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9.37KB ,
资源ID:1680129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8012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史版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课.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课.docx

1、通史版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课第1课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与外交成就1有人评价说:“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意志拥护”。据此判断“它”()A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C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D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解析:选C。“它真正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

2、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意志拥护”指的是新政协的召开, 新政协的召开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故选C项。2(2018乐山调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A爱国统一战线聚人心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可知,中共吸收各民

3、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新政府,体现了中共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故选D项。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些规定体现了()A民主集中制原则 B政治协商原则C人民民主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解析:选C。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充分昭示着新中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是鲜明的人民民主原则,故选C项。4(2018德阳模拟)苏联在1953年将中东铁路所有权还给中国,1955年将旅顺军港交还中国并放弃在新疆企业的股份,1957年同意援助中国开发核技术。中国则在1956年调停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

4、事件表明当时中苏两国()A盟友关系进一步巩固B国家利益趋于一致C采取相同的外交方针D经济建设互通有无解析:选A。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苏建立盟友关系,材料中“1957年同意援助中国开发核技术”表明中苏关系进一步巩固,故选A项。5(2018淄博摸底)20世纪60年代末,美军在越南的数量逐渐减少,苏联加紧在亚洲部署常规部队和核力量,美国公开宣布不参与苏联强压中国的图谋。上述现象导致()A国际局势趋于紧张 B美苏激烈争夺亚洲C国际格局重大变化 D中美关系逐步改善解析:选D。材料中“美国公开宣布不参与苏联强压中国的图谋”,说明中美关系在逐渐改善,故选D项。6(2018

5、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1979年日本政府宣布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中国接受了日本的援助。时任日本外相的大来佐武郎坦承“500亿日元贷款的项目,如北京与秦皇岛之间的铁路现代化都是为了把煤炭从内地运出来,从而带有为向日本供应煤炭铺平道路的内容”。材料可以说明()A经济利益影响对外政策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D中日消弭了两国的隔阂解析:选A。日本对华投资和援助是“为了把煤炭从内地运出来,从而带有为向日本供应煤炭铺平道路的内容”,很明显受到了经济利益的影响,故A项正确;日本谋取政治大国的诉求,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且材料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的表述不仅材料

6、没有提及,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由于慰安妇、教科书、靖国神社等历史遗留问题,中日两国的隔阂时至今日也没有完全消弭,故D项错误。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材料二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

7、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材料三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

8、的决定性因素。解析 (1)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一中“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说明;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列强之间在侵华问题上有利益冲突以及维护美国在华既得利益的角度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目标,依据材料二中“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建设我们的欧洲”说明;第二小问背景,依据所学从二战后西欧国家联合的背景以及法德和解角度说明。(3)第一小问说明,依据新中国初期外交特点以及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原因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因素,从国家利益角度回答即可。答案 (1)态度:反对干涉中日战争;希望中国战败,但不希望清政府垮台。原因:列强之间在

9、侵华问题上有利益冲突,故而在中日战争立场上存在分歧;希望日本打败中国,以便美国从中获利;维持清朝政权,可使美国在华既得利益得到维护。(2)目标: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发展和提高政治地位。背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美苏“冷战”不断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欧国家通过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实现了初步合作;法德矛盾的和解。(3)说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减轻中苏关系的负面影响。因素:国家利益。(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毛泽东

10、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下内容。该会议()工作重点(一)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二)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A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B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C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D在探索经济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解析:选B。题中毛泽东指出政府工作重点是“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说明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但是全国尚未完全解放,面临追剿残敌和镇压反革命的任务,此时建立新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由于受到长期战争的影响,经济凋敝,所以下一步任务是“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

11、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是中共七大(1945年)的召开,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当时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故B项正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表明经济建设方面取得成果,故D项错误。2(2018南通模拟)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是()A村民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选B。村民自治制度不是精英参政,故A项错误;参加政协的

12、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在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不是精英参政,故D项错误。3(2018河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

13、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得出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选D项。4(2018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质测)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A“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求同存异外交方针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选C项。“一边倒”指的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与

14、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 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A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B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解析:选C。从材料“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1954年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

15、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选C项。6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B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D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解析:选A。题干“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表明该条约保障了中苏两国的国家安全,故选A项。7(2

16、018吉林模拟)1957年底,毛泽东说:“现在国际上一般都公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否做得到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首先就做不到。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共产党的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就不能只限于和平共处。还有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问题。”由此看出毛泽东()A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加强对外政策的斗争性B想建立与其他国家正常的对外交往的原则C开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方针D制定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策略解析:选A。根据题干材料“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共产党的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就不能只限于和平共处。还有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问

17、题”说明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加强对外政策的斗争性,故选A项。8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提出了建立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说明()A中美关系出现正常化的趋向B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外交领域联合反霸思想形成D中国开始改变意识形态外交解析:选B。“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并非专指中美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以对付苏联的霸权政策,说明中国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表明中国形成了联合反霸思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18、化,表明中国外交开始放弃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的原则,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2018稽阳联谊学校联考)英国学者珍妮克莱格在其著作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此处的“开花结果”指的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解析:选A。题干材料“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意思是得到了亚非国家的支持,所以1971年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得到了很大的帮助,符合“开花结果”,故选A项。10(2018乌鲁木齐模拟)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

19、因是()时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1972年9 800中将19741975年4 500少将1976年2 200准将1977年1 400上校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得到发展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解析:选C。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开始了正常化进程并得到不断的发展,根据中美双方“一个中国”的承诺,美国对台湾的军事扶持力度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故选C项。11(2018扬州期中)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

20、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这一致辞()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B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C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D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解析:选C。根据材料“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可判断出是日本首相田中访华时的言论,田中访华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故选C项。12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

21、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 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 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解析:选A。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1976年2月6日,尼克松已经卸任美国总统,中国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以私人身份访华,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2018安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杨奎松等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目录(节选)第一章 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第一节 从华北交涉到淞沪抗战第二节 国际社会的最初调停第三节 中国争取国联

22、的支持第四节 九国公约会议无所作为第二章 联合苏联与争取德国中立第一节 中苏订立互不侵犯条约第二节 苏联提供军事援助第三节 德国保持中立第四节 中德关系的逆转第三章 反对英美妥协与争取外援材料二“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1)根

23、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的主要影响。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从争取支持、外交政策、处理策略等角度归纳。(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两极格局、国家利益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安全及国际环境等角度归纳。答案 (1)特点:由争取国际社会、国联的支持,到联合苏联和中立德国,再到与英美妥协,争取英美援助;由单纯幻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调停,到推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拘泥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对外妥协退

24、让的基础上,争取反法西斯国家支持。(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需要;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和雅尔塔体系的制约;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包围。(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形成局部开放(半开放)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打破外来的孤立,客观上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制约了新中国外交的选择范围。(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14(2018达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希特勒德国的失败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直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人民还在为之反思。有学者认

25、为:一个民族在经历了这样一种灾难性的集体经验之后,只有克服了简单地把自己当作某种历史过程的牺牲者的倾向,才能够建立一种新的共识,唯有如此,这个民族才能最终学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历史。阅读材料,对上述学者的观点,请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任选一例加以论证。(要求:条理清楚,史论结合)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学者认为在民族经历危难之后,只有达成新的民族共识才能够正视历史,避免重蹈覆辙。该学者的观点蕴含着作为国民在民族遭受危难时不应当把个人当作独立个体而是集体乃至国家的一个部分,要有民族意识;对于民族曾经面临的危机和教训要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答案 示例一近代中国遭受了一系列外来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如主权遭到破坏,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停留在灾难、痛苦等牺牲者的立场上,还要认识到外来侵略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如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以具体的某一场战争为例加以论证也可)示例二“文化大革命”给党、民族、国家带来巨大灾难,使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社会混乱,经济滑坡,文化破坏,道德沦丧。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上,还应看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取得的一些成绩,如卫星上天,中国重返联合国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教训,健全民主法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