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8 ,大小:259.90KB ,
资源ID:166053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6053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某某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某某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某某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 综合说明1.1可研编制过程及依据1.1.1项目区地理位置*市*区二*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市区以北,*河东侧,包括二*沟小流域及其附近的其它3条小支沟,其径流经北郊防洪沟流入*河后汇入黄河。地理位置为东经109 o 5249109 o 5557,北纬40 o 425540 o 4601,东西最长直线距离为3.5km,南北最长直线距离为5.6km,土地总面积为16.2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4.8 km2。1.1.2编制过程二*沟小流域位于*市区以北,区内沟壑纵横、地表破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对市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区政府一直

2、都想彻底治理该流域,为有一个科学、合理地治理该流域的依据,*市*区水利局于2005年4月委托我院编制*市*区二*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接受委托后我院即派设计人员进行现场实地踏勘,对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和图件,并按照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其它相关规范,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特点,初步确定了各项治理措施及其位置、规模等,并对工程进度、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做了较为详细的安排。经过全体设计人员的共同能力,于2005年5月中旬编制完成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市*区水利局。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市水务局、*区水利局、*区水保

3、站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对报告中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及专家批评指正。1.1.3编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有: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SL73.62001);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7、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8、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9、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展委员会、

4、建设部;10、*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年);11、*自治区黄河流域*市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1985年);12、*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1.2项目建设概况1.2.1项目建设环境项目区位于大青山土石山区,区内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坡向多变、岩石裸露。其海拔多在11391563m之间,相对高差424m,坡度多在1030度之间,土壤为灰褐土。气候特征为典型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6.6,多年平均降水量309.9mm,年平均蒸发量为21002342mm,平均日照时数为3065h,10有效积温为2652,6级大风日数约为47天。项目区位于*市青山区北部山区

5、,行政区划属*区新城乡银家窑子村。总土地面积16.2km2,总户数320户,总人口842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522人,人口密度52人/ km2,人均土地1.92hm2。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2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为14.8km2,占总面积的91.4,以水蚀、风蚀和水风复合侵蚀为主。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3000t/km2a,每年流失土壤约4.86万t。项目区内水土保持设施十分薄弱,没有任何治理措施,只有现状的草地和疏林地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但作用很小、效果很差。1.2.2项目建设目标和规模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1.1;效益周期年

6、内拦泥4.43万t,拦蓄径流15.16万m3;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74.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项目效益充分发挥后增加到1800元,增加400元。项目实施后,新增综合治理面积1200hm2,其中:营造乔木林150hm2,灌木林350hm2,封育700hm2;修建网围栏18.0km,沟头防护工程2.0km;修筑谷坊10座,小型淤地坝2座,作业路10km;设置宣传碑1座,标志牌2个。1.2.3治理措施布设、实施进度土层较厚的缓坡地带种植水土保持侧柏林和山杏林;阴坡、半阴坡营造沙棘林;坡顶、阳坡、半阳坡营造耐旱、耐脊薄的柠条林;天然草场和疏林地实施封育治理并修建必要的围栏;处在发育阶段的侵蚀沟道修筑高标

7、准的沟头防护工程;在流域面积较小且土料充足的支毛沟内修建谷坊群和小型淤地坝;干支沟内不行洪的沟道一侧修筑作业路;在项目区交通要道或沿线醒目的地方设置宣传碑和标志牌。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km2。项目建设共需动用土方28.46万m3,浆砌石76.40m3,混凝土162.00m3;需要苗木89.27万株,种籽1.5t;投入人工52.91万工时,机械施工量1.35万台时。1.2.4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情况工程建设总投资为233.53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70.74万元,林草措施投资117.53万元,封育治理措施投资15.25万元,独立费用16.79万元,基本预备费13.22

8、万元。单位防治面积投资19.46万元/km2。本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为争取国家支持的公益性项目,因此投资全部为国家投资。项目建设需国家投入233.53万元。1.3经济评价及结论建设期内项目总投资233.53万元,形成固定资产218万元,项目维护每年需运行费7万元。当各项治理措施发挥效益后,每年可拦蓄径流15.16万m3,拦蓄泥沙4.43万t,年经济效益可达51.97万元。当i7时,经济评价结果为:经济净现值为97.22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36;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36。从以上结果看,各项指标在国民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如果考虑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带来的间接效益,其效

9、益更加可观。而且该项目在技术、社会、环境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各级政府人民群众对此也非常重视,建议应尽快实施。2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条件2.1.1地貌、地质1、地貌类型及特点项目区位于大青山土石山区,区内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坡向多变、岩石裸露。其海拔在11391563m之间,相对高差424m,坡度多在1030度之间。由于地面坡度较大,植被覆盖度较低,造成项目区内水土流失严重,大小沟壑密布,沟壑长度达35.6km,沟壑密度达2.2 km/ km2。2、土壤及植被(1)土壤项目区地带性土壤为灰褐土,根据灰褐土的分布特点和发育阶段,又可分为粗骨灰褐土和碳酸盐灰褐土2个亚类。 粗骨灰褐土亚类:

10、是灰褐土带内发育在坚硬基岩风化的残、坡积物上的幼年土壤。主要特点是分布广,遍布整个流域山地的顶部、阳坡上部和陡峭阴坡,侵蚀作用强烈,成土过程晚而弱,植被稀少,以针茅、百里香、羊草为主,覆盖度为2030,腐殖质层极薄,均小于10cm,并含有50以上的砾石。该土类应严禁放牧,以营造水土保持灌木林为主,待植被恢复后,也只宜作小畜的辅助牧场。 碳酸盐灰褐土亚类: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坡,以及阴坡下部,母质大多为残积、坡积物,部分为黄土和黄土状物。该区养分含量较高,表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67,全氮0.222,速效氮29.8PPm,速效磷4.3PPm,速效钾138PPm,土层厚度50cm以上,多为灰黄棕或

11、灰棕色壤质土,下部较上部深暗,质地变细,结构加强。该土类应以封山育林,营造乔、灌木植物为主。(2)植被项目区地带性植被属于中温型草原带典型草原亚带,以中旱生和旱生类植物为主。本区内荒山比例大、降水少、风沙多、相对湿度低、森林资源差、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缺乏骨干因素。主要乔灌木有杜松、山榆、山樱桃、黄刺梅、蒙古扁桃等。主要草本植物有克氏针茅、隐子草、狐尾草、羊草、冷蒿等,草层平均高度19cm,盖度18,暖季平均5亩饲养1个绵羊单位,冷季平均11亩饲养1个绵羊单位。3、地面坡度组成项目区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坡面陡峭、沟道狭窄。总土地面积16.2km2。其中:坡度在5度以下的土地面积有141hm2,

12、占总土地面积的8.7;坡度在515度之间的土地面积有489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0.2;坡度在1525度之间的土地面积有52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2.3;坡度在2535度之间的土地面积有337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0.8;坡度在35度以上的土地面积有130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0。(详见表21)项目区由于位于大青山土石山区内,坡面较陡、土质较差,且无人居住,因此境内无任何耕地。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表21项目区总面积hm2坡 度 组 成 结 构35o合 计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二*沟16201418.748930.2523

13、32.333720.81308.016201004、区域地质本区地质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片麻岩和第四纪沉积的松散土所组成。变质岩为基底,其上覆盖着厚度和岩性不一的第四纪松散土。地层情况自老到新,分述如下:(1)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片麻岩。以花岗片麻岩和角闪石云母片麻为主,构成了整个地台的基底。在本区内,片麻岩主要出露在主沟道两岸山坡。(2)第四纪松散土。以古代沉积的卵石、黄土、一般粘性土和近代河流洪积冲积的亚砂土和卵石为主分布在河漫滩和阶地上。2.1.2气象、水文1、气象项目区地处中温带,属于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本区气候总体特征是:一、风沙日多、降水量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温差大、无霜期短、灾

14、害性天气频繁;二、日照时间长、光资源丰富、热量充足,可满足大多数温带植物的生长需要;三、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一年中70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但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根据附近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表明,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6.6,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7.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9.9mm,年最大降水量为678.4mm(发生在1958年),年最小降水量为151mm(发生在1965年);年蒸发量为21002342mm(20cm蒸发皿观测数值);平均年日照时数为3065h,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620千卡/cm2,10有效积温为2652,无霜期为130140天;多年

15、平均风速为4.2m/s,历年最大风速为24m/s,冬季北风居多,夏季则以西北风为主,6级大风日数约为47天。(具体详见表22、表23)项目区气象特征表表22项目区气 温()10积温()年日照时数(h)无霜期(d)年 均辐射量(千卡/cm2)大风日数(d)平均风速(m/s)年最高年最低年平均二*沟38.437.66.626523065130140620474.2项目区降水特征表表23项目区面积(km2)年 降 水 量 (mm)雨季(69月)降水量(mm)最大量年份最小量年份多年平均二老虎沟16.2678.419581511965309.92482、水文(1)地表水二*沟为山溪性河流,其径流汇入北

16、郊防洪沟后经*河退入黄河,因此该河沟为黄河水系。其特点是水量分配不均,6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0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4.8万m3。项目区内的各条山沟的径流以季节性洪水为主,来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由于本地区的暴雨强度大、历时短,流域及河道的比降又较陡,因此形成的洪水具有峰高量小、陡涨陡落、来势比较凶猛的特点。(二*沟小流域不同频率洪峰流量具体详见表24)项目区不同频率洪峰流量表24项目区流域面积(km2)不同频率洪峰流量(m3/s)二*沟16.2P=20%P=10%P=5%P=3.3%P=2%54.8102.8158.3187.3240.42、地下水项目区潜水属上更新统至全新统(Q3Q4)

17、潜水,含水组含水层厚度1030m,单位涌水量300500m3/dm,水位埋深1040m,矿化度小于0.5g/L,经检测全部指标符合级饮用水和矿泉水标准。其主要靠北部山区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初步估算本区域现有潜水储量约为4800万m3;项目区承压水属中更新统下部(Q1Q2)承压水,含水组含水层厚度3060m,单位涌水量500m3/dm,矿化度小于0.5g/L,现储量约为1亿m3,主要靠北部山区侧向径流补给,其次为潜水越流补给。3、泥沙由于项目区沟道的比降较陡,植被覆盖率较差,土壤的结构比较松散,水土流失严重。每逢盛夏暴雨发生时,项目区内的地表和沟壑受到暴雨和洪水的严重侵蚀,大量泥沙被水流挟带进

18、入山沟,通过各条山沟汇入北郊防洪沟,再经*河直泄黄河。根据本地泥沙侵蚀模数计算,本项目区各流域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3.97万t,推移质按山区河流经验值的平均数计算,占悬移质22.5,则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0.89万t,多年平均总输沙量为4.86万t。2.2社会经济条件2.2.1行政区划及人口状况项目区位于*区青山区北部山区,行政区划属*区*乡银家窑子村。总土地面积16.2km2,总户数320户,总人口842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522人,人口密度52人/km2,人均土地1.92hm2,人均拥有基本农田0.1 hm2,人均纯收入为1400元。(详见表25)项目区社会经济现状表表25项

19、目区总人口(人)农业人口(人)农业劳力(个)人口密度(人/ km2)人均土地(hm2)人均基本农田(hm2)产 值农民纯收入总(万元)人均(元)总(万元)人均(元)二*沟842842522521.920.102613100117.914002.2.2土地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项目区涉及土地面积16.2km2,其中:农业用地基本没有,农民种植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南侧村庄附近的平缓地区;疏林地248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5.3,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北侧缓坡上;天然草地436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6.9,主要分布在项目区中北部25度以下的荒坡上;荒地784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8.4,主要分布

20、在项目区中南部;未利用地139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6,主要为峭壁、裸岩、石沟床等难利用地块;其他用地13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0.8,主要为房屋、道路等用地。(详见表26)经现场调查发现:一、牧业用地面积虽然较大,但草场均为天然草地,草种单一,退化严重,覆盖度低,已不能够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二、林业用地比例一般,其树种单一,郁闭度很小,难以起到调节流域气候,改善区域环境的作用;三、荒地所占比例太大,植被覆盖率很低。因此,只有通过调整土地结构,减少荒地面积,增加林草面积,改善林草质量,才能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终实现项目区农林牧副等各业的可持续发展

2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表26 类型面积疏林地天然草地荒地未利用地其它用地合计面积(hm2)248436784139131620占总面积()15.326.948.48.60.81002.2.3经济状况项目区各产业的发展以农业、牧业和副业为主,据2004年统计,国民生产总值为2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其中:1、农业:以一年一熟制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糜谷等粮食作物及胡麻、油葵等经济作物。2004年种植面积105hm2,农业产值为58万元,占总产值的22.2。2、林业:项目区共有以杜松、山榆、山樱桃、黄刺梅、蒙古扁桃等为主的疏林地248 hm2,虽然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22、15.3,但林地郁闭度低,质量较差。2002年林业产值7万元,占总产值的2.7。3、牧业:以饲养猪、羊、奶牛等牲畜为主,主要进行圈养,从出售其肉、毛、皮、绒、奶等获得经济收入。2004年牧业产值84万元,占总产值的32.2。4、副业:副业生产比较单一,以小规模的运输、作坊式加工业以及劳务输出为主,没有形成集团化和规模化,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薄弱。2004年副业产值112万元,占总产值的42.9。(具体详见表27)项目区经济结构现状表表27项目区总 产 值(万元)各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小计农业林业牧业副业二*沟5878411226122.22.732.242.92.2.4基础

23、设施情况由于项目区位于*市城郊结合部,境内公路、砂石路贯穿其中,交通非常便利;电视、广播、电话等设施较为普遍,通讯联系非常便捷;供水工程完善,供水管网发达,人畜饮水能够保证;供电设备齐全,电力供应完全能够保证,停电、断电现象较少;学校设施配套,教师数量充足,学生失学、退学现象较少,教育普及率较高。3 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3.1水土流失状况3.1.1水土流失现状受项目区自然及人文条件的影响,其土壤侵蚀具有多样性特征,以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及水风复合侵蚀等侵蚀类型为主。水蚀和风蚀在时间上交替、空间上叠加,形成较为强烈的侵蚀,通过外业调查以及对相关成果、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土壤侵蚀类型、面积及分

24、布范围。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为16.2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14.8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91.4。在总土地面积中,微度侵蚀(允许流失)面积1.4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6;轻度侵蚀面积4.26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6.3;中度侵蚀面积9.15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6.5;强度侵蚀面积1.39 km2,占总土地面积面积的8.6。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3000t/km2a,每年流失土壤约4.86万t。(详见表3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表31侵蚀强度(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合 计面积(km2)1.404.269.151.3914.8占总面积()8.626.356

25、.58.691.43.1.2水土流失原因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1、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项目区气候条件较差,6级大风日数每年可达47天,且主要出现在36月,而此时该地区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土壤墒情较差,这些都为风蚀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到了69月份,降水量开始逐渐增多,但降水主要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降水强度大,雨滴动能大,直接作用于地表,容易溅散土粒,形成面蚀。大量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在运动过程中对坡面造成冲刷,逐步发展成为沟蚀。(2)土壤植被:项目区土壤主要以灰褐土土类为主,土壤结构为粒状,质地为沙壤、轻壤,团粒结构差,透水性、抗蚀性、抗冲性都较差,容易产生土

26、壤侵蚀。植被以旱生、强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植物高度低、盖度小、质量差,植被对地表保护能力弱,大风和降水易直接作用于土壤,造成风蚀和水蚀。2、人为因素(1)当地群众过渡放牧的因素由于当地群众文化程度和科学素质较低,不懂得学习牲畜的科学饲养技术,只知道通过追求牲畜头数来增加经济收入而不重视牲畜的质量,这导致了草场负担过重。同时,当地群众没有采取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的有效方式,而进行过渡放牧,致使草场植被没有休养生息的时机,草场植被遭受破坏,植被数量锐减,质量越来越差,当地土地沙化现象日趋严重,土壤侵蚀加剧。(2)重发展轻管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观念淡薄的因素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益重视,当地

27、的农、林、牧、副等各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经济收入逐年提高,但同时农民对当地林草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当地资源压力逐年加剧。而农民在获得经济利益之后,并没有对林草植被进行必要的保护、改良和建设,从而造成当地土壤严重退化、沙化,土壤侵蚀日趋严重。另外,当地的修路、建房、办厂、开矿、采砂等开发建设项目日益增多,使原有地貌及大片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而与项目相配套的水土保持方案并没有编制,也未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从而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3)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因素虽然近二十来年项目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低于*市平均水平,属于落后地区。当地政府和农民经济收入的过低导致他们只能对当地

28、林草资源进行索取,而没有能力对当地林草进行保护和建设,从而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3.1.3水土流失危害1、对当地的危害(1)水土资源遭到破坏,当地群众失去生存基础水土流失使表土变薄,水分、养分、有机质大量流失,土壤肥力减退,土地生产力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大幅下降,当地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由于大量水土流失和径流冲刷,大片土地被沟壑切割的支离破碎,使土地变得越来越难以利用,当地群众失去生存条件。(2)山洪灾害加剧,当地群众受到威胁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山洪灾害频繁发生,对沿河村庄、道路、农田以及附近的水利、电力、通信等设施造成严重危害,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

29、极大威胁。(3)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地表植被减少,草场沙化、退化严重,优质牧草减少,地面覆盖度降低,地表裸岩、沙砾石含量扩大,生态环境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当地干旱、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日益加剧。2、对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危害当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植被大量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这为风蚀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每年35月,大风带着大量沙土席卷项目区下游,*市区及周边地区狂风大作,风沙迷漫,尘土飞扬,完全处于沙尘的笼罩之中,对市区及其周边地区人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山洪暴发,大量泥沙下泄,并经*河进入黄河,这些不仅严重威胁着下游*市区道路、房屋、工厂、学校等设施,而且还造成黄河的严重淤积。3.2防治现状3.2.1水土保持现状和效果由于二*沟内无人居住,因此当地农民并为对该沟采取任何治理措施,治理面积为零。3.2.2主要治理经验和存在问题由于二*沟未进行任何治理,项目区不可能存在治理经验和问题,因此本设计针对二*沟附近地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时获得的治理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