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01.41KB ,
资源ID:1685935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8593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液体的压强第一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液体的压强第一课时.docx

1、液体的压强第一课时6.5 液 体 的 压 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2)通过初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体会液体压强的存在,并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1”观察橡皮膜的形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液体压强以及比较压强大小的方法。(3)通过手套上塑料袋放入水中的体验,让学生发现新问题并进行合理推断,学会有方向的猜想,为进一步探究液体压强搭好支架。(4)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2、3、4”活动,让学生自我展示和评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物理研究的研究能力、实事求是的

2、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内在的研究热情,使之感受探索过程和获得成功的快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运用常见的生活用品作为实验器材,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随时可以研究物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探究物理的兴趣和愿望。(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3)通过实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领略实验过程的快乐、感悟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难点:由实验总结、归纳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三、教学任务分析(1)学生原有水平分析:知识方面:已经具有压强的知识,知道压强是表示压

3、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通过观察形变效果可以判断压强的大小。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自然现象能力;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能够对同一类事例,初步归纳它们的共性的能力。(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规律形成课。由于不使用u形管压强计,这就使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身边的瓶瓶罐罐作为实验器材,设计了大量实验,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能以团队、小组的形式由浅入深独立探究。本节课的宗旨是增加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相关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1)液体内部压强是本节重点。根据学生

4、爱好实验观察,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特点,遵循“感知探究理解应用”的规律进行教学,首先完成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这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应怎样观察并如何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探究,实验过程完全开放,各组会有不同的收获,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合作,相互的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取长补短。(2)教学流程:流程图说明:探究活动都是学生4人一组的分组实验。(1)引入课题的演示实验:这是模仿“帕斯卡裂桶实验”,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2)探究1:是利用下扎橡皮膜的双通管和上口去掉的空饮料瓶,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及侧壁的压强。(3

5、)探究2、3和4:是学生利用瓶瓶罐罐自制器材、自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过程。五、学习资源和器材准备1、学生实验器材:两端开口的粗双通管、上口去掉的空饮料瓶、硬纸片、食品保鲜袋、烧杯、水槽、锥子、没扎孔的饮料瓶、去底去顶一端扎有橡皮膜的饮料瓶、去底后下端扎有橡皮膜的饮料瓶、一次性塑料杯、盐水(染成红色)、水等2、PPT课件六、案例实录教 学 过 程点 评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请一名同学把2提高(站在椅子上),观察下面塑料袋1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神奇吗?你认为塑料袋被撑破的原因是什么? 生:液体有压强。师:真的吗?想知道这个现象中的奥秘吗?想知道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规律吗?我们一起进入今天

6、的学习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学生实验探究1:师:同学们按照活动卡的“想想做做1、2”内容4人一组,合作探究,认真操作,完成活动卡的内容。有困难的组可以向其他组请教,借鉴他组好的经验,实验后,组内讨论,并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结论(实验汇报时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实验中注意观察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生:实验操作,并在活动卡上把实验现象用简图描绘出来师:哪一组先汇报?生:我们组通过实验得到的第一个结论是:水对容器底有压强,并且高度越高,压强越大。师:观察什么现象得到的?生:注入水后橡皮膜向下突出来,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再往里注入水,高度越高橡皮膜向下突出的越

7、大,说明水的高度越高压强越大。师: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结论?生:这个结论是一样的。我们做的第二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对侧壁有压强,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深度压强的大小好像一样。师:能否具体说明一下:生:我们先用锥子在瓶壁上扎一个孔,观察到有水向外喷出,说明水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然后再在瓶的同一个方向不同高度处扎两个孔,观察到下面的孔向外喷出的距离较远,说明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另一个瓶不同方向同一高度处扎两个,观察到水喷出的距离差不多一样,由此现象可以得出:水在相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应该一样。师:有没有其他的结论?生:我感到水的高度说法不太准。用深度是不是更准确?师:同学们是怎么认为的

8、?生:用深度较准确。高度一般是由底部到水面,深度是指液面到下面某处的高度,我们的结论应该是从液面开始算的,所以用深度比较准确。师:很好。用红色的盐水几组同学的结论是否也是相同的? 生:是的师:经过同学们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2:液体对侧壁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是相同的。2液体内部压强师:同学们请观看录像:“录像鱼在鱼缸内游动”。在水中自由游动的鱼受到压强的作用吗?生:从刚做的实验来分析,应该受到水对他的压强。师:这是你的猜想。很好,科学往往需要推论的,但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实验器材

9、,何不自己去体验一下呢?按照活动卡3、4内容去体验到底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学生活动师:怎么样?体会到了吗?生:(异口同声说)有。师:谁来详细说明一下?生:戴上塑料袋,放入水中发现塑料袋全部紧压在手上了,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师:还有哪些发现?谁来补充说明?生:紧压在手上说明,液体压强是向各个方向的。 师:补充得非常好。根据你的体会猜想一下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哪? (学生猜想过程发言很踊跃,教师一一写在黑板上,教师将猜想的因素归纳基本有:液体深度、液体的密度、液体重力)。师提出问题:你能用现有的实验仪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吗?如果有关是什么关系?请将你的探究实验填入活动卡。

10、探究2、3、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师:好,实验探究已结束,各组都有不同的收获。请几组同学派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众生异常活跃)学生根据实验汇报的情况如下:(选取部分实验现象)液体内部有压强,转动瓶的方向,都有水流入,说明压强是各个方向的。橡皮膜向内凹,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将瓶倾斜一定角度,膜同样向内凹,说明液体压强是各个方向的。塑料瓶在同一高度扎孔,水向内喷射的距离相等。说明同一深度的压强是相等的。塑料瓶在不同高度扎孔,水向内喷射的距离不同。液体越深,喷射的越远,说明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塑料瓶侧下方扎一个孔,内装水(或红盐水),放

11、入到红盐水(水)同一深度处,发现红盐水向水中流入。说明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下扎橡皮膜的塑料瓶内装上铅笔,越往下深,铅笔越向上动,说明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将一次性塑料杯放入水中,发现塑料杯发生形变,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师:各小组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作了较为全面的汇报。下面哪一组同学能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归纳出来? 生: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也越大师:还记得上课时做的“塑料袋胀破的演示实验”的实验吗?谁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对这个实验解释?生: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

12、大而增大。把容器提高的过程实际是增大液体的深度,压强随之增大,当达到一定时候,塑料袋强度承受不了,就胀破了。师: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重力有关?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同学们课后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在下节课中汇报探究结果。友情提示:“塑料袋胀破的演示实验”能否验证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重力有关? 作业:情景创设新颖,有冲击力,强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注意此时液体用“高度”表述,这是学习表达、描述物理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不断的给与学生鼓励,并要严格要求,逐渐培养学生的严谨性。通过教师用准确的物理语言对现象进行示范性的描述,让学生学会怎样对一个现

13、象进行分析、描述,促进学生使用物理语言的能力。通过学生观察发现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做了铺垫。学生实验教师不断到各组去观察,有利于学生学习。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指导和评价,师生之间平等的沟通 ,学生实验过程中,能集思广益,创造出许多教师没有预料到的实验,课堂异常活跃,学生汇报过程中,有语言表述的,有跟随演示实验的,充分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学生根据事物的特征,通过类比学习得到物理规律。七、教学反思一、新旧教材对比旧教材:把研究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作为演示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时使用u形管压强计;课时安排:1

14、课时 新教材:1、把研究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改为了学生实验2、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时,不使用u形管压强计,把它移到了后面连通器一节中。二、教后反思本人认为:在旧教材的处理中,虽然现象明显,教学顺畅(使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但学生在课堂上只能作为观众,观看老师的表演,接受老师的灌输,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教材把原来的演示实验改为了学生实验,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的重要思想,即:要转变原来以教师教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相关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本节课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

15、导下设计的。在本节课中,由于不使用u形管压强计,这就使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大量实验,目的就是使学生真正能体验到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并在体验中找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它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我对教材的编排顺序作了改动把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放在下节课,在本节课中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这样能更加开启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配合教学设计,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将活动卡编排的顺序和部分内容重新编排。实践证明,本节课已达到了上述目的,在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意愿极其强烈,思维

16、异常活跃,他们想出的各种探究方法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在实验汇报中,争先恐后,直至下课仍有意犹未尽之感。由此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就在于老师如何去挖掘,如何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进一步领悟到传统教学的弊端所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更适合学生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本节课中,我还感到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课堂上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的指导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的知识、方法、技能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地去研究身边、生活中的现象,这将是我今

17、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八、案后语这节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配合默契,课堂上,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很少有结论性的语言,总是不断地设疑置难,做到在教师循循诱导、层层深入的同时,给学生以思考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作为“探索者”在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的轻松愉快学习环境中主动地“发现”,不知不觉地猎取知识。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运用生活用品作为实验器材,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利用瓶瓶罐罐就可以揭开许多科学之谜,使他们对物理更亲近,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精神。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点播得当,课件制作、运用恰到好处,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建平实验学校 廖宝民 崔立群本节课应

18、用的活动卡液体内部的压强 6.5a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有照片)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充满水,请一名同学把上面容器提高,观察到下面容器中的水胀破塑料袋向四周喷出。 你认为在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规律?试试想想 1将一根两端开口的双通管一端用橡皮薄膜封住,并用橡皮筋扎牢。按如图所示放置,并从上端向玻璃管中注水(或红色的盐水),观察管中液面升高时下端橡皮膜形状的变化情况。在下面的简图中将橡皮膜的形状用铅笔画出来(A图为空管):(1)比较A、B两图可初步得出:液体对 有压强。(2)比较B、C两图可初步得出: 。2将两个空饮料瓶的上口去掉,装满水后备用。先用锥子在瓶壁上扎一个孔,观察现象;然后再在瓶的同一个

19、方向不同高度处扎两个孔,再观察现象;在另一个瓶同一高度不同方向处扎两个或三个孔,继续观察现象。画出观察到的现象:(B)(高度不同的三个孔)(C)(高度相同的两个孔)由A、B、C三图中的现象你可以初步总结出哪些规律? 。3如图所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粗双通管,用一块比管口稍大的薄塑料片(或硬纸片)堵在双通管的下端,用手指托住塑料片将双通管缓缓竖直插入水槽中,松开手指,观察塑料片是否掉下,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4把塑料袋(食品保鲜袋)套在手上扎紧后伸入水中;或将一次性塑料杯(口朝上)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你认为这些现象说明: 。由此联想,你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提供的实验器材:一端扎有橡皮膜的双通管、扎有不同孔的饮料瓶(活动1和2中用过的)、烧杯、水槽、锥子、没扎孔的饮料瓶、去底去顶一端扎有橡皮膜的饮料瓶、去底后下端扎有橡皮膜的饮料瓶、盐水(染成红色)、水探究1 所选器材: 实验步骤(简图): 观察现象:初步结论:探究2 所选器材: 实验步骤(简图): 观察现象:初步结论: P24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建平实验学校廖宝民、崔立群提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