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64KB ,
资源ID:1624967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2496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企业资源论文企业资源计划原理与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企业资源论文企业资源计划原理与应用.docx

1、企业资源论文企业资源计划原理与应用企业资源计划原理与应用课程论文专业:班级: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王 2012 年 6 月题目:ERP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摘要面向 21 世纪,从全球范围看,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正在形成。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时 代,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和顾客需求的瞬息万变作出灵活快速响应, 有效地地生产和 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开辟消费者的新市场,是当今企业不容忽视的使命。 美国管理大师汤姆 . 彼得士 (T.peters )用“无结构时代”来形容未来的竞争态势,而未来 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创造自己多轨道思维, 积累变换跑道能量的人。 企业需要通过改革和过程 重组

2、来调整素质,灵捷应变。 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就是基 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从哲理与实践两个方面, 体现各类制造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顺应管理 革命发展趋势的应用软件,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关键词 : 竞争;企业;实践摘 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1ERP 的概念 41.1ERP 的定义 41.2ERP 的管理思想 51.2.1供需链管理 51.2.2知识链管理 72我国企业中ERP的应用 82.1ERP 在我国的发展 82.2ERP 在我国企业中的现状 92.3选择ERP软件系统 113我国ERP的发展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3

3、.1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3.2我国ERP软件的应用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4结束语 135参考文献 13(一) ERP的概念ERP最初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 它在MRP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 其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 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可对企 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 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 质量控制、 运输、分销、 服务与维护、财务、成本控制、经营风险与投资、决策支持、实验室 / 配方、人力资源等 有效地进行管理,从管理

4、范围和深度上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 1.1ERP的定义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由MRRI (制造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90年代初,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用一系列功能标准来界定 ERP其定义如下:超越了 MR巴的范围和集成功能;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支持开放的客户机 / 服务器计算环境。ERP的发展基于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就,其核心仍旧是MRPI。这表现在ERP 的基本构架和基本逻辑与 MRPI比较并无本质上的改变。首先,它不是面向非制造业的,其 功能均是以制造过程为中心;其次, ERP的核心仍是MRPI,它体现了制造业的通用模

5、式。所以,ERP并不是对MRI的否定。从MRP(Material Resource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到MRI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系统观念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两个方向延伸: 一是资源概念内涵的不断扩 大;二是企业计划闭环的形成。 它在发展的同时没有摆脱两个局限, 即资源仅仅局限于企业 内部和决策的结构化的倾向明显。而 ERP的发展已经突破了这些局限。从计划的范围来讲,首先,ERP的计划已经不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是把供需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看作是受 控对象被集成进来;其次, ERP将时间作为一项关键的资源来考虑,使企业在传统的功能方面向实时化方向推进了一大步;再有

6、, DSS( Design Support System)被看作是ERP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使 ERP能够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由此看来, ERP的诞生可以看成是管理技术的一大进步。1.2 ERP 的管理思想1.2.1 供需链管理ERP 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需链管理 以集成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著称的美国生产与库存 管理协会(APICS)从1997年起,将生产与库存管理资格(CPIM考试增加了供需链管理的 内容,并在七个主题中列为第一(其余依次为:库存管理, JIT ,主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控制,系统与技术),说明其重要性。供需链管理的考试内容有四个方面:1经营范围的概念:供需链的

7、要素、运作环境、财务基础、制造资源计划( MRPI)、准时制生产(JIT )、全面质量管理(TQM ; MRPI、JIT及TQM之间的关系。2 需求计划:市场驱动、客户期望与价值的定义、客户关系、需求管理。3 需求与供应的转换:设计、能力管理、计划、执行与控制、业绩评价。4 供应:库存、采购、物资分销配送系统。从以上考试内容可以看出供需链管理思想的重点,它兼顾“供”与“需”两方面的环 境。在供需链上除了人们已经熟悉的“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外,还有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增值流”和“工作流”。供需链的扩充 随着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人们 再一次改变了生产、

8、 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工业经济也由主要是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和服务业 逐步一体化。近年来,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制造业占 GNP的比重逐年下降,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从鼎盛时期的 30% 50%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即使从制造业本身来看, 与传统 的制造业相比, 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增加了许多知识和科技的内容。 特别是当企业面临全 球化的大市场竞争环境时,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佼佼者, 如果所有业 务完全由企业自己来承担, 那么它必然要面对所有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 因此, 只有联合该 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 建立一条业务关系紧密、 经济利益相连的供需链, 才能实现优势互 补,增

9、强市场竞争实力。鉴于此, 供需链的概念就由狭义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扩展为广义的行业供需链, 这种供 需链是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件或成品, 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些企业和部门的供 需链所构成的网络。这样,ERP的管理范围亦相应地由企业的内部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 供应、生产加工、配送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即整个行业供需链的管理。这种新 型的管理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美国乔治 . 华盛顿大学著名的管理学教授威 廉. 哈拉尔在其 无限的资源 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在 21 世纪企业单靠自己有限的资源来进行 经营是不够的,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他说 : 企业协作是当代商

10、业活动中 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它使知识和构想得到更大范围的交换和共享, 信息和资源得到更大范围 的合理利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商业活动的效率。在这种供需链的管理过程中, 首先需要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需链, 使多 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 ERP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 个供需链的计划中, 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从而大大增强了该供需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 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获得较大的成本优势。 例如,在供需链统一的 ERP计划下,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 使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 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 这样

11、既加快了供需链上的物流速度, 又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 量和资金占用, 还可及时地获得最终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 从而使整个供需链能紧跟市场的 变化。通过这种供需链 ERP管理的优化作用,达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在 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将会演变为这种供需链之间的竞争。其次, 在市场、加工、组装环节与流通环节之间, 建立协调相关业务的动态企业联盟 ( 又 称虚拟公司 )。它是指为完成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等任务而由多个企业相互联合所形成的 一种合作组织形式。 它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企业连成一个网络, 以便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 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这不仅使每个企业保持了自己的技术优势,

12、 也扩大了其资源利用的范围, 使单个企业可以享用联盟中其他企业的资源。 例如, 配送环节 是连接生产制造与流通领域的桥梁, 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 以它为核心可使这二者的供需连 接更为紧密。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为了加速产品流通,往往是以一个配送中心为核心, 上与生产加工领域相连,下与批发商、零售商、连锁超市相接,建立一个企业联盟,把它们 全部纳入自己的供需链进行管理, 从而最有效地规划和调用整体资源, 以此实现其业务跨行 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经营,对大市场的需求作出快速的响应。在它的作用下,供需链上的 产品可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 及时地送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快速实现资本 循环和价

13、值链增值, 并基本上实现了零库存管理。 我国也已开始将这一相关技术列入了国家 863/CIMS 主题科技项目。1.2.2 知识链管理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 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 知 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ERP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环境下,将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其管理之中,即把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等组成一条知 识链,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当今国际管理信息发展的三个趋势是 : 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 知识资源开发、 由客户机 / 服务器结构走向 Internet 结构。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 发展, 信

14、息管理只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汇总、 组织起来, 方便人们利用计算机 进行查询和检索,然而, 如何由信息产生知识,即如何利用数据信息取得知识、再利用知识 获得最大的利润或效益, 这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知识是由信息而来, 它是通过对信息 的提取、识别、 分析和归纳转换而来的, 故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则是信息 管理的延申。 知识管理是通过一组问答序列, 即解决方案的集合寻找和识别与问题有关的关 键性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提取, 形成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知识, 作为决策的依据。在信息 社会和知识社会, 信息、 知识和一些专门的技巧是获取利润的工具。 知识管理是把信息转化 为

15、知识,用知识指导决策付诸行动,再将该行动转化为利润。一个企业的知识链通常包括知识的识别、 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开发、知识的分解、 知识 的储存、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共享以及知识产生价值的评价等环节,在这个知识链上, 形成了一条知识流,其整个知识链如图 1 所示 :知识管理大致包括以下 6 个内容 : 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 : 它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 如 关系数据库、 知识库、 多库协调系统、 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 等; 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 : 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 阻的知识流, 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 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

16、的知识、 经 验和专长;知识管理的方法: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通信管理等 ;知识的获取和检索 : 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 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 网络搜索工具等 ; 知识的传递 : 如建立知识分布图、 电子文 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等;知识的共享和评测: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 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设立知识总管 CKO促进知识的转换、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条例总之,知识管理的具体方式就是将各部门和各人的知识产权和其他无形资产汇总成电子 文件放在公用的网上, 形成一个知识库, 随时可供取阅。 该知识库要有一套系统来支持

17、和服 务,以及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和网络权限控制功能。 员工可以利用该系统阅读公报和查找历 史事件, 并且在需要交流时彼此在虚拟的广告板上相会。 例如在售后维护过程中, 由于产品 更新换代非常快,往往维护手册滞后于产品的更新。为此,企业可以利用知识管理技术,将 每一个维护工程师的经验、技术、诀窍和与客户交往的技巧等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知识库, 由大家来共享。(二) 我国企业中ERP勺应用自从 1981 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协会引进了第一套 MRP-II 软件以来, MRPII/ERP 在 中国勺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近 20年风雨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 700 家企业购 买或使用了 MRP

18、-II/ERP 软件。然而,其应用勺效果却大相径庭。有些企业很快就获得了异 想不到勺回报; 有些企业则由于实施期长,难度大,反复多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经过了较长 勺磨合过程才得到回报; 还有些企业半途而废, 不了了之。 这种现象与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实 施 MRP-II/ERP 勺效果相比存在着较大勺差距,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MRP-II/ERP 在中国勺发 展和应用以及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勺进程,也影响了中国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勺发展。 2.1 ERP 在我国勺发展我国 MRP-II/ERP 勺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启动期、成长期、成熟 期。第一阶段:启动期 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

19、 80 年代,其主要特点是立足于 MRP-II 勺 引进、 实施以及部分应用阶段, 其应用范围局限在传统勺机械制造业内 (多为机床制造、汽 车制造等行业) 。由于受多种条件勺制约, 应用勺效果有限, 被人们成为“三个三分之一论” 阶段。第二阶段:成长期 这一阶段大致是从 1990年到 1996 年,其主要特征是 MRP-II/ERP 在中国勺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好勺成绩, 从实践上否定了以往勺观念, 被人们称为“三分之 一休矣”勺阶段。该阶段唱主角勺大多还是外国软件。在这期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1.企业在选择和应用 MRP-II 是缺少整体的规划,往往是“只观一点,

20、不观全局;2.应用范围的广度不够,局限在制造业内;3.管理的范围和功能只局限于企业的内部;4.部分企业在上马该项目时未对软件的功能和供应商的售后技术支持作详细和全面的 考察,所选择的软件系统并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或是无法对企业业务进行全面管理、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修改程序和二次开发,造成实施过程难、 周期长、 效果欠佳等缺陷;或 是根本无法使用,束只高阁或不得不重新购买其他软件,造成不必的浪费。第三阶段:成熟期 该时期是从 1997 年开始到下世纪初的整个时期,其主要特点是 ERP 的引入并成为主角; 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业扩展到第二、第三产业; 应用效果将显著提高,因 而进入了成熟阶段,同时

21、它也将是 ERP应用的“成熟阶段”。 2.2 ERP 在我国企业中的现状目前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还存在有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存在着 “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ERP 的应用意味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而目前多数企业却很少从企业整体运作的层次 上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 在建立新的管理系统之前未能把企业的经营战略、 业务流程、 生产过程和组织结构与 ERP统一起来考虑,未对原有业务过程或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合理化的 分析并加以优化, 而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用计算机代替了已有的手工操作, 即企业的总体结构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以往不适合的部分没有删除,造成实施ERP力度不足,

22、功能难以全 面发挥。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许多国外先进工业国家的企业在建立 ERP系统之前,首先对自己企业的管理结构和模式进行彻底的革新, 即将ERP与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Reengineering )相结合,打破旧的管理结构,对企业的总体结构、组织、流程及其所有的 环节进行考察和重组,建立新的管理程序,真正实现其合理化和现代化。2. 国内ERP软件存在的问题(1) .目前,国内财务软件开发商所理解的 ERP理论本身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系统的、 科学的理论体系,仅仅是在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设计上。(2) .超前的管理意识往往在实践中走样。尽管 ERP有其严谨性和科

23、学性,但在理论上是一回事,实践中经常又是另一回事。在中国企业实现 ERP不仅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做指导,更不具备必要的条件, 因此,目前的ERP软件只能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准” ERP形式, 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 ERP还需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改进。(3).适合中国国情需要的 ERP软件本身也存在问题:粗浅,大多刚刚起步,还不完 善,只重视事后的管理,却忽视或弱化了动态实时监控和事前控制的设计。(4) .企业各个管理环节上存在漏侗,使得 ERP管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其应有 的效果。(5). ERP管理软件的设计不尽合理,内部数据共享和操作平台设计的缺陷,使企业用户无法使用,甚至经常出现死机现象

24、,妨碍了 ERP软件的普及。3 . ERP市场尚不成熟我国的ERP市场不像一些先进国家已形成了一个竞争有序的、 透明的、成熟的市场。而这种无序的、 不成熟的市场竞争状态呈现了一种春秋战国, 群雄混战的格局, 这将会阻碍该 市场的发展。这表现在:( 1)当一家企业想上马这一项目时,许多供应商不管自己软件的功能和规模是否符 合企业的需求,一涌而上,群起而攻之,褒己之长、贬人之短,结果是这般轮番的围攻搞得 企业无所适从,无法作出正确的选购决策;(2)个别公司的销售人员和代理商不管其产品是否适合买方的实情,置商业道德于 不顾, 在一味追求销售目标的驱使下, 不负责任地达成合同, 导致了后面的实施工作无

25、法进 行和效果不佳的结局。(3)个别软件供应商为了单纯追求利润指标,在尚未完成汉化和本地化的情况下就 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并出售给用户, 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必将给用户造成实施困难、 投资 回收期长等不良后果; 还有个别软件供应商为了片面地追求市场占有率, 以某种不正当的竞 争手段竟相压价兜售。众所周知, ERPMRP-II 供应商为用户提供的不应只是一套软件,而 应包括与之相关的一套完整的实施支持和技术服务, 不难设想, 如果用户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了一套售后支持服务不完整的软件,则一定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此所谓“便宜非好货”, 最后吃亏的还是用户自己。 2.3选择ERP软件系统企业在选型时既要立

26、足于当前的需要, 更要放眼未来。 由于企业的管理方式受到一定的 社会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选择软件时要考虑到发展的需求, 用发展的眼光来 进行考察所选择的 ERP软件系统是否具有如下的功能和特性:1集成性。 21 世纪的企业是知识型的企业,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所以只有具有集 成性的系统才能实现企业全部信息的集成和处理。 例如多地点、多场所经营,跨国经营,可 通过 Internet Intranet 将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信息集成起来,及时了解企业内部、供 货渠道、市场营销。金融动态、客户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最新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快速 作出反应,紧跟市场变化并创造市场;2外向型功

27、能。 在 21 世纪,企业的封闭状况将被彻底打破,在网络上企业是没有明显 边界的, 其管理系统也必须具有外向型的功能。 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软件, 除了具有生 产管理功能之外,还应具备商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的功能;3决策支持功能。在 21 世纪,大众的消费观将成为企业推出产品的首要驱动因素, 企 业必须利用集成的信息紧跟市场的变化,快速作出各种决策,如经营战略决策、投资决策、 买卖决策、财务决策、产品组合决策、产品成本决策等,来为企业多、快、好、省地推出市 场最需要的产品, 并以最畅通的渠道提交到市场, 尽快完成资本循环。 因此决策支持系统将 为企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供有效的服务

28、。总之,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选型时,切不可只考虑眼前的需求,不为长远的 发展着想。 与现阶段的需求相比, 企业应选择一个具有“胖型”功能的软件系统, 才能符合 长期的要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我国ERP的发展前景 3.1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1.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商开始全面转向 ERP市场,企业资源计划 ERP市场全面启动;2.财务管理软件由管理型开始向企业财务及业务管理的解决方案转变;3.企业管理软件全面介入和渗透企业综合管理,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生产 制造。决策支持和人力资源管理整合在一套系统之中, 以此为依托建立起适合企业的数据综 合业

29、务信息管理系统。 3.2我国ERP软件的应用前景我国ERP软件将在以下一些方面可能会出现新的突破:1基于B/ S(浏览器/服务器)网络结构的企业管理软件解决了网络数据的瓶颈问题,是ERP未来的发展方向;2采用基于JAVA技术的开发工具,可实现跨平台运行,并且与国际潮流相呼应,符合 国际交流的通用规则;3.全面支持Internet/lntranet 网,支持电子商务的 ERP软件是今后开发趋势;4.人工智能系统引人软件开发,使开发速度和质量极大提高;5.集成组件的广泛采用,将使客户和开发商随机组合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功能模块, 并且可以随时更换功能性模块,减少重复性开发和资源浪费;6系统安全性和可

30、控性提高,使用户放心使用软件,而不必担心系统泄密 或感染病毒等问题。(四)结束语ERP 所包含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之所以能够实 现, 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分不开。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ERP的内容还会不断扩展。 当前, 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正日益完善, 企业的兴衰存亡将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竞争能 力,我们相信在这”成熟阶段”,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认同 ERP并使用它,实现科技与 管理双轮并进。(五)参考文献 1 MRPII/ERP 原理与应用,程控、革扬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2 ERP 原理 - 设计- 实施 , 罗鸿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3 ERP 原理与应用,周玉清、刘伯莹、杨宝刚、王新铃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4 企业资源计划实施与应用,周室屏编著,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1 年5 企业资源计划与 SCM CRM张毅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 6 企业资源规划制造业管理篇,叶宏谟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