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88.17KB ,
资源ID:16602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602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月考.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月考.docx

1、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月考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

2、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异构,指

3、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

4、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1

5、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B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D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透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6、)A在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而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B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是人赋予它们的,只不过时间久了,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就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的东西。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人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D要让某个自然物表现人的某种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这个自然物本身也必须具有能够使人赋予其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无知觉无情感的,人却可以将自己的悲喜之情

7、转移、投射到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成为艺术形象。B人与自然既存在异构关系,又存在同质关系,没有前者人与自然就不可区分,没有后者人与自然的联系将很难建立,人们就不会将情感投射到自然物上。C当人有了某种情感,他观察外部事物时又恰恰提取到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于是该事物就成为他表现自己某方面情感的特定载体。D饮冰室文集中“同一月夜也”这段话,说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形态: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人也会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上。(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干干净净的傅雷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

8、自缢身亡。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挺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笔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端庄,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世间恩爱夫妻,概能如胶似漆;但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的,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在临走前的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

9、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

10、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傅雷走得千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

11、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4.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A傅雷死前没有忘记为保姆周菊娣将来的生活作安排,说明他的细致周到,说明他是个心地善良,重情义、关心下层劳动者的人。B傅雷认为自己的罪责主要有三宗:家里搜出两件反党的物证;培养出一个叛徒儿子傅聪;自己是来自旧社会的渣滓。C作者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文章反复写到傅雷夫妇死前的从容和镇定,说明傅雷夫妇之死实属被逼无奈,这种清醒的死更增强了事件的悲剧色彩。5文章第一段写傅雷夫妇的外表气质和夫妻恩爱有什么作用?(3分)6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傅雷“干干净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

13、的文字,完成7-9题。保护人法莫泊桑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一有机会,他对

14、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15、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哎呀,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然

16、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道:“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的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

17、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惩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上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据郝运译文删改)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B.在当

18、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8.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9.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

19、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群盗昼掠途巷。补之默得其姓名

20、、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注:贼

21、曹,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均置,主盗贼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B.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C.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D.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晁补之,字无咎”,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B.“举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22、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明清两朝兼为最高学府。D.“迁”与文中的“调”“除”“拜”“徙”都是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其中“迁”指贬官。12.下列各选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晁补之少有才名,颇具文采。苏轼看过他的七述后感到自愧不如,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搁笔了。B.晁补之有治世之才。宋对安南用兵时,他著述罪言中的大意得到大家的肯定,体现他的政治才能。C.晁补之仕途坎坷。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不久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D.晁补之执政爱民,深得民心。他在河中府修河桥方便了百姓,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

23、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2)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史惟圆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注: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

24、调。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15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时光”梦醒无限哀伤的诗句是:,

25、。(2)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语深深同情的语句是:,。(3)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的语句是:,。(4)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士大夫之类的人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5)杜甫在登高中,面对秋天凄凉的景色发出“悲秋”的感慨的语句是:,。第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由于伤病,新疆广汇男篮的外援“幸福组合”中的韦弗赴京城复诊,辛格尔顿返美治疗,久假不归,新疆“飞虎队”一度是“全华班”上阵。在13届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张琳在男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

26、得中国男游历史上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当人们问他有何感想时,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是说:“感谢我的教练,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人。”范曾泼墨人物画的出现,使几成绝唱的粱楷泼墨人物画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华美乐章。“顺风车”是爱心活动,车主们都是怀着做好事做善事的心来的,我们提倡做好事更要有好的回报,这样社会上好人好事才会可持续发展,才会细水长流。宝玉还是有些歪才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时候已有显现;只不过他无心进取,所以在贾府人眼中,他才苗而不秀,成了个“银样镴枪头”。他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题材不同,发表的时间不同,但异曲同工,在评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A.B.C.D.18下列各

27、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B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C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D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

28、的转变。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中国古典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细节描写失之简陋、夸张,而红楼梦则,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A往往相反因此B由于都不然C都相反因此D因为往往不然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一个人抵抗逆境的“精神资本”有多丰厚

29、,。读书能够实现“灵魂之壮游”“智慧之攀登”,从而体会到一种超然忘我的乐趣。读书的真正意义,。耶鲁大学教授布鲁姆认为,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的确,。你需要的只是一本书和一盏灯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在本质上和骨子里是在阅读社会、阅读时代、阅读人生。21.阅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1)从表中看出该地人口的特点是:;。(2)针对65岁以上人口比率不断攀升的情况,提出你的建议:。六、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

30、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月考语文答案1C(文中的风雪描写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没有林冲情感的投射。)2B(“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是人们赋予它们的,最终也不能说是它们与生俱来的。)3D(这段话主要说明“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4.B5.赞扬傅雷夫妇内慧外秀,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与含冤自杀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悲剧色彩。控诉那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精神的巨大摧残。(每点1分)6.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从“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并非傅雷本人之物”上看出。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妥善处理“房租”“存单”“丧葬费”这些大小财产问题。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从傅雷“凡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看出。(每点2分)7.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