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5.89KB ,
资源ID:162810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2810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研究.docx

1、对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研究对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探索杨 双 武一、写作兴趣及其对写作教学的意义兴趣(interest)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主体的兴趣指向与其需要相一致,又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时,它对主体所从事的活动,尤其是对认知活动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主体对活动的兴趣往往会发展成为活动的内在动机,对活动有持续作用。在认知活动中,当主体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兴趣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更加强化,产生与更高的认知活动相应的新的兴趣,而这种新的兴趣又会导致新的认知活动的内在动机的产生1。写作兴趣是写作主体建立在表达需要基础上、带有积极情绪色彩和愉快体

2、验的写作认知和活动的心理倾向。写作兴趣对中学生的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写作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兴致勃勃地投身写作活动,而不是畏惧抵触、消极应付、厌恶排斥、敷衍了事。它对写作教学的质量、写作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了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爱因斯坦也认为:“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更有精辟的论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标

3、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日本教育界有一种共识,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其中“有东西可写”与“有写作动机”有密切的联系。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积极搜集材料,就不会“有东西可写”。如果第一、二个问题解决不了,那么第三个问题“能够写出来”也就无从谈起;而写作动机或者写作欲望的产生首先来自于对写作兴趣的激发。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作文教改实验,如北京景山学校的“写放胆文”实验,深圳南山区、青岛市和成都

4、市等地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的作文教改实验,都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它是作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二、中学生写作兴趣缺失的归因分析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活动本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具活力、最具魅力、最有个性、最富灵性的活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而写作正是传情达意的最佳工具。在写作活动中,倾诉个人思想,宣泄内心情感,抒发对自然的热爱,表达对社会纷繁复杂的人与事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写作应该是一种充满积极情绪体验的愉悦活动。可是,纵观作文教学的现状,不由得让人

5、心情沉重。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作文作文,好似捉魂”怕作文;“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畏作文;“放把火把作文本烧掉”恨作文。作文课上,学生不是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就是为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抄袭拼凑,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一种无聊的游戏。不少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思想苍白肤浅,条理混乱,文句不顺,语言生涩干瘪,错字连篇,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充斥,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作文成了一件了无生趣的事。学生写作热情、写作兴趣的缺失,归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学生生活封闭、单调,自我意识麻木,个性丢失,产生不了写作的冲动。学生应是写作的主体。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生生活局限于校园的小天地和家庭的鸽子

6、笼,很少和社会接触,阅历不丰,见识不高。生活的程式只是围绕“读书”这个中心机械运作。这种呆板而单调的生活,使学生很少涉足无限广阔、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品味生活的丰富内涵。生活的缺乏必然导致写作材料的缺乏,学生变得无话可说;自我意识的麻木必然导致思维的滞缓,学生懒得去思考;个性的丢失必然就导致思维的模式化,学生的作文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热情是一种较为持久且强有力的情感,它影响乃至决定人的言行。没有火烧火燎般的写作热情,就不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没有想写、要写的强烈愿望,没有非写不可、非写好不可的迫切要求和责任感,再好的技巧也是枉然2。而写作冲动不是与生俱来、凭空产生的。只有在写作主体与自然、

7、社会的亲密接触中,对自然的山水风物、花鸟虫兽产生观赏、喜爱、迷恋;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上的人和事产生认知、理解、感触之后才会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引领我们的学生接触大自然,走近社会生活。在与自然、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中找回自我,感受生活的乐趣,释放心灵之翅,翱翔于精神的天空。、作文教学强调模式化,训练机械重复,学生写作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潜能受到抑制。应试教育的功利色彩极浓。为了应付考试,获取高分,于是十分强调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什么类型的题目,就有什么样的作文模式,为此开展重复单调的机械操练。其实,作文应该是自主性极强的活动。“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应允许学生自主写作

8、,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现在硬把学生禁锢在一个模式中,写自己没有多少体会和感受的东西(即本来就十分狭窄的生活层面以外的不太熟悉的东西),硬着头皮编文章,拚出命来造思想,这种写作的确是件苦不堪言的差事。学生缺乏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写作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创造潜能就更无从谈起。教师应该采取开放、民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写作空间和自由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写作是件赏心乐事。、固守陈旧的评价机制,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欢乐,造成写作主体自信心的严重缺失。作文教学的评价大权,一直由教师把持,学生很难参与作文评价的过程。教师的武断的、指责多而

9、鼓励少的、有失公允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一种严重的打击,极不利于写作兴趣的巩固和写作热情的保持。试举一例。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是这样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

10、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心“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高考评卷情况如何?请看曾参加过高考阅卷的文草先生发表在2002年8月15日中国青年报上的谁来评判评卷老师“心灵的选择”:我在评分的间隙也留心其他老师的评分情况,发现了许多令人震惊的东西,不写出来深感良心不安。我在这里提供一些得了低分的例子,大家看看吧。(下文见论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二例1我无话可说,议论文,800字,大致内容如下:面对这个十分平庸乏

11、味的作文命题,我实在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我可以写捡钱包之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选择上交但我懒得写它。我可以写面对落水儿童,经过心灵的较量,选择跳入水中但我也懒得写它。说假话的文章太多太多了这些假话我实在不愿去说,所以我选择了“无话可说”。此文得29分。这篇作文紧扣“心灵的选择”,回答了“怎样选择”和“如何选择”的问题,但为什么得了低分呢?评分人说,因为它与命题者意图背道而驰,它与公众认同的价值观相悖,显得特别“另类”。“另类”作文在历年高考中均有,命运大多一样,20多分甚至更低。所以,评卷老师在心灵上对符合题意而唱反调的作文,选择的是轻蔑。今年高考作文选材容易得高分(指50分以上)的举例如下:

12、钱包里面有高分:拾到钱包后经过“心灵的选择”上交。公路上有高分:正当“我”急着赶路时,发现出了车祸,经过“心灵的选择”,“我”送被车撞伤的人上了医院。公共汽车上有高分:经过“心灵的片刻犹豫”,“我”给别人让座或者勇斗扒手。罗列这些,并不是说它们不能写,写了就是假的,而是因为写这些内容已成了一种流行倾向,考卷中占到了惊人的比例,如果评分人不假思索,一律给予高分,那么就一定会误导一届又一届学生在作文中写虚事、抒假情。而今许多学生一写作文就玩虚的,高考作文评分的误导对此是难辞其咎的。作文评分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下面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例2爷爷,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记叙文,800多字。叙述“我”在到

13、省城参加英语竞赛之前得到了爷爷病危的消息,是去参赛还 是去探望爷爷?“我”最终选择了参赛,并拿了一等奖。回来后爷爷已经去世,“尽管我没有与爷爷说上最后一句话,但我的一等奖一定会给九泉之下的爷爷以最好的告慰。”此文得57分。例3我无怨无悔,记叙文,800多字。叙述“我”在经过层层选拔,与学校另一名同学获得了数学竞赛决赛的资格,在决赛将要进行的时候,“我”舍弃了竞赛,选择陪伴癌症晚期的奶奶度过人生最后时光。“我”的那名同学因竞赛获奖而保送上了重点大学,而“我”却失去了那样的机会,今天还在考场上拼搏。但“我”无怨无悔。此文得37分。这两篇文章在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上并无大的差别,不同的就是面对同一事件

14、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对这些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评判,也应当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在作文评分者这个“裁判”笔下,它们却有了对与错、优与劣之分。选择拼搏、奉献的往往得高分,而儿女情长的却不被人欣赏。所以,一般情况下,评卷者在心灵上肯定的是理想的、高尚的,而非人情的、平凡的。高考作文评分老师学历参差、观念各异甚至文化背景迥然不同,要让这些人用同一把尺子度量几十万人的作文,确实是难乎其难的事情。但是,目前的评分办法确实已暴露了种种弊端,误导着中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做人教育,是到了要好好反思、大力改革的时候了。上述例子,足以说明作文评价机制的陈旧与僵化,令人警醒!其实,作文的评价过程,应该

15、是师生双方平等交流与对话的一个过程。学生的人格、写作个性应该受到尊重。评价中的粗暴和专横,极易损伤学生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因袭的作文评价一统化的应试作文评价标准,使学生作文就范于一定的写作套路和模式,写作的创新精神受到扼制;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赏识和鼓励,体验不到成功的欢乐,写作兴趣就会逐渐丧失。构建民主、开放的评价机制,当是写作教学中一项紧迫的任务。以上对学生写作兴趣缺失所作的归因分析,仅仅是择其要者而言,事实上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写作中重立意轻情感,片面强调所谓“写真实”,题材和体裁的限制,写作时间的限制过死,教师品位和魅力等,都是造成学生写作兴趣缺失的原因。三、写作兴趣培养和激发的途径与方

16、法 促进需要,强化责任,唤起兴趣。在谈到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两句精辟的论述,“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的基础是需要。当写作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时,相应的便会产生写作的兴趣,从而去探究写作的奥秘,使这种需要获得满足。当一种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愉悦的情感,在持续的写作活动中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推动学生满怀乐趣的继续钻研,于是写作的兴趣得以发展,不断深化与巩固。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人的需要的层次理论,后逐步改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七个层次,由低

17、到高形成阶梯,前一个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才有后一个层次的需要。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两个层级,一是匮乏性需要(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四种;一是成长性需要,有认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种。学生的写作需要,主要表现为成长性的需要与交往性的需要。要让写作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就要让学生明了写作的初始意义:写作是人与人基于交往、沟通等需要的一种外在表达。要让交往性需要的写作推动学生对成长性写作需要的理解与真正内化。同时,要让成长性的写作活动具有交往性写作活动的情趣、价值、功用,使学生从中获得心理的满足。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学生是正在走向社会的人。社会是讲求互动的

18、。而写作,正是保持一定互动规则的必不可少的载体3。通过写作活动,学生将获得一定的适应社会互动需要的素养。现代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技术时代,竞争与合作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人们需要更多的沟通、交流与交往。学生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文章,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日后工作、步入社会传递信息加强交流与沟通的需要。社会现实生活的写作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并进而开展写作活动。学生通过对社区独居老人生活的调查,研究其生活现状、需要及解决途径;通过对社会用字的调查,研究汉字用字现实情况、不规范用字的规律及改进策略;通过对名人故居的调查,研究故居保护的

19、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的可能性;通过对老字号的比较研究,探究老字号的文化含量及开发价值3。这就是社会互动需要在学生写作活动上的具体表现。从文化学的意义上讲,写作活动体现文化传承的态势,再现一种特定文化特征。学生的写作活动,主要表现为一种文化生活,即通过在特定文化中的感知、理解与认同,接受一种文化熏陶,以写作的方式表明对这一特定文化的认同程度与未来传承,显现这一文化的水平3。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正确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其美,由然而生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便会爆发出来。 开源引流,拓展空间,催生兴趣传统的作文教学局限于小小的课堂。教师指导学生作文

20、作文批改作文讲评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过于封闭。学生脱离社会,脱离生活,其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受到抑制。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便难有写作的激情。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思想苍白,立意肤浅,缺乏生活的厚度和质感,作文之难也就在所难免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就应该把观察生活与阅读书籍结合起来,搞好开源引流4。、生活是创作之源,投身生活,感悟生活,扩大视野。一个学生对老师发表这样的感慨:“老师,当你在黑板上亮出题目时,你可曾知道我们的苦衷?很多时候,我感到生活离我很远,思想是一片空白,笔端是那么沉重。但我们必须在生疏的生活中,榨出可以交差的作文来。”可怜可叹!学生封闭在学校生活的狭小

21、的圈子里,很少和社会接触,阅历不丰,见识浅陋,要写出象样的作文,实在太难。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个著名的句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和人情,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通晓世事人情,才能写出好的文章生活是创作之源。美国教育家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涵盖的内容是广阔的,既包括人的各种生活状况,如务农、经商、教书、当兵,又包括生活中孕育出来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还包括各种发现、发明、创造的物质和科学技术。自然界的山水风物,社会生活的各种世象,都是生活的内

22、容。魏晋著名学者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章中指出:“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言所以明象,象所以存意。”他认为文章具有三个因素:言象意,也就是文象道。三者的关系是言明象,象存意,象是核心。陆机在文赋中也说:“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陆机认为文章应具备的三要素是文物意,与王弼的见解如出一辙(只是“象”的提法和“物”的提法有异,其实二者是一个东西)。那么,“象”(即陆的“物”)是什么呢?“象”就是文章所写的具体的事。它是构成文章本体、用来表“意”的内容材料。如人物、事件、景物、事例、数据、道理等。文章没有“象”就失去了中介,“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就无从谈起。“象”的来源就是生活。学生作文

23、为何搜肠刮肚、捉襟见肘、苦不堪言?言之无物的“客里空”、胡编乱造的“想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追根究底,就是“象”的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象”就得面向生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另外,生活还是作文的原形参照,文章的准确、生动与否,是否合乎情理,需要生活来衡量、检验,脱离了生活,也就失去了评判文章优劣的标准4。所以,新时期的作文教学,应彻底打破课堂中心、教师本位的封闭模式,向社会开放,向生活开放。创设条件,让学生置身多元的社会生活,感受时代大潮的激情澎湃。拥抱自然,谛听自然的音响,欣赏缤纷的色彩;深入社会,走访工厂农

24、村,参观学习,搜集材料,调查研究。在走进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体验、感悟和积累,去分析、理解和思考,去孕育情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用慧眼去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灵去捕捉思想的火花,写作时自然灵感突如其来,文思泉涌,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境界。这里,教师应该明确两点:一是学生毕竟是以学为主,不可能专门为认识生活去认识生活。教师应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去拓展学生的生活层面;二是要指导学生深入观察、体验、认识,否则,即便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也不会有可写的东西。因为浮光掠影、蜻蜒点水和漫不经心是得不到可写的东西的。“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写作”。融于无限广阔、多姿多彩的社会生

25、活,感受到生活的激情,必将唤起写作的巨大热情和自主意识,写作将会是一件兴致盎然的事情。、阅读是作文之流,广览博取,兼收并蓄,增加积累。学生害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积累。而阅读是增加积累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古人云:“凡作文,须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柢。”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脍炙人口。读,是一种吸收;写,是一种表达。读得多,读得好,积累丰厚,下笔才会如清泉突涌。单靠从生活中去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勤于积累。而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书籍,就是积累的有效方法。一个人认识生活,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形成知识;二是借助书本,获取间接的经验和知识。受

26、条件和精力的限制,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身实践。而阅读,则可突破个人生活的局限,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人间接接触许多个人无法接触的事物,明晓许多的事理。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正是这个道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占20,而80%的知识靠阅读获得。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仓库,是人类积累、保存、传播知识的最重要载体4。人们通过阅读,博通今古,吸收滋养。读书对视野的开阔、见识的增长、思想的提升、情操的培养、文化底蕴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作用。难怪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鲁迅先生主张青年“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专

27、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枯燥了”。学生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书籍中的精品、佳作,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感受其语言文字的精美、意境的美妙、哲理的光辉,吸取精神的养料,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关心时事,关注民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便会思想敏锐,胸襟开阔。书籍是前人生活特定时期的反映,经过了艺术加工、精心锤炼。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通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为学生作文“引流”,如果再加上指导学生写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就既为学

28、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又让学生练了笔,可谓一举两得。通过阅读,学生增加了积累,变得有“话”可写,有“意”可达,有“情”可表;有了参照和摹仿的对象,便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会陡增。当然,阅读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加积累上。还体现在学生思想认识的扩充、语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写作技法的借鉴等方面。在此不作详论。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对作文课堂教学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一般表现为以下三种状态:积极趋向状态,表现为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亢奋。这样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消极被动状态,表现为对作文虽谈不上兴趣,但从完成任务、争取好的成绩等需要出发,还能认真对待,这样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

29、;回避对抗状态,表现为根本不愿上作文课,不想写作文。这样的学生所占比例不算小5。归因分析,既有写作基础的差异问题,也有认识上的偏差问题。传统的作文指导,教师太注重理论的灌输和方法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写作心态的调适。其实,一堂成功的作文指导,主要在于老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条件创设美好和谐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调适出最佳的学习心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并诱发其创造潜能,使学生这个写作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生活圈子狭小,对外界生活缺少体验和感悟,这就有必要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必要时让学生“走出去”。这正如一个高明的导演,拿到电

30、影脚本,遴选到合适的演员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演员拉到一个与剧情相符的地方去让其体验生活。让演员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演员“本地化”。“此情此景”,必定会使演员的思想发生变化,心态得到调整,角色得以转换。临拍摄时,演员若不能“入戏”,导演还会现身说法,诱导演员进入角色。作文也是如此。受条件限制,不是每堂作文都可以把学生“拉出去”(也无此必要),但是教师可以利用音像、图片等资料,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或者利用名篇赏析、口头作文等形式,使教学由静态向动态发展,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以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其创作的热情和欲望。笔者在指导以“写写我自己”为写作范围的一堂

31、作文课时,先来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一片落叶,就是一个故事;一朵小花,就是一首诗;一缕阳光,就是一首歌;几丝春雨,就是一个梦。生活中,很美很美的东西太多太多,只要你喜欢然后,我对学生说,下面每人接一句话,以“我喜欢”开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言者无罪”。我带头:“我喜欢冬天吃冰激凌。”此话一出,引来满堂笑声。学生议论开了,胆大的开始接起来:“我喜欢挎牛仔包穿恤衫悠闲地逛大街。”“我喜欢走在青草地和红砖道上的感觉。”“我喜欢安安静静地听课,喜欢睿智的老师、开朗的同学。”“我喜欢和男同学扳手劲。”“我喜欢拉上窗帘熄灭灯光,蜷缩在角落里听凄清的雨声和忧郁的歌声。”“我喜欢把衣服扔进盆子里让它发酵。”可以

32、想见,任由学生发挥下去,不知会说出多少新颖别致的“我喜欢”来。我对学生们说:“喜欢这个世界,喜欢这个世界的一切,是青春赋予你们的权力,大胆地说我喜欢吧!当然,也可以大胆地说我不喜欢!今天我们就以写写我自己为写作范围,写一篇自命题作文,文体不限。”下面是一个叫夏江南的学生的习作:我不敢画出自己的眼睛 夏江南 比我小半岁的人,大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我十八岁了!”我注意过说话人的眼睛,那是一对闪亮、幸福而又自豪的眼睛啊!我没有这样的眼睛。我是在父母燃起的战火中出生的。那时,我的父亲在市公安局任职,老实巴交地干着该干的甚至不给人脸面的事情。闷脾气犟得十头牛也拉不回;母亲是个十足的娇小姐,从不肯吃苦,更不懂得体谅别人,包括她的丈夫我的爸爸。据说母亲嫁给她的丈夫的理由是恋爱时很欣赏他的那种阳刚之气。一见钟情之后便形成了这一对矛盾,我便是这对矛盾的产物。淡漠与孤僻的叠合,不善言辞与交友,这便是我。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