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0.57KB ,
资源ID:16665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665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科学最新优秀教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科学最新优秀教学教案.docx

1、三年级科学最新优秀教学教案三年级科学最新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从开设科学课。这不是简单的课程编排变化,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为今后培育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以下是整理的关于三年级科学教案,欢迎查阅!三年级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2)会提问题。2.知识与技能: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准备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教学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二)自主学习:1.讲科学家的故事:(1)同学们相互讲;(2)学生阅读P5的

2、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1)学生比较并记录;(2)学生相互交流;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2)学生分组研究;(3)汇报交流;(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1)学生观察研究;(2)师生讲座后得出: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

3、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三)板书设计:做一位小科学家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三年级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科学探究目标?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和沙。难点: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

4、动手册、一份沙和食盐的混合物、筛子、滤纸、烧杯、放大镜、玻璃棒、清水、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铁架台、火柴。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实物投影:一份沙和食盐混合物。(也可使用课件中的食盐与沙混合物图片)谈话:昨天老师在整理实验物品的时候,不小心将沙子和食盐混在了一起,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把它们分离开来吗?2.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直接导入,使研究的问题直观、清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二、探索(一)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沙的混合物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一份食盐和沙的混合物,观察混合物,讨论什么是食盐,什么是沙,并填写活动手册。(2)给每个小组一个筛子,试

5、试使用筛子分离沙和食盐。2.学生汇报观察到的食盐和沙的特点,和用筛子分离食盐和沙的结果。3.提问:用筛子无法将沙和食盐分离开来,原因是什么?4.小结:由于两者的颗粒大小太接近,无法用筛子分离它们。我们需要思考用其他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沙和食盐的颗粒大小,并尝试用筛子分离它们,实验之后却发现无法用筛子分离食盐和沙,因为两者的颗粒大小非常接近。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溶解的方法,将食盐变成更小的微粒,再进行分离。(二)活动二:用水分离食盐和沙1.讨论:将混合物放入水中后,我们可以怎样操作?要注意些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沙分离出来。2.介绍过滤方法和过滤装置(滤纸和烧杯)。3.教师小结实验

6、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出示:(1)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加入清水并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2)将杯中的混合物,慢慢分次倒入滤纸过滤,将沙分离出来。4.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研讨:(1)在滤纸上观察到了什么?杯子中的液体是什么?(2)我们是怎样将沙和食盐分离的?(3)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增加水量的角度,思考溶液的变化,通过溶解和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沙,并学会使用这个方法来分离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三)活动三:分离食盐和水1.谈话:我们已经成功地将沙分离出来,过滤后的这一杯液体是食盐水,如果把这一杯盐水放在阳台上,让杯中的水慢慢蒸发,你们觉得在水蒸发的

7、过程中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有什么变化?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2.提问: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原先溶解在杯中的食盐会怎样呢?3.谈话: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分离出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4.学生讨论实验方案。5.分组汇报实验方案。(学生汇报时可能提到让溶液自然蒸发;用过滤的方法;用酒精灯加热溶液,让水蒸发分离出食盐等方法,教师评价每种方法的利弊。)6.课件出示:(1)介绍蒸发装置:酒精灯、三角架、蒸发皿。(2)学习酒精灯的构造、火焰的组成和安全使用方法。7.教师小结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出示:(1)将10mL左右的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中。(2)边加热,边搅拌。(3)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

8、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脚架很烫,不要触摸。8.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9.研讨:(1)蒸发得到的白色颗粒是盐吗?有什么方法证明?(2)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与食盐颗粒比较,他们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4)分离后的水到哪里去了?设计意图:通过使用蒸发的方法,发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从而学习分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三、拓展出示木屑和铁屑混合物图片。工匠在制造产品的时候,产生了很多木屑和铁屑,而且它们混在了一起,工匠想回收铁屑加工成其他的铁制品,你有什么方

9、法可以分离出铁屑呢?设计意图:科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将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运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不能溶于水中的物质,也学会了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中的物质重新分离出来。三年级科学教案3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准备: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选择问题(1)引入活动。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

10、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2)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探究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就是训练学生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学生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了许多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自己研究。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教材中卡通任务的对话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引导。第二课时探访蚯蚓(1)观察土壤里面有什么。关于土壤的问题只有“真刀真枪地”观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决。这一环节包括室外观察和室内观

11、察两个层次,旨在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自主发现,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在“材料超市”为他们准备一些材料,像放大镜、小铲子、纸袋等。要求学生要作好观察记录,这是收集事实的过程(2)交流与总结。结束观察活动后,围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发现都表达出来,以丰富事实资料。接着启发学生概括总结出土壤的构成,这里要注意不要强求孩子们的语言十分严密十分科学,比如学生认为“土壤里有草根和腐烂的叶子”就可以,腐殖质的概念对他们来讲太抽象了。总之,教师不要代替他们作出结论。(3)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

12、研究的问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活动,不仅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能够保护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长才干。三年级科学教案4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教学准备:学生自备一些玩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3.小组汇报。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三)课后作业。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三年级科学最新优秀教学教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