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2.76KB ,
资源ID:1630631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3063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docx

1、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序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揽翠山房(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孟子 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

2、可读。但其中有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须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举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上两

3、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所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礼记 此书为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

4、记表记缁衣、儒衣大传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多浏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墨子 孔墨在先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注释书以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即读此本。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阅。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阅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庄子 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为当精读。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荀子

5、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浏览。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文子慎子公龙子 今存者皆非完书。但三子皆为先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公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三书皆无善注。文子慎子易解。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浏览。(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举恐遗漏,他日补列。)注释书王先谦非子集释差可。管子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一浏览。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吕氏春秋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浏览。子 此为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注释书闻有文典鸿烈集解颇好。春秋繁露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

6、精读。注释书有舆春秋繁露义证颇好。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宜参看。盐铁论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浏览。论衡 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浏览。抱朴子 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浏览。列子 晋人伪书,可作晋间玄学书读。 上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著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近思录 朱熹著 江永注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容何如。朱子年谱,附朱子论学要语,王懋竑著 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最精要有条理。 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 南宋时与朱

7、学对峙者尚有吕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传习录 王守仁语 徐爱钱德洪等记 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明儒学案 黄宗羲著宋元学案 黄宗羲初稿 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江、江右、王门、东林、蕺山诸案最精善。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

8、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王安石荆公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浏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著。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常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日知录亭林文集 顾炎武著 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浏览。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明夷待访录 黄宗

9、羲著 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之大概。思问录 王夫之著 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者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颜氏学记 戴望编 颜习斋为清初大师之一。戴氏所编学记,颇能传其真。徐世昌之颜学亦可供参考,但其所集习斋语要恕谷(塨)语要,将攻击宋儒语多不录,稍失其真。 顾、黄、王、颜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然其著述皆浩博,或散佚,不易寻绎。启超行将为系统的整理记述,以饷学者。东原集 戴震著雕菰楼集 焦循著 戴东原、焦理堂为清代经师中有精深之哲学思想者,读其集可知其学,并知其

10、治学方法。启超所拟著之清儒学案东原理学两案,正在属稿中。文史通义 章学诚著 此书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胡适著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书 康有为著 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国故论衡 章炳麟著 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其详当读章氏遗书。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著 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著先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著 将读先经部、子部书,宜先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尚书 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浏览便足。

11、(真伪篇目,看启超所著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日当出版。)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逸周书 此书真伪参半,宜一浏览。注释书有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颇好。竹书纪年 此书现通行者为元、明人伪撰。其古本,清儒辑出者数家,王国维所辑最善。国语春秋左氏传 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读左传宜参考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战国策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周礼 此书西汉末晚出。何时代人所撰,尚难断定。惟书中制度,当有一部分为周代之旧,其余亦战国汉间学者理想的产物,故总宜一读。注释书有诒让周礼正义最善。考信录 述著 此

12、书考证三代史事实最谨严,宜一浏览,以为治古史之标准。资治通鉴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吾少时曾用此法,虽无成书,然增长兴味不少)。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之一法。续资治通鉴 毕沅著 此书价值远在司马光原著之下,自无待言。无视彼更优者,姑以备数耳。或不读正续资治通鉴,而读九种纪事本末亦可。要之非此则彼,必须有一书经目者。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 三书卷帙浩繁,今为学者摘其要目: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市籴考、征榷考、国用考、钱币考、兵

13、考、刑考、经籍考、四裔考,必须读。王礼考、封建考、象纬考,绝对不必读。其余或读或不读随人。(手边无原书,不能具记其目,有漏略当校补。)各人宜因其所嗜,择类读之。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者,则读前七才考。余仿此。马氏文献通考,本依仿杜氏通典而作,若尊创作,应举通典。今舍彼取此者,取其资料较丰富耳。吾辈读旧史,所贵者惟在原料,炉锤组织,当求之在我也。 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可与通考合读。通志二十略 渔仲史识、史才,皆迈寻常。通志全书卷帙繁,不必读。二十略则其精神所聚,必须浏览,其中与通考门类同者或可省。最要者,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校雠略等篇。二十四史 通鉴通考,已浩无涯矣,更语及庞大之二十四史,

14、学者几何不望而却步!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书既应读,而又浩瀚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 一曰就书而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连,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浏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读,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若欲吾举其目亦可,但手边无原书,当以异日

15、。)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史,则读北书释老志(可惜他史无之)。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现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者,随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史等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

16、读(且亦不必),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他学者之专传;欲研究文学史,则读文苑传及其他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之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廿二史札记 翼著 学者读正史之前,吾劝其一浏览此书。记称“属辞比事,春秋之教”,此书深进“比事”之诀,每一个题目之下其资料皆从几十篇传中零零碎碎觅出,如采花成蜜。学者能用其法以读史,便可养成著术能力。(中校勘文学异同之部约占三分一,不读亦可。)圣武记 源著国朝先正事略 元度著 清朝一代史迹

17、,至今尚无一完书可读,最为遗憾,姑举此二书充数。默深有良史之才,圣武记为纪事本末体裁,叙述绥服蒙古、勘定金州、抚循诸役,于一事之原因结果及其中间进行之次序,若指诸掌,实罕见之名著也。次青之先正事略,道光以前人物略具,文亦有法度,宜一浏览,以知最近二三百年史迹大概。 日本人稻叶君山所著清朝全史尚可读(有译本)。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著 此为最有组织的地理书。其特长在专论形势,以地域为经,以史迹为纬,读之不感干燥。此书卷帙虽多,专读其叙论(至各府止),亦不甚费力,且可引起地理学兴味。史通 知几著 此书论作史方法,颇多特识,宜浏览。章氏文史通义,性质略同,围较广,已见前。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著读之可

18、增史不兴味,且知治史方法。(丙)韵文书类 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举其词。注释书,奂诗毛氏传疏最善。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文选 择读。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之汉古辞,以见六朝乐府风格,其他不必读。 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子建、阮嗣宗、渊明、康乐、鲍明远、玄晖。无单行集者,可用溥汉百三家集本或王闿运五代诗选本。太白集杜工部集王右丞集孟襄阳集韦集高常侍集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义山集王集(诗宜用璧注本) 东坡集元遗山集陆放翁集 以上唐宋人诗文集。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选宋诗钞 吕留良抄 以上唐宋诗选本。清真词

19、 周美成醉翁琴趣 欧阳修东坡乐府 轼屯田集 柳永淮海词 观樵歌 朱敦儒稼轩词 辛弃疾后村词 克庄白石道人歌曲 夔碧山词 王沂梦窗词 吴文英以上宋人词集。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本门所列书,专资学者课余讽诵,写情趣之用,既非为文学专家说法,尤非为治文学史者说法,故不曰文学类,而曰韵文类。文学围,最少应包含古文(骈、散文)及小说。吾以为苟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之必要。至于古文,本不必别学。吾辈总须读周诸子左传国策四史通鉴及其关于思想、关于记载之著作,苟能多读,自能属文。何必格外标举一种,名曰古文耶?故专以文鸣之文集不复录(其与学问有关系之文集散见各门),文选及、柳

20、、王集聊附见耳。学者如必欲就文求文,无已,则鼐之古文辞类纂、兆洛之骈体文钞、曾国藩之经史百家杂抄可用也。 清人不以韵文见长,故除曲本数部外,其余诗词皆不复列举。无已,则于最初期与最末期各举诗词家一人:吴伟业之梅村诗集与黄遵宪之人境庐诗集,成德之饮水词与文焯之樵风乐府也。(丁)小学书及文法书类说文解字 段玉裁著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著说文释例 王筠著 段著为说文正注,朱注明音与义之关系,王著为说文通释。读此三书,略可通说文矣。经传释词 王引之著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著文通 马建忠著 读此三书,可知古人语法文法。经籍纂诂 阮元编 此书汇集各字之义训,宜置备检查。 文字音韵,为清儒最擅之学,佳书林立。此仅

21、举入门最要之数种,若非有志研究斯学者,并此诸书不读亦无妨耳。(戊)随意涉览书类 学问固贵专精,又须博览以辅之。况学者读书尚少时,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为何。随意涉览,初时并无目的,不期而引起问题,发生兴趣,从此向某方面深造研究,遂成绝业者,往往而有也。吾固杂举有用或有趣之各书,供学者自由翻阅之娱乐。读此者不必顺页次,亦不必求终卷者。(各书亦随忆想所及杂举,无复诠次)。四库全书总目摘要 清乾隆间四库馆,董其事者皆一时大学者,故所作提要,最称精审,读之可略见各书容(中多偏至语,自亦不能免)。宜先读各部类之叙录,其各书条下则随意抽阅。有所谓存目者,其书被屏,不收入四库者也。中颇有怪书,宜稍注意读之。世说

22、新语 将晋人谈玄语分类纂录,语多隽妙,课余暑假之良伴侣。水经注 郦道元撰 戴震校 六朝人地理专书,但多描风景,记古迹,文辞华妙,学作小品文最适用。文心雕龙 勰撰 六朝人论文书。论多精到,文亦雅丽。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慧立撰 此为玄奘法师详传。玄藏为第一位留学生,为大思想家,读之可以增长志气。徐霞客游记 霞客晚明人,实一大探险家,其书极有趣。梦溪笔谈 括 宋人笔记中含有科学思想者。困学纪闻 王应麟撰 阎若璩注 宋人始为考证学者,顾亭林日知录颇仿其体。通艺录 程瑶田撰 清代考证家之博物书。癸巳类稿 俞正燮撰 多为经学以外之考证,如考棉花来历,考妇人缠足历史,辑易安事迹等;又多新颖之论,如论妒非妇人

23、恶德等。东塾读书记 沣撰 此书仅五册,十余年乃成。盖合数十条笔记之长编,乃成一条笔记之定稿,用力最为精苦,读之可识搜集资料及驾驭资料之方法。书中论学、论朱学、论诸子、论三国诸卷最善。庸盦笔记 薛福成 多记清咸丰、同治间掌故。太岳集 居正 江陵为明名相,其信札益人神智,文章亦美。王心斋先生全书 王艮 吾常名心斋为平民的理学家,其人有生气。朱舜水遗集 朱之瑜 舜水为日本文化之开辟人,惟一之国学输出者,读之可见其人格。恕谷文集 塨 恕谷为习斋门下健将,其文劲达。鲒琦亭集 全祖望 集中记晚明掌故甚多。潜研堂集 钱大昕 竹汀在清儒中最博洽者,其对伦理问题,亦颇有新论。述学 汪中 容甫为治诸子学之先登者,

24、其文格在汉晋间,极遒美。洪北江集 洪亮吉 北江之学长于地理,其小品骈体文描写景物,美不可言。定盦文集 龚自珍 吾少时心醉此集,今颇厌之。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胡文忠公集 胡林翼 上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治事条理及朋友风义。曾涤生文章尤美,集桐城派之大成。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丛话中资料颇丰富。词苑丛谈 徐釚 唯一之词话,颇有趣。语石 叶昌炽 以科学方法治金石学,极有价值。书林清话 叶德辉 论刻书源流及藏书掌故,甚好。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 论写定字,极精博,文章极美。剧说 焦循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二书论戏剧,极好。 既谓之涉览,自然无书不可涉,无书不可览。本不能胪举书目,若举之非累数十纸不可。以上所

25、列不伦不类之寥寥十余种,随杂忆所及当坐谭耳,若绳以义例,则笑绝冠缨矣。附录一: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以上所列五项,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为将来大成之基矣。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太白集、杜工部集、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附录二:治国学杂

26、话 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是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课外学问,自然不专指读书,如试验、如观察自然界都是极好的。但读课外书,至少要算课外学问的主要部分。 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兴味。打算做专门学者,固然要如此。打算做事业家,也要如此。因为我们在工厂里、在公司里、在议院里、在里做完一天的工作出来之后,随时立刻可以得着愉快的伴侣,莫过于书籍,莫便于书籍。 但是,将来这种愉快得着得不着,大概是在学校时代已经决定。因为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

27、着读书趣味。人生一世的习惯,出了学校门限,已经铁铸成了。所以在学校中,不读课外书,以养成自己自动地读书习惯,这个人简直是自己剥夺自己终身的幸福。 读书自然不限于读中国书,但中国人对于中国书,最少也该和外国书作平等待遇。你这样待遇他,他给回你的愉快报酬,最少也和读外国书所得的有同等分量。 中国书没有整理过,十分难读,这是人人公认的。但会做学问的人,觉得趣味就在这一点。吃现成饭,是最没有意思的事,是最没有出息的人才喜欢的。一个问题,被别人做完了,八正地编成教科书样子给我读,读去自然是毫不费力。但从这不费力上头结果,便令我的心思不细致不刻入。专门喜欢读这类书的人,久而久之,会把自己的创作才能汩没哩。

28、在纽约、芝加哥笔直的马路崭新的洋房里舒舒服服混一世,这个人过的一定是毫无意味的平庸生活。若要过有意味的生活,须是哥伦布初到美洲时。 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异常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筋绞汗水,却开不出来。翻过来看,只要你绞一分脑筋一分汗水,当然还你一分成绩,所以有趣。 所谓中国学问界的矿苗,当然不专指书籍。自然界和社论实况,都是极重要的。但书籍为保存过去原料之一种宝库,且可以为现在实测各方面之引线。就这点看来,我们对于书籍之浩瀚,应该欢喜感他,不应该厌恶他。因为我们的事业比方要开工厂,原料的供给,自然是越丰富越好。 读中国书,自然像披沙拣金,沙多金少。但我们若把他作原料看待,有时寻常人认为极无用的书籍和语句,也许有大功用。须知工厂种类多着哩,一个厂里头还有许多副产物哩,何止金有用,沙也有用。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这方法是极旧、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 我们读一部名著,看见他征引那么繁博,分析那么细密,动辄伸着舌头说道:“这个人不知有多大记忆力,记得许多东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