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61.97KB ,
资源ID:1672336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7233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此部分有20个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每年中国春运期间都有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注重亲人团聚的观念密切相关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答案】B【解析】材料“珍惜亲情”、“注重亲人团聚”显示人们对血缘亲情的重视,此观念显然是深受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正确,CD项错误;A项是西周时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血缘无关,排除。点睛:材料“珍惜亲情”、“注重亲人团聚”是解题的关键,这段材料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假

2、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较小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答案】B【解析】【详解】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但平民不可能被封为诸侯,故选B。商朝末年的贵族可以被分封,C项属于通过功臣分封,D是属于王族分封,A、C和D项排除。【点睛】关于分封制,还可以考查其特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诸侯国与周王的臣属关系明确;层层分封,

3、确立等级秩序。3.以地方行政组织为线,史学家吕思勉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相符的是A. 神权与王权结合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C.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部落时代”指的是原始社会时期,“封建时代”指的是奴隶制社会时期,“郡县时代”指的是封建社会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郡县时代”即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D选项符合题意。“封建时代”即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政治特点是王权和神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

4、构,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 周王B. 鲁国国君C. 卿大夫D. 士【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诸侯在自己封地内世袭统治,分封其子弟并相对是大宗,所以在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鲁国国君,B项正确;周王相对于全国的诸侯来说是大宗,对各诸侯国间接统治,各诸侯国内自成一体系,卿大夫既是诸侯的小宗和也是士的大宗,A、C、D三项错误。5.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

5、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 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提及“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意指其对后世影响深远,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A正确。秦始皇时普遍推行郡县制,不是开始实行,B项排除。三公九卿制被三省六部制取代,没有一直影响后世,C项排除。选官制度方面历朝历代也在变化,军功授爵制度被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所代替,D项排除。6.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

6、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 天人合一B 建筑功能齐全C. 皇权至上D. 国家大一统【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北京紫禁城的相关知识点。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皇权至上,故选C。【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7. 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 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主要是因为郡县制( )A. 始于秦朝的建立 B. 终于汉初分封王国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便于扩

7、大秦国版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百代都行秦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战国时期已经有郡县制,故A项错误。汉初实行郡国并存制,故B项错误。郡县制便于扩大秦国版图作用不是最深远的意义,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8.汉武帝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下了一道严令郡国必须举人的诏书:“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是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征辟制 D. 科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汉代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的标准是品德

8、,孝廉是选官的依据,B正确;军功爵制不符合材料中孝廉标准的信息,A错误;征辟制是征召世上有名望的人出来做官,C错误;科举制是隋唐以后才实行,D错误。9.“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 秦始皇时期的“三公” B. 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 唐太宗时期的“三省” D. 宋太祖时期的“二府”【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的“中朝”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所以本题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其他的三个选项均不具备材料所述特

9、点。10.唐代与元朝都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前者下设六部管理财政,后者为中央行政机构B. 前者掌管草拟和颁发诏令,后者则是行政机构C. 二者都是为了强化皇权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D. 二者都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唐代的中书省是三省之一,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而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适合唐朝的中书省,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适合元朝的中书省,不符合题意,排除;二者都未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1.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

10、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解析】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也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A项“相位之争”、D项“基本对等”错误,B项开始改变是是西汉武帝时。【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斗争。12.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A. 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

11、台 B. 官僚政治体制不断完善C. 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 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汉唐宰相“坐”到宋朝大臣“站”,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从汉唐宰相多出自“世家大族”到宋朝大臣多出自“科举”,体现了官僚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B正确;宋朝时选官依然存在“恩荫制”,贵族执政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唐、宋时期选官制度均是科举制度,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13.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古代邦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

12、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A. 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B. 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 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D. 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材料“宋代皇帝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最终他的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说明因为皇帝违反规定,宰相没有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说明当时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宰相是按照原则办事,不是因循守旧,故A项错误;古代封建社会仍然是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此事并不能说明君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尽管孝宗

13、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最终他的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是解题的关键。14.吴晗在历史的镜子一文中指出:“过去的两千年的政体,以君主为领袖,用现代话说是君主政体,固然不错,说全是君主专制却不尽然。”下列说法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秦朝三公九卿制度B. 汉代察举制度C. 唐门下省封驳制度D. 明代内阁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三公九卿明显是加强君主专制,故排除A。B是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拟旨、审议和执行;其中门下省有对君主决策的封驳权,能够佐证材料中“全是君主专制却不尽然”的观点。故C正确。内阁大臣有职无权,故排除D。1

14、5. 关于郡县制和行省制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郡县制和行省制两者的出发点都是加强中央集权B. 郡县制是行省制的基础C. 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D. 行省制改变了郡县制,因此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问郡县制和行省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郡县制和行省制两者的出发点都是加强中央集权B郡县制是行省制的基础C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都正确,排除。D行省制改变了郡县制,因此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错误,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因此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

15、的演变行省制16.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 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B. 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C. 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D. 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以官举士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这种选官方式留有汉朝实行的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察举制的痕迹,因此B 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考之前“行卷”、“公荐”等形式的存在,这不能说明科考中腐败现象严重;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考

16、之前“行卷”、“公荐”等形式的存在,不能说明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D选项错误,唐朝科举考试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明确的选拔人才标准。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7.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 分相权,中书门下同相B. 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C. 裁中书,实现权力集中D. 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答案】B【解析】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书门下同相是在唐朝,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他采取的措施是废丞相而非裁中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始于明成祖,选项D不符合

17、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8.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表明明朝中枢权力运行较为讲究有序,故A项正确;明朝内阁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明朝内阁的设立是加强了皇帝的权力的重要措施,故C项错误;明太祖已经废除丞相,故D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圣意所予夺,亦必下

18、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内阁的设立的史实分析解答。19.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 有利于地方事权统一B. 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 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答案】A【解析】明朝的“三司”互不统属,相互牵制,清朝固定督抚制度,不再设立巡按御史,这就强化了地方事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C项错误;清朝的督抚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故B项错误;“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在一定程度上加

19、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20.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 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 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答案】D【解析】【详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D正确;三公九卿制是秦始皇建立的,A排除;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经过门下省审核,其次再交付尚书省执行,B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C排除。二、非选择题(此部分有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

20、权制度示意图材料二 唐代中央官制示意图请回答:(1)从材料一可见,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3)明清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分别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独裁。(2分) 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的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设“中朝”限制相权);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2分)(2)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3分)特点:三省长官都

21、是宰相,相权被分割;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职责明确,提高效率;协商政务,集思广益。(2分,任意两点即可)(3)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后设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由皇帝钦定,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说明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根据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君权至高无上,因此可以得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独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置中朝,限制相权;宋太祖二府三司制限制相权。(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22、门下省封驳审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很容易得出三省六部制的特点。(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后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由皇帝钦定,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这些都说明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2.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

23、,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及科(科举),一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体系。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

24、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答案】(1)选官制度:先秦:世官制 两汉: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

25、;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任意三点)(2)功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整体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解析】【详解】(1)选官制度:依据所学可知先秦时期实行世官制、两汉时期实行察举制、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进步性:依据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可知科举制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依据材料一“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可知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以及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等。(2)功能:依据材料一“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体系”可知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依据材料二“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可知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整体上依据材料二“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可知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借鉴价值:依据材料三“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可知科举制提供了人才流动机制;依据材料三“机会均等”的机制”可知是客观公平理念;依据材料三“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知是人才激励机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