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60.80KB ,
资源ID:1676159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7615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礼仪与民俗文化.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礼仪与民俗文化.docx

1、礼仪与民俗文化礼仪与民俗文化讲 授 提 纲古敬恒2011.11.11目 录绪 论第一节 相见礼第二节 人际交往第三节 称谓第四节 教育第五节 婚娶第六节 饮食第七节 服饰第八节 建筑与旅游第九节 节庆第十节 禁忌第十一节 崇拜信仰第十二节 丧葬与祭祀绪 论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也是开设礼仪与民俗文化的目的所在。什么是文化?文化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文 化 文化 刘向说苑)什么是礼仪?广义说,几乎是“礼”的同名词,狭义说,主要指人际交往中各种行为规范。(法庭上的通行证 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什么是民俗?民俗是群体的文化生

2、活,包含着人们相处,互动及相互理解的最基本的文化指令,包含着人生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一、文化的类别1按历史分2按地域分3按内容分4我们身边的文化二、传统礼仪透视礼,指礼法礼制,也指礼的仪式。“豊”本表礼器,引申指礼的活动,如升降、跪拜、酬酢。古人认为“事神致福”的手段。仪,“度也”。诗鄘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礼包括宗法制度、等级观念、娱乐教民、人际行为准则,核心是治国,维护封建秩序。今天,礼仪是文明高雅的礼貌素养和美的仪式的综合艺术(庆典活动)。三、弘扬优良传统礼仪的必要性1现代化迫切需要文明的人际关系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子与伯鱼2市场经济需要优质服务软

3、件要素微笑服务,公众第一 公关意识,人和境界3是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四、推陈出新,培养新型的国民礼仪素质1以善为本说文:“善,吉也。从誩羊。”论语阳货:“恭,宽,信,敏,惠。”助人为乐2言之有礼少卿足下 冀君实或见恕也 与将军会猎于吴 传递友好信息;冯冀才访美 委婉语:采薪之忧,宫车晏驾 更衣洗手 王光英答记者3礼貌衣整仪表美 “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言语文明,举止有度。4辞让有礼体现无私豁达,营造良好人际氛围 “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礼不辞小让” 棠棣,紫荆花5艺术修养确立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书法、口才、写作、策划能力说文:“俗,习也。” 周公制

4、礼作乐 礼分五种(吉、凶、宾、军、嘉)曲礼第一节 相见礼国人历来重视相见礼,登门拜访,接待宾客,都有礼仪规范。可参礼记曲礼、仪礼士相见礼。一、传统礼俗(一)一般性往来1投递名片刺,谒2见面礼贽3拥彗欢迎词;鞭炮 东西阶之别4敬茶敬烟5言行得体6、送客(二)拜贺庆吊喜事庆贺之,如婚嫁、生育、冠笄,生辰寿诞,上梁乔迁,入学中举升官,商店开张等,要送贺仪、喜联、喜幛等。如凶事,则慰问吊唁之,礼物统称赙仪。目的是增进人际感情,消除隔阂,加强联络,或有事相求难以启齿,可借喜庆了却宿愿。二、字词文中的相见礼(一)字拜(首至地也) 拱(敛手也) 跪(拜也) 九拜 贺(以礼相奉庆也)(二)词光顾、光临 惠顾

5、屈驾 拥彗 投辖(陈遵)客由主便 客不送客 长者赐,少者不敢辞礼尚往来 投桃报李 贺仪 寿敬 奠仪 赙仪 贽敬(三)文1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2白璧,玉斗,玦三、现代见面礼(一)登门拜访尽量不带婴幼儿 避免海阔天空 避开清早、用餐、深夜 不乱开门窗,翻别人东西(二)接待客人整理场所,服饰得体 备好水果与茶 态度热情 客人告别时加以挽留 送客门口、路口(三)进办公室相互问好,不谈隐私、评头评足 对来客有礼貌地打招呼 来访者离开,有礼貌相送 接电话以简明为度(四)重视现代见面礼的必要性简要说明下列情况该怎样处理1问路 2接电话 3握手 4交换名片 5敬酒第二节 人际

6、交往交往,是人类存在的必需。人与人需要交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也需要交往。文化就是在交往、融汇中发展的。中国文化从不是封闭的排他的文化体系,而是以“海纳百川”、“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开放胸襟促进中外交融,不断激活生命潜质,生生不息,则健有为。一、古代交往华夏民族主要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就是在不同民族的长期交往、融汇中最终形成了汉民族。汉民族与世界文化的第一次交汇是在汉唐阶段,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第二次交汇是明清之际欧洲文化的传入。当今世界新型文化的主要潮流是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看齐,交流对话,综合创新。就人际关系而言,古书中已有记载。礼记曲礼:“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

7、讳。”表明了交际中对于对方的充分尊重,强调了交际双方的平等、协调的关系。(一)字1倗,“辅也。”2友,“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3诚,“信也”。4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5恕,“仁也。”(二)词1故交,故旧 2知己,知交 3至友,素交4益友,良友 5畏友,诤友 6神交7金石交,刎颈交(三)语1交必择友,居必择邻。2人伴贤良智转高。3言必信,行必果。4主雅客来勤5疏不间亲,新不加旧。6延陵挂剑7尾生抱柱(四)文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2毋抟饭,毋放饭,毋咤食适墓不登垄,临丧不笑。(礼记曲礼)交往的典范(管鲍,李杜)二、现代交

8、往人类群居的本能,促使交往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伴侣。人类交往经历了三种形态:自然型交往形态(奴隶、封建社会);社会型交往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开放型交往形态(当今社会),其特点是全方位、快节奏、高层次。怎样搞好人际关系?首先要做到信息沟通,同时要进行情感交流。交往中要充分尊重对方,有事相互协商,不把意见强加于人。言而有信,以诚相待,互助互利。人际交往可分为多种类型:单向的、双向的;纵向的、横向的;语言的,非语言的;合作的,竞争的。其中,竞争性交往是现代社会最普遍的交往。马克思说:“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转引自张中行公关心理学182页,四川大学出

9、版社)(一)交往谚语1不结子花休要种,无义之人不可交2交人交心,浇树浇根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二)交往与中外民俗1感谢2避忌:打嗝;老;腿;死亡;疾病;厕所3送花参考资料:胡文仲文化差异种种,教学研究1985年3期陈融英语的礼貌语言,外国语,1989年6期(三)交往与民俗1问候语 “吃了吗?”“上哪儿去?”2敬请 久闻大名 敬请指导3祝福语 4致谢语5称谓语 令、家、贵、贱6吉祥语 发、百年好合7禁忌语 山东、香港、徐州8角色用语 尊卑、老少三、思考与练习1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用语。欢迎 ;征求意见 ;请求原谅 ;有事要离开 ;送客 ;麻烦了别人 ;不同意对方意见 ;2下列方言词反映了什么民俗?多

10、承(扬州) 难为(扬州) 贽敬(南京) 燎锅底(徐州) 宽衣(苏州) 怠慢了(各地) 请留步(各地)第三节 称谓称谓,又叫称呼,是人们由于亲属或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在我国文明史上,有着独特而丰富的称谓习俗。如妻子,据说有近百种不同的称谓,如:夫人、太太、娘子、媳妇、老婆、老伴、婆姨、堂客、屋里的,等。不同的称谓,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思想、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以及传统习惯、民俗、风范等。在交际活动中,区分对象、场合、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等不同的语言环境,恰当地选用称谓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称谓”一节的目的:一、读懂古书(以其子妻之)

11、;二、应用于交际(大舅子);三、方便中外交流(兄弟姐妹)。一、古代称谓(一)亲属的称谓包括父系、母系、姻系等。1高祖父母 2曾祖父母 3王父母、外王父母4伯 叔 姑 舅 姨 岳 5从兄弟姐妹6外兄弟姐妹(姑母子女) 内兄弟姐妹(姨、舅的子女)7舅姑、姑嫜(公婆) 8娣妇、娣姒、妯娌9娅(连襟、友婿)(二)名、字、号活人有姓、氏、名、字、号,死者有氏、谥、庙号。孔子的学生“由”( )、点( )、赤( );百里奚( ),陶潜( ),陆游( )。据礼记内则,古人为孩子命名有一定仪式。出生三月,选一吉日,父亲握其右手,另一手托其下巴,郑重命名,女师告知女眷,父亲报官府登记。后代又有变化,小名乳名,满月

12、、百日均可,写于红纸,贴在土地庙神龛边,上书“命名大吉”、“长命富贵”等。除父亲外,也可请有威望的长者等排生辰八字。五行缺什么,名字就补什么。如“金、木、土”等。除乳名外,还有大名(正名、学名),是入学时老师起的。字是名的解释与补充,名字互为表里,故称“表字”。号,别号,是根据本人意愿与志趣所起,如郑板桥、苏东坡、章太炎,以号闻名。(三)字词文中的称谓1字 祖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 伯(长也) 兄(长也) 夫妻(妇,与夫齐者也)2词 严君 内子 灵椿 北堂 棣萼 娇客 冰翁 高足 箕帚3文 战国策苏秦传:“贫贱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尚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二、现今称谓(

13、一)泛亲属称谓汉语中,亲属称谓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来称呼本无亲属关系的人。例如:对父辈,称“大伯、大叔、大娘”(大妈、大姨);对同辈,称“大哥、老兄、大哥、老弟”;对中年以上女性,称“大姐、大嫂”;小孩对母辈,称“奶奶、阿姨”;等。这体现了对年长者的尊重,也是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二)注意称谓的地区与民族差异山西(老师傅) 晋西北(伙计) 山东(大哥) 港台(爱人) 西方(老大爷)(三)认真对待称谓,协调人际关系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思想观念变化,更强调平等与尊重,泛亲属称谓出现简化趋势。1常用尊称 师傅(体力劳动者) 老师(脑力劳动者) 先生(外宾、华裔、尊贵者)2就高不就低原则(李

14、副所长李所长;护士医生)3简化中的潜意识 姐(嫂)、姨(婶) 叔(伯伯、大爷) 哥(姐)儿们(哥哥、弟弟)三、思考与练习(一)称谓的古今比较1古人三称“子;若;尔汝”的用法包含什么感情色彩?今天是否有对应用法?2古人常用“君、公、卿”或加“贤、贵”等表示敬称,今人可用的有哪些?(二)江苏方言中有些特殊的称谓,如:1灌云、连云港称外婆“舅奶”;2南京称婶母为“娘”,沭阳称“小娘”,扬州“娘娘”;3祖父(阿爹、阿公、爹、爹爹);4祖母(奶奶、太太、好婆、亲婆)34分别是哪里的方言?说出一个特殊的家乡称谓语。第四节 教育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教育是一项千古伟业,是一项阳光工程。有了教育,文化才

15、能传承,人类才能发展进步。根据古籍记载,商周时代,我国已兴办教育。学校分别称为校、庠、序。周王的大学叫辟雍,诸侯的大学叫泮宫。国学为贵族子弟学校,一般八岁(一说十三岁)入小学。各地有乡学。学习内容是宗教祭祀知识和作战的技能经验,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一、古代教育(一)基本观点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发扬光大“明德”,保持向善之心,热爱广大民众。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强调教育的必要性;主张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古人总结出来的教育原则与方法,主要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教学相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仁

16、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有信。这些美德,依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道德修养逐步得以实现。(二)习俗举例古人讲究敬师。据礼记曲礼:“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据礼记檀弓,侍奉老师,不要生硬地指责,不要隐瞒。要在周边周到服侍。老师去世,要守心孝三年。子贡派饭三味书屋 冠礼(缁布冠 皮弁 爵弁)二、字词文中之教育(一)字1教 扑作教刑2育 胎教 孟母三迁 断织 曾子杀彘 岳母刺字(二)词1舍采(释菜) 2篇卷 3束脩 4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5科举 6书院(三)文教育类文章可见大戴礼记保傅、礼记曲礼等。1论语卫灵

17、公:“有教无类。”2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4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三、今人教育(一)敬师1称呼:称老师,恩师,师父,再生父母。2路遇:要敬礼,让座。3逢年节:要看望、送礼。浙江金华一带,以端午节为教师节。学生家有喜事,老师的贺联、贺幛挂在最上首。喜宴老师坐尊位。4报师:离校后,遇老师生日,或自己工作取得成绩等,要看望、汇报,以示不忘师恩。5祭师:古代守心孝,今人则参加追悼会,帮助料理丧事,看望关心遗属等。(二)重教1胎教 音乐2抓周3亲子园、幼儿园 打好基础4家

18、教 颜之推颜氏家训 傅雷家书 朱柏庐治家格言500余字,实用性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施恩勿念,受恩莫忘”等。5社会教育 三讲四美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思考与练习(一)解释词语,说说它们的同义词。1夫子 2弟子 3学子 4同门5设帐 6桃李盈门(二)说说下列谚语的教育意义。1爱在心里,狠在面皮。2娇养不如历艰。3玉不琢,不成器。4书囊无底。5幼而学,壮而行。6教化胜过王法。(三)解释下列江苏方言词。1锅里锈(扬州) 2小戏(扬州) 3宝座(南京)4状元豆(南京) 5改叫(徐州) 6外场人物(徐州)7搭架子(苏州) 8回头(苏

19、州)第五节 婚娶婚姻,是关系人类繁衍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活动,它向世人宣布一个新家庭的诞生;意味着家族的血缘得以延续,不仅是当事人,也是双方家庭及家族的一件大事。婚姻礼仪,主要涉及婚姻制度与婚姻形态。一、古代婚俗(一)制度沿革 远古母系社会,女性地位至高无上。郭沫若认为甲骨文“后毓”同源,后指女性奠长,其最高的德业是“毓”(育)。好,反映了当时以多子为美的社会风俗。母系社会,实行男从女居的族外群婚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与外人区别,维系氏族团结,就需要图腾作姓氏。姓,生同源,孩子都从妈妈的姓。无父亲,解释为“感天而生”(商王契,母简狄吞燕卵;龙雾桥)。随着私有财产发展,母系社会被父系取代

20、,男子成主要劳力(男),出现了女从男居的新的婚姻形式。掠夺婚取,娶古今字,反映了掠夺婚的遗意。昏(取妇以昏时)学者认为“欧俗嫁娶为夫傧相者,古称良士,正是助人夺婚者;为新妇保介者,曰扶娘(伴娘),此古助人扞贼者也”。(二)婚仪 周代实行聘娶制,男子以聘的程序而娶,女子因聘的程序而嫁。有六礼为程序。1纳采 据仪礼昏礼婚礼有“下达、纳采、用雁”。2问名 又叫讨八字、请庚、探问。3纳吉 后代叫定亲、换帖。4纳徵 又叫“纳成”、“纳币”。使用玄纁、束帛、俪皮。后代叫“下彩礼”。5请期 俗称“提日子”。6亲迎 婚礼的核心,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杭州古代亲迎礼有:挂帐、催妆、撒谷豆、坐虚帐、走送、牵巾、挑盖

21、头、参拜、交拜、饮交杯酒、合髻等程序。(三)字词与婚姻1字 婚,“妇家也”;姻,“婿家也”; 妇,“女嫁也”;嫁,“女适人也”;媒,“谋也,谋合二姓”;孕,“怀子也”。2词 庚贴(八字贴)文定(订婚)共牢(合卺、共牢)伐柯(作媒)月下老、月老(媒人,唐李复言续玄怪录,韦固 老人)红娘(媒人西厢记)二、现代婚俗 (一)婚制1抢婚 蒙古族抢婚,男方来人,女子兄弟阻挡,佯战,然后延请入室。景颇族抢婚,女子呼“救”,通知家族营救;壮族有“卷伴婚”,抢婚或逃婚。桂西、云南文山壮族流行“夜婚”“找姑娘”,均抢婚遗俗。2转房制 父兄死,子女可收取庶母或寡嫂为妻。3服役婚 男子在女家无偿劳动几年,然后携妻、子

22、回家。此外还有女子不婚、招赘、买卖婚等。(二)婚仪举例1定情 互赠信物,古送“红豆”,送玉如意、绣荷包、指项链。2相亲 一般由家长或长辈主持。开封习俗,相中后女子以钗子插冠中,相不中则留两端绸缎。3吃茶 茶树结子,移则难活,因此国人以茶象征“矢志不移”、“必定有子”、“好女不吃两家茶”。4嫁妆 又叫“填箱”,是女子身价门第的象征。有半房嫁妆(日用品、木器),全房嫁妆(山林田产)。或突出吉祥意味,广东用红绳扎蔬相送(芹、韭、葱)此外,还有哭嫁、花轿迎娶、传袋、拜堂、撒帐(如枣栗、花生、甘蔗、含早立子、花着生、甜甜蜜蜜)(三)婚娶花絮1订婚 要写婚约,俗称“传帖子”、“传大启”等。首次为“起柬”,

23、二次为“礼柬”、龙凤贴。双方均宴亲友,男送女家礼,讲究者送十件,女方回送文房四宝、荷包、腰带(栓牢、侍奉巾栉)2催妆送妆 迎亲前一天催嫁妆,男方送“离娘面(肉)”,河北定县送半只猪,食盒等。海州送两包糕、一只公鸡、一对鲤鱼、一块肉。女家留下肉、糕,“冷肉换热肉”;退回公鸡、鲤鱼,“公鸡两头跑,明年生小小”,“鲤鱼再回头,生儿跳龙门”。鲤鱼口插绒花,寓意“荣华富贵,吉庆有余”。女家收礼后要送嫁妆,派伶俐的子弟护送,有称“压箱弟”,寓含女方将把生儿育女、家族兴旺的家风和能力带到夫家。3布置新房 新房要粉刷裱糊一新,贴上表吉祥图案的剪纸,如五福全寿(五个蝙蝠绕寿字)、蝴蝶戏牡丹、金鱼闹荷花等。布置的

24、重点是铺床,要有“全福人”铺床叠被,铺床、扫炕、叠被时伴以吉祥话和象征仪式,如河北定县,边扫边唱:“ 这边扫,那边扫,姑娘小子满炕跑”。叠被时,说“这边推那边推,小子姑娘一大堆”。4迎新 迎娶的方式有多种,一是迎亲,新郎登门;二是等亲,由亲属迎娶,新郎坐等;三是送亲,女家送新娘。工具有轿或轿车,或坐船、骑马等。新娘之轿例不空行,要放花糕、喜馍作镇物;或由小男孩压轿。服饰:近代,新郎宽边黑色礼帽,长袍马褂,后改制服。新娘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服玉带,后改红棉袄。轿到女家,锣鼓震天。女方家或“刁难”男方;新娘拜祖宗、别父母、由兄弟或舅舅背上轿,家人泼水。花轿到男家,鞭炮锣鼓震天,有各种驱邪仪式。新

25、娘身上被撒上五谷,称“撒喜果”、“撒喜钱”等。边撒边唱,如河南“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富贵满家门,四撒明年生贵人”。传袋、牵红、跨火盆(入洞房)挑盖头、交杯酒、撒帐坐帐。5西方订婚戒指,元前2800年,埃及人发明,或云野蛮人抢婚时的脚镣变成圆形表爱永恒。结婚蛋糕,元前100年,罗马人发明,或云本是向新娘撒谷粒,求多子多福,演变而来。蜜月;传北欧人将抢来的新娘藏一个时期,每天饮一杯蜜酒。面纱:四千年前东方妇女戴面纱,北欧给抢来的新娘戴面纱。16世纪,英法出现白色礼服,表示新娘是处女,后推开。三、问题研讨(一)阅读下列古文,用几句话概括你的感受。1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

26、蹰”。2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坛!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3诗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4战国策赵策:“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二)分析以下词语的文化含义。1秦晋 2结缡 3判合 4庚贴 5文定 6合卺 7冰人 8撮合山(三)解释下列江苏方言词。1开脸(扬州) 2交生日(扬州) 3暖房(南京)4坐富贵(南京) 5小登科(徐州) 6讨贴子(苏州)7全科人(徐州)第六节 饮食民以食为天,吃饭为第一大事(生存权)。饮食行为的文化含义,主要指具有共同历史、民族文化基础的群体活动。包括:(一)仪式饮食 传统信仰仪式多有一套程序,如供奉

27、食品、唱颂经词等。用于祭祀、军事、政治、外交及人生仪式。(二)阶层饮食 肉食者 食菜者(三)节日饮食 饺子、元宵等。讲究全家团聚,伴随祭仪,观念上讲究吉利。体现了群体间的分享、庆祝、纳吉、驱邪等行为。饺子“留馀头” “吉庆有馀” 12道菜(全年之福) 特点:历史性、全民性、多样化。(四)民间组织饮食 宗教性:庙会、善会 民间习惯性:解决纠纷,决定大事,还有待客、馈赠等饮食活动。一、古代民俗(一)粮食作物统称 五谷:黍稷麦豆麻(或稻),见周礼郑玄注。六谷,有稌,即稻;苽,茭白。三字经“六谷”,还有“九谷”、“百谷”之说。引进作物:张骞从西域引进芝麻、豌豆、蚕豆。玉米(美洲),甘薯(菲),土豆(明

28、代)(二)饮食分类 分食、饮、膳、羞四类。1食 麦米做成,即黍稷稻梁,馒头 汤饼(云吞)2饮 包括酒与浆。酒:用于祭祀为五齐,人喝为“三酒”。郁鬯、玄酒。浆:六清(水、浆、醴、凉、酏、医)。3膳 又叫“膳牲”,有六牲:牛羊豕犬雁鱼。太牢、少牢、特。肆解 左右胖分解后放入镬里烹煮,再入鼎、俎。4羞 荐羞,放入豆、铏中。豆盛肉酱(醢菹等)或肉制品(炙脍);笾中盛干果、脯脩等;铏中盛羹。(三)饮食禁忌 据礼记曲礼,进餐时带骨肉放左边,大块肉放右边,饭食放左,羹汤放右。聚餐时不能自顾自,手要干净,不把米饭搓成团,不把剩饭放回盆里,不能不停地喝酒,不能“咂咂”有声,不簸扬饭菜,不大口喝汤,不当面剔牙等。

29、(四)字词文与饮食1字 食(聚集的米)饔(热食)飧(晚饭)饷(供人食)饯(用酒食送行)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仪狄、杜康、名牌)酌(以酒请人)醉(卒也)黍(粘性 小米)稷(五谷之长)来(小麦)鼎 尊2词 糟、粕(酒渣。宋代有以糟渍物之俗)酥(见本草)茶(陆羽茶经玉米(西天麦,见本草)元宵(宋起)烧卖(明,纱帽)盐(传黄帝时代煮海)饴(诗经)醯 蔗糖(西域)植物油(汉代)3文 见周礼天官宰人、礼记玉藻等。二、现代饮食(一)饮食观念1民本思想 民以食为天,最大的人权。稳定社会秩序,儒家“足食”观的发展。2节约粮食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3人格教育 餐桌开始,察人品、观志向酒

30、囊饭袋脑满肠肥 “饿其体肤” 嗟来之食4食疗观 饮食关乎养生之道,应注意进食与人体间的平衡,生理与文化间的平衡。(核桃、芹菜、萝卜、大蒜)5饮食结构与国人个性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或谓国人是吃小米的,日本人是吃大米的,西方人是吃肉的。饮食习惯,国人爱热食,西方爱冷食。饮食结构与习俗,滋养了国人温和善良的性格,特有的人情味,热情待客的美德。6饮食文化与思维方式 林语堂说国人以吃为人间至乐,“以饱口福”的饮食文化为高雅艺术,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统一,追求强烈的美感享受。讲五味调和(咸甜苦酸辛),又源自五行学说。现有八大菜系:苏鲁川粤浙闽徽湘 虾仁凤凰形(苏州) (二)民族习俗与数字壮族以稻米为主食,辅以玉米、荞麦、红薯等。食物丰富,如以大米为料,有三月三五色糯米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