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1 ,大小:77.27KB ,
资源ID:16613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613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宋元史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宋元史讲义.docx

1、宋元史讲义 第四讲宋史讲义 第一节宋史的历史地位 一、学术大师论宋史 1、严复: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致熊纯如的信) 2、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论再生缘) 3、钱穆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革,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

2、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理学与艺术) 4、刘子健(见全汉升略论宋代经济的进步) 宋代以后的中国,不是中古式,而是新传统。 1)旧传统有改变,但仍很强大。 2)旧传统中推演出新生的改变。 3)新旧交织的文化自己又成了一个传统,直到二十世纪都存在。 4)新传统沿着新旧交织的方式与途径在渐变,但又拒绝和反对突变,极端的变。 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中心。 两宋史研究汇编略论南宋的重要性 南宋的文化。可以算是人类史上,在工业革命以前,一个华丽的奇迹。 同上书,

3、背海立国与半壁河山的长期稳定 5、漆侠:经济的两个马鞍形 秦汉时期发展至第一个高峰,魏晋以下衰落,唐始得以恢复、回升(第一个马鞍形) 宋代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元代急遽下降,至明代中叶恢复至宋代水平。(第二个马鞍形) 从明代中叶到清初,社会生产虽然有所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迟缓和停滞,展现了中国封建制的衰落。(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两宋政治经济问题) 6、(日)内藤湖南 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的唐末至五代为过渡期。 上古:至后汉中叶; 中古: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 近世:前期,宋元;后期,明清 。 西方学者:晚唐至北

4、宋是早期的近代。 理由:均田制破坏,土地集中,唐行两税法,按照地主拥有的田地面积收税,承认土地私有。中国社会出现了大小地主、自耕农、佃农。这一经济形态一直维持到现代。 Edwin 0. Reischauer,East Asia:The Great Trditon (Boston,1960) 参见陶晋生中国近古史“绪论” 第二节宋代社会的新特征(政治) 一、隋唐贵族制衰废,宋朝强大的君主独裁制兴起。 1、六朝隋唐:君主并无绝对之权力,尽管王朝有更替,贵族的地位、名望并无大的影响。 1)太宗朝氏族志修订;武则天时期的姓氏录。 2)文宗嫁女于士族。新唐书卷172杜谦传附中立传:开成初文宗欲以真源临真

5、二公主降士族謂宰相曰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 3)宋史卷262刘温叟附刘烨传: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 4)韩琦韩氏家集序:遭唐末乱,违难屡迁,以是家牒散而不完。 长编卷48咸平四年正月:宗正卿趙安易、翰林学士梁周翰上新修屬籍三十三卷。唐末喪亂,屬籍罕存,无所取則,周翰創意为之,頗有倫貫。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丞相祁国杜正献公: 衍本一措大尔,名位爵禄、冠冕服用,皆国家者。一旦名位爵禄,国家夺之,却为一措大,又将何以自奉养耶?(衍,仁宗相) 长编卷368元祐二年闰二月庚寅: 有人攻击博,司马光说:窃惟彦博,一书生

6、耳,年逼桑榆,富贵已极,夫复何求?非有兵权、死党可畏惧也。假使为相,陛下一旦欲罢之,止烦召一学士,授以词头。白麻既出,则一匹夫耳,何难制之? 2、官制上的文武分离。 文官政治取代了唐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这一创制为宋以后的各代所遵守。二、科举制度与新型士大夫力量的崛起(进士)。唐290266(榜)6603(总)24.8(榜均)宋322130110000846元98161139 71明2779324624264.7清26811426888235.8 北宋每年贡举人数: 唐代的4.5倍,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6倍。 北宋每年正奏名人数: 唐代的2.7倍,元代的18倍,明代的2.4

7、倍,清代的2.1倍。 北宋贡举特奏名进士、诸科登科者:25000人 正、特奏名、诸科登科总数:61000人,特奏名登科者占贡举登科总数的41%。 张希清: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国学研究第2辑 旧唐书卷48食货志上: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旧唐书卷158韦贯之传:工商之子不当仕。 宋会要选举14之1516:工商杂类人内有奇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沈垚落帆楼文集卷24费席山先生七十双寿序: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清以来变迁之大较也。 长编卷一六开宝六年二月戊辰:太祖曰:“向者登科名級,多为勢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謂也。今朕躬親臨試,以

8、可否進退,盡革疇昔之弊矣。” 长编卷221熙宁四年三月:文彦博言于神宗: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第十九章政党政治: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 宋真宗劝学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有女颜如玉。 明高拱语:诚如此训,则其所养成者,固皆淫佚骄侈、残民蠧国之人,使在位皆若,人丧无日矣。而乃以为帝王之劝学,悲夫!(本语卷六) 古人类似这样的言语甚多。卖金买书读,读书买金易。(元陶宗仪说郛卷七十三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明沈鲤亦玉堂稿卷六) 邵氏闻见录卷二:本朝祖宗

9、以来進士過省赴殿試尚有被黜者逺方寒士殿試下第貧不能歸多至失所有赴河而死者仁宗聞之惻然自此殿試不黜落雖雜犯亦收之末名為定制可以謂之仁矣。(15页) 雜犯:指各专类罪名以外的其他罪名。 长编卷122宝元元年四月:五月庚子,賜进士張宗雅同出身。宗雅既下第,自陳能講三經,诏国子监試而命之,仍附春牓。 通志卷25氏族略第一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 南宋吴芾送侄赴廷式: 我是田家本业农,偶然两世到蟾宫。 书生天幸有如此,岂复更忧吾道穷。 宋史贾易传 :七岁而孤,母彭,以纺织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年逾冠,中进士甲科。 孙抃:少时家贫,欲典田赴试京师。(邵氏闻见录卷八,78页) 范镇上蜀帅张公书:伏念

10、鎮,西南后进生也,家无衣缨之贵,门惟蓬荜之陋,儒其业者,代实济之。 特点: 没有家世背景,出身清贫。 科举制度达到了顶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者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美墨菲亚洲史第七章中国的黄金时代 ) 范仲淹、欧阳修为其代表。 范:2岁孤,母适朱氏,为官后复姓范。 欧:4岁孤,母29,“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谢深甫,宁宗朝宰相。“家本寒微,父母赁舂以食”,“刻志为学,积数年不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 宋佚名朝野遗记 李太宰邦彦家起于银工,既贵,其母尝语昔事,诸孙以为耻。母曰:“汝固有识乎?宰相家出银工,则可

11、羞;银工家出宰相,正为嘉事,何耻焉。” 三朝北盟汇编卷二二二引秀水闲居录:鄭相居中京師人族叔紳者開酒肆負官錢禁錮開封府其家窘甚妻離去改適張藴女入端王府至元符末徽宗即祚鄭氏立為妃紳驟貴居中亦進焉。 长编卷202治平元年六月癸卯:按貢舉條制,進納及工商雜類有奇才異行者,亦聽取解。4890页 夷坚志补卷第二:政和间,学校方盛余干县帽匠吴翁,徙居饶城,谓之吴纱帽教子任钧读书。 (后)果以贡士起家,仕至提举江西常平。(夷坚志,第4册,第15634页) 夷坚支丁卷第九:楚士吴公佐,本富家子读书益勤,两预贡籍。夷坚志,3册,1037页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南北人口比例开始逆转,南方逐渐多于

12、北方,南宋和北金的人口比率已呈现65%比35%。 台:杨宇勋取民与养民:南宋的财政收支与官民互动导言(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印行) 742年,60%的人口居住在种植小麦、粟米的北方,40%的人口居住在种植水稻的南方,至980年,38%的人口居住在北方,62%的人口居住到了南方。(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页。 (一)隋唐以前南北经济概况 1、楚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 史记卷40楚世家:私吴越而擅江淮之利。 2、秦统一:闽江及珠江流域,始皇发五十万人南戍五岭(史上第一次岭外大移民)。 3、汉末的大动乱与吴国的建立 北方人口的南流,东南经济的发展

13、 4、永嘉南渡的东晋及南朝 长江流域经济逐渐赶上了黄河流域 (二)隋唐时期江南经济 1、隋大运河开辟的意义 紧密联系了南北经济、政治和军事,又促进了南方社会的进步。 2、安史乱后的南方经济 四川、荆湖、闽广、江淮等地成为中央政府的仰给。 韩愈: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送陆歙州诗序) 三、两宋是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其南移行程的时代。 1、北宋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的繁盛得以延续,但南优北劣的局面已形成。 秦观:今之沃野,莫如吴、越、闽、蜀。(玉海卷17) 范正辞:东南诸郡,饶实繁盛(宋史 范正辞传) 。 李复送章发运楶:国用取东南,舳舻引吴楚。浩浩九十州,连樯输太庾。 南方经济的大发展,文化教育也

14、得以同步。 陆佃陶山集卷四乞添川浙福建江南等路進士解名劄子:臣伏見諸路州軍解額多寡,極有不均。如京東西、陜西、河東、河北五路,多是五六人輒取一人,而川、浙、福建、江南往往至五六十人取一人。竊縁士人之盛無如川、浙、福建、江南,今解名極少,不無遺才;其京東等路薦送之數太寛,濫得者衆。原註元豐八年。 2、宋王朝的南渡,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我国社会就完全进入南盛北衰的新阶段。 宋史 食货志:高宗南渡,虽失旧物之半,犹席东南地产之饶,足以裕国。 元史食货志: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交子,真宗时已发行。仁宗时在益州设交子务。后在开封设交子务,负责面向全国发行事宜。有一定发行

15、额和准备金、一定的流通时限和地区,一定的兑换方法、神宗时改为钱引。 南宋时,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四川钱引、湖广会子、两淮交子、东南会子。会子即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 杨仲良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11淳化二年十一月:宗正少卿赵安易尝使蜀,见铁钱轻而物价踊,市罗一匹,为钱二万。(据宋朝事实,计130斤) 吕祖谦:蜀用铁钱,其大者以二十五斤为一千。其中者以十三斤为一千。行旅赍持不便。(历代制度详说卷7) 长编卷69景德二年二月庚辰:先是,益、卭、嘉、眉等州岁鑄钱五十餘万貫,自李順作亂,遂罷鑄,民間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姦弊百出,獄訟滋多。乃诏知益州張詠与转運使黃觀同議,于嘉、卭二州鑄景德大钱钱。 长编

16、卷101天圣元年:初,蜀民以鐵钱重,私为券,謂之交子,以便貿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後,富者貲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訟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請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久不報。寇瑊守蜀,遂乞廢交子不復用。会瑊去而田代之,诏田与转运使张若谷度其利害。田、若谷議廢交子不復用,則貿易非便,但請官为置务,禁民私造。 戊午,诏从其請,始置益州交子务。 天宝年间每年铸钱:32万7千余贯; 庆历年间每年:300万贯;熙宁六年后每年:600万贯。 瑞典是欧洲最早(1661)发行纸币的,比宋晚600多年。 西方学者都认为第一次提到冥钞的是公元6世纪的冥报记,这比纸的正式发明要晚将近4个世纪,而比宋代在11世纪

17、初行用纸币,则早了4个世纪。 货币是一种大幅度节约交易成本的手段,因此,它对于劳动分工和交易经济的运转来讲极为重要。 制度经济学:(德)柯武刚、史漫飞: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2008年,256页。 四、知识的普及与文化的平民化 1、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官营和私营两种。 主要印刷中心:浙江、福建、四川。 造纸业的发达:成都、徽州(黄山)、池州、临安、剡溪(嵊州)。 叶梦得: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石林燕语卷8) 十国春秋 后蜀毋昭裔传:蜀土自唐末以來,學校廢絶,昭裔出私財,營學宫,立黌舎,且請後主鏤版印九經,由是文學復盛。又令門人句中正、孫逢吉書文選、初學記、白氏六帖,

18、刻版行之。 十国春秋 后蜀毋昭裔传引五代史補云:毋昭裔貧賤時常借文選于交間,其人有難色,發憤:異日若貴,當版以鏤之,遺學者。後仕蜀為宰,遂踐其言,刋之。 楼钥王文定公内外制序:藏书以经史子集为四库,尚矣。国家中秘之储,士夫家塾之目,莫不由此。然惟集部必居十之七八,方来未已,充栋汗牛,不厌其多。 2、话本小说、杂剧、南戏(温州) 内容与到语言形式接近于下层人民,小说有意识地服务于市民。与唐传奇有别。 快嘴李翠莲记、错斩崔宁 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三: 有从官姓袁者,制蜀頗乏廉声,群优四人,分主酒、色、財、气,各夸張其好尚之乐,而余者互讥笑之。至袁优,则曰:吾所好者,财也。因极言财之美利。众亦讥诮之不已

19、。徐以手自指曰:任你讥笑,其如袁丈好此何! 3、家家诵诗书 南宋宋伯仁嘲不识字: 难字逢人问,村中一小儿。璋麞宁易辨,亥豕似堪疑。卤莽原非(宿)莽,耕犁别字犂。识丁何足道,煮字不充饥。 陈傅良送王南强赴紹興簽幕四首(其二):人人尊孔孟,家家誦詩書。 未省有宇宙,孰與今多儒。 利登野農謠:去年陽春二月中,守令出郊親勸農。紅雲一道擁歸騎,村村鏤榜粘春風。行行蛇蚓字相續,野農不識何由讀。(陈起江湖小集卷82) 张邦炜: 南宋崇宁三年的统计,宋辖区人口约1亿,学生总人数才21万多,占总人口的0.2%,入学率低得可怜。(宋代文化的相对普及) 周南山房集卷四刘先生传: 市南有不逞者三人,女伴二人,莫知其為

20、弟兄妻姒也。以謔匄錢,市人曰是雜劇者,又曰伶之類也。毎聚之衝,闐咽之市,官府聽訟之旁,迎神之所,畫為場,資旁觀者笑之,自一錢以上皆取焉。然獨不能鑿空,其所倣傚者、譏切者、語言之乖異者、巾幘之詭異者、步趨之傴僂者、兀者、跛者,其所為戲之所,人識而衆笑之。 4、绘画艺术 唐代的绘画,大多是宫廷和寺庙中的壁画,以彩色为主,虽有水墨画,但新派并未压倒旧派。内容多表现宫廷典礼。宋代则为一般地主和工商业者服务,比较日常生活化。山水人物画普遍,不再是仕女图。水墨画日益发达。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书影,中华书局本。 第三节赵宋政权的建立与中央集权 一、后周政权 乾祐三年(951),后汉枢密使郭威兵变,建立后周,为

21、太祖。显德元年(954),周太祖病故,养子柴荣即位。世宗。六年,恭帝柴宗训继位。 二、陈桥兵变 显德七年(960)春节,传北方辽、北汉入侵,正月初三,他带兵征讨。是日晚,行至距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为士兵黄袍加身。旋即回京,逼恭帝退位。建立宋朝(赵匡胤曾为归德军节度使,在宋州,今商丘)。改元建隆。封柴宗训为郑王、母符太后为周太后,迁西京,终生奉养。其后代历朝受到关照。 三、统一进程 策略:先南后北 1)灭两湖(南平,乾德三年,963年) 2)灭后蜀(乾德三年) 3)灭南汉(开宝四年,971年) 4)平南唐(开宝八年十一月) 5)福建、吴越臣服(南唐灭) 6)伐北汉(未果) 以上太祖 7)平北

22、汉(太平兴国四年,979) 四、中央集权 长编卷32太宗淳化二年八月:上因謂近臣曰:“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姦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 長編卷2建隆二年七月:一日,召趙普問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地,其故何也?(中略)普曰: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語未畢,上曰:卿無復言,吾已喻矣。 (一)分宰相事权 1)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下设参知政事(副相) 2)设枢密院(枢密使副使、签署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文臣知枢密。 参知政事与

23、枢密院诸官,称执政。执政与宰相称宰执。 枢密院、中书门下(简称中书)合称二府。 长编卷46咸平三年正月:先是,上封者多言王顯專司兵要,謀略无所取,乃命参知政事向敏中權同发遣樞密院事。 长编卷107天圣七年三月:羣牧判官司馬池言:“唐制,門下省,詔書出有不便者,得以封還。今門下雖有封駮之名,而詔書一切自中書下,非所以防過舉也。” 长编卷一四开宝六年八月甲辰条:普獨相凡十年,沈毅果斷,以天下事为己任,上倚信之,故普得成其功。嘗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上意,不用。明日,普復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上怒,裂其奏投諸地,普顏色自若,徐拾奏归補綴。明日,復進之。上悟,乃可其奏。後果以稱職聞。又有立功者當遷

24、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請与之,上怒曰:“朕故不与遷官,將柰何?”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上弗聽,起,普隨之。上入宮,普立于宮門,良久不去,上卒从其請。 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初諫院張方平言朝廷政令之所出在中書若樞密院則古無有也葢起於後唐權宜之制而事柄遂與中書均分軍民為二體列文武為兩途為政多門自古所患乞廢樞密院或重於改作則請併本院職事于中書亦足以一政事之本通賞罰之權不報。137页 宋史卷318张方平传:夏人寇边,方平首乞合枢密之职于中书,以通谋议。帝然之,遂以宰相兼枢密使。 长编卷126康定元年三月:癸未,诏中书別置廳与枢

25、密院議边事。遂置廳於枢密院之南。2992页。 李壁周文忠公行状:(淳熙八年)上嘗以樞宻非古官,欲罷之,公奏:樞宻本唐傅導之官,五代始置崇政院,分宰相之權。慶歴間,張方平固嘗以為非,而神宗亦有廢併之意。今聖諭可謂盡善,但二百年官制,一旦驟改,良亦未易。不若且令二府互領。 楼钥王公行状:淳熙十四年,孝宗問大臣王淮:“樞密非古制,晚唐不足法,欲罷之,人吏並歸三省。”王淮以祖宗法回應,未果。 宋之官制凡有五善,一曰中央集权;二曰分司详细;三曰差遣易官;四曰供奉总官;五曰州郡地小。凡此五者,中国历朝所未有。( 康南海官制议卷4宋官制最善) 朱熹说:“君雖以制命為職,然必謀之大臣,參之給舍,使之熟議以求公

26、議之所在,然後揚于王庭,明出命令而公行之。”(經筵留身面陳四事劄子)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十七:宰相不平章,执政不参预,则无以维持是纲;台谏不论列,给舍不缴驳,则无以振举是纲。 3)设三司(三司使,计相) 唐后期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太平兴国八年置三使(盐铁、度支、户部)。淳化四年,三部并为三司。 盐铁:全国山川湖泊的出产、关市、河渠、军器。 度支:掌诸路财赋上送之总数,每年计量出入。 户部:掌户口、税赋、簿籍。酒类专卖、官服军服储备。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 宋史卷337范镇传:唐以宰相判鹽鐡、度支。今中書主民,樞宻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財已匱,樞宻益兵無窮;民已困,三司取財不已。請

27、使二府通知兵民大計,與三司同制國用。 长编卷57景德元年九月:上每得边奏,必先送中书,謂畢士安、寇準曰:軍旅之事,雖屬樞密院,然中书總文武大政,號令所從出。鄉者李沆或有所見,往往別具機宜。卿等當詳閱边奏,共參利害,勿以事干樞密院而有所隱也。 长编卷196嘉祐七年五月司马光说:唐制以宰相領盐铁、度支、户部;国初亦以宰相都提三司、水陸发运等使。是則钱穀自古及今皆宰相之职也。今譯经潤文,犹以宰相領之,岂有食貨国之大政,而謂之非宰相之事乎! (二)收州郡之权 1)知州易方镇,知州多为文臣,罢支郡。设通判以监督长官。 2)州郡长官的差遣制与三年一替。 长编卷元丰七年八月:詔武臣知州、軍及軍使,并三年为一

28、任。 3)于各路设监司 转运司(转运使,漕臣) 提点刑狱司(提点刑狱,宪臣) 安抚司(安抚使,帅臣) 提举常平司(提平常举,仓臣) 掌管了州郡的财权、司法权、军权。 (三)收兵权 宋神宗: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长编卷320) 1)分禁军的两司为三衙,且不设最高将领 后周:殿前司、侍卫亲军司 宋: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 2)将兵分离 更戍法;发兵权与握兵权分离;日常统兵与战时统兵的分离。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 太祖即位,诸藩镇皆罢归,多居京师,待遇甚厚。一日从幸金明池,置酒舟中,道旧甚欢。帝指其坐曰:此位有天命者得之。朕偶为人推戴至此,汝辈欲为

29、者,朕当避席。诸节度皆伏地汗下,不敢起。帝命近臣掖之,欢饮如初。呜呼,自非圣度宏远,安能服天下英雄如此!(中华本,67页) 长编卷 29端拱元年:上尝謂宰相曰:五代承唐季喪亂之后,權在方鎮,征伐不由朝廷,怙勢內侮。故王室微弱,享國不久。太祖光宅天下,深救斯弊。 3)守内虚外。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布置策略“强干弱枝”、“守内虚外”。京师与地方各驻一半。 长编卷32: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长编卷327元丰五年六月:藝祖養兵止二十二萬,京師十萬餘,諸道十萬餘。使京師之兵足以制諸道,則無外亂;合諸道之兵足以當京師,則無內變。內外相制,無偏重之患。天下承平百餘年,蓋因於此。 (南宋)刘宰策问三:“国朝聚重兵于京师以镇四方,其后以东南去朝廷远,缓急难于调遣,始制将兵于制阃,而分路置将以统之,则今之禁军是也。” 何忠礼宋代政治史:两宋的所谓“守内虚外”说,在极大部分时间里并不成立。(浙大出版社,2007,第30页)。 徐积节孝集卷二九策问: 宋有天下神聖畧以唐為監精兵悍卒萃於京師郡縣之勢矯於方鎮根本固矣本末大小形勢甚順然行之百有餘年所矯巳過至於武偹不講壁壘不修池隍不浚郡縣之勢太弱守令之權太輕。 又见全宋文,37册,544页。 (四)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御史台:御史中丞、知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