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66.09KB ,
资源ID:1655889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5588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纪录片个园记忆中声音元素的表现力毕业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纪录片个园记忆中声音元素的表现力毕业论文.docx

1、浅析纪录片个园记忆中声音元素的表现力毕业论文浅析纪录片个园记忆中声音元素的表现力毕业论文5.结束语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浅析纪录片个园记忆中声音元素的表现力The fusion of authenticity and artistry Analysing the expression of sound element in the documentary film of Memories of Geyuan 作者:* 指导教师:*引言: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作为视听艺术的纪录片无论是画面语言还是声音语言都是为纪录片的真实性服务的。与此同时,艺术上的加工也是必要的环节,但

2、艺术上的加工是要求在不脱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现与再生。有人只重视画面语言,对于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语言认为只是“配音”而已。其实声音和画面在表现力方面上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声音来说,它在片中与画面一样是形神兼备的独特元素,声音在纪录片中有着它特殊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感染力。1.纪录片中声音的介入翻开纪录片历史的书本可以得知纪录片是随着电影的诞生而诞生的,从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影片工厂大门(图1)的上映就标志着纪录电影的诞生。但是仅仅只有画面有时无法传递更多的信息,于是“讲解员”出现了。在影片放映的时候,他们会站在银幕旁对影片的容进行介绍,而这种讲解形式

3、就是旁白的雏形。虽然这时候的“讲解员”对画面的解说并不属于纪录片本体,但是它的出现也恰好体现了观众对电影中的有声语言的渴望。就像电影刚出现时电影虽然是无声的,但是在放映现场却存在着配合影片画面的音乐一样,以满足人们对“视听”体验的需求。 图11.1 声音的探索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纪录电影大师吉加.维尔托夫认为:电影声音也是电影的一种素材,它不能不加考虑地堆砌在影片中,需要导演做出取舍和加工。维尔托夫于“1916 年创办了个人音响实验室,以便进行音响和语言的蒙太奇组接实验”1。在他的两部纪录片热情顿巴斯交响曲和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中进行了声音创作的探索。在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中维尔托夫对声音的探索

4、拓展到了音乐的领域,他利用音乐风格及情绪的变化来传达影片的情绪,由音乐来控制段落之间的转换,由音乐来确定整部影片的基调,但是声音的运用是建立在影像传达的基础之上,两者相互影响和配合。这种声音创作的探索使得电影声音渐渐具有了各种艺术表现力真实性的再现,控制节奏,表达情绪,参与叙事于是受维尔托夫的启发,在我的作品个园记忆(图2)中,我对整部影片背景音乐的选择上进行了探索。从我的主观想法和作品中的画面上出发,呈现出来的容是富有自然 清新与古典气息的,我也想呈献给观众优雅与古典的场景,听到声音便可领会到绿竹丛丛,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我想到了古筝曲。古筝曲往往给人清新,优雅的感觉,而我希望我的纪录片正

5、是这种基调。图21.2 声音观念的形成说到纪录片创作不得不提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著名纪录片导演约翰.格里尔逊。在纪录电影领域中,格里尔逊除了对影片容、主题等表现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拓展,更表现在其对形式的开拓与创新。例如,“在锡兰之歌、夜邮、彼特与鲍特、采煤工作面等影片中对声音的使用都极富想象力,声音观念和实践都远远超过当时在摄影棚拍摄的影片”2。格里尔逊同时又创造了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即“画面+解说+音乐”。通过这种形式,由画面与解说以及音乐的不同组合关系, 也使得纪录片的风格产生相应的变化。但是,格里尔逊的创作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并对后世的纪录片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有的时候

6、这种模式由于常常运用权威性十足的、说教功能强大的画外解说词进行宣教,太过于明显地强调了创作者的意图和理念,使声音,尤其是解说词遮蔽了画面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美国电影理论家比尔.尼柯尔斯曾经在纪录片的人声一文中指出这种模式的不足在于解说词与画面的脱离。所以,二战之后, 格里尔逊模式便销声匿迹了, 继之而起的是所谓真实电影派。不过, 虽然真实电影能够向观众提供现场实况和豪不掩饰的生活状况,但缺少对生活的思索和对背景的开掘。于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快便出现了访问谈话式和个人追述式两种新的模式”3。在这个过程中, 纪录片中的声音经历了从“说给观众听”到带着大家去生活中“寻找生活的丰富性与多样

7、性”。而不论是哪种创作模式,声音都为纪录片的真实性、艺术性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国家也渐渐出现了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纪录作品,比如望长城、话说长江、沙与海、英与白、故宫、小人国等作品。在了解到这一转变观念过程的我的作品中就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不论是在影片解说词的设计上还是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我都特别注意还原个园一个给人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特征。因此,在影片解说词的设计上我经历了呆板的描述到个人有感而发的过程,以我的亲身经历与感触写下我想要达到的声音解说词的理想效果。2. 纪录片个园记忆中声音的真实性2.1声音的真实运用“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容为基本素材,真实纪录人类社会

8、生活为根本宗旨, 真实性和客观性、体验性和思考性是它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4在纪录片创作中,同期声的使用不仅是纪录片再现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表达情感、进行故事叙述的重要手段之一。虽说不用现场同期声,而用解说词的话,艺术魅力会大大的减弱,但是在我的创作作品中却弱化了同期声带来的效果,强化了解说词的魅力。因为我的主题是个园这样一个风景人文的、纪录人的观赏情感的纪录片,因此我更多的是想通过我的探索与研究以普通游人的观点真实的纪录下来,再以解说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到真实的个园,这或多或少也代表着普通大众的看法,所以更能贴近观众的的心,让大家通过我的纪录片中的解说对个园有一个更具体更清楚的认识与感受。就像前

9、段时间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图3)一样,不看画面先闻其声我就能真实的感受到那食物的美味。当然这与解说人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解说人情感、语调的等真实流露对整个纪录片的好坏与否都有着莫大的关联。因此在我的作品解说人的选择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大问题。一开始,我觉得用自己的声音就行,因为我自认为普通话发音什么的还是比较标准的,于是我就先录了一遍我自己的声音做解说词放在我的作品中试听了一下,没有想象中的感觉理想,可能因为是自己的声音再加上录了很多条有点听觉疲劳,感觉不出什么毛病。于是我就立马渲染出影片发给了指导老师,让指导老师给我指一指当中的毛病。果不其然,指导老师一听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我的解说词的配音发音虽

10、然没什么问题但解说时没有加入自己的情感,整个解说平平,无法让人有种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感觉,声音的真实性的表现完全没有,同时老师也建议我找个男声来配可能效果会更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期录音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纪录片最后的表达效果。于是我重新思考了作品中声音的真实性到底该如何表现出来。这时我脑海中已经有了配音的人选,曾经和我一起参加过诗歌朗诵的我的同班同学*,他的声音很富磁性且平时说话听起来也很温和,和我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很谐调。因此我找到了他,在配音当天不像我第一次那样飞速的读完就收工,我们一起讨论着,反复推敲着,我们也一起看了国家宝藏、舌尖上的中国等电视纪录片,研究了里面声音的

11、处理,学习并探索着录完了解说词。随后就立马配到我的纪录片当中,效果果然立竿见影。声音并没像先前那样脱离了画面与解说的真实性,反而有提高了我整个作品质量的感觉。闻声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像是一个温柔的倾述者提醒着你个园的魅力所在。同时我又发了一份给指导老师,老师也很满意这样的效果。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欣喜,因为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声音的真实性在我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这更加促进了我继续深究的动力。图32.2 声音的真实与表现力 纪录片最大的魅力在于真实,它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容为基本素材,真实纪录人类社会生活为根本宗旨。因而,真实性和客观性、体验性和思考性是它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纪录片的真实不仅在于在

12、的容与逻辑真实,也和外在的画面与声音真实息息相关。那么,在纪录片创作中,声音的真实与表现力是如何展现出来的呢?下面我就做一个简单的举例分析。 随着当代纪录片创作观念的变化,使纪录片更加强调真实与表现力的作用。例如舌尖上的中国吃粽子的细节。粽子有清新的粽叶味道,香气扑鼻的糯米味道,但糯米黏性带来的食欲,我们不会特别注意。当粽叶与糯米分离时的那个声音,也是引起食欲的一种体现,听到粽叶与粽子分离的声音时,视觉与听觉互动,声画同步,其表现力给人最大限度的真实性感受。对于真实性的体现,各种体现客观本质的同期声都是重要的元素无论是被采访者的现场谈话,还是现场的各种音响。同时在创作中还会涉及一些非同期声音,

13、包括解说词、无源音乐2和音响资料。再比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倒绿豆的声音,用到的是鱼粮,把鱼粮倒在一个防晒服上,来模拟一捧绿豆倒在袋子里。摄制组使用的生活音效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生活,用的东西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比如说木桶、脸盆等。如此组合起来的声音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现场。其真实的表现力也发挥的恰到好处。 那么,在我的这样一个纪录风景人文,以纪录人的观赏情感的作品中,该如何将声音的真实与表现力展现出来。在上面一个小结我提到了我尝试了弱化同期声带来的效果,增强了解说词的魅力,于是声音的真是与表现力就要在解说词中体现出来。比如在解说“个园之名甚个据人讲当年园主人为求园名,花了不少银子,才有了个园这个名字。

14、清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而园主又爱竹,于是乃取竹中之个且形似竹叶才有了这个名字。其实个园的用心还远不止于此。”这一句时,解说人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的讲述,但是其中又有从疑惑到明了到感慨的一个过程。细微变化中让人深深体会到个园的每一处用心。如此解说词与解说人声的结合也最大限度的还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真实与表现力也是我所想要传达出来的。3.纪录片个园记忆中声音的艺术性 3.1声音的艺术性制作纪录片音乐的选取一定要与纪录片所表现的真实主题为基础,再加上艺术性的处理从而能从一个侧面来体现纪录片的艺术风格特点。纪录片故宫(图4)中声音的制作是兼民族与大众、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于一体的艺术性创作。

15、既带有浓郁的中华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又有世界性、流行性很强的音乐,能够更好地吸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层次的观众。著名作曲家苏聪、唐建平、广天等人为故宫专门创作了100多分钟的各种主体的音乐片段。音乐中所描述的环境和氛围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影片的容,每段声音都带有艺术性的制作。比如朝廷的祭奠就用了凝重庄严的声音,孩子的游戏就用了欢快活泼的声音,战场的杀戮就用了激烈残酷的声音,宫廷的阴谋就用了阴暗灰蒙的声音,历史的厚重就运用了浑厚雄壮的声音这么多声音的完美组合,很好地表现了影片的容,由此可见声音的艺术性制作对纪录片中声音的表现力有着极大的作用,并将声音的艺术表现力在纪录片中运用发挥

16、的淋漓尽致。因此,在没有那么多专业人才和设备的我的个人毕业设计作品中,如何进行声音的艺术加工,又能在我的纪录片作品中很好的发挥出来成为了继解说词后又一个需要我深入研究与思考的重大任务。首先,在声音的探索那一小结中我有提到我给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定位是富有自然清新与古典气息的,并且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编辑与处理。于是,我想到了古筝曲,古筝曲往往会给人一种古典、清新、优雅的感觉。又有前人留下的典,比如纪录片老舍先生京味十足的单弦音乐的运用以及纪录片龙脊中富于民族气息的民歌四季歌的运用,都很好的利用了音乐来凸显的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因此,更坚定了古筝曲是我的不二选择的想法。经过很多次的筛选,最终确定了

17、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作为我的主题音乐。听到高山流水很多人会想到伯牙与钟子期的至真友情,“伯牙摔琴谢知音”不也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同等道理,对于我真实的表达我作品也有着促进的作用。我的纪录片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春山苍翠,夏山香浓,秋山飘丹,冬山飞霜的容,在声音的截取与制作时我特别注意了对之进行艺术性的加工与处理。春景我截取制作运用了生机盎然、轻快明亮的音乐,夏景我截取制作运用了热情洋溢却又有点清清淡淡的音乐,秋景我截取制作运用了美好明丽的音乐,冬景我就截取制作运用了静静的又有点惆怅的音乐。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声音的制作再加以艺术的整合,我觉得也能很好的表现影片的容。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声音的艺术性的加工

18、与制作,使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纪录片中的声音都不是随随便便出来的声音,都应该有他的真实意义与艺术意义的存在。声音的艺术性制作也就是这么一个神奇与巧妙的存在。图4 3.2声音的艺术表现力 纪录片的声音可以丰富纪录片的容,加强纪录片的艺术性、现场感,表现纪录片的风格和主题。纪录片在创作中首先要做到声画结合的真实美,要具有纪实意识;其次要懂得声音的写意性表达。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 通讯中的探索中写道:“宇宙是一未来的听觉空间图我们可以从一个广泛的围听到任何一个方向、距离传来的声音声音的基本特征就是充满了空间。”5因此,在当代纪录片的创作中,必须同时认真对待生活中的各种视觉形象以及在时空中运

19、动的各种声音形象。我觉得我所拍摄的纪录片本身个园就是一个艺术性的存在,其艺术表现力不言而喻,再加上声音在组织画面的功能方面有着促进的效果,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觉,因此声音的艺术表现力也是无比重要的。比如在纪录片歌舞中国中,作者就非常注意挖掘试听元素的艺术表现力。影片一开始表现的踢踏舞的段落里,节奏多变的舞步结合着舞鞋与地板之间的各种撞击声,呈现出一种充满青春活力的视听组合。受众多作品的启发,我先以我的作品的片头为例。经过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与指导,在片头里插入雨声会给整部作品增色不少,因此我换掉了原来片头里对影片毫无促进效果的滴答声插入了雨声,再结合画面来看,整个影片的精神面貌骤然上升。人们常

20、说,听雨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雨打芭蕉,雨落残荷,秋雨梧桐,在文人墨客耳中都有美妙的诗意。在如今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听着雨声更能体会出一种说不清的美感愉悦,更能贴近自然的感觉吧。这样的声音的艺术表现力着实给我的作品增色不少。说到艺术表现力在我作品中的体现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整个影片的主体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的选择给整部影片以流畅一气呵成的感觉,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的本身音域宽广,旋律时隐时现,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其声音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便带动了整部影片的魅力。说完了片头声音和主题音乐,片尾声音的艺术表现力也好是需要重视的,一

21、部好的纪录片首先就要看其是否完整。由于片尾声音是整部纪录片的结尾,因此总结性也比较强。一开始我选择了比较动感的音乐作为片尾声音,并没有考虑到声音所传达出来的表现力对整个纪录片的作用。接受了指导老师的提醒与点拨,我选择了轻松慵懒的音乐,能激起人心深处共鸣的声音,因为考虑到观众看完整部影片后应该需要静静的回想或者需要轻松的氛围去冥想,正如我的作品个园记忆中所表达出来的游览后的豁达的心情,正需要一个慵懒的氛围去好好回味与享受刚刚的时光,因此这样的声音所传达出来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由此可见声音的艺术表现力的作用是绝不能小觑的。4.纪录片中声音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在纪录片创作中,声音元素的表现力为我们

22、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真实性为我们展现了其在创作中的必要地位,艺术性亦为我们展示了其重要地位。因此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所擦出的火花为我们的纪录片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从真实与艺术的辩证角度说:“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艺术亦为真实添色增辉。”我国清代文论家熙载曾说:“诗有借色而无真色,虽藻缋实死灰耳。” 可见自古就有出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带来的美。国外创作者拍摄的战地摄影师、世界80宝藏, 以及中国创作者拍摄的英与白、幼儿园、小人国等作品,就是在注重现场同期声的运用之外,还十分重视后期编辑过程中对声音的设计,使声音成为情感表达、叙事演进、主题表达以及风格呈现的重要元素。比如幼儿园中出现的那首不断重复的

23、民歌茉莉花,不仅使歌曲成为渲染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也使“茉莉花”成为了一个声音意象,同时使这种声音意象在观众的联觉作用下产生各种情感当我们看着画面上不断抽泣的孩子顺着门缝望着远去的父母, 听着节奏舒缓的茉莉花时,我们会觉得孩子就是歌中唱的“茉莉花”,虽然“又香又白人人夸”,但总有一天会“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茉莉花”代表了孩子们要经历的生理与心理上的成长历程,这样的声音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不仅加强了画面的力,同时又延伸了作品的涵。在我的作品个园记忆中,虽然没有大师作品那样的声音创作与音乐选择,但是每一阶段的声音创作无不是我努力探索的结果。从片头插入的雨声开始,预示着一部影片的精神面貌与感

24、情基调,个园本身就是“风晴雨露竹影多姿”的模样,再搭配雨声这样一个应景的声音元素,声音出来的时间虽短但也是做了一个艺术性的处理便是淡化了声音的末尾,这样既给人雨过天晴又有故事终将开始的感觉,其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在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再到解说词的编写与录制,“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6这是我编写的解说词的开头句,因为想到个园园林艺术魅力,加之给人的这种自然清新与古典的感觉,所以借用了这句诗词,真实的再现了个园给人的第一感觉,再加上解说人富有艺术性的解说,为我作品中声音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增添了很多精彩。再到主体音乐的配乐上,若说古筝曲高山流水所传达

25、的“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是艺术的话,那让人宛如置入其中,亲身感受到个园绿竹的气节与清韵,感受到翰墨的芬芳,感受到心灵的舒展便是真实。最后到片尾声音的选择上,轻松慵懒的声音伴随着对个园观赏后的情感慢慢流出,真实在其给人真实的冥想的空间;艺术在其营造出的慵懒轻松的氛围,让人能好好回味与享受。这种真实与艺术的交融,在个园记忆中慢慢落下帷幕。这就是纪录片中声音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由此可见,真实是纪录片的的基本特性,失去了真实性就不称其为纪录片了。艺术性的加工也是必要的环节,但艺术上的加工是要求在不脱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现与再生。因此,纪录片中声音元素的表现力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是纪录

26、片艺术魅力绝佳的表现手段。5.结束语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作为视听艺术的纪录片无论是画面语言还是声音语言都是为纪录片的真实性服务的。与此同时,艺术上的加工也是必要的环节,但艺术上的加工是要求在不脱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现与再生。从观赏者的角度说声音的艺术性与重要性,若完全真实就缺乏可看性,若完全艺术就缺少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因此,声音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是成就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2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2001,第214,39页 34国钦主编:纪录片解析,复旦大学,2007,第157,15页 5马歇尔.麦克卢汉著:通讯中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1996,

27、第112页 6王禹偁 :官舍竹 致谢: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的磕磕碰碰却也受益良多,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在校园生活的尾声陪伴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我的论文老师*老师,您思想深邃、视野广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常常让我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感谢我的父母,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感谢晓庄学院,在这里我收获了人生中最珍贵的情谊,愿母校桃满园。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论文作者: 日 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