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0.52KB ,
资源ID:1645263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4526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docx

1、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人为申请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成果,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学位论文格式,特作如下规定:一 基本要求1 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2 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3 学位论文一般应用中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正文不少于2万字,博士学位论文正文要求5-8万字。学位论文内容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文字简练、层次分明、说理透彻、数据真实可靠。4 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有关文献,硕士学位申请人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一;博士学位申请人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二。综述部分应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在论文中引用了文献内容的,应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5 量和单位及其符号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

3、规定,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应执行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同的量必须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得一符多义,含义相同的量则必须用同一符号表示。学位论文应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专业术语应统一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或本学科权威专着和期刊通用的专业术语,且前后应一致;标点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数字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6 图文精选,切忌与文字或表内容重复,图中文字、数据和符号应准确无误且与文字叙述一致,图应有图号和图名,图名应简洁明确且与图中内容相符。表应有表序和表名,表名应简洁并与内容相符。图、表和公式应分别

4、顺序编号。二 题名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既要准确地描述内容,又要尽可能地短,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三序或前言(必要时)序或前言并非必要。序或前言一般是作者对学位论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选题的缘起、背景、主旨、目的、意义,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和致谢中陈述。四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是学位论文极为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论文的窗口,并频繁用于国内外资料交流、情报检索、二次文献编辑等。其性质和要求一般为:

5、1 摘要即摘录论文要点,是论文要点不加注释和评价的一篇完整的陈述性短文,具有很强的自含性和独立性,能独立使用和被引用。2 应含有学位论文全文的主要信息,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新见解或创新性,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创造性成果。3 内容范围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以及所涉及的主题范围。(2) 方法所用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手段、装备、程序等。(3) 结果实验的、研究的、调查的、观察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得到的效果、性能等。(4) 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建议,预测等。(5) 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

6、、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4 摘要的详简度视论文的内容、性质而定,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一般为500600汉字,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一般为1500汉字左右。5 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计算机程序,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6 关键词应用3至8个,另起一行置于摘要下方。涉及的内容、领域从大到小排列,便于文献编目与查询。7 应有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语摘要用词应准确,使用本学科通用的词汇;摘要中主语(作用)常常省略,因而一般使用被动语态;应使用正确的时态,并要注意主、谓语的一致,必要的冠词不能省略。五引言或绪论引言或绪论应简

7、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六正文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研究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各章节标题应大致对称,内容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论证关系,各部分篇幅长短不宜悬殊太大,章节标题也不宜太长。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七结论经过对实验记录和

8、实验结果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归纳出若干有机联系的论点,并对本研究成果的意义、推广应用的现实性或可能性和进一步发展的探讨加以论述。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八致谢对在完成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导师、校内外专家、实验技术人员、同学等表示感谢。九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可列于参考文献表的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会议论文集、专利和学位论文等。其着录格式分别如下:1 图书:顺序编号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al)书名版本(第x版)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2 期刊:顺序

9、编号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al)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年号卷号(期号):起页止页3 会议论文集:顺序编号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al)文章名称in(见):整本文集的编者姓名ed(多编者用eds)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4 专利:顺序编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年,起页止页5 学位论文:顺序编号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年份十附录(必要时)包括详细的公式推导、实验数据、计算程序、援引他人的原始资料、数据及其设备条件等。学位申请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

10、学术论文目录置于附录1,格式同第九条要求,并逐篇注明署名单位是否为华中科技大学。十一编排格式要求及示例学位论文平装封面由研究生院统一印制。论文外形尺寸以16开本为准。装订顺序为:封面、封二、序或前言(必要时)、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次页、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封三、封四。学位论文文字排版的字号、行距、字距的大小,以版面清晰、容易辨识和阅读为原则,一般可参照下面要求进行排版:章和节的题名用黑体,字号分别用3号和4号;文章段落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不小于三分之二字高度;正文中标题一律左顶格。博士学位论文精装本封面式样(略)博士学位论文精装本扉页式样(略

11、)学位论文书脊式样(略)目次页编排式样(正文编排格式从目次页)目录(3号黑体)前言(4号黑体)(必要时)摘要(4号黑体)Abstract(4号)1 绪言(4号黑体)11 XXXX(4号宋体)(1)12 XXXX(3)13 XXXX(5)2 理论分析21 XXXX(6)22 XXXX(8)23 XXXX(10)24 XXXX(11)3 实验研究31 实验材料(13)32 实验装置(15)33 实验方法(17)34 实验结果(19)4 数值计算与仿真41 XXXX(21)42 XXXX(23)43 XXXX(25)5结果分析与结论(讨论)51XXXX(28)52XXXX(30)53XXXX(31)

12、致谢(32)参考文献(33)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37)附录2(38)论文样本(见下页)分类号 学号学校代码10487密级硕士学位论文XXXXXXXXXXX学位申请人:XXX学科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指导教师:XXXX教授答辩日期: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MaintenanceandControlofVLRDataStructureforJPMGSMMobileSPCCandidate:BianRongguoMajor:Electron

13、ics&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upervisor:Huazhong 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WuhanOct,2002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14、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论文属于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摘要本论文讨论了VLR数据结构维护与控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随着移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广泛的在全球商用。在实现GSM网络子系统时,需要综合运用包括现代数据库技术在内的多项计算机技术。VLR系统属于综合性数据库系统,并具有移动通信的特点,特别是实时性

15、要求较高。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涉及的现代数据库技术,并对JPMGSM系统框架进行了描述。再根据系统特性分析,分别提出了VLR系统的层次模型、以树形结构为基础的数据框架、面向对象的通用数据结构设计,以及用多链结构满足实时性要求的VLR数据结构维护和控制策略。本论文在第四章从树的链式存储结构研究出发,提出了VLR数据结构维护和控制的有效方法,即适应异构表的基于双向指针的增强多叉链表表示法。其核心内容是:以二叉链表表示法为基础,用基于双向指针的增强二叉链表改进数据结构维护控制效率;用适应异构表的增强多叉链表解决用户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和操作复杂度的矛盾。同时,运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出通

16、用数据结构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内存资源的动态管理。本论文的研究为综合运用多种数据库技术实现复杂系统提供了启发性的案例,对通过改进传统数据结构的方法来实现复杂数据关系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文中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的通用数据结构设计对于其它行业的系统设计也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移动通信拜访位置寄存器(VLR)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链表ABSTRACTInthisthesis,.VLRsystemisacomprehensivedatabasesystem,Mobile目录(3号黑体)摘要 21ABSTRACT 231绪论移动通信的发展 (27)移动通信网中的数据库技术 ()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中

17、的数据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课题背景、来源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2VLR数据库特征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具有的数据库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3VLR数据结构维护控制策略系统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MSC/VLR体系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总体设计(层次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功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性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数据对象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事务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数据结构维护控制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4VLR数据结构维护控制关键技术树的二叉链表表示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基于双向指针的增强

18、表示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适应异构表的增强多叉链表表示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数据结构维护控制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内存资源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5VLR数据结构维护控制的实现数据存储 (错误!未定义书签。)整体数据结构的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数据对象管理表的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应用接口层的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通用数据管理层的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资源管理层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应用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6改进方法优化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可靠性监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内存的自适应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其它行业的应用

19、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束语 (28)致谢 (29)参考文献 (30)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1绪论(三号黑体)移动通信的发移动通信的发展,已从80年代初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90年代以数字蜂窝和数字无绳电话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由CCIR(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提出的作为未来实施个人通信(PCS)【1】方案的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2】【3】【4】【5】,以及面向21世纪以移动多媒体集成系统为代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这个过程反映了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随着通信网的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移动化、个人化,数字移动通信正得

20、到迅速的发展。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和微处理器的发展打开了实现复杂系统之门。蜂窝概念由贝尔实验室提出,1979年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芝加哥开通。1981年9月北欧国家设计的NMT(Nordic移动电话)系统在瑞典首先投入运行。由AMPS演变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于1985年在英国投入应用。到1992年,这些以频率调制的模拟语音传输为基础的蜂窝系统用户数量已达到6百万左右。1982年诞生了移动通信特别组(GSM)负责制订欧洲独特的移动通信系统,1986年实际开始制订规范,1988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创立,GSM隶属于该组织。同一时期还有美国、日本

21、提出的数字系统DAMPS、DPC等,并且在1990年美国高通(Qualcomm)又提出了采用码分多址(CDMA)无线接入技术的蜂窝系统,全球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全速发展时期。1991年为了与900MHz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6】【7】【8】【9】相区别,移动通信特别组更名为特别移动组(SMG)。1992年GSM系统在欧洲全面开始商业服务。1990年起,GSM开始向全球扩展,1993年进入我国,并且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已经或将要开通GSM系统。GSM作为规范最完整,技术最成熟的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世界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满足多媒体通信和全球漫游的需要,1985年IT

22、U提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念FLPMTS(未来陆上公用移动通信系统)【10】,并于1996年改名为IMT-2000(国际移动通信系统),它的核心网是由GSM系统的核心网GSM-MAP和AMPS、IS-95的核心网ANSI-41结束语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建立VLR数据结构来改善系统维护与控制进行论述。从分析VLR用户数据特点着手,在原有JPMGSM平台框架下提出VLR数据结构维护和控制的改进方法,主要成果有:提出用基于双向指针的增强二叉链表表示法优化数据删除效率;用适应异构表的增强多叉链表表示法解决异构表结构通用性和操作复杂度的矛盾;用对象管理方法解决脱离事务的数据结构维护和控制,并有效降低备份负担

23、。同时提出了用户数据快速索引的Hash算法,双向链表实现循环资源管理以及VLR数据库的层次设计。作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了系统主体数据结构设计,以及通用数据管理层编码、并进行了部分系统调试测试和商用开局测试工作。成功的达到了VLR系统改造的目标,使系统容量由2万用户提升到615万用户,扩展了VLR业务,支持phase2+版本的GSM规范。由于该数据库数据结构的设计要满足较高的实时性要求和系统平台要求,难以直接借用商用数据库系统,许多设计思想是在系统实现过程逐步予以改进的。系统设计综合运用了大量数据结构方法,实现了通用数据结构维护和控制,为系统的扩展留下了较大的空间。VLR系统的成功商用运行也给

24、本文论述的内容强有力的支持,使该系统设计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讲述的设计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算法的优化、系统可靠性监控和内存分配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不免有疏漏甚至错误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指正!致谢本文是在导师XXX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几年的时间里,XXX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中都给予了作者莫大的指导和帮助,使作者在理论上得以不断提高,掌握新方法并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同时XXX在精神上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对作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一直给予着深切的关怀,这些都增强了作者的信心,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信心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XXX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作者深受感染并受益匪浅。在此,仅以论文献给所有关心并帮助过我的人们!参考文献【1】 李进良.个人通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3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3号黑体)1彭勃.电力企业在竞价上网中的博弈策略.计划与市场,2000(7):5355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