其灵魂。(2)地位:中国画的精粹。4.文人画(1)特点: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2)又称做“士大夫画”,唐代诗人王维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

11、要地位。四、(加试)京剧产生和发展(c)1.产生背景(1)由昆山腔形成的“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加上皮黄腔、梆子腔等地方戏曲声腔兴起,促成了京剧的出现和繁荣。(2)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3)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2.形成: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3.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4.走向世界民国年间,京剧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史料(2017课标

12、全国,24改编)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识图解史 图示反映从金文到小篆的演变,可见其字形发生了变化。相比金文,小篆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简述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小篆书写简单,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文字的频繁使用。要点二中国传统书画的特征史料一(2017浙江4月选考改编)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读史用史 结合图片史料一的认识反映中国山水画怎样的特征?提示: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深远。史料二识图解史 图一是风俗画,体现了北宋汴河沿岸风

13、光和繁华景象,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图二是文人画(写意画),其精髓是什么?提示:文人画的精髓是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重在写意。要点三(加试)独特的“中国歌剧”史料一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了哪种表演艺术的什么特点?提示: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史料二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中国戏剧舞台出现著名的“花雅之争”,昆曲在无可奈何中落败,京剧在吸收昆曲等戏曲剧种的基础上脱颖而出,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新的剧种。根据人教版选修六整理读史用史 史料二显示京剧的形成发展深受传统剧种昆曲的影响。结合所学,谈谈昆曲衰败和京剧兴起的

14、主要原因。提示:京剧吸收其他剧种优点,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唱词通俗易懂;而昆曲逐渐脱离人民群众。精练选考题组【例】 考查古代汉字的书法特征(2016浙江10月选考)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特点的字体是小篆。答案B练1 图示考查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201510月浙江选考)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该画艺术形式特点的是()A.强调个性表现 B.追求抒情写意C.融多种艺术为一体

15、 D.须逼真摹写自然景物解析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人画追求抒情写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人画注重写意,而非必须逼真摹写自然景物,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练2 图示考查中国书法艺术特色(2017绍兴3月模拟)史家评价一位古代书法家:“破旧立新,融篆、隶法入行、楷,方正雄健,浑厚庄严,一扫唐前期虞、褚娟媚之习,变娟为工,易媚为拙,改瘦为肥,创造了盛唐的新书体。”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评价的是()解析“方正雄健”“盛唐新书体”等信息可判断此评价为楷书。答案B练3 (加试)考查对京剧艺术的认识

16、某学校艺术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下列图片作为史料,他研究的艺术()A.是古代绘画艺术 B.清康熙帝称之为“国粹”C.形成于清道光年间 D.民国时期走向衰落解析图片为京剧脸谱,可知该生研究的是古代京剧艺术,排除A项;京剧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民国时期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排除B、D项,故选C项。答案C考点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梳理基础知识一、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b)1.诗经(1)内容: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2)句式语言特征:

17、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3)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后被列为儒家经典。2.离骚(1)概况:是屈原“楚辞”体的代表作,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2)句式语言特征:句式较为灵活,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句末常带“兮”字,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3)影响:开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主义先河,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指诗经)、“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b)1.“诗仙”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以激情和浪漫著称,诗风雄奇豪放,瑰玮绚烂,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

18、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反映。2.“诗圣”杜甫:生活于唐帝国由盛转衰时代。其诗风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以严整格律、凝重与沉郁的风格著称于世,后人称其诗作为“诗史”,具有现实主义色彩。三、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b)词人派别代表作特点柳永(北宋)婉约派雨霖铃以市井风光入词,清浅婉约的语言,白描的笔法,叙写都市的繁华和悲欢离合苏轼(北宋)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打破诗与词的界限,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李清照(南宋)婉约派声声慢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辛弃疾(南宋)豪放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四、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

19、b)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他创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的高水平剧目。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知识链接】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是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形式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因此被称为北杂剧或北曲。五、明清四大长篇小说(b)作品作者成书时间内容特点体裁特点和价值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叙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最早的长篇章回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描写北宋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以

20、民间唐僧取经故事为题材,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精神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宋代著名词人及特征史料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耆卿(柳永)?”对曰:“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倾倒。读史用史 史料中“郎中”柳永和“学士”苏轼分别代表宋词怎样的风格流派?提示:婉约派和豪放派。要点二

21、古代文人的爱国忧民情怀史料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离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读史用史 屈原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代表,杜甫以现实主义诗作著称,但上述两诗的内容有相似之处,为什么?提示:相似之处:忧国忧民的情怀。原因:屈原、杜甫所处时代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作者都对统治者特别是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精练选考题组【例】 对比考查对古代文学大家的认识(20164月浙江选考)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

22、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A.苏轼 B.辛弃疾C.柳永 D.关汉卿解析“婉约细腻”体现婉约派特征,A、B项为豪放派代表人物,D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故选C项。答案C练1 以作品评论考查明清小说(2017温州2月测试)有学者评论某一小说,认为它结构丰富,可以被视为清朝中期精英阶层生活的缩影,包括家庭结构、政治、经济等。该小说是()A.水浒传 B.三国演义C.西游记 D.红楼梦解析“清朝中期精英阶层生活缩影”信息综合判断该小说为红楼梦。答案D练2 以唐诗切入综合考查唐代科技文化(2017宁波十校期末联考)唐代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的传播与运用也十分广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活字

23、印刷成为唐诗传播的方式之一B.李白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是一位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C.唐代尚未出现诗歌与绘画的结合D.唐代晚期,诗文已经用于瓷器装饰解析结合教材可知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瓷器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故D项正确。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奉为文人画鼻祖,C项错误;活字印刷出现于宋、李白处于盛唐时期,A、B项错误。答案D练3 以作品评论考查判断文学家(201510月浙江选考)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A.李白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解析该评论中“慷慨纵横”等,体现出该词人属于豪

24、放派的创作风格。李白是唐朝的诗人,故A项错误;柳永属于婉约派词人,故B项错误;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故C项错误;南宋词人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词人,故D项正确。答案D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59月浙江选考调研)中国古代某文学家被誉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该文学家是()A.屈原 B.柳永C.辛弃疾 D.关汉卿解析“梨园领袖”、“杂剧班头”等信息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答案D2.(2017台州2月评估)中国古代科技史话中有一段描述:“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脂、腊、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便可刷墨印书。”

25、该印刷技术()A.最早出现于唐朝B.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C.发明者是王祯D.在12、13世纪传入欧洲解析材料描述为活字印刷术。答案B3.(2017嘉兴3月测试)元代王祯农书中,专门写了一节“造活字印书法”。其介绍当时创制的活字应该是()A.泥活字 B.木活字C.铜活字 D.铅活字解析泥活字始于宋代毕昇,故A项错误;元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在其农书中作了记载,故B项正确;铜活字最早见于明代,故C项错误;铅活字最早始于明代,故D项错误。答案B4.(2017名校协作体联考)古代某一时期朝廷设立“军器监”,机构很大,有11个作坊,其中有火药作、火作、猛火油作等。下列朝代最有可能设置该机构的是()A.东

26、晋 B.秦代 C.汉代 D.宋代解析根据材料“火药作”,属于唐代火药发明后,故A项错误;秦代早于唐火药发明,故B项错误;同理,汉代尚未发明火药,故C项错误;唐代末期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故D项正确。答案D5.(2017宁波十校期末联考)火药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唐代葛洪的抱朴子中已经提到了“火药”B.武经总要成书于1044年,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C.火药经由波斯传至欧洲D.清代出现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解析结合教材表述即可选出B项正确。答案B6.(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用植物黄檗染纸不仅可抗菌防蛀

27、,而且还便于改写,因为染过的纸如遇笔误,用黄色矿物雌黄涂抹后色泽变化不大。由此,发展出了“信口雌黄”这一成语。这说明()A.纸的应用促进文化与技术发展B.造纸工艺改进降低社会诚信度C.对审美的追求引发印刷术改进D.科学与技术结合促进生产发展解析材料显示了造纸技术的严格对古今成语的形成,体现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答案A7.(2017宁波3月模拟)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答案D8.(2017嘉兴3月测试)右图为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的秦简部分,该地出土的

28、一千多支秦简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隶化特征明显。这说明()A.隶书是从李斯创制的小篆演化而来B.雏形的隶书并非秦国一地所独有C.字体的演进是循序渐进的创造性积累D.秦统一文字的努力在统一六国前已经开始答案C9.(2017江苏单科,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解析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把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A项错误;“诗画合一”仅是一种表面现象,C项错误;“知

29、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错误。答案C10.(2017温州中学3月模拟)“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中横线上最应出现的是()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戏曲解析材料“豆棚茅舍,邻里聚谈”可判断该文艺体裁应为通俗文学或艺术。结合“言词事实”可知应为D项。答案D11.(2017台州高三期末质检)“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据传这是李清照途经台州时所作。下列诗词与此风格相同的是()A.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B.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C.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答案D12.(2017温州十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