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9.31KB ,
资源ID:16366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366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docx

1、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 马林诺夫斯基是现代英国人类学的奠基人。他1884年出生于波兰的克拉科夫(Crakow),父亲是一位杰出的斯拉夫语言教授,母亲是贵族之后,出身于此等家庭的马氏自小就受到了贵族式的教养。1908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论文与物理学、数学、哲学有关,题目是思想的经济原理(On the Principle of the Economy Thought),讨论的是奥地利哲学家兼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的思想,他以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论述如何计算人类进行思考和精神活动时花费与释放出来的能量的经济原理。由于健康不佳,他不得不赶赴热带地区休养,此间读到

2、了弗雷泽的金枝并深受其吸引,从而转向了人类学研究。1910年,他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师从人类学家塞里格曼(E. A. Seligman,1873-1940)等人学习人类学。此时的英国学术界大兴实地调查之风,塞里格曼本人曾参与托雷斯海峡的考察。1914年,马林诺夫斯基有幸成为马雷特(R. R. Marett)的助手,参与了针对澳大利亚土著的考察项目。由于一战爆发,他被迫滞留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长达四年之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段时间虽然精神困苦,郁闷异常,却也成就了他的学术事业。他利用充足的时间,对太平洋上的新几内亚,尤其是特罗布里恩群岛(Trobriands)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积累了丰富

3、的田野资料。此后他的多部著作都是以此为基础写成的,除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外,还有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Crime and Custom in Savage Society)(1927)、原始社会的性与压抑(Sex and Reperssion in Savage Society)(1927)、西北美拉尼西亚野蛮人的性生活(The Sexual Life of Savages in North-Western Melanesia)(1929)等。他的著作还包括在他离世后出版的文明与自由(Freedom and Civilization)(1944)、文化论(A Scientific Theory

4、of Culture)(1944)、文化变迁的动力(The Dynamics of Culture Change)等。马林诺夫斯基的最大贡献在于将田野考察与理论研究结合了起来,提出了新的民族志写作方法,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至今仍是民族志写作的典范之作。他的学生弗思曾如是评价乃师的贡献:“当时的传统是,一个人类学家要么是个理论家,要么是个民族志学者,理论与材料两相脱离。马林诺夫斯基的贡献,不仅在于将二者结合在了一起,而且还表明了,如果没有理论为依托,材料将毫无意义,而有意识地将二者发生关联之后,它们都会获得新的意义。”1与博厄斯类似,马林诺夫斯基还培养了大量学生,弗思曾这样写道:“马林诺夫斯基是一

5、位伟大的教师,他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涵盖了人类学的诸多领域。”2 在探讨马氏的人类学与艺术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术背景。在那一时期,生物学和心理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麦孤独(William McDougall)的本能说,巴甫洛夫(Pavlov)在狗身上所做的条件反射实验,香德(Shand)的情操理论,弗洛伊德的释梦和精神分析,对当时的社会科学来说都是新鲜且存有争议的理论。无疑,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积极地吸收了这些理论并渗透到了他们的研究中去。弗思认为,“马林诺夫斯基是第一位应用调节过程(conditioning processes)的新知识研究部族社会的英国人类学家。”

6、3他的几个研究主题(如野蛮人的性生活、两性社会学等著作的主题,可能受到了弗洛伊德等人性心理学的影响),他从生物“需要”(need)的视角阐释文化,都可见出马氏所受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影响。 马氏的文化观集中体现于他的遗著文化论4中,他对艺术的分析亦包含于其间,下面我们先来看马氏对文化的理解。 在马氏看来,文化包含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物质设备,如器物、房屋、船只、武器等等,它们是文化中最显明、最易把握的方面,决定了文化的水准和工作的效率。进化论者喜欢以此为标准衡量社会与文化的进步。二是精神方面的文化,总起来说,包括种种知识,以及道德上、精神上和经济上的价值体系,社会组织的方式和语言。而“标准化的、身体

7、上的习惯或习俗,亦即机体上较巩固的修正”5,是精神文化最基本的要素。马氏又将语言和社会组织分离出来进行讨论。三是语言,它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四是社会组织,它是物质设备与人体习惯的混合复体,是集团行动的标准规矩。它靠外在的规则、法律、习惯等手段进行维系,这些手段的内在根据则是个体的良心、情操等道德动机。从这几个方面来看,马氏眼中的文化与泰勒所定义的文化并没有根本的差异。 不过,马氏是从功能派的立场理解文化的,他批评了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的文化观。进化学派把文化分成简单的要素考察其进化过程,而像家庭、婚姻或宗教信仰等基本制度的变动却是无法

8、用“进化”加以分析的,他们提出的“遗留物”的概念亦缺乏经验科学的检视。传播学派将文化分割成较小的部分作为传播单位,对于传播过程的重构大多依靠想像性的猜度,因此常常人言言殊,难有定论,其要害仍然在于缺乏实证性的研究。在马氏看来,文化实体自成一格(sui generis),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他如是定义文化: 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若是我们的看法是对的,一定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指示了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就在研究文化的功能。6 “功能”(function)与“需要”(need)构成了马氏

9、文化观的核心概念。先来看功能。马氏以木杖为例进行论述,他指出,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中,木杖会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它可以撑船,可以助行,可做武器等等。因此,“一物品之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在人类活动中用得着它的地方,只是在它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地方。”7由此言之,器物所具有的文化同一性,不是因为它的形式而是在于它的功能。再者,由于文化中真正永久、普遍、独立的要素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亦即“社会制度”,因此分析器物的文化同一性,需要将其放置于社会制度的文化布局中,说明它所处的地位,解释它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比如,“一根手杖的装饰常是它所带着的文化的、仪式的或宗教的意义的表示。”8在马氏看来,只有认识了某物的

10、所有功能,才能获得有关它的全部知识。 “需要”理论是理解马氏文化功能主义的一把钥匙。他对“需要”有如下理解: 通过需要,我领悟到,人类有机体、文化环境以及此二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的各种境况(system of conditions)对群体与有机体的生存是充分而必要的。因此,一种需要构成了一系列有所限定的事实。人类的习惯及其动机,习得的反应与组织的基础,都必须如其所是的安排,以满足生物体基本的需要。9 他也从需要的角度解释功能,“从人类行为最简单、最基本的角度来说,功能可以被定义为通过适当的行为满足生理冲动的需要。”10因此,在马氏看来,文化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个体基本的需要。不过,马氏并不认为每

11、种文化是对特定生理需要的简单回应,而是认为需要具有不同的等级,对于不同的需要具有相应的文化回应,他做了一个图表,展现了各种基本需要及其相应的文化回应。11 基本需要 文化回应 1. 新陈代谢 1. 营养供给 2. 繁衍 2. 亲属关系 3. 舒适 3. 居所 4. 安全 4. 保护 5. 运动 5. 活动 6. 成长 6. 训练 7. 健康 7. 卫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氏看来,需要具有等级性(hierarchy),他将需要分为三个层次:诸如新陈代谢、舒适、安全等属于基本的需要(basic need),或称生物的需要;如经济、法律和教育体系的出现,属于社会方面的衍生的需要(derived ne

12、ed);第三类需要是整合的需要(integrative need),它涉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巫术、宗教、艺术属于此类。生存、繁衍等基本的需要产生了基本的文化回应,如种族绵延的需要产生了婚姻、亲属关系、氏族组织等文化体系。因为“种族的需要绵续,并不是靠单纯的生理冲动及生理作用而满足的,而是一套传统的规则和一套相关的物质文化的设备活动的结果。”12此外,基本的文化回应又设置了新的条件,又诱发了衍生的需要与新的文化回应,马氏举例说道,像人类营养、繁衍等方面的需要必须被解决,这种解决之道又会产生一个新的、衍生的或者人为的条件,它必须得到持续的再生产、维持和经营,于是就构成了新的文化迫力,由此形成了新的

13、文化体系。“因此,文化成为对各种需求作出回应的一张庞大复杂的行为之网。”13马氏对他的需要理论总结了如下两点:一,每一种文化都必须满足生物系统的需要;二,每一种文化成就都是人体功用性的进步,它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了人体的需要,这些文化成就包括人工制品的使用和符号的应用。14总之,马氏将文化视为实用的、适应性的、功能上具有整合性的。1 Raymond Firth:Introduction: Malinowski as Scientist and as Man,In Raymond Firth edited, Man and Culture:An uation of the Work of Broni

14、slaw Malinowski, 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57,P2.2 Raymond Firth:Introduction: Malinowski as Scientist and as Man,In Raymond Firth edited, Man and Culture:An uation of the Work of Bronislaw Malinowski, 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57,P8.3 Raymond Firth:Introduction: Malinowski as Sc

15、ientist and as Man,In Raymond Firth edited, Man and Culture:An uation of the Work of Bronislaw Malinowski, 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57,P22.4 此书中译本由费孝通先生翻译,费先生所依据的原文是1936年马氏亲手赠与的初稿,此稿与1944年出版的马氏遗著科学的文化理论(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在体例与文字上均不相同,但观点基本一致,应该是马氏在所赠费孝通原稿基础上的修改稿。鉴于费孝通先生所译文化论在国

16、内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本书引用文字以中译本为主,以英文版为辅。5 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6 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7 第17页。8 第25页。9 Malinowski: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and Other Essays,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44,P90.10 Malinowski: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and Other Essays,Chapel Hi

17、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44,P83.11 Malinowski: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and Other Essays,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44,P91.12 第30页。13 美穆尔: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第158页。14 参见Malinowski: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and Other Essays,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44,P17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