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53.26KB ,
资源ID:16344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344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4课时同步练习第13课 张衡传doc.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4课时同步练习第13课 张衡传doc.docx

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4课时同步练习第13课 张衡传doc第13课 张衡传知识概览【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河南淅川东)人。他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史部郎、宣城太守、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宋书上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全书包括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共一百篇。后汉书:范晔写此书是为了“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晔因

2、牵涉与孔熙先等谋立彭城王刘义康案坐狱,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明言:“既造后汉,转得光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理近无所得,惟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重点理解】通假字员径八尺 (“员”通“圆”)傍行八道 (“傍”通“旁”,旁边)收禽 (“禽”通“擒”)酒尊 (“尊”通“樽”)尊则振龙 (“振”通“震”)词类活用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古今异义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特点)拜(古:授予官职。今:一种礼节)郎中(古:官职名。今:医生的

3、别称)不好交接俗人(古:结交。今:接管、移交)寻其方面(古:方向。今:事物的几点之一)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一词多义因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于是,接着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就伺者因此觉知 因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通过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连词,于是十年乃成 副词,才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 副词,就观观太学 动词:学习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名词: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名词:景象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动词:看征公车特征拜郎中 动词:征召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动词:应验挟天子以征四方 动词:争取,夺取愿为市鞍马,

4、从此替爷征 动词:出征岁征民间 动词: 征收(赋税)旁征博引 动词:搜集特殊句式举孝廉不行 被动句,被举为孝廉。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被征召。游于三辅 状语后置句,“于三辅游”虽才高于世 状语后置句,“于世才高”验之以事 状语后置句,“以事验之”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尤致思天文阴阳历算 状语后置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难点探究】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合适吗?提示: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段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第2、3、4段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第5段写张衡的政治才干。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张衡的仕途

5、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罔论的情况;二是专门介绍候风地动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2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3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提示: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

6、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的创造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4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提示: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

7、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学%5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3)“善机巧”方能“致思于文明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宣赋。能力提升【课内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开辟(p) 鄂州()侈谈(ch)陇西(lng)B尸骸(hi) 蟾蜍(chn) 阉党(yn) 动辄(zh)C阴骘(zh) 逾越(y) 小篆(zhun) 讽谏(fng)D猝然(z) 玄机(xun) 伺机(s) 谗言(chn)2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致思:用尽心思B公车特征拜郎中 公车:汉代官署名称C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讽议:对政事提出意见D衡常思图身之事 图身:谋划自身进取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B合盖隆起,形似酒尊C衡少善属文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秦时与臣游B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C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D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复举剑拟之5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

9、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衡下车,治威严。 B举孝廉不行。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又多豪右,共为不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10、。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

11、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天下承平日久 承:连续B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辄:总是C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发:打开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阴:暗地里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记先叙其才,“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

12、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通五经,贯六艺”是其才能的集中体现。B在叙其才后紧接着叙其德。“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脱俗的品格,“不行”“不就”“不应”表现他不慕荣利的德行。C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这段文字生动形象,文采斐然。D“阴知奸党名姓”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的政绩,寥寥几笔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廉吏形象。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D【解析】猝然(c)2D【解析】D项,“图身”

13、应为“图保自身”,也就是“图保自身安全”。3C【解析】“禽”通“擒”,“尊”通“樽”,“员”通“圆”。4C【解析】A项,“游”,前:游历,后:交往。B项,“都”,前:大,后:汇集。C项,“阴”均为暗中。D项,“拟”,前:模仿,后:做的样子。5C【解析】“羞”与“奇”都是意动用法。6D【解析】A项,“因”,前:趁此,后:凭借;B项,“于”,前:对,后:比;C项,“乃”,前:才,后:于是,就;D项,“以”匀为介词“用”。7D【解析】文中“不轨”指“违反法律或搞叛乱活动”,与现代汉语相同。8.解析:C项,“发”应为“拨动”。答案:C答案:(1)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他去

14、任职,他也不去应召。(2)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蔡邕传范 晔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 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15、。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

16、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交:交接B比往而酒以酣焉 比:等到C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矜:夸奖D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正:匡正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称疾而归 邕莞然而笑曰B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 以乐召我而有杀心C因请而裁为琴 螳螂为之前却不止D王公其不长世乎 其能久乎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

17、现蔡邕博才多学的一项是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 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 汉世之事,谁与正之ABC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B蔡邕在吴地的时候,能从灶中桐木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听出这块桐木是制作乐器的良材,因而成就了一段“焦尾琴”的佳话。C太尉认为蔡邕一向以忠孝著称于世,并对汉朝的史事十分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D蔡邕因偶然说到董卓时叹气而获罪,朝中很多人也为之求情,认为杀蔡邕会带来严重后果,王允盛怒之下没

18、有同意。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译文:_(2)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译文:_(3)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译文:_1C【解析】“矜”,同情。2B【解析】B项,“以”,均为介词,用。A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C项,“为”:动词,制成;介词,因为。D项,“其”:副词,表推测;副词,表反问。3D【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表现他卓尔不群,不随波逐流;是蔡邕求情的理由。排除这两句即可。4A【参考译文】蔡邕字伯喈,是陈留圉地人。少年时他博学多才,喜欢写文章、研究算术和天文,精于音乐演奏。桓帝

19、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专权肆行,他们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托词生病回家乡去了。他在家闲居;沉迷于古代文化,不和世人交往。他有感于东方朔的客难以及扬雄、班固等人借反问抒发意志的做法,于是仔细研究各家学说,肯定他们正确的说法,纠正他们错误的说法,写了释诲来自诫自励。蔡邕在吴地时,吴地有人烧桐木做饭,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向主人要来并用这段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但琴的尾部还保留着烧焦的痕迹,所以当时的人把这把琴叫作“焦尾琴”。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大家酒喝得正高

20、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敬重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爬向一只正在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就完全符合了。”董卓器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很优待。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21、。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称,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王允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太尉退出来对人说,“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典型例题【真题展示】【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III】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

22、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

23、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

24、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

25、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

26、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1B典”“刘健”“珪”“修撰”“实录”“左中允”“翰林学士”“吏部左右侍郎”,再根据职位的变迁进行断句即可。标点如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

27、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主要注意官职的变迁,抓住官职这些专有名词。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有误;选项对应的文字是“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不听”的对象应是“矫诏之人”。【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

28、、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C对应的文字是“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选项误把“不听”的对象当成傅珪了。4(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

29、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句首应添加主语;“权幸”,受宠的权贵之人;“嫉”,痛恨。第二句中,“忠谠”,忠实,敢于直言;“报”,回复。【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部,说大庆法王和圣旨一样。傅珪假装不知道

30、,坚持上奏:“谁是大庆法王,竟敢和至尊的圣上并举,这是大不敬。”不理睬诏书的旨意。百顷的田地最终停止。傅珪平常看似木讷,等到遇到大事的时候,他坚持己见,别人不能强行改变他的看法。最终因为得罪权贵离开。教坊司的臧贤请求更换牙牌,规格如同朝士,有要求改铸方印,傅珪按照制度没有同意。臧贤日夜在宦官间诽谤傅珪,希望让傅珪离职。御史张羽上奏云南的灾情,傅珪趁机极力陈说四方的灾难让人害怕。八年五月,又上奏四月的灾情,趁机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共有灾变六十九件。而现在从秋天至今,地震天灾冰雹星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共四十二起,而水灾旱灾还没有算进来,自古以来灾难没有像现在这么厉害的。”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坚守持正被反对,于是假传圣旨让两人退休。两京的言官上奏章请留,没有听从。傅珪回家三年,御史卢雍说傅珪在位时有古大臣的风范,家中没有积蓄,艰难度日,请求发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