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6.49KB ,
资源ID:168468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8468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册 36泌尿系统小学自然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册 36泌尿系统小学自然教案.docx

1、第二册 36泌尿系统小学自然教案第二册 3、6泌尿系统_小学自然教案第六节 泌尿系统 已有知识: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物质的运输以及呼吸系统初步知识。本节标题为泌尿系统,但关键问题是对排泄的理解,而对排泄的理解关键又在于讲清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后的产物。泌尿系统只是人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材处理时,应充分重视对排泄概念的理解。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可从人体内两个生理现象排泄和排便引入,一方面学生比较好奇,另一方面也是教学的重点。而排泄的三条途径可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至于泌尿系统的结构应充分利用挂图和模型。二、课时安排本节课共安排1课

2、时。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排泄的概念及三种途径。2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二)情感目标通过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的介绍,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教学难点:排泄的概念。三、教学准备: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模型。四、教学过程()(一) 新课引入可以开门见山地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排便与排泄是人体两个生理现象,同学往往将它们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有本质区别,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二)新课讲授1排泄(1)排泄与排便的区别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师在讲解排泄时不妨与排便作一下比较,因为大多

3、数人很难把排泄与排便区别开来。分析的关键是从排出的物质着手,粪便主要是食物中没有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从肛门排出,而肛门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排泄是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重点之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代谢终产物,这要从其来源讲起,可设疑:(1)人体吸入的是氧气,而呼出的是二氧化碳,那么你知道二氧化碳是在哪里产生的吗?是什么物质转变而来的呢?怎样转变而来的呢?释疑:人体内贮存的有机物在氧气参与下,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最后转变为二氧化碳、水、尿素、尿酸等废物。它是由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血液循环进入细胞,再在细胞内经过复杂变化而产生的。(2)排泄的途径因已了解了哪些是代谢终产物,所以这些物质在人体内

4、的排出,可结合同学的生活经验自行总结:二氧化碳、部分水由呼吸系统以气体形式排出。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通过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大部分代谢终产物由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问题思考:一般情况下,夏天尿较少的原因是什么?2泌尿系统的组成出示泌尿系统示意图,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重点:肾脏的结构及功能可以先给学生讲讲有关尿毒症的知识,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使血液中尿素等代谢终产物浓度升高而引起的。从中使学生了解肾脏的重要功能是除去血液中尿素等代谢终产物。至于如何完成此功能,则应123下一页 第二章 观察和测量第二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除了要求学生应用感觉器官去

5、直接感知外,还需要使用工具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在学生原有的动手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测量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及规范动手操作技能。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材在介绍长度、面积、体积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渗透特殊测量的科学方法,使本节教学成为启蒙科学思维的实践过程。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采用学生动手测量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多设置障碍,让学生在克服障碍的过中,采用探索、讨论的方法来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学生实验占1课时。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长度

6、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难点: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看、读、记、四正确。三、教学准备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四、教学过程()新课教学测量的重要性。让学生看一段有关测量的录像(也可教师举例),说明测量的重要性。探索性实验1:学生每人拿出一把米尺(暂盖刻度尺),去测量

7、课桌的长度。讨论后总结:没刻度,不能测量。然后教师指出: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探索性实验2:揭去遮盖在米尺上的纸条,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学生动手实验后总结:测量的实质是一个比较的过程。继续讨论:谁跟谁比较?讨论后总结:桌子与刻度尺比较,即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拿出学生中几个记录错误的代表数据:如0.64或64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指出错在没有单位,从而引出长度单位。长度的单位。指出长度单位就是事先确定的一个标准的长度。世界上各国有不同的长度单位,中国就有丈、尺、寸、分等。为了便于国际交往(通商、科学技术交流等),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国际单位制(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

8、位是米,单位符号:m。再出示米尺,来加深米的概念。并介绍其他常用单位。学生练习:138000米= 千米;0.000075米= 微米。说明单位换算应为数值单位间的进率。正确选用刻度尺探索性实验3:每位学生拿出甲尺(最小刻度为厘米)和乙尺(最小刻度为毫米),分别测同一块木块长度。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测量同一块木块用甲、乙两尺得到的准确程度不一样。教师马上投影甲尺和乙尺。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甲、乙两刻度尺上刻度每大格分别是多少?每一小格分别是多少?用甲尺能准确读到哪一位?用乙尺能准确读到哪一位?在学生明确甲刻度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和乙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后。小结: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测量的结果就越准

9、确,也就是说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就是准确程度。因此,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教师介绍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让学生继续讨论:选择刻度尺是不是越准确越好呢?为装玻璃和窗帘都要测量窗户的长度,应分别用准确程度是多少的刻度尺? 测量人的身高该用准确程度为多少的刻度尺?而用来量体裁衣该用多少?小结:不同的测量对象选用准确程度不同的刻度尺。探索性实验4:让两位学生分别用米尺和卷尺测量教室的长与宽,比较快慢。显然,用米尺测量显得比较麻烦。应该用卷尺比较方便。教师介绍量程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甲、乙两尺和米尺确定量程各是多少。教师指出选用刻度尺特别要注意准确程度和量程外,还要注意刻度尺的“0”

10、刻度(投影三种不同“0”刻度起点的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投影两种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让学生讨论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22(1)然后得出测量中要做到四正确:放正确讨论并指出图1测量物体长度时的错误:刻度尺斜放;零刻度线 22(2)没有对准物体一端。提问有些刻度尺比较厚,读起来很不方便时,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指出按图2位置放,使刻度线紧靠被测的物体。看正确分析图1看刻度时眼睛的视线是否正确。让学生纠正,要做到视线与尺面垂直。读正确让学生用甲、乙两尺再一次正确测量同一木块。拿出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如用甲尺测量结果为13.4cm,乙尺测量结果13.42cm。分析甲尺最小刻度是厘米,13cm

11、能准确读得,而0.4cm是靠眼睛估计出来得。乙尺最小刻度是毫米,13.4cm能准确读得,而0.02cm是靠眼睛估计出来得。即1 3 4 cm 13.4 2 cm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 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小结:长度测量的读数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也就是如果给你一长度数据,其中倒数第二位就是能准确读到的一位(可以判断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如果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9.342米,即19.34米是准确值,0.002是米估计值,准确值最后一位是厘米数,即准确到厘米这一位,那么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厘米。让学生检查刚测量的课本的长、宽加以修正。问:如果某一物体的长度刚好是18厘米,则应该怎样

12、读数?应该是18.0厘米。强调这里的“0”不能少(有时间可展开说明)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学习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同学们课外要多加以练习,真正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五、板书设计第二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长度的国际单位:米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正确选用刻度尺量程准确程度:A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B不同的对象选用准确程度不同的刻度尺。零刻度正确使用刻度尺:放正确 看正确 读正确 记正确六、习题与解析随堂练习 22(3)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 木块的长度,读数分别是和。 22(4)用刻度尺测得某物

13、长度为7.864米,其中准确程度为,估计值为,准确值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下面是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自然科学课本得宽度,符合读数要求的是( )。(A)14cm (B)14.0cm (C)14.00cm (D)0.140cm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201.8毫米,等于分米,等于米。填入单位a、某同学身高17.0 b、21英寸彩电对角线长度54 c、5分硬币的厚度约为3课后作业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 )(A)实验者的熟练程度决定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C)数据记录时所用的单位决定 (D)实验时测量次数多少决定金属表面喷漆,每喷1平方米金属表面用去油漆150立方厘米,求漆层

14、平均厚度?3.参考答案(甲)2.4厘米 (乙)2.99厘米 厘米 0.004米7.86米 厘米 (C) 2.018 0.2018 分米 厘米 毫米(B) 1.5104 米(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了解面积和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二)技能目标学会使用量筒,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的探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量筒。教学难点: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三、教学准备刻度尺、棉线、量筒、水、烧杯、带线的小石块(每桌准备一套)。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

15、的主单位是什么?长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某刻度尺测得某物体长度为6.784米,准确值为多少?估计值是多少?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什么?单位换算:0.285米=分米=厘米二、新课教学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生讨论:根据地图怎样计算北京到杭州的铁路的实际长度。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然后小结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棉线在地图上按铁路线的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铁路线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其中一块三角板作为寻找圆柱体直径的辅助工具,另一块读出圆柱体直径的数

16、据。以少积多法。数n张纸,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h, 然后就是每张纸的厚度。面积的测量规则形状物体的面积计算复习提问:a长方形面积公式?b圆面积计算公式?练习面积单位换算:3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方法:方格法也称割补法。教师出示一片树叶,问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先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画好等大的小方格,量出长度,算出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把树叶平整地放在小方格上。数出树叶所占的方格总数。因为每一小格的面积相对树叶的面积来说是较小的,因此,采用“取半”数法对测量影响较小。树叶的面积=树叶所占总的方格数每小格的面积。学生在全班练习基础上,每个人

17、自己训练数课本图27中的方格数,计算树叶面积,学生汇报结果。体积的测量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复习提问: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练习体积单位的换算。30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立方米液体体积的测量(教师出示实物讲解)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a、刻度单位:毫升(ml) 1毫升=1立方厘米 计算:1升=1立方b、量程和最小刻度值。c、刻度特点:量筒上的刻度均匀,量杯上的刻度上密下疏。d、使用方法:放平稳,倒入液体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让学生讨论如果视线是仰视,读数会有什么影响?小结: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学生练习测量几次。形状

1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利用量筒或量杯也可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练习。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正确读出12下一页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吃过哪些食物?它们都来自哪些生物?生:肉、蛋、菜、奶生: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来自植物,肉、蛋、奶等来自动物。师:为什么我们每大都要进食呢?生: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师: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师:每个同学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通过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

19、把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填入P21资料分析的表格中。生:(学生写出两种食物,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填写资料分析中的表格)生:写出的食物有米饭、面、猪肉等。师:指导学生查阅表格。师:这两种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所占比例相同吗?请同学们讨论。生:这两种食物中部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六类营养物质。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不同。师:糖类、蛋白质、脂肪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22页的课文,在书上划出来,也可小组讨论。生:小组讨论,划出重点,举出例子,写在书上。师:巡视、指导学生看书和完成以上讨论,并给予表扬。师:细胞

20、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进行讨论。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物质的来源。师:食物中含有能量,这一结论是仅仅靠推测得出的吗?能不能通过实验来测定呢?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请同学们看教材P23页中的插图,你们小组想知道什么呢?生:小组同学通过看插图并讨论后,提出探究的问题。各个小组的探究问题可能不一样生:食物中是否确实含有能量?生:一粒花生种子中含有多少能量?生:核桃仁和花生仁含的哪个能量多?师:(让学生明确探究过程中,问题不同,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不同)。生:各小组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

21、能否作出假设。如能,则各小组积极讨论,作出假设。师:巡视、指导、纠错。师:请将课前准备的实验装置向同学们展示,并说出它的优点。生:(有的用白塑料筒,有的用倒置漏斗,有的用透明的玻璃管,并外套一层铝箔。)师:肯定学生的制作及丰富的想像力。师:请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各自设计的探究方案,并按方案进行操作。生:各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利用课前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探究。师: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教师留下15分钟左右给各小组学生进行实验和对数据的处理。生: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交流,说出实验结论。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或改进方案中的一些步骤

22、。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和对探究过程的反思。生: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 自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生物学 七年级 下册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的构成。 2 、通过讲述宇宙的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通过讲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猎犬座星系、银河系、仙女座星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提问: ( 1 )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构成的? ( 2 )什么叫恒星、行星、卫星? 2 、谈话:关于宇宙中的天体,你还知道什么事?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3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宇宙的构成。 学

23、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人对宇宙的探索 ( 1 )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为此一直在努力地进行探索。下面,我们来看看人是怎样探索宇宙秘密的。 ( 2 )阅读:课文第 53 、 54 页。 ( 3 )谈话: 最初,人们怎样观察?(凭肉眼进行观察)经过观察,人们认为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看法,一直沿续了很长时间。什么时候人们才有了新的认识?是谁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宇宙是怎样构成的?他画的宇宙图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提出这种观点?(哥白尼不仅依靠观察,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讲述: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人对宇宙认识的一次飞跃。哥白尼

24、的学说与当时传统的看法不一致,特别是与当时的宗教观点不一致,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攻击和宗教统治者的压制,以至后来宣传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宗教法庭活活烧死。 谈话: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是正确的,但在当时仍处于“科学假说”阶段。是谁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伽利略)他是怎样证明的?(用望远镜观察星空,了解了许多天体的情况。) 讲述:恤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 4 颗卫星围着它转动。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 谈话:在伽利略之后,人们又有什么

25、新发现呢?是谁发现的?这些发现有什么意义? 讲述: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例如他发现行星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转动的,此外他还发现了行星公转的速度等方面的一些规律。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开普勒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球引力的原理,进一步提出了行星所以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动是受到 “万有引力”的作用。开普勒与牛顿的发现,使人认识到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根据他们的理论,人们不仅能正确地认识宇宙的构成,还能推测出当时观察不到的、但确实存在的天体,例如冥王星,就是先推测出它的存在而后才观察到的。 谈话:现在,人们利用什么方法探索宇宙的秘密呢?什么是人造卫星?什么是宇宙飞船?什么是航天

26、飞机?它们有什么用?现在人们已经登上过地球以外的哪个天体? 讲述: 现代的天文望远镜口径可达几米,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星光,因此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星星。射电望远镜是通过向宇宙空间发射电波。靠电波反射来探测宇宙中天体的存在、距离、大小等情况的天文观测仪器。 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发射人造卫星。我国近些年来,已成功地发射了很多颗卫星,并且能使它们自动返回地球。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以火箭作动力的载人宇宙飞行器,人们乘坐它可以飞往更远的宇宙空间去观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现在,人

27、们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将来还会登上其他星球。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人们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 4 )讨论: 根据以上情况,请你总结一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由错误到正确,由少到多,由近到远,由现象到规律。)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不断发展?(一是人们前仆后继、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2 、指导学生认识宇宙的构成 ( 1 )讲述: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人们现在已经知道的宇宙的情况。 ( 2 )阅读:课本第 55 、 56 页。 ( 3 )谈话: 要了解宇宙的情况,我们还是从近到远来说吧 ! 首先明确我们的位置,我们在宇宙的什么星

28、球上?(地球)地球在什么地方?(在太阳系,金星与火星之间。) 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不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发热的恒星?还有哪些天体是恒星?为什么看上去它们那么小、那么暗呢?其中最近的一颗恒星叫比邻星,离我们有多远?( 4 22 光年)什么是光年? l 光年有多远? 宇宙空间的群星,除少数几颗行星外,绝大多数都是恒星,有的比太阳还要大,温度还要高,只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看上去才是星星点点的。例如我们熟悉的织女星,体积约为太阳的 33 倍,实际亮度约为太阳的 50 倍,但是它距离地球有 26 4 光年(我们现在看到的织女星光还是它 26 4 年以前发出的,经过这么长时间才传到地球),在地球上

29、看就很小了。再如牛郎星,实际亮度约为太阳的 8 倍,它离我们也很远,约有 16 、 3 光年,所以看起来也很小。 恒星离我们越远,看起来越小,到一定距离肉眼就无法分辨了。例如,我们熟悉的银河,肉眼看起来是一条白色的光带,通过天文望远镜看,这条白色的光带是什么样的?(由许许多名恒星组成的)这个恒星集团中,大约有多少颗恒星?人们把这个恒星集团叫什么?(银河系)银河系是什么形状的?(从侧面看,像体育运动用的铁饼或一副镲,从上面看,像水中的游涡。)银河系有多大?(直径 10 万光年)我们的太阳与银河系是什么关系?太阳在银河系的什么位置?银河系为什么是漩涡状结构,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

30、、众多的恒星集团,太阳是这个恒星集团中的一员,因此我们也在银河系。从银河系的漩涡状结构可以知道,银河系中的所有恒星 (包括我们的太阳),都在围绕银河系的中心高速地运动着。 银河系是不是整个的宇宙?为什么?(在银河系外面还有很多庞大的恒星集团。)人们把银河系以外的恒星集团叫什么?(河外星系)你知道哪个河外星系?从照片上看,仙女座星系和猎犬座星系分别是什么样的?根据仙女座星系和猎犬座星系的照片,你能推测出什么?(这些河外星系由很多很多恒星构成,这些恒星都在围绕星系的中心运动着。)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多少河外星系?( 10 亿个) 银河系和我们所观测到的所有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什么?(总星系)总星系是不是整个宇宙?(一般认为还不是) 现在,人们用射电望远镜已经能观测到多大范围的宇宙空间的情况?( 100 亿光年)找没找到宇宙的边缘?(没有) ( 4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