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50.04KB ,
资源ID:162917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2917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docx.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docx.docx

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docx05级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L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定义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形态,从全球到微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地貌点、线、面、体 等四要素。地貌点如裂点、山峰等,地貌线如河流、断层、地层分界线等,地貌面如夷平面、 平原、斜坡等,地貌体如海洋、高山等;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通过确定地貌类型如阶地、河漫滩等,测量其高度、坡度、 地面破坏程度等等,研究其分布规律,即此类型的地貌形态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布范围及频率 等,分析其形成原因,即形成此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具体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从而最终揭露其发展演化规律,为预知未來做铺垫;地貌

2、学是一门四维科学。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原因、发展演化的一门科学。2. 第四纪独立研究的原因第四纪是指约2.4百万年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笫四纪是自然与人类相互啊作用的时代, 单独研究它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反演古气候环境,人们能预知未來,预报地质灾害等。第四 纪独立研究原因有:1 第四纪有其重要的特点: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 变化、海平面升降变化、古地磁极变化、古环境变化;构造运动强烈、显著;人类及其物质 文明的形成发展;广泛的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2 第四纪地貌记录了当时地质事件的许多细节,研究第四纪地貌学,人们能充分掌握第四纪

3、 构造运动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 第四纪经历了许多大规模的地质事件,如仍在进行屮,并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总之,研究第四纪地质环境来掌握第四纪地质规律,可使人们更好的与自然相处,充分利用 大自然,对大自然的突变采収及时的应对措施。3.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三:成因上的联系,任何由外力作用营造出来的地貌均有相应沉积物,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是第 四纪沉积物和地貌,学习地貌学,认识地貌与沉积物的关系,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体够理 论资料和实践基础,同时,掌握第四纪地质学能够更好地解释地球上地貌成因;时间上的联系,第四纪沉积和侵蚀作用到处可见,对以同时进行,例如河流的凹岸侵蚀、凸 岸堆

4、积,掌握地貌学原理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形成时间提供依据;研究上的联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相互交叉,相互关联,构造运动对地球形态有塑造作 用,第四纪构造运动多发,使得地球表面形态万千,地球上第四纪地貌发育、广泛分布,因 此研究地貌学必须先掌握相关笫四纪地质学知识,研究笫四纪地质学必须先掌握地貌学特征 等知识。4. 第四纪古地磁极性分期、名称及界线的时代极性期:以某种极性占优势持续时间较长的时间单位,0.1-100百万年,极性事件:极性时 中短暂极性倒转吋期2050万年;(布容正极性期(00.73Ma),松山反极性期(0.732.48 Ma),高斯正极性期(2.48-3.40 Ma)5. 热释光

5、法(Thermoluminesence) (TL)、光释光法(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 (OSL)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的简单原理、测年对象和测年范 围熱释光(光释光):天然矿物(石英、长石)不纯,矿物结构中存在品格缺陷,这些晶陷能 捕获自由电子。当有缺陷的石英矿物吸收铀、社、钾40、宇宙射线等放射性原子衰变辐射 出来的能量后,会产生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有的被晶陷捕获,具有一定的寿命保存在石 英品格中,经过一定吋I可后可完全充满晶格。对矿物加热(用光照射)吋,矿物晶格发生震 动而将与埋藏吋间

6、有关的自由电子从品格中逐出,自由电子产生跃迁与空穴复合,并以发光 形式释放能量,产生光信号。理论上,光信号随着矿物埋藏时间增加而增大,代表其受到环 境辐射的时间时间越长。产生自由电子和晶陷被充满的速率与地层中铀、针、钾40和宇宙 射线强度(即年剂量率)成正比。公式:年龄age =总吸收剂量/年剂量率,总吸收剂量是 由矿物发光产生的光信号总强度换算得到的,环境提供给矿物的年剂量率是由周围放射性元 素含量决定的。熱释光测年对象:石英、长石、错石、磷灰石、古陶瓷片、断层泥等,一般不用于沉积物; 测年范围:几十万年光释光测年对象:石英、长石、鉛石、磷灰石等,可用于沉积物,测年范闱:儿十万年; 电子自旋

7、共振法:基本原理与熱释光原理类似,但是电子白旋共振法是基于样品中存在顺磁 中心,顺磁中心密度与样品吸收的放射性剂量成正比,具有顺磁中心的样品可用顺磁共振波 谱仪测出其ESR信号累积强度,其大小与样品所吸收的总吸收剂量成正比,从而求得样品 的总吸收剂量。通过分析采样地点周围沉积物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可算出样品的年剂量率。 公式:年龄age二总吸收剂量/年剂量率;测年对彖:石英、方解石、火山喷出物等,样品可重复使用;测年范围?6. 裂变径迹法(Fission Track) (FT)的简单原理、应用及常见测年矿物(磷灰石、箔石、 楣石)对退火温度矿物中还有含有微量的天然重同位素铀238,它的一个原子核

8、分裂成2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 碎片,这两个核素能量相当高,被迫于成反向直线运动从而在寄主矿物晶格中形成一条损伤 径迹。这种裂变径迹对化学试剂敏感,可用滴加化学试剂使径迹加宽从而显露出来。裂变径 迹密度与矿物形成以來的时间成正比,故可通过测量矿物中的裂变径迹量计算出地质体的年 龄。自发裂变、人工诱发裂变遵循放射性衰变的一般规律,均与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和时间有 关,通常采用人工诱发裂变获得铀238含量与产生裂变径迹密度的关系为依托,再根据放射 性衰变原理及公式可求出年龄。测年对彖:磷灰石、楣石、诰石、火山玻璃等;应用:测定火山灰年龄可得到火山喷发时间;测定断层活动时间;测定山脉抬升速率,如磷 灰石在地

9、下3公里无径迹,而己上有径迹,则以3公里为界,在03公里取样测年,再由 取样高度与界面高度Z间的距离H可得山脉抬升速率;测定盆地热历史时间; 退火温度是指超过矿物重结晶温度,裂变径迹被完全消除时的温度。磷灰石:100+-20度;钳石:200250;栩石:250+-50度7. 测年的简单原理、测年对象和测年范围碳14是在约1218公里高空的氮14受宇宙射线的热中子流轰击,从氮14中打出一个质子, 使氮14变为碳14,活的有机体屮的碳14与大气屮碳14保持平衡,生物死亡后并被立即埋 藏,生物遗体中碳14与大气中碳14停止交换,由于碳14要发生放射性衰变,这样遗体中 碳14含量按指数规律自行衰减,公

10、式 A:现在所测得碳14含量,A0:初始碳14含量,等于大气中碳14含量,一般认为恒定不变,为已知,t:年龄 测年对象:生物有机体,如木炭、树木、骨头、花粉、碳酸盐壳、角质等测年范围:小于5万年&铀系列法(铀系列不平衡测年法)测年的简单原理及测年对象在铀系列测年中,母体同位素铀238、铀235的半衰期远远比其子体同位素的半衰期大,这 样便出现经历了若干个子体同位素的半衰期后铀238、235的含量仍基本保持初始的含量不 变,如果一个含铀矿物经历了儿百万年而不被打扰,它能达到长期的平衡状态。但是,如果 系统是开放的且逸出其子体同位素,则原先的平衡状态将被打破,这种不平衡状态发生在老 的平衡与新的平

11、衡之间。在风化作用期间,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学差异将导致水圈中元素通过 搬运、沉积形式而发生分离。一旦同位素迁移停止,系统又处于封闭状态。自然界水处于氧 化环境,大部分铀以UO2+的形式溶解在水屮,与碳酸根、硫酸根等阴离子结合成化合物, 相反地,社基本上不溶解于水中,因此,当一个矿物形成于水环境中,它可能含有铀而基本 上无社,当矿物处于封闭环境中,形成之后其铀、社同位素含量将随着吋间而发生变化,因 此,其年龄可通过计算社230的含量而得到。测年对象:化石矿物、碳酸盐、硫酸盐、蛋白石、锐钾铀矿、泥炭块等9. 确定地貌的相对年龄(先成河、后成河)、地质年龄(岩相过渡法、年间法、相关沉积法) 相对年龄:

12、抬升地区,地貌年龄较老者位置较高,比如阶地,由于地壳抬升,位置越高者年龄越老;被 切割者年龄较老,切割者年龄较新;下沉地区,老地貌被埋藏在新地貌下面,或新地貌叠置在老地貌之上,如珠江三角洲沉积物, 下老上新;岩石(卵石)风化程度,一般风化卵石百分比含量越多、卵石风化圈厚度越大、卵石钙膜厚 度越大、重矿物百分比越小和重矿物风化指数越大,岩石受风化程度越大,形成年龄越老; 先成河与后成河,判别河流的性质能够判明河流与峡谷的相对年龄; 确定地貌的所处阶段,幼年期、成熟期还是老年期可以确定其相对年龄;地质年龄:岩相过渡法,当一个年龄未知的地层与另一个年龄已知的地层的岩相之间呈过渡关系,可根 据已知地层

13、年代推出另一地层年代,如冲积扇后端细岩测年易,可根据此推断出前端粗岩的 年龄:用于沉积地貌年界法,与不整合年代法相似,当底下地层受到外界的侵蚀后又被沉积物覆盖,则侵蚀作用 发生的年代介于底下最新地层的年龄和上覆最老地层的年龄之间;相关沉积物法,基于侵蚀与沉积是同时形成的这一规律,侵蚀地貌年龄能根据周边环境的沉 积物推断出,如可据山脉周边堆积物推出山脉的抬升年龄10. 戴维斯(Davis)的地理循环理论(Theory of Geographic cycle)的基本原理地貌是构造运动、外力作用、时间三个变量的函数。地理循坏的初始化过程是地壳快速地抬 升到侵蚀基准面以上的高度,Z后流水作用又将其剥蚀

14、到与基准面同高的高度。 河流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上升阶段、幼年阶段、成熟阶段、过渡阶段、老年阶段。上升阶段:地形被抬高了一定高度,由于局部侵蚀基准面高于侵蚀基准面(海平面),原先 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地层开始出现裂缝,水进入裂缝可侵蚀围岩;幼年阶段:河流侵蚀能力加强,河流不断的加宽加深,使得河流两岸不断的向外拓展,河流 深度不断加大;成熟阶段:河流仍不断的加宽和加深,山谷发育,两条相邻河流中间共用的河岸宽度逐渐变 窄,可由原先的平面变为狭窄的分水岭,地形起伏达到最大;过渡阶段:地形起伏逐渐减小,河流发生溯源侵蚀作用,河流不断后退,河岸高度逐渐降低; 老年阶段,河流的侵蚀能力达到最小,几乎为0,地形起

15、伏整体较为和缓,表面基本在同一 水平高度,即侵蚀基准面,地貌主要表现为准平原和残丘。此时河流并无主流与支流之分; 戴维斯认为每一次构造运动抬升的结果是河流将依次经历以上发展阶段,但并非每次构造运 动都经历5个发展阶段,倘若新一次构造运动发生时,河流仍未结束上一次构造运动对它的 影响,即未到老年阶段,河流将从第1个阶段开始,重新依次经历以上发展阶段。地貌上存 在不同高度夷平面是地壳多次抬升的结果。戴维斯无考虑岩性,认为无论是软岩石还是硬岩 石,最终都将被侵蚀到同一高度。11. 彭克(W Penck)的构造一剥蚀相关理论(Theory of tectonics-denudation related

16、)的 基本原理彭克认为地貌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函数,地貌只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之间的比值有 关,加速抬升形成凸形坡,减速抬升形成凹形坡,匀速抬升形成斜坡;彭克认为地貌的演化 路径是无穷无尽的,而戴维斯则认为路径是唯一的;彭克理论认为只要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之I可的比值保持为一常数,则它与时间无关,将永远以斜坡的形式存在,否则则是与吋间有 关的。而戴维斯认为地貌演化总是与时间有关的;彭克理论适用于开放系统,而戴维斯理论 则只适用于封闭系统。彭克认为如果抬升运动停止和基准面保持一定高度,斜坡不能发生平 行后退,因为坡脚的大暈堆积物将阻止其后退,凹形坡形成;彭克认为地貌演化最终是一个 顶峰,而戴维

17、斯认为最终地貌将被剥蚀、夷平。12. 哈克(Hack)的动力平衡理论(Dynamic equilibrium theory)的基本原理哈克认为地貌演化与多个因素有关,如构造运动、外力作用、抬升速度等有关,一旦河流的 输入等于输出,侵蚀速率等于沉积速率,河流相应做出的自我调节作用和负反馈作用使其平 衡建立,虽然地形起伏会变和缓,但地貌函数值为一恒定常数。彭克认为地貌演化刚开始是 与时间有关的,假若山抬升速率大于侵蚀速率,则山不断升高,一旦平衡建立,山顶侵蚀速 率等于山的抬升速率,山将一直保持原有高度,与吋间无关,这就解释了台湾山脉不再抬升 而横向上却不断延伸的原因;和彭克一样,他认为地球上同样的

18、地貌其形成原因可能多种多 样,即其演化途径是无穷无尽的。哈克考虑了岩性差异,认为岩性不同能造成高度不同的山 顶,而无论时间是长还是短,即与时间无关,如果岩性较硬,则河流达到平衡时,坡度较软 弱岩性者小,因为硬岩石的侧蚀能力强使得河流弯曲,降低了河流的坡度。哈克不同于戴维 斯理论的是,哈克指出了河流的自我调节作用,每次抬升之后河流便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从 而达到新的平衡,河流的演化是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发展的结果。13. 有关河流的基本概念(侵蚀基准面、裂点、阶地等等)地方性侵蚀基准面:河流上对其河段有一定控制作用的水面。终极侵蚀基准面:控制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裂点:由于河流的溯源侵蚀作

19、用,导致河流不断后退,造成围岩倒塌,河流坡度突然变陡的 地方;阶地:分为侵蚀阶地和堆积阶地袭夺河: 河漫滩:14. 河流的平衡含义、河流的两种基本类型的特征及其转化河流的平衡指河流为适应环境,通过自我调节与反馈作用,其达到输入等于输出,侵蚀速率 等于沉积速率的状态,河流自我调节的速率収决于其地貌敏感性;两种类型:曲流一一弯曲度,河流渠道长度与河谷高度的比值形状,河流的发展是从直到弯,越近老年,河流越弯曲的,凹岸出现深槽,凸岸出 现浅滩,横剖面上是不对称的演化特征,河流侵蚀作用由下切作用为主过渡到侧蚀作用为主,河流的弯曲度不断 加大,河漫滩发育,河流发生截弯取直作用,形成牛厄湖河漫滩,发育典型的

20、简单二元结构,下为河床相砂砾、上为河漫滩相细粒亚黏土冲 击层,且厚度一定坡度,较为和缓叉流一一形状,由主流分叉成许多河身宽且浅的叉流,可见坝、岛、天然堤,由于河床的淤积多,河床不断抬高,河水位不断加高,在两侧堆积,堆积物高于平原,从而形成天然堤; 河漫滩,发育复杂二元结构,厚度不定坡度,较为陡峭转化:当河曲坡度增加或动能增加,河流的弯曲度将增加,向曲流方向发展;当河流的荷载 减少,由于河流的自我调节作用,河流会通过增加侵蚀,增加荷载来达到新的平衡,所以河 流的侧蚀能力也加强,河流向曲流方向发展。15. 河流平衡的应用(建库、截弯、引水等工程)建库:水库大坝一旦建成,将抬升局部侵蚀基准面,河流为

21、适应新的环境,达到新的平衡, 改变其侵蚀能力,导致在水库上游或水库中沉积物发生沉积,在下游,河床受到侵蚀。截弯:假若将河流弯曲部分截去,则河流的总长度减少了,曲度减小,坡度将增大,河流的 淤积减小了,河流为了维持原先的平衡,将加大下蚀和侧蚀作用,使得截弯处淤积增加,凹 岸侵蚀,凸岸堆积继续,河流向曲流方向发展。引水:河流被引水后,有2种可能,水位不变,河水横截面不变,流量减少,所以流速降 低;水位降低,床底对水流的摩擦力增加,水流速度下降;rh于流速降低,所以河流动能 减少,搬运力下降,加重河流的淤积。水运:水运工程要求工程地段河道具有一定的水深、河宽、边滩稳定、无心滩暗礁、无岸崩、 上下游淤

22、积变化对水运的影响不大等等,因此在建港口吋,应选好址,一般选在河流的凹岸, 因为凹岸受侵蚀,水较深;也可采用人工挖掘办法,加深河流,但是河流为达到新平衡,会 在深槽处堆积,最后恢复原状;为了加深河流,也可采用缩短河道的办法,使得河流的弯曲 度减小,从而使得河流加大侵蚀作用;凹岸容易受侵蚀,形成深槽,加深水位,因此要注意 保护好岸边,否则洪水期可能淹没港口。16. 波峰线、波射线、波基面和中位线的概念波峰线:波射线:与波峰线垂直,波基面:水深为1/2波长处,海水的侵蚀作用几乎为0,是侵蚀作用的下限位置,该平面称 为波基面;中位线:海岸带斜坡上段泥沙主要向岸位移,而下段泥沙主要向海位移,上下段之I

23、可某一深 度带,其重力的切向分量恰好抵消了进、退流的波浪力差,泥沙保持在原來位置附近往返运 动,这一深度带成为中位线17. 海岸带物质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海岸带水下斜坡一般向海倾斜,斜坡上泥沙横向运动受到波浪作用和颗粒的重力影响。假设 波射线垂直于海岸线,斜坡沙粒成分和密度相同,由于斜坡上段水深小,波浪变形,泥沙的 向岸运动流速大于向海运动的速度,表现为泥沙向岸运动。斜坡下段水深大,波浪未变形, 泥沙运动还受重力沿海底向海的切向分量推进,泥沙主要作向海运动。上下段间存在某一深 度带,其重力的切向分量恰好抵消了进退流的波浪力差,泥沙保持在原来位置附近往返运动, 称为屮位线。长期作用的结果是屮位线

24、以上近岸部分因向岸堆积使海岸变陡,以下部分因堆 积向海增长而使海底填高,剖面变平缓,最后,泥沙仅有往返摆动而无实质性位移。当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斜交时,波浪作用的退流方向与重力沿海底向海的切向分力的方向不 在同一直线上,泥沙便沿着波浪退流与重力切分量的合力方向呈“之”字形沿岸运动。当波 浪方向与海岸交角为45度时,泥沙运动最快。18. 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海蚀地貌:主要发育在岩岸突出的海岬和基岩岸段。海蚀崖,海浪冲蚀岩岸引起重力崩塌形成的;海蚀柱,海岬处海蚀崖遭受波浪冲蚀后退的过程中遗留下的;海蚀穴,高潮时波浪冲击海蚀崖形成的;海蚀穴可继续扩大,进一步发育为海蚀拱桥; 海蚀平台,岩岸后退形成的海浪

25、冲蚀水下基岩平台; 海蚀阶地,海蚀平台上升后出露在海面以上;海积地貌:海滩,泥沙砾被激浪流堆积在岸边而成的向海微倾斜滩地。又分为砾质海滩、砂质海滩、泥 质海滩。砾质海滩出现在较陡的岩岸,砾石分选好、磨圆度好、分选性差;砂质海滩分布于 平坦海岸,分选和磨圆度好;泥质海滩发育在潮汐作用明显的滨岸或河口地段。沙堤,分为水下沙堤和离岸沙堤,水下沙堤大致与海岸平行分布,波浪向海传播时由于波浪 不断发生局部破碎使能量降低,因而发生堆积,形成沙堤;离岸沙堤是露出水面以上大致平 行海岸的,沙堤断续连接留下潮流入口,即成泻湖;沙嘴,在向陆转折海岸,由于海湾区波浪折射分散能量降低和波浪的季节性变化,生长端呈 钩状

26、的堆积体;沙坝,沙嘴连接形成连岛沙坝19. 海岸地貌的变化及海岸带常见的三种工程设施海岸地貌的变化:沙滩向陆地延伸,当波浪平行于某一段海岸运动时,突然遇到向陆转折海岸,沉积物具有足 够容量继续往前直线移动,到达转折点后,水流分散能量降低,沉积物容量下降,沿运动发 生要发生堆积,形成沙嘴;沙滩向海洋延伸,当波浪平行海岸前进时,突然遇到丁坝,波浪耍绕过丁坝前进,水流分散 能量降低,沉积物容量下降,在丁坝后面发生堆积障壁、障壁岛,当波浪向前运动时,突然遇到障壁岛,受到岛的影响,在岛与海岸之间的地 方,波浪水流分散能量降低,沉积物容量下降,在两者之间横向堆积,长期可将两者连接。20. 简单了解第四纪古

27、气候研究的简史最先是关于外来巨大石块来源的争论,有人认为是洪水冲积所留下的,也有人认为是冰山漂 移后来冰盖融化了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冰川搬运堆积的结果。天文学上主要根据观察地球 岁差、偏心率得出规律,猜想气候变化。大陆山区的研究主要在于沉积物,据此划分出冰期 一间冰期模型。深海研究主要有对有孔虫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的有孔虫喜欢不同的气候, 来推断古气候,代表人物有Ericson;对氧同位素18与16的比值研究确定古气候,代表人 物有Emiliani;两人分别据此作出了古气候温度曲线,结果不尽完全相同,于是Ericson指 出对方无考虑冰川效应的影响,而Emiliani反击,认为对方无考虑盐度效

28、应的影响,后来 Imbrie出来仲裁,做出了冰期一间冰期变化的大洋模式图,划分了同位素各个阶段,其中同 位素阶段2代表了末次冰期,指出了最大的冰期发生在大约1.8万年前。中国教授刘东生先 生另辟蹊径,就大陆的黄土进行研究,认为黄土中颜色深浅代表了古温度高低,对黄土进行 测年得出了古气候温度。还有一种冰芯模式和黄土模式、深海沉积物是研究环境变化的三种 方式。也有学者根据铀系列测年法测石钟乳的年龄得到古气候。21. 第四纪冰期一间冰期交替变化的深海氧同位素模式深海氧同位素模式是利用氧同位素具有指示温度的作用,根据加勒比海一钻孔岩芯试样中有 孔虫壳中的氧18/16的比值,得出一条氧同位素的时间变化曲

29、线,纵坐标代表氧同位素比值, 从上到下数值增大,横坐标代表时间。该模式原理是氧同位素分徭作用,氧18比氧16重, 因此蒸发时,气态水氧16含量比氧18多,氧16逃逸出去,而氧18倾向于留在液态水屮, 间冰期时,大气温度较高,蒸发作用明显,因此大气中氧16含量较高,18/16比值小;相反 地,冰期吋,大气温度较低,蒸发作用不明显,大气中氧16含量较之低,18/16比值大。有 孔虫生长在环境中,体内的氧同位素比值与当时大气相当,一旦死亡则停止与环境交换,因 此可用其同位素比值来测温。该模式中,偶数阶段氧同位索比值高,曲线上的低点,为冰期; 奇数阶段氧同位素比值低,曲线上的高峰,为间冰期,并依此划分

30、为同位素阶段1、2冰 期与间冰期交替周期为10万年,冰期长达9万年,间冰期只有1万年。22. 第四纪冰期一间冰期交替变化的天文因素23. 第四纪冰期时北半球的三大冰盖格陵兰冰盖、劳伦泰徳冰盖(北美,以密苏里河为界)、科辿勒拉冰盖24. 冰后期的概念冰后期指最后一次冰期退缩的时间,通常把海水水温上升的中点,海面上升的中点看成是冰 后期的开始,最近的冰后期时间为1.1-1.05万年前,全新世。新仙女木冰阶1.1-1万年前, 老仙女木冰阶1.21.18万年前25. 第四纪冰期一间冰期交替变化对全球产生的影响对岩石圈的影响,冰川具有塑造地貌的作用,冰期可形成各种各样的冰蚀地貌和冰积地貌; 冰期由于占7

31、1%面积的大洋失去0100米高的水,大洋冰盖区由于海盆负载减少,地壳均 衡上升,海面实际降低值少,而大陆却得到了 23公里厚的冰盖,大陆均衡下降,如南极 冰盖和格陵兰冰盖降至海平面以下;间冰期由于冰盖发生消融,原先负载在大陆上的冰盖消 失,使得大陆冰盖区均衡上升,而海洋冰盖区由于海平血上升,海水增多,相应负载也增大, 地壳均衡下降,海面实际上升值减少。对大气圈的影响,大气环流的改变,大陆冰盖的出现增加了地球表面的反射率,使地球进一 步变冷。对水圈的影响,海平面发生变化使得河流的剥蚀作用发生改变,冰期表现为增加,地貌发生 变化,间冰期大陆均衡抬升,使得海陆轮廓发生变化,古地理格局发生变化,大陆增

32、加,大 陆架消失等,另外洋流形式也将改变。对生物圈的影响,气候变化将导致不适应环境的动物死亡,动物进化形成新的动物,如猛玛 象、人类,海平面上升导致森林退缩将导致生物退缩而居,如黑猩猩,海平面下降,动物可 通过陆桥迁徙。对人类的影响,温室效应的影响可能导致问冰期吋海平血进一步上升,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多 发,毁灭地球的家园;环境变化可能将冰期提前,人类将面临灾难。26.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三个原因海平面变化指平均海平面与陆地观察站Z间高度的相对上下变动;海平面变化的三个原因:大陆冰盖体积的变化导致海半面变化,冰期时海水蒸发转移到大陆,形成冰川凝固在大陆上, 使海平面下降,间冰期时冰川融化成水汇入海洋,使海平面上升,第四纪多次冰期、间冰期 交替,使海平面发生多次升降,导致沿海和岛屿环境的多变;均衡效应调节海平面变化,冰期时大洋冰盖上负载减少,地壳均衡上升,导致海平面实际下 降减少,间冰期时大洋冰盖上负载增大,地壳均衡下降,导致海平面实际上升减少;大地水准面的变化导致海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