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4.55KB ,
资源ID:1639482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3948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教科研课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教科研课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docx

1、大学教科研课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学生课题申报大学生课题申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摘要: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中国目前最重要最热点也是中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大学生就业难早以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长期以来大学扩招和就业政策的影响以及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等等原因造成的就业难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难题。今年是奥运年更是就业高峰年,那么面对残酷的就业压力这些莘莘学子应当何去何从迎接挑战呢? 202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去年增加64万,新一轮的“就业寒流”已经来临。除去10%考研、考博学生、专升本

2、学生以及出国留学生,再加上202X年待就业的70万至90万人,202X年实际需要就业的人数在600万人以上。短时间内,大学生的就业春天将不会来临。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政策 心理 体制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从202X年10月我小组在陈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以来,小组成员多方收集课题资料寻求对就业问题的深入了解,大家普遍收获颇丰,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明确了自己的就业观和就业方向,也鼓舞了身边的同学积极进取。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更加贴近大学生活,在收集资料

3、期间我们还对我校将近150名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用自己的小数据和国家的大数据作了一个对比分析。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毕业生作为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世界各国的宝贵人才资源,对于我国来讲,人才极其稀缺,现在的大学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它处理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一、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是一个持续变动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

4、到现在共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大学生的就业由国家统一安排,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统包统分”,其特点是“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负责到底”;执行的是“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大政方针。这种政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证了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要,缓解 我国地区之间人才需求不平衡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人才流向,有利于社会安定。(二)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以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传统的“统招统分”制度逐步改革,形成了以“供需见面”为主要形式,以“双向选择”为指导目

5、标的就业政策。“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政策顺应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适应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全过程。(三)90年代到现在1993年2月13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自主择业”就业模式的政策依据,它明确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以纲要为政策依据而确定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目标是: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

6、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在这种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将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而不再依靠行政手段由国家保证就业;用人单位也只能用工作条件及优惠待遇吸引毕业生,不能等待国家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给予保证;而高等学校作为就业工作的中介,主要为毕业生“自主择业”提供服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尽管国家已经提出了“自主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但到目前为止,“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仍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模式,这是因为“自主择业”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还需要一个过渡过程。在我国,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将要经历一个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市场发育过程,毕业生就业市场

7、的培育和建立还要有个时间过程。通过“双向选择”的政策过渡是必然的。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用人单位方面1、供需是首要原因: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2X年至202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6倍,特别是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就业地位,从而

8、引发其他严重问题。2、选材要求高: 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职员的工作经验,这给应届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很多困难,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往往用人单位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这主要是由于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造成的。3、专业相同的人多: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例如计算机、外语、煤炭、电力等相关专业。我们调查显示,50.86%的同学认为专业给自己的就业带来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42.48%的同学认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50.43的同学非常赞成

9、大学生自主创业;而且 61.4%的同学愿意去西部和基层就业.这些数据与我们想象的截然相反,说明我们大学生已经开始改变就业观念了。薪酬逐年降低: 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2X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2、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10、 3、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4、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5、思想观念转型慢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

11、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2X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2X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三)高校方面高等学校对其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在社会上顺利就业当然应该负责,但不能只盯在就业率上,而要着眼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前,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人才,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造成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一些高校传统学科、长线学科、就业率低的学科得不到有效控制,没有主动适应市

12、场需求;有些高职院校缺少突出的办学特色,虽然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可毕业生没有过硬的实践能力,上岗却难“上手”,甚至一些高职院校还在盲目地为“升本”奔波;有些本科院校也存在缺少特色和优势的通病。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暴露出了高等教育的质量、结构和高等学校的体制、机制甚至组织机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推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四、大学生毕业生心理分析由于择业问题的复杂性,毕业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加之学校就业指导,尤其是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开展

13、的不够深入,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面对现实和接纳现实大学毕业生大都自视较高,在走出校门之前,大都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开创一番大事业的宏大抱负。但由于他们涉世尚浅,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条件。在择业过程中大家并未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气质等与以后从事的职业是否匹配,没有深入考虑所选择的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产生不安或不满情绪,失去竞争的勇气。(二)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1、焦虑和急躁。毕业前夕,绝大多数同学都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己成长的单位和工作

14、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十年寒窗付诸东流,无颜回江东见父老乡亲;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包装”自己或临近毕业单位仍无着落的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这种焦虑,使大学生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常双眉紧锁,心情沉重,意志消沉,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注意力极度涣散,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惶惶不可终日,特别在遭受挫折后,对因自己“无能”而招致的“失败”怀有深深的自卑或自咎。2、自卑。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大学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知屡次受挫,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

15、为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求才若渴的用人单位,往往不能适当的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所长,甚至把自身的长处也变成了短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3、自负。与自卑心理相反,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学校为名牌学府,或因自己无论专业学习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或因凭自身较优秀的条件为不少用人单位所垂青,而在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一种睥睨一切、目空天下、高人一等的极端自负心理,往往是“这山看着那山高”,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导致与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5、重关系,轻努力。有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

16、一个大学毕业生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表现在就业择业中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听取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上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托关系,找门路,走后门上,达到目的则欣喜若狂,达不到目的则灰心丧气、萎靡不振。三、国外大学生就业政策国外大学生就业的促进措施可以归纳为三大类:1、需求促进措施2、供给促进措施3、供求匹配促进措施。需求促进措施的关键在于鼓励创业精神,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供给促进措施的核心在于提供市场激励,鼓励大学生从事特定的职业,改进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大

17、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供求匹配促进措施重点关注大学职业指导体系的完善。(一)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有些学校甚至以专注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作为学校的策略重心及竞争优势。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甚至将必修的“一般管理学”改为“创业精神管理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创业相关课程更已经高达24门,其他如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大学,目前都倾力专注于此领域,以求在新经济的趋势里站稳脚跟。创业激励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 (二)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则要求大学、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合作致力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大学应该

18、在所有的学科领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计划,以发展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毕业生综合技能;大学应该与公共及私人部门合作,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并将其融入大学课程规划与开发之中;大学应该确保市场了解毕业生的技能,既包括专业技术技能,也包括有效适应变化需求的技能;大学应该咨询产业、政府及行业委员会以确保将准确可靠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便于学生的职业决策过程。(三)英国的高等职业服务被公认为是全球的领导者,对许多国家的影响很大。在英国,国家并没有立法要求大学提供职业信息、建议与指导,但大多数大学均设立了专职的职业服务部门,提供大量的职业服务。除了帮助毕业生找工作,还为那些难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提供

19、特别服务。牛津大学是英国大学职业服务的杰出代表。牛津大学职业服务处的设立旨在为本校学生提供平等、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这些服务与指导包括:专门设立信息室,提供广泛的职业信息资源;提供所有空缺职位信息并能有效搜索;每周发送电子简报;每周编印空缺职位快讯桥并寄送给每一位最终使用者;保证学生获得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职员的指导和信息咨询,这些职员包括12位职业顾问和4位信息职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与交流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提供机会;与雇主共同合作为学生举办演示会。最引人注目的是,牛津大学职业服务不仅为现在的毕业生提供服务,而且也为所有在校学生服务,还为毕业4年之内的毕业生服务。五

20、、我们的思考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一)用人单位的对策1、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2、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3、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二)大学生的对策1、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

21、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2、还需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

22、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3、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4、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5、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

23、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三)高校的对策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实施高校扩招后,必须协调高校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必须实行不同层次教育要求水平不一的政策,如对高职教

24、育实行宽松政策,对于本科及以上教育采取宽进严出政策,保证教育质量。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四)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1、就业体制改革先行。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

25、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2、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实力和毕业生见习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上海等地与大中型企业建立联合见习基地的经验,对大中专学生根据不同专业实行36个月的见习期,增强就业能力。3、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政策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出国进一步深造,出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当前可以鼓励经济条件允许的大学毕业后到发达国家深造,学习国际一流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学成归国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4、就业观念普及最重要。鼓励大学生到条件艰苦地方就业。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

26、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2年或2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5、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人才政策,取消落户限制。6、就业保障的完善。完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使用人单位、高校、大学毕业生都在能人力资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已取得很大成果,但这仅仅是阶段性成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我们要大力推广在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工作,努力进取,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使得高校毕业生这支宝贵的人才队伍,到祖国最需要的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国家,发挥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吴庆)十七大报告十六大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