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03KB ,
资源ID:16927180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9271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路径.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路径.docx

1、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路径简论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路径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两个决不会”理论则指出了这一历史趋势变成现实的条件。依据条件具备的程度,资本主义可能通过三条路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二是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社会性质突变的形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政权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路径abstract: theory about “two c

2、retins” proposed by marx and engels reveals historical trend from capitalist society to socialist society. theory about “two absolute nonpossibilities” points out conditions which realize the historical trend. there are three paths from capitalist society to socialist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3、 of “two absolute nonpossibilities”.key words: capitalist society; socialist society; path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这一历史趋势变成现实的条件则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学术界将这一思想称之为“两个决不会”理论。依据“两个决不会”条件具备的程度,资本主义社会可能通过三条路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一个自然历史

4、过程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释放自己所容纳的生产力,同时,在其内部自然生长出社会主义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内部将会发生渐进式的变革,社会主义因素逐步占统治地位,最终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路径之所以可能,是由资本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体现了比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更进步的社会分工形式,它从整体上代表了一种更先进的生产力。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的劳动力环节。在任何一个工厂中,他们都必不可少,否则剩余价值就不可能被创造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阶级在整个生产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实际上,由于他们不掌握生产

5、资料、资本和全套技术,在同资本家的博弈中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工人阶级是受压迫最重、革命性最强的阶级。但工人阶级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者同时拥有技术和劳动力。而社会化大生产使一个生产流程细化为多个生产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工人专门负责。这种新的社会分工形式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造成了整套技术和个体劳动者的分离。由于工人阶级不懂企业管理、不掌握核心技术、文化水平低,他们自身难以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他们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但却缺乏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能力。应辩证地看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社会化

6、大生产使一个生产流程细化为多个生产环节,同时使从原材料到变成商品出售的过程分化成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科研领域,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进而衍生出其他相关领域。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各个生产环节、各个生产领域紧密配合、缺一不可,体现了一种合作和彼此需要的关系。因此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既有合作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二者之间是对立的一面占主导还是合作的一面占主导,取决于工人阶级是否敢于和善于争取自己的利益以及资产阶级是否愿意和善于妥协。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力量博弈的结果,当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智慧也很重要。如果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力量博弈的结果是资产阶级做出让步

7、,采取措施改善工人的待遇,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工人的权益,那么资本主义社会将会继续发展,直到其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新的生产关系逐步形成,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在各方力量的长期博弈中,资本主义社会能否形成自我纠错机制和自我发展进化机制。当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时机成熟时,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已发生了质变。新的生产方式已不具有剥削的性质,无产阶级已经彻底改变了没有资产的状况,并且已经拥有了驾驭新的生产关系,把握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事实上这个逻辑过程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部分变成了现实。如果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

8、力量博弈的结果是资产阶级拒绝做出让步,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社会矛盾可能会激化,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暴力革命。这就是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第二条路径。二、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社会性质突变的形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暴力革命和非暴力的和平斗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两种重要方式。特定的时期究竟应该采取哪种革命方式,不以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取决于社会矛盾的尖锐程度、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无产阶级生存和斗争的条件以及一国的社会历史传统等。暴力革命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破坏,因此暴力革命不是最佳的选择而是最后的选择。随着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

9、,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由其发展的初期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的历史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工人阶级受到极为残酷的剥削和压榨,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唯一方式。但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把他们的理论当作僵死的教条,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修正发展自己的理论。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逐步成熟。资产阶级政府对工人阶级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工人的生存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有了合法斗争的条件,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此进入了相对稳定

10、的发展时期,这时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及时对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作出了调整,认为和平斗争也是推进社会变革的重要方式。恩格斯在卡马克思一书导言一文中对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调整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苏共二十大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给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以新的启发。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共产党放弃了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战略,主张通过和平民主的方式走向社会主义。历史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在党际交流中,也不再与西方国家的共产党讨论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问题。三

11、、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逐渐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占据优势,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拓市场和获得廉价原材料,在全世界争夺殖民地。落后国家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随时都有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落后国家工人阶级的处境比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处境更加悲惨。他们不仅受到国内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压迫,还受到殖民地国家的剥削。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没有好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更有热情。那么落后国家能否在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呢?俄国的思想家就这个问题请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经过认真研究后做了谨慎

12、的回答: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这个历史条件就是:其一,俄国公社能够排除各种破坏性因素而生存下来,并保持生命力;其二,“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其三,俄国能够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利用俄国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发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如前所述,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无产阶级尽管是受压迫最重、革命性最强的阶级,但他们还没有成长到能够建设一个优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的能力,也难以对未来的共产主

13、义社会有科学的理解。在尚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无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能力更加不容乐观。落后国家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必定充满艰辛,甚至会遭遇失败。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基础。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必须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成实现共产主义所需的文明基础。新生的政权要建设社会主义,有两条途径可以选择。第一条途径,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确立新社会的基本制度。在经济上没收资本家的产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政治上实行对资产

14、阶级的专政。东方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胜利后曾天真地认为只要按照经典作家的设想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成社会主义就指日可待了。这种不以经济、政治、文化的高度发达为根基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空中楼阁,必然遭到挫败。苏联和新中国都曾走过这样的弯路。遭受挫折后,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会吸取经验教训,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了更理性的认识,然后选择第二条途径。第二条途径,学习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根据学习的对象又可分为四种方式。一是自学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需的文明基础。有可能自学成才,也有可能失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曾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

15、价。二是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历史上,在冷战格局的影响下,各社会主义国家或被迫或主动地学习苏联模式。由于苏联模式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各国在建立起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后,必然要对这种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的指导思想、战略、策略以及改革的方向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改革的结果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在遭受重大挫折后吸取经验教训,实行改革开放,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向国内的资产阶级学习,向知识分子学习。落后国家的工人阶级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他们更多的是从对立的一面理解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关系以及知识分子与劳苦大众的关系。这使他们长期陷入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

16、需要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学习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保持高度警惕,一旦社会有所发展,他们就担心资本主义复辟。这就导致了社会主义执政党的政策摇摆不定,忽“左”忽“右”,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灾难,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甚至改革开放后中国仍饱受这种矛盾心理的困扰,质疑改革、姓“资”姓“社”的争论一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四是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社会主义国家在遭受挫折后,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部分社会主义国家选择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保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正是因为选择了改革开放,才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就,但社会主义国家

17、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未消除戒心。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必须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科学地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如果马克思恩格斯在世,他们也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以上四种学习方式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常常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命运。“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先进

18、之处在于社会主义拥有比社会化大生产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分工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更先进的文明。从本质上看,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都是手段而非目的。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在资本主义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资本主义社会不论以何种路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都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和形成了比社会化大生产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分工形式。参考文献:1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2韦建桦.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3).3张荣臣.论20世纪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5陈锡喜.“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j.毛 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8).6彭清,刘会.对共产党宣言的再认识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j.兵团 党校学报,2008,(6).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