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36.71KB ,
资源ID:1681627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8162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docx

1、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 物 的 特 征第 课时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三)情感价值观目标: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2.学习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排除废物。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 1.生物视频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六、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视频

2、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 ,学生观看、思考。教师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二)讲授新课 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学生总结: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等原则;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的获知真相。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提问: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阅读后回答,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有明确的

3、目的;观察使要细致、全面、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过渡: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2.什么是生物 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铅笔、汽车、仙人掌),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3生物的特征 教师出示图I-1,I-2,I -5图片中的阳光下生长的小麦,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猎豹追赶羚羊等都是生命现象,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4、。”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教师提问: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学生回答: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教师提问: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学生回答: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教师给予掌声鼓励。教师陈述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教师提问: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教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学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

5、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教师讲述: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学生讨论后组长回答: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教师提问: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学生回答: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6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

6、后,它会合起来。”学生2回答:“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教师讲解: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教师出示I-7种子的萌发和I-9在生长的蘑菇图片,以及I-8破壳而出的幼鳄图,学生讨论。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7、。学生思考后回答。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8.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9.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8、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法和比较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找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点,进而找到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五)板书设计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二、生物能进行呼吸三、生物能排初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四、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六)作业安排 教材课后练习题1、2七、课后反思: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 课时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2.简述身

9、边生物的生存环境。(二)能力目标:按一定的特征对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2.学习难点: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与讲授相结合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1.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 2.教师: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要调查生物状况。设计调查表。 六、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每

10、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有哪些?(同学们回答)看来我们的生活并不寂寞,有那么多“伙伴”在陪伴我们,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少种?分别叫什么名字?分为哪几类?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科学家”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生物(二)讲授新课 1.调查 (1)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页第2段方框内的内容,尝试解决: 什么是调查?请举例说明哪些可以用调查方法? 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调查范围太大时,怎么办? 若要调查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样调查既节省时间又比较准确? (2)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选两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并提出你们的疑点? 释疑解惑一:举例如:调查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人口、调查我们

11、班的视力、调查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等等。 释疑解惑二:范围太大时,要设计好调查路线(如调查校园生物)和选好样本(如调查种子的发芽率)很关键。否则调查慢、不能反映整体情况。 (3)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假如要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如何开展调查?教师总结: 选取样本要准确,能反映整体的情况。 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事先设计好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自己按表行事,避免盲目。 2.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 (1)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9页,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调查步骤分哪几步? 调查时的注

12、意事项有哪些? 拿出课前布置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归类整理。 归类对认识生物有什么意义? (2)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每一小组展示的问题: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 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教师也作出评论。 (3)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调查中你又想到了哪些问题? 思考如何书写调查报告?结合实验报告册。 谈一谈你在调查中的收获。(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A、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 D、光照对

13、植物生活的影响 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A、生物用途 B、生活环境C、比大小多少D、形态结构(四)归纳小结:关爱生物的同时要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重要(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概念科学研究中进行实地数据收集和资料证实所采用的一套方法。2.调查的一般步骤(1)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2)准备调查工具。(3)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4)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六)作业安排: 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想。 2.调查全班同学身高、体重算出平均值,其它班级或学校学生相比七、课后反思: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

14、课时)第 课时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3.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放到自然环境中。二、学习难点和重点 1.学习重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2.学习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2)组织好“非生

15、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和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大熊猫、鱼、麦田、蚂蚁群、蜜蜂群、打斗的狮子、争斗的秃鹫等图片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仙人掌、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人类排放废水等图片。2.准备实验材料湿土,干土,解剖盘,纸板(教师准备),鼠妇20只,计时表(学生准备)。3.课前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四人一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20只,并记录捕捉地点的环境该地点鼠妇的数量,注意不要破坏学校、社区草坪或花坛,不伤害鼠妇。六、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

16、节课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第二章的学习就要带领我们去了解生物圈。要想了解生物圈,首先要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讲授新课1.环境的概念教师提问:野外生活的大熊猫组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鱼能离开这种环境吗?即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鱼一定能正常生长吗?还会受到哪些影响呢?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什么是环境?分析后学生自己归纳出环境的概念: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2.生态因素教师提问:看图1-12小麦田示意图在这片麦田中,对小麦的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思

17、考找出阳关、温度、水土壤、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等因素。教师讲述:我们把这些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教师提问:你能将这些生态因素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利用第一章所学制定分类依据,即依据有无生命将生态因素分为两类,分别是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教师概括:阳关、温度、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是无生命的,称为非生物因素;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是有生命的,称为生物因素。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提问:阳光、温度、水、土壤对小麦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学生展开讨论,回答问题:没有阳光,小麦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温度过低,小麦种子不能萌发、麦苗生长缓慢。水分过少,

18、小麦易枯萎;水分过多,小麦易烂根。土壤肥沃,小麦生长好;土壤贫瘠小麦生长差。教师提问:其他植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阳关、温度、水和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请举例。学生举例,达成共识。教师归纳:植物的生长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教师提问:非生物因素是否影响植物的分布?教师展示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植物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学生分析图片,找到原因,得出结论: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教师讲述: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没有影响?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了解。4.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提问:刚才分析了图中非生物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那么图中老鼠、蛇等生物因素对小麦的生长又有

19、什么影响?这些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回答:老鼠破坏麦田,蛇吃老鼠;麦蚜吃小麦茎叶,七星瓢虫捕食麦蚜;杂草与小麦争夺阳关、养料和水分;蚯蚓松土肥土,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并归纳出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教师提问:与小麦一样,每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除了捕食、竞争和寄生以外,还有其他关系吗?请举例。学生举例,并通过观看图片,了解生物因素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能进一步将它们分为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不同中之间的关系。教师提问:你能进一步将这些关系进行分类吗?学生概括出: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5.生物对环

20、境的适应教师提问: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作用于生物,那么生物怎样生存呢?学生认识到生物必须要适应环境。教师提问:请看教材“资料分析”,思考: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的环境的?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沙漠的生活的?学生通过教材的“资料分析”,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说出仙人掌的特点:叶-退化成刺,减少蒸腾作用;茎-贮水,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发达,渗入地下吸收水分。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举例并总结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展示: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等图片。教师小结:这样看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

21、才能更好地生存。6.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师提问: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会不会影响环境呢?观察蚯蚓的图片,思考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学生说出蚯蚓一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底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蚓粪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教师提问:你还能说出那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教师讲述“蜣螂出国救澳大利亚草原”的故事。小结: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为两方面:有利影响和有害影响。学生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害影响和有利影响。(三)巩固练习学生讨论课后练习题。(四)归纳小结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

22、割的统一整体。(五)板书设计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环境的概念二、 非生物因素:阳光、水、温度、土壤等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助、竞争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六)作业安排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教学反思: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第 课时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

23、实验。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3.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放到自然环境中。二、学习难点和重点 1.学习重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2.学习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2)组织好“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和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大熊猫、鱼、麦田、蚂蚁群、蜜蜂群、打斗的狮子、争斗的秃鹫等图片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仙人掌、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

24、蛙(警戒色)、人类排放废水等图片。2.准备实验材料湿土,干土,解剖盘,纸板(教师准备),鼠妇20只,计时表(学生准备)。3.课前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四人一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20只,并记录捕捉地点的环境该地点鼠妇的数量,注意不要破坏学校、社区草坪或花坛,不伤害鼠妇。(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课前安排大家分小组 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并捕捉鼠妇20只,下面请小组代表介绍观察到的情况。学生分组汇报课前活动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鼠妇大多生活在石头下或花盆下。教师提问:鼠妇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鼠妇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二)讲授新课1.提出问题教师节根据学生课前作出假设,

25、分析作出假设的依据,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的第一步。学生根据上述结论完成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鼠妇大都生活在石下或花盆下?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部吗?2.作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分析作出假设的依据。学生完成探究的第二步-作出假设。假设1:光照条件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始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假设2: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说出假设依据。3.制定计划假设需要实验的验证,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师推荐器材:现在提供的实验材料有铁盘、干土、湿土、玻璃板,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设置思考题:根据假设确定你所探究的实

26、验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只是要探究的实验因素不同引起的,对于其他可能影响鼠妇分布的因素,你如何处理?有同学用1只鼠妇做实验,有同学用20只鼠妇做实验,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如何记录你的实验数据?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出的问题,根据讨论结果,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装置,制定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并做出指导,引出对照实验的概念。学生分组汇报实验设计思路。依据思考题讨论其方案和装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学会控制实验变量,知道什么是对照实验。4.实施计划教师巡视学生试验情况,个别指导实验。学生实施计划,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5.得

27、出结论教师组织汇报并统计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引导学生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得出结论,再次提出疑问: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各小组汇报探究过程,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实验是否支持假设。学生自由发言,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影响。6.表达和交流教师提醒实验完毕后,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鼠妇?学生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三)归纳小结方法小结: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能力小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知识小结: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同时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的欣欣向荣的生物圈。情感态度小

28、结:表扬和鼓励在探究活动中表现积极认真、敢于发表见解的学生,以及最富有团队精神的小组。学生回顾本节的实验过程,与教师一起总结出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对照实验1.设计对照实验确认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变量,处理数据,避免偶然性2.对照实验的概念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三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密切六、课后反思: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 课时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

29、力是有限的。(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2.学习难点: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设疑启思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收集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

30、境的实例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请学生观看一则报道:2010年8月7日,在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新闻评论舟曲泥石流13年前已被预料到。教师请学生思考:你认为引发舟曲泥石流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局部生态系统退化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教师陈述:看来,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二)讲授新课1.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出示思考题。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草被网罩起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蝗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