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8.42KB ,
资源ID:16386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386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金员工安全培训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金员工安全培训方案.docx

1、五金员工安全培训方案五金制品行业员工安全培训教案培训目的:了解和掌握五金制品行业安全基本理论知识(机械危害、非机械危害);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了解五金制品行业安全防护的特点(危害点多、防护面广)及基本安全用电常识和消防知识培训对象:五金制品行业的员工培训时间:120分钟培训内容:1.事故案例回顾(10分钟)2007年3月15日15时,某五金厂的员工黄某,刚刚从东莞黄江送货回厂,经理便他用冲压机打表底的外字,15时40分左右,黄某可能精神不能集中,一脚踩上冲压机的脚踏开关,同时把手伸进冲压机里面。冲压机的上部移动模块便压下,黄某因抽手不及,被冲压机的移动模块压中姆指和食指的外一指节的

2、一部分。冲压机上顿时血迹斑斑,他痛得蹲在地上不断呻吟。其他员工见状马上报告经理,经理即时把他送到某人民医院救治,最终的结果导致黄某损失姆指、食指外一指节的一部分姚君在冲床车间任职品检员,在冲床操作员离岗时,姚君擅自开动冲床机器,他违规操作,在放冲压件的同时,脚踩动了启动开关,导致左手指冲掉。2.五金行业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及个体防护(30分钟)(一) 常见的机械伤害事故及防护措施1.压伤(1)多发生在冲压加工过程中,主要的机械设备有冲床、平面压痕机、成型机、剪板机等。(2)致伤原因第一,设备不安全因素:无安全防护装置(如双手按钮、防护网、罩、机械保护装置、隔栏等)。第二,人的不安全行为:不按操作

3、规程操作,不使用辅助工具,冒险作业等。第三,管理缺陷:加班时间过长,作业环境恶劣,员工疲劳过度等。(3)伤害部位:主要是手指、手掌,严重的有头部(平面压痕机伤害)。防护措施:要设置防护装置(如双手按钮、防护网、罩、机械保护装置、红外线感光装置、隔栏等);要按操作规程操作,使用辅助工具,不冒险作业等;避免加班时间过长,作业环境恶劣,疲劳过度引起的事故。2.切断伤(1)主要发生在旋切割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机械设备有碎料机、落地风扇、搅拌机等。(2)致伤原因第一,设备不安全因素:无安全防护装置或防护不当(如风扇的网罩间隙太大)。安全距离不够(碎料机开口到刀具距离过小)。第二,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不当,

4、培训不到位。第三,管理缺陷:作业时间太长,计件不合理。(3)伤害部位:上肢、手掌、手指。防范措施:设置防护装置,注意风扇的网罩间隙及碎料机开口到刀具的距离;接受岗前培训,认真学习有关操作章程;避免加班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引起的事故。3.割伤主要是塑料成品修整过程中,因刀片锋利,用力不当,或操作不慎,割伤手指。防范措施:改进加工刀具,改进模具一次成型。(二)预防机械伤害应注意的事项1.操作规程一定要根据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制定。2.操作旋转设备如车床、钻床、铣床严禁戴手套。3.操作会产生铁丝等飞溅物的设备时,要戴防护眼镜。4.冲床工要佩戴耳塞、手套。手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上下模之间)。在危险区域要用辅

5、助工具,双手按钮要同时操作脚踏开关要有护罩。5.注塑机的安全门和机械保护装置必须灵活可靠。6.剪板机的压紧器必须有防护装置,操作者要要戴手套。7.设备出现意外或处理故障时必须先关闭电源。8.操作手持式电动工具,要检查有无漏电和漏电保护装置,实行一电一闸。9.不要乱动车间的电气设备,不要乱拉乱接电线。10.移动电气设备如落地扇、照明灯时必须切断电源。11.电气的保险丝熔断了,不准用钢丝及其他金属丝代替。12.机床上使用的局部照明灯、电压不得超过36伏。13.在雷雨天,不要进入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接地导线周围20米之内。14.如遇高压线断落在地上,以导线断落点为圆心,周围半径10米内,应用单足或

6、并足跳离危险区,千万不能奔跑,以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带电的电线断落在水中,千万不能触水。15.打扫卫生,擦拭机械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也不要用湿手和金属物去板带电的开关,以免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三)、非机械的危害及防护措施1电击伤指采用电气设备作为动力的机械以及机械本身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引起的危险。(l)静电危险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将引起爆炸、电击伤害事故。(2)触电危险如机械电气设备绝缘不良,错误地接线或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触电事故。2振动危害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机械本身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危害,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l)全

7、身振动。由振动源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将振动传布全身而引起的振动危害。(2)局部振动。如在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进行机械加工时,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从而给操作者造成振动危害。3噪声危害机械加工过程或机械运转过程所产生的噪声而引起的危害。机械引起的噪声包括:(l)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切削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发出的噪声。(2)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噪声,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噪声。(3)流体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流体流动而产生的噪声、如液压机械、气压机械设备等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噪声。4化学物危

8、害机械设备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化学物所引起的危害。包括:(l)易燃易爆物质的灼伤、火灾和爆炸危险。(2)工业毒物的危害是指机械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引起的危害。工业毒物可能是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也可能是副产品、废弃物、夹杂物,或其中含有毒成分的其他物质。(3)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性危害,如在金属的清洗和表面处理时产生的腐蚀性危害。5粉尘危害指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引起的危害。粉尘来源包括:(l)某些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粉尘,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汽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2)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

9、属的抛光、石墨电极的加工。(3)铸造加工中,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再次浮游于空气中的粉尘(二次扬尘)。6异常的生产环境(l)照明工作区照度不足,照度均度不够,亮度分布不当,光或色的对比度不当,以及存在频闪效应、眩光效应。(2)气温工作区温度过高、过低或急剧变化。(3)气流工作区气流速度过大、过小或急剧变化。(4)湿度工作区湿度过大或过小。3.危化品使用和贮存的基本安全知识(20分钟)化学品的存在和生产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其因有的危险性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认识和掌握化学品的一些安全常识,

10、可以有效的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一)什么是危险化学品凡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放射性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的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第1类:爆炸品如:爆破用的电雷管、弹药用雷管、硝铵炸药、浆状火药、导火索、燃烧弹、催泪弹、黑火药、烟花爆竹等。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氢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液化丙烷、液氨、一氧化碳、乙醚、乙浠、乙炔、环氧乙烷等。第3类:易燃液体如:乙醛、苯、甲醇等。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如:铈、铁合金、二硝基苯酚盐、硝

11、化淀粉、冰片、萘、火柴、点火剂等。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剂氧化剂如:过氧化钠、高氯酸纳、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有机过氧化剂如:过氧化环已铜、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乙酰等。第6类:毒害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第7类:放射性物品如:钴60、独居石、镭226、氯化铀、氧化铀、硝酸铀、硝酸钍、溴化镭、铈钠复盐、夜光粉、发光剂等。第8类:腐蚀品如:强酸、强碱、氢氟酸、氯化铬酰、氯磺酸、溴、甲醛溶液、硫酸、冰醋酸等。(三)危险化学品的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2.在使用危险化学品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尤其是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面的内容。3

12、.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不能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4.使用、作业时要精神集中,严禁打闹嬉戏。5.严禁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进食、饮水或喝饮料。(四)现场急救注意事项1.救护者应作好个人防护。2.切断毒物来源。3.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4.迅速将患者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5.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护。6.呼吸困难时供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压。7.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8.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的方法可采用40-42摄氏度热水浸泡,提高其温度接近至正常

13、的体温;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9.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大量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不要任意把水泡弄破,避免伤面污染。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10.不慎吸入危险化学品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11.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治疗。(五)、个人防护措施1.当不慎被危险化学品弄到皮肤、眼睛时,要马上用清水冲洗,然后再去医院检查、医治。2.如身体出现红肿、发痒、过敏等症状,要联想到是否与工作有关,进而找医生诊断。3.不要把危险化学品带回家4.不要把工作服穿回家,下班后应更换衣服。5.危险化学品的毒性主要是伤

14、肝、肾,溶解脂肪,平时要注意营养。6.工作时要注意通风,使用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要打开抽风排毒设施。(六)、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紧急救护方法1.强酸:皮肤沾染时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或用小苏打、肥皂水洗涤,必要时敷软膏;溅入眼睛时用温水冲洗后,再用5%小苏打溶液或硼酸水冲洗;进入口内时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嗽口,并服用大量冷开水催吐,或用氧化镁悬浊液洗胃;呼吸中毒时立即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体温,必要时供氧。2.强碱:皮肤沾染时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或用硼酸水、稀乙酸冲洗后涂氧化锌软膏;触及眼睛用温水冲洗;吸入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严重者送医院治疗。3.氢氟酸:眼睛或皮肤沾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可用

15、稀氨水敷浸后保暖,再送医院治疗。4.高氯酸:皮肤沾染后用大量温水及肥皂水冲洗,进入眼内用温水或稀硼酸水冲洗。5.氯化铬酰:皮肤受伤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后,用硫代硫酸钠敷伤处后送医院诊治,误入口内用温水或2%硫代酸钠洗胃。6.氯磺酸:皮肤受伤用清水冲洗后再用小苏打溶液洗涤,并以甘油和氧化镁润湿绷带包扎,送医院治疗。7.溴:皮肤灼伤用苯洗涤,再涂抹油膏;呼吸器官受伤可嗅氨。8.甲醛溶液:皮肤沾染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酒精洗后涂甘油;呼吸中毒者可移到空气新鲜处,用2%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以解除呼吸道刺激,然后送医院治疗。4预防职业病,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0分钟)近些年来,职业中毒事故屡屡发生

16、,严重危害着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例如,我市某个生产液晶显示器和电话机的工厂,在车间里使用一种叫正已烷的化学物品,由于工人没有任何防护,加上车间通风不良,导致数十名工人中毒,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麻木、无力、肌肉张力减退等症状,有的甚至无法站立,落下终身残疾。因此,我们必须对职业病危害引起高度重视。(一)什么是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二)五金行业存在职业病的危害点喷油、过油车间:使用天那水含苯系物,会对人体的血液系统、肝脏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严重的会导

17、致白血病,而这个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锻打车间、机房:存在噪声,会导致人的听力下降,严重的会耳聋。清洗车间:使用洗板水,其主要成份是三氯乙烯,部分敏感工人初次接触20天后,会出现发热全身性皮疹,肝肾损害。(三)五金行业常见的职业病1.慢性苯中毒因企业使用的天那水、清洁剂、胶粘剂中含有苯。苯是工业上常用的一种有机溶剂,在常温下较易挥发,具有特殊的香水味香蕉味,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接触低浓度的苯蒸气,数月至数年都有可能发现慢性苯中毒,常见的症状是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的损害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起初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持续减少,随后发生血小板减少,最后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

18、。从事相关作业的人员,一旦出现鼻出血、齿龈出血、月经过多、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好到当地卫生防疫站或街道医院检查血象。2.急性三氯乙烯中毒急性三氯乙烯中毒的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轻者有头痛、头昏、乏力、兴奋状态、出现欣快感,甚至酒醉感和步态不稳。重者嗜睡、朦胧状态、昏迷等。也有的患者以脑神经损害表现突出。以三叉神经为主,受损率可达12%38%。表现为角膜反射消失、额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障碍;也可以口鼻为中心呈同心圆式排列的面部麻木,其它脑神经损害也常常可见,表现为嗅觉减退、视力模糊、视野缩小、复视、眼脸下垂、咀嚼无力、吞咽困难、咽喉及上腭等处麻木、声带麻痹、咽喉反

19、射降低、舌伸不出等。三氯乙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治疗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因此,三氯乙烯中毒重在预防:首先要加强工作场所中生产设备的密闭及通风排气,选用其他低毒物质代替本品做金属脱脂剂,防止本品与火焰接触,降低操作时温度以减少本品的蒸发,此外还应加强个人防护和安全教育。3.尘肺粉尘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肺部,形成结节。尘肺病人早期多无明显不适,少数可在两肺听到呼吸音粗糙、减弱及干罗音。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无法治愈。从事相关作业的人员一旦出现不适,应进行胸部拍片检查,及时脱离粉尘作业环境。(四)个人防护措施1.从业人员在上班时一定要穿工作服。2.存在粉尘的地方要佩戴面纱口罩。3.存在噪音的地方要佩戴耳塞

20、。4.存在有机溶剂毒物的地方,佩戴防毒口罩、手套。5.女员工要戴工作帽,长发不能露在帽外。不准穿裙子、高跟鞋、戴围巾。6.作业前检查服装是否会被机器卷入的危险。(五)如何预防职业病危害1.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安全卫生的管理制度、对工厂从业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培训,提高防护意识。2.加强工程控制,工厂在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要接受卫生部门审核,改革工艺流程,尽量使用一些低毒、无毒物质,加强通风排风装置,减低噪声。3.加强个人的防护措施,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4.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5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员工基本安全知识(30分钟)(一)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员工

21、权利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四条至四十八条规定,从业人员享有以下五项权利:1.享有工作保险和伤亡的求偿权从业人员享有这项权利的时候,必须明确四点:第一,从业人员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和伤亡求偿的权利。第二,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社会保险费和给予民事赔偿,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义务。第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从业人员首先依照劳动合同和工伤社会保险合同的约定,享有获得工伤赔付的权利。第四,从业人员获得工伤社会保险赔付和民事赔偿的金额标准、领取和支付程序

22、,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规定。2.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从业人员有权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也有义务告知从业人员有关危险因素和事故应急措施。3.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4.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从业人员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而对其进行打击报复。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生产经营

23、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时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从业人员在行使这项权利的时候,必须明确四点:一是危及从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必须有确实可靠的直接根据,该项权利不能滥用。二是紧急情况必须直接危及人身安全,间接或者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不应撤离,而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三是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首先是停止作业,然后要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采取应急措施无效时,再撤离作业场所。四是该项权利不适用于某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至五十一条规定,从业人员必须履行以下四项义务:1.遵章守规,

24、服从管理的义务从业人员必须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生产经营单位有权实施安全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服从。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从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3.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4.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一)建立、健

25、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第十二条报告事故应当包

26、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三)事故的简要经过;(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五)已经采取的措施;(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第十三条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第三十五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

27、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第三十六条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

28、的;(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第三十八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四)员工基本安全知识、消防安全教育一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1).由于用电设备和用电量变化无常,为了临时用电在原来的线路上接入大功率的电热设备,使其长期过载运行,破坏了线路绝缘,引起火灾。(2).电工对线路

29、缺乏维护和检修,致使长久使用的线路绝缘破损后发生漏电、短路等引起火灾。(3).铜铝导线连接,接触不良或时间使用过长,造成接触电阻过大,打出火花点或接点温度过高而引起火灾。(4).使用移动灯具的插头和插座造成接触不良而发热;照明灯具的位置与可燃物的距离过近,也会因温度过高而发生火灾。(5).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焊接仪器设备等,用完忘记切断电源,搁置在可燃的基座上,或者用完后,余热未散,立即装入可燃的包装内,因温度过高引起火灾。(6).使用的电热杯、电炉子、电褥子等电热设备长期通电,或忘记关闭电源开关,也容易造成火灾事故。(7).随便吸烟,乱扔烟头或火柴梗,也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8).为了增强文艺演出效果,使用鞭炮、烟火等易然爆物品而因起火灾。(9).不采取安全措施,违章使用电、气焊、火花落在可然物上引起火灾。(10).停电时,使用蜡烛照明,忽视安全,引然可燃物或动明火找东西时引起火灾。二火灾的预防(1).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消防门不能上锁,从业人员进入工厂或公共场所要记清安全出口、安全通道。(2).养成良好的用火习惯,不乱丢烟头或火柴梗。(3).不乱拉乱接电线,电路要安装漏电开关,对电路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4).不要在集体宿舍里使用煤油和电炉,不要在蚊帐内点蜡烛。(5).不携带火种,(火柴、打火机)进入工场,不在工场范围内吸烟。(6).爱护消防设施。如消防栓、灭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