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3.34KB ,
资源ID:1643196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4319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

1、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枫叶红了教学目的:.通过认识植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2、,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枫叶为什么红了?小结。3.自学二十四节气三、环保在行动1.调查小麦、美化、玉米、大豆、白菜播种后时间、和收获时间。2.调查借助自然气候应当干旱、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措施3.考察一种作物的耕作时令并亲自种植。四、总结 2、大雁南飞教学目的:.通过认识动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唤起学生对

3、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是你发现动物有什么变化?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大雁南飞,队伍成一字形,飞行6890千米。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动物为什么离开自己的家园?小结:(1)雁南飞(2)逆流而上的鲑鱼(3)白鹭南飞三、环保在行动为动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四、总结 3、疯长的水葫芦教学目的:.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止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和治理生物入侵地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生物入侵的信息

4、,并能分析当地生物入侵的情况。教学重难点.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止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和治理生物入侵地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是你发现动物有什么变化?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生物入侵危害大。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什么是生物入侵?小结: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3、绿色冲浪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生物入侵有什么危害?小结: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

5、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具体而言,其导致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第四,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三、环保在行动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如何清除这些不速之客?小结:四、总结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目的:1.意识到人类生产队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知道人们为适应环境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搜集不同

6、地区的信息,了解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区域、文化不同存在的差异。教学重难点1.意识到人类生产队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知道人们为适应环境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教学过程一、导入,动植物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为了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人用自己的智慧认识、适应自然。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不同地区环境的差异小结:我国领土辽阔,地理位置差异大,温度、气候、物产、生存条件差异大。3.聚焦衣食住行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各地衣食住行的差异?小结:三、家乡资源大搜索1.

7、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2.小结:四、绿色冲浪指导学生自学。总结 5、消失的耕地教学目标:唤醒同学们保护耕地的意识能力目标:会做关于耕地情况的调查表情感目标:爱护我们有限的耕地课前准备:世界主要国家耕地柱状表,2000-2005年我国耕地减少情况饼状图教学过程:(一)出示世界主要国家耕地柱状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耕地并不多。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二)学生提出问题1.耕地哪里去了?2.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耕地?(师生共同讨论)(三)出示2000-2005年我国耕地减少情况饼状图。(让学生意识到耕地有限)(四)保护耕地,人人有责。(学生举出爱护土地的例子)(五)保护土地的措施1.土地整

8、理2.国家政策总结:“以耕地面积在减少”为主题,举办一次保护耕地的漫画展览 6.湖泊变小了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湖泊的存在是我们视野中美丽的一角2.为了留住美丽的湖泊我们能做点什么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 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需水2500毫升左右。脱水达到体重的2%就有症状:口干、舌燥。脱水达到体重的6%就会中毒。脱水达到体重的15%就会危及生命。 二、水污染及其危害 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水污染的防治 近几年来,杭州市在水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1.疏浚西湖和城区河道,2.

9、建设西湖引水工程和钱塘江一西湖沟通工程。 3.整治运河。4.建设运河截污处理工程。 5.建成市区污水干管工程和整治污水排放系统。 6.建成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我国城市目前最大的一级污水处理厂。 7.划定水源卫生保护区范围和建成自来水源保护工程。 8.搬迁和改造重点污染企业。9.杭州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改善。1998年12月1日起。10.杭州市区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品(包括含磷洗衣粉、肥皂和洗衣液)11.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无磷化省会城市之一。目前,许多城市水资源紧张,北京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人。我国荒漠化每天损失近1.5亿元。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

10、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7动物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以前拥有的动物为什么消失了2.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意识课前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认识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华南虎,朱鹮,褐马鸡,扬子鳄,黑颈鹤,藏羚羊,麋鹿(二)它们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对大熊猫了解得多)(三)探究动物消失的原因1.动物生存环境的恶化2.用于人类的食品和装饰3.恶意捕猎4.环境污染(四)如何保护动物?(学生讨论为保护动物出一份力)(五)保护动物,从自身做起。1.放养动物2.拒绝穿皮草3.拒绝野味总结绿色延长线:成立“小动物保护协会”8 星星不见了教学目标:

11、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活动准备: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教学流程设想: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

12、,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 本次活动虽是平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

13、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9、难以去除的口香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口香糖残渣对环境的污染,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增长生活常识。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和课堂的讨论,为处理口香糖污染出谋划策。情感目标:经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爱护环境卫生,提高公共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口香糖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为环保做好事的习惯。三、教学难点:认识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研究消除口香糖残渣的方法。四、课前准备:课前学生组成小组,自行查阅有关资料。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4、。1.细致地去想想,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着这样的镜头。镜头一 “悄悄”将口香糖吐在公交车上 镜头二 广场的口香糖随处可见,“城市黑斑”不少 镜头三 清理人员用手要一点点抠着人们随地吐出的口香糖 镜头四 校园中多少教员反复重申请不要随意吐、抹 镜头五 青少年、儿童,用手和口交替玩弄口香糖 在这一幕幕下,我们又该去说些什么呢?2.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些“黑色数字”吧!2004年国庆节后,据有关部门统计,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就发现60万块口香糖残渣,经实地测算,刨去纪念碑、纪念堂的面积,平均每平方米有5块口香糖残渣。而要彻底清理这些残渣必须使用特制的清洗液和铁铲、铁刷两样工具,清洁工要先戴上白手套

15、,将特制清洗液倒在黑残渣上,当残渣软化后,用铁铲砸二三十下使残渣表面断裂,然后用钢丝铁刷横刷纵刷80到100下,直到黑色痕迹消失。据计算,清理一块口香糖残渣需要36秒到1分半钟,清除一块口香糖残渣至少需要花费1.1元。看到如此种种,我们不该去一起关注口香糖的问题吗?不该一起去呼吁些什么吗?不该从自身中去做些什么吗?(一)交流讨论,引发思考。1、交流查阅的资料,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从资料中了解到,口香糖的主要成分是糖粉、糖浆以及胶基,糖粉和糖浆都是溶于水的,在口腔中咀嚼时会随着唾液慢慢溶化掉,经过人们咀嚼后吐出的主要是胶基。胶基具有很强的黏合性,这就是为什么地上的口香糖痕迹不容易清洗的原因。

16、胶基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橡胶和碳酸钙。一般口香糖弄到了衣服上,头发上黏糊糊的,越清洗越费劲,它的残渣也不易分解,将它埋在地里对土壤也有很大污染。2、给口香糖算笔道德帐2002年10月,从北京天安门广场清理口香糖残渣工作中了解到,卖一块口香糖0.2元,清理一块口香糖残渣要花费1.10元。拒市场销售额计算,北京一年消耗8700万块口香糖,都吐在地上,要污染1.74万平方米的地面。3、展示摄录的口香糖残渣污染的地面。(有学校的操场、有小区的公园地面、有街道的路面)与美丽的建筑形成对比。4、讨论组小结:(1)口香糖具有很强的黏合性,如果粘在地上便很难清洗,进而对环境造成损害。乱吐口香糖也增加了环卫工

17、人的劳动强度,当看到环卫工人在一点一点地清理地上的口香糖残渣时,你会怎么想呢?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请不要乱吐口香糖。(2)和乱扔废纸、瓜果皮等物相比,随地乱吐口香糖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容易传染疾病,其严重程度并不亚于“随地吐痰”。试想,一块口香糖在你的口中停留很长时间后,虽然让口腔清新了,但也带上不少细菌,如果你随口吐出,一定会给别人带来新的“污染源”,所以为了大家的健康,请不要随口乱吐口香糖。(3)乱吐口香糖者,影响的不仅仅是你的个人形象,还会影响他人的心情。试想,如果你踩到了他人随地吐的口香糖,那双崭新的皮鞋被这倔强的黏稠物缠住不放,或者粘到鞋底,再次迈时一步一粘,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所以

18、为了你自己不被口香糖缠上,请不要随地乱吐口香糖。既然口香糖对环境有如此严重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减少口香糖对环境的污染呢(二)交流设想,制定方案。1、多多进行宣传教育。比如电视上多做这方面的广告,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多张贴这方面的宣传画,经常提醒大家。例如:树个“标靶”。在一些公共场所,尤其是在一些青年人喜欢去的地方设立一些小靶子或者一些卡通像。有些卡通上还写着一些字,比如“你有口香糖么?”“有本事你就用口香糖粘我。”“你能击中靶心么?”吸引人们投掷嚼剩的口香糖。这样,就可以用一种很有趣的办法把嚼剩的口香糖集中起来,随后的处理就方便了。2、厂家最好开发环保型口香糖。3、发现乱吐口香糖的人就罚铲一小

19、时口香糖,惩罚的人体会到清除口香糖的困难后就不会再乱吐口香糖了。4、登记乱吐口香糖的人的大名,并把每天吐口香糖的人名登在报纸上,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很没面子,也就不敢乱吐口香糖了。(四)行动起来,消除口香糖污迹。1、怎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呢?不吃口香糖,在社会上不随地乱丢口香糖残渣;每当吃口香糖时,要把口香糖残渣用纸包好,再投放到垃圾筒里。2、用心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小区清除口香糖污迹。从活动中体会消除口香糖残渣的艰难,并把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3、学生写建议,宣读倡议书,发保护环境、清除口香糖污迹的宣传单。(五)课外延伸。1、口香糖只是环保的一个小小的部分,环保就在我们身边,你们发现我们

20、身边有哪些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吗?(一次性的饭盒,白色污染,难以处理;一次性筷子,浪费树木,助长了乱砍乱伐,等等。)2、我们只有一个家,一个地球,为了我们自己的明天,我们应该怎么样让他永远美丽呢?(达成共识互相监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家上台签名,表示环保的决心。10、白色污染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2.通过真实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二)能力方面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

21、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资料,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学难点:运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1)硬件方面:网络教室(2)软件方面:相关环保网站、多媒体教学网系统等活动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段有关“白色污染”的视频。2.教师引导:从这段录像上,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二.联系实际,调查计算。1.收集统计数据说说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全班呢?调查每个年级有多少人?算一算全校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完成下面统计表。全校同学的家庭每天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平均数)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呢?如果一个塑料袋的面积是

22、4平方分米,请你计算一下全校学生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地,占地多少平方分米?我们现在上课的这个电脑室大约有150平方米,如果把这些塑料袋铺地,大约可铺多少个电脑室?2.小结:看了上面统计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呢?三.主动探索,自主学习1.过渡:同学们想知道更多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吗?2.教师提供搜索路径,学生分组上网浏览、搜索、下载有关“白色污染”的文字或图片。3.学生汇报展示获取的信息,教师及时进行评价、交流四.制作读书卡片 1.过渡:同学们,说到不如做到,还是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你们刚才下载的文字或图片制作有关保护环境、清除白色污染的读书卡片或电子作品。2.小组合作制

23、作读书卡片或电子作品3.轻音乐伴奏五.作品的展示与评议通过广播向其他学生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评议。六.总结交流,反馈提高1.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实践活动,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怎样更好地来保护环境,消除白色污染。2.教师小结:同学们,塑料袋是有毒的,而且在十几年内是不会被分解吸收的,把这些塑料袋扔在地上,会污染大片大片的土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有人称我国的城市是被垃圾所包围的城市。虽然,我们每人每天扔1 个塑料袋好像不多,但如果全校、全城、甚至全国算起来的话,对环境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因此,保护环境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

24、件小事做起。11、遗弃的电池(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体验合理地进行推断和预测,获得“发现探索分析评判”的研究方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更好地形成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二)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怎样落实在行动上。对数据的合理分析。(三)教学过程:(1)查一查:学生通过课前在图书馆或网上查阅废电池处理的资料,了解情况。(2)看一看:教师利用电脑图片,展示废电池的危害性及日常生活中的处理情况。通过查阅、观看,可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促使学生去思考。(3)想一想:为了

25、美好的生活和人类的健康,我们能做点什么呢?(引出课题)(4)组建:动手组建“热点调查”节目,成立“小记者”站。面对一个实际问题,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去调查,而是通过组建“热点调查”节目,来为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展开调查搭建舞台,成立“小记者”站,可使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参与者,能带着热情、任务去展开调查。(二)分组活动(实情调查亲自体验)1.活动一“小记者”培训:(1)此次调查的目的、问题、对象是什么?(2)你选择哪种调查方式?样本如何选取?在调查时应注意什么?(3)请你参照课本附录(1)自主设计调查问卷。自主设计调查问卷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设计时也可能会出现缺乏针对性、合理性的调查问卷,

26、例如:有些项目写成了废电池的危害等。因此,安排(4)。(4)组内交流调查问卷,取长补短,及时改进,小组统一通过“交流改进统一”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助中完善调查问卷,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2.活动二“小记者”出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向社会,进行抽样调查。让学生回归社会,获得第一手材料,体验“社会人”的辛酸,从而锻炼意志品质。3.活动三“小记者”回站:分小组交流调查中的感受、体验,准备下阶段工作。交流有助于学生内心世界的表露,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三)科学探究(整理描述严谨思维)学生从调查问卷上只能粗略地认识问题,为了引导学生精确、理性地认识问题,必须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1.思考我们如何用所学知识,将

27、数据整理描述出来呢?(学生讨论,达成共识)2操作。先制作调查统计表,整理数据,填人表格,然后针对整理结果,绘制统计图形。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及算法化,框图化,程序化的思维方式。(四)合作交流(分析数据发展思维)1.思考针对调查结果,你对废电池的处理有哪些发现和建议?2.交流召开信息研讨会,分组交流,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小组长进行汇总。只要学生想说、敢说,能表明自己的观点,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3.预测学生往往会出现对问题把握不准确,建议容易忽略缺乏实用性、创造性的情况。4.措施各组选派“热点调查”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用榜样激励的方式可让学生改

28、进学习,同时由学生主持节目,还可增强学生“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才能。5.点评教师点评,并作出总结性评价,活动结束。(五)自我反思(小结评价优化思维)(1)写一篇简单的调查报告(增加家长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收录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2)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满意的调查报告在网上发布,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社会评价)学生通过反思,可理清调查程序,优化思维。安排调查报告,网上发布信息这两个作业,一方面可多元化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将研究成果向社会发布,从而使本节学习更具开放性。12、电子垃圾 一、活动内容:生活中电子垃圾与环境污染问题 二、主题

29、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有关电子垃圾的知识,使同学对电子垃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获得实践体验和感受。 三、活动准备: 1.事先查阅有关电子垃圾与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 2.建立专题网站,收集部分资料。 3.准备相机等设备记录部分活动过程。 4.联系旧电器回收及处理利用站,进行参观采访。 四、具体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机。电视机,手机等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

30、的方便,但对我们的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的危机,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电子垃圾与环境的问题。你们觉得该研究或者探讨哪些问题呢? 二、定题质疑 1.电子产品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那它有没有不好的方面?(思考、讨论) 2.电子产品报废后如何处理? 3.报废后的电子产品对环境有何影响? 4.如何绿色环保的处理回收电子垃圾? 三、归并总结,提出研究内容: 1.电子垃圾的产生; 2.电子垃圾的发展状况; 3.电子垃圾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危害; 4.电子垃圾的绿色环保处理。 四、自由分组、小组合作展开调查研究 1找出核心问题,定好研究目标 a.电子产品的调查 电子产品类型及作用 说说我们目前的电子产品使用情况 电子产品的使用的寿命调查 b. 电子垃圾的产生和发展状况的调查 了解电子垃圾发展的历史知识 世界电子垃圾发展历史 我国的电子垃圾发展历史 c.电子垃圾产生与环境污染的调查 报废后电子产品的去向调查 电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 d.电子垃圾的绿色环保回收处理 2.进行具体分工,分工合作、查找资料 3.制订课题研究方案、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五、抓住重点、汇报指导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