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61.54KB ,
资源ID:16346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346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 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225.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 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225.docx

1、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 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2252-2-5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2018福建福州八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陆深大江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黄歇穿沙,袁崧筑垒,到处堪唏发。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注】 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袁崧曾疏浚黄浦江,“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唏发:晒干头发

2、。这三句写了此地既无水患之来,又无敌寇之侵。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解的两项是()A.此词题目就点出了“秋日怀乡”的主旨。上半阕写其家乡上海壮美之景。“大江东去”,用东坡语,亦切上海特点。语意俱新,亦极亲切。怀思之情,此可概见。B.本词中的景象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景象一样都显得壮阔雄浑。如“襟带”一句写黄浦江吞噬百水,以五湖为襟带的壮阔;“两岸”三句,动静结合写芦花、垂碧之美。C.东坡说到“一时多少豪杰”,只及周瑜、诸葛亮等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此词认为江海的“渔父”也是豪杰,如此说来,人物与景物俱胜的故乡,怎不令人思念呢?D.古人写人之清贫,官之清廉,都说是“两袖清风”。“两腋”句,暗含此意。“

3、浮沤”,水上浮泡,古人以喻生灭之易,世事之无常。“闲看浮沤”写出了词人的超旷。E.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借张翰之典,表达自己尽管思乡,但不会弃官归隐;而本词的“鲈鱼莼菜”是上海的地方美食,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解析】 B.陆词的景象既有壮美的一面,也有秀美的一面。“襟带”一句写壮阔之景,“两岸”三句,写秀美之景;E.陆词的“鲈鱼莼菜”也是化用了张翰的典故。【答案】 BE2.(2018四川资阳市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小重山吴淑姬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4、。【注】 此词因词人思远人而作。吴淑姬:宋代女词人。荼蘼:一种植物,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终结的标志。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首三句,写了茶蘼花谢,却仍有少数花朵点缀枝头之景,表现了春景将休未休之态。B.“庭槐影碎被风揉”一句,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词人的芳心,创作构思颇为精妙。C.下片“一川烟草浪”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愁思比作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D.“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暗含对比之意,同时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事物“愁”具象化。E.本词中,词人首写庭院之景,再写登楼的远景和近景,可见词人写作观察点是移动变化的。【解析】

5、 B项中“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理解有误,句中只有风揉碎了槐影;E项中“登楼远景近景”中“近景”无中生有。【答案】 BE3.(2018江西吉安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孔巢父赴河南军皇甫冉【注】 陈琳,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点明了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B.第一句中的“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义丰富,给人想象空间。C.颔联中的“闻道”“更言”表明了当时形势紧急,战斗已十分激烈,朝廷已派大军去征讨北虏,

6、又在南河会集了诸路将领。D.颈联实写了孔巢父到达塞外的景象,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E.尾联用典,借陈琳擅长写奏记表现孔巢父才华,相信他会建功立业,一反上文低沉哀怨基调,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解析】 C项“战斗激烈”错。D.“实写”错。E.“低沉”不当,颔联写“征北虏会南河”,表现了军威之壮,不能说是“低沉”。【答案】 AB4.(2018河南周口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挽文丞相虞集【注】 南冠:南方人戴的帽子。鼎湖:传说中皇帝乘龙升天之处,借指帝王之死。新亭:地名,故址在南京市南。东晋偏安江南,王导等人在新亭宴饮,席间,周鼓叹

7、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在座者相视流泪。下列对这首元诗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徒把金戈挽落晖”一句写文天祥不顾形势凶险,一意孤行,想要挽救行将覆灭的宋王朝。诗人把文天祥比作神话中的英雄鲁阳公,手持金戈,力挽残阳,显得十分悲壮。B.南冠象征宋末南部抵抗力量,北风暗指来自北方的蒙古族的军事力量;“南冠”与 “北风”句内成对,“吹”字使整个画面平添无限悲凉气息,突出命运的无奈。C.“子房本为韩仇出”写张良雇勇士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的故事,行动最终未能取得成功,诗人拿张良的鲁莽行动暗喻文天祥的抗元斗争。D.颈联中,鼎湖指传说中黄帝乘龙升天之处,在此暗指宋君蒙难;“鹤归”

8、写的是丁令威化鹤的故事,在诗人看来,文天祥的忠魂亦已化鹤成仙,无须回来。E.本诗笔力雄健,画面悲凉壮阔,寓意深刻,语含沉郁,多用典故,几乎无一句无来历,但又自然贴切,无堆砌之感。【解析】 A项“一意孤行”表述错误,应是“奋力抵抗”;C项“拿张良的鲁莽行动暗喻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表述错误,应是拿张良的这一壮举跟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作对比,表达的是对文天祥的赞美之情。D项“文天祥的忠魂无须回来”理解错误,表达的是当世再无像文天祥一样的抗元志士。【答案】 BE二、综合练(一)(2018河南南阳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千秋岁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9、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 本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即金明池,在开封城西,是北宋继后周开凿的人工湖。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飞盖,代指有华盖的车。日边清梦,化用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句。“日”喻皇帝。5.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上片前四句写景,春寒退去,春意渐浓,“花影乱”句中的“乱”字和“莺声碎”句中的“碎”字,用词生动,形象地渲染出浓浓的春意。B.“飘零疏酒盏”句写暮春时节,乱花飘零,春将离去,词人连喝酒的情绪也没有了,

10、伤春之情溢于言表。C.“离别宽衣带”句是说自己离群索居,腰围瘦损,衣带宽松,抒发了离别后的愁苦之情,让人自然联想起古诗十九首中“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的诗句。D.“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两句由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化用而来,表面上似写怨情,其中的“人”又宛似女性,联系全篇看似又不是,表意蕴藉含蓄,耐人寻味。E.这首词上片写今,重在写景;下片写昔,重在抒情;上片写实,下片写虚,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具有丰厚的情感容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解析】 B项对“飘零”理解错,是人飘零,不是花飘零,故“伤春”之说不准确;E项说下片“写昔”“写虚”说法不准确。【答案】 BE6.词的下片抒发了

11、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 (1)对往日与同事、朋友欢乐相聚情景的深情回忆及对物是人非,故人不在的深沉感慨;(2)对回到京城重新任职的梦想(或政治理想)的破灭深深失望;(3)对容颜衰老、青春一去不返的无边愁苦。(二)(2018福建福州市八县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罢郡归洛阳寄友人刘禹锡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注】 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谷:指谷风,即东风。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商歌:

12、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D.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这是自卑、自责之语;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

13、的悲凉。E.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解析】 B项,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D项,不是自卑、自责之语,而是怀才不遇,故作愤激之语。【答案】 BD8.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答案】 “濩落唯心在” 写出诗人被贬后的失意,但却不改初心,努力保持淡定、豁达的心境。“平生有己知”,诗人沦落失意却不改初心,以人生幸得知己来宽慰自己,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内心的安慰之情。“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诗人在深夜时高

14、唱商歌,却无人倾听,表明他既渴望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又难遇良主,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 (三)(2018河南濮阳市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吴文英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注】 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荐: 献上。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日重阳本是登高揽胜

15、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B.“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C.词人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自己专门为朋友摘来的菊花,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准备请朋友来家中共度重阳。D.“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写自己已老。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出白发来。E.下片最后两句写词人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秋色” “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

16、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解析】 B应该是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C中“准备请朋友来家中共度重阳”错。【答案】 BC10.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答:【答案】 比喻。如“山远翠眉长”, 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 “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

17、,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四)(2018辽宁抚顺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秋山中作王维【注】 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蛩,蟋蟀。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

18、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E.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解析】 A项,诗人没有自认为没有才华;E项,没有比喻。【答案】 AE1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 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谦词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

19、生活的向往。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境,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如果第三点答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惬意,可酌情给分。)2-2-5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2018福建福州八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陆深大江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黄歇穿沙,

20、袁崧筑垒,到处堪唏发。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注】 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袁崧曾疏浚黄浦江,“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唏发:晒干头发。这三句写了此地既无水患之来,又无敌寇之侵。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解的两项是()A.此词题目就点出了“秋日怀乡”的主旨。上半阕写其家乡上海壮美之景。“大江东去”,用东坡语,亦切上海特点。语意俱新,亦极亲切。怀思之情,此可概见。B.本词中的景象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景象一样都显得壮阔雄浑。如“襟带”一句写黄浦江吞噬百水,以五湖为襟带的壮阔;“两岸”三句,动静结合写芦花、垂碧之美。C.东坡说到

21、“一时多少豪杰”,只及周瑜、诸葛亮等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此词认为江海的“渔父”也是豪杰,如此说来,人物与景物俱胜的故乡,怎不令人思念呢?D.古人写人之清贫,官之清廉,都说是“两袖清风”。“两腋”句,暗含此意。“浮沤”,水上浮泡,古人以喻生灭之易,世事之无常。“闲看浮沤”写出了词人的超旷。E.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借张翰之典,表达自己尽管思乡,但不会弃官归隐;而本词的“鲈鱼莼菜”是上海的地方美食,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解析】 B.陆词的景象既有壮美的一面,也有秀美的一面。“襟带”一句写壮阔之景,“两岸”三句,写秀美之景;E.陆词的“鲈鱼莼菜”也是化用了张翰的典故。【答案】 BE2.

22、(2018四川资阳市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小重山吴淑姬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注】 此词因词人思远人而作。吴淑姬:宋代女词人。荼蘼:一种植物,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终结的标志。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首三句,写了茶蘼花谢,却仍有少数花朵点缀枝头之景,表现了春景将休未休之态。B.“庭槐影碎被风揉”一句,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词人的芳心,创作构思颇为精妙。C.下片“一川烟草浪”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愁思

23、比作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D.“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暗含对比之意,同时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事物“愁”具象化。E.本词中,词人首写庭院之景,再写登楼的远景和近景,可见词人写作观察点是移动变化的。【解析】 B项中“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理解有误,句中只有风揉碎了槐影;E项中“登楼远景近景”中“近景”无中生有。【答案】 BE3.(2018江西吉安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孔巢父赴河南军皇甫冉【注】 陈琳,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点明了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

24、了凄迷色彩。B.第一句中的“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义丰富,给人想象空间。C.颔联中的“闻道”“更言”表明了当时形势紧急,战斗已十分激烈,朝廷已派大军去征讨北虏,又在南河会集了诸路将领。D.颈联实写了孔巢父到达塞外的景象,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E.尾联用典,借陈琳擅长写奏记表现孔巢父才华,相信他会建功立业,一反上文低沉哀怨基调,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解析】 C项“战斗激烈”错。D.“实写”错。E.“低沉”不当,颔联写“征北虏会南河”,表现了军威之壮,不能说是“低沉”。【答案】 AB4.(2018河

25、南周口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挽文丞相虞集【注】 南冠:南方人戴的帽子。鼎湖:传说中皇帝乘龙升天之处,借指帝王之死。新亭:地名,故址在南京市南。东晋偏安江南,王导等人在新亭宴饮,席间,周鼓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在座者相视流泪。下列对这首元诗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徒把金戈挽落晖”一句写文天祥不顾形势凶险,一意孤行,想要挽救行将覆灭的宋王朝。诗人把文天祥比作神话中的英雄鲁阳公,手持金戈,力挽残阳,显得十分悲壮。B.南冠象征宋末南部抵抗力量,北风暗指来自北方的蒙古族的军事力量;“南冠”与 “北风”句内成对,“吹”字使整个画面平添无限悲凉气息,

26、突出命运的无奈。C.“子房本为韩仇出”写张良雇勇士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的故事,行动最终未能取得成功,诗人拿张良的鲁莽行动暗喻文天祥的抗元斗争。D.颈联中,鼎湖指传说中黄帝乘龙升天之处,在此暗指宋君蒙难;“鹤归”写的是丁令威化鹤的故事,在诗人看来,文天祥的忠魂亦已化鹤成仙,无须回来。E.本诗笔力雄健,画面悲凉壮阔,寓意深刻,语含沉郁,多用典故,几乎无一句无来历,但又自然贴切,无堆砌之感。【解析】 A项“一意孤行”表述错误,应是“奋力抵抗”;C项“拿张良的鲁莽行动暗喻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表述错误,应是拿张良的这一壮举跟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作对比,表达的是对文天祥的赞美之情。D项“文天祥的忠魂无须回来”理解

27、错误,表达的是当世再无像文天祥一样的抗元志士。【答案】 BE二、综合练(一)(2018河南南阳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千秋岁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 本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即金明池,在开封城西,是北宋继后周开凿的人工湖。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飞盖,代指有华盖的车。日边清梦,化用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句。“日”喻皇帝。5.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28、()A.上片前四句写景,春寒退去,春意渐浓,“花影乱”句中的“乱”字和“莺声碎”句中的“碎”字,用词生动,形象地渲染出浓浓的春意。B.“飘零疏酒盏”句写暮春时节,乱花飘零,春将离去,词人连喝酒的情绪也没有了,伤春之情溢于言表。C.“离别宽衣带”句是说自己离群索居,腰围瘦损,衣带宽松,抒发了离别后的愁苦之情,让人自然联想起古诗十九首中“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的诗句。D.“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两句由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化用而来,表面上似写怨情,其中的“人”又宛似女性,联系全篇看似又不是,表意蕴藉含蓄,耐人寻味。E.这首词上片写今,重在写景;下片写昔,重在抒情;上片写实,下片写虚,

29、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具有丰厚的情感容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解析】 B项对“飘零”理解错,是人飘零,不是花飘零,故“伤春”之说不准确;E项说下片“写昔”“写虚”说法不准确。【答案】 BE6.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 (1)对往日与同事、朋友欢乐相聚情景的深情回忆及对物是人非,故人不在的深沉感慨;(2)对回到京城重新任职的梦想(或政治理想)的破灭深深失望;(3)对容颜衰老、青春一去不返的无边愁苦。(二)(2018福建福州市八县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罢郡归洛阳寄友人刘禹锡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注】 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谷:指谷风,即东风。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7.下列对本诗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