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01MB ,
资源ID:1670798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7079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docx

1、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 (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

2、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

3、26N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3.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

4、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夜半球上 ,晨昏线上 。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小时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

5、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计算: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

6、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找特殊时刻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 ;冬至日2326S 太阳直射点

7、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 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 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 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 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

8、北地区出现极夜。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 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 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 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 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 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

9、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公式:H = 90 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五、四季更替和五带1. 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 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

10、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3. 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4.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地震波 2. 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能

11、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 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 DCAB 。AB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 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6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

12、成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 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72. 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 3.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 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8 3.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

13、法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 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 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 天气。9(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3)锋面类型的判断: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 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 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

14、 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形成暖锋。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 在锋前。4. 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如下图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 水体分类(课本P54) 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10 3. 水循环类型(课本P55图3.3)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参看课本P57图3.5,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11 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 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

15、 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 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 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 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判断寒暖流 依据: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例如:右图中,从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判断是南半球,流经AB 附 近的是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此海域水温比同纬度相邻

16、海域高; 也可根据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来判断),流经CD 的洋流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 大洋洲最少 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 我国居第六位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时间上夏秋多, 冬春少 2.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发达的近现代, 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 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 开发海水淡化技术; 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3.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7、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课本P6970)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参看课本71图4.34.6,地图册3233)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参看课本P72图4.8) 岩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13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1. 褶皱山和断块山(课本P7374) 2. 板块运动与地貌(参看课本P73图4.10 3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 ; 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4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课本P74活动)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

18、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 安全稳定, 不易积水。 5火山(课本P75) 6山的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课本P76活动)14 1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课本P77图4.17,P78图4.18)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环境

19、状态的改变。2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课本P86)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15三种地域分异规律(课本P9194) .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例如:沙漠中的绿洲;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缺失4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课本P39图2.16,P91图5.6)表1. 气候分布规律图 表2. 陆地自然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