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715.09KB ,
资源ID:169779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9779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滴灌微润灌运移规律教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滴灌微润灌运移规律教材.docx

1、滴灌微润灌运移规律教材滴灌和微润灌条件下桂西北山区典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分析吴卫熊,何令祖,张廷强,邵金华(广西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23)摘要:为了研究滴灌和微润灌在广西山区主要土壤的水分运移规律,在广西山区选择砂土、壤土和粘土等三种典型土壤,在室内建立并开展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地埋粘土、壤土和砂土以及0.10MPa工作压力条件下,微润管的单米流量分别为0.24L/h、0.31L/h和0.43L/h,为地表出流量的67.6%98.8%,滴灌管的单米流量为4.17L/h、5.92L/h和6.10L/h,为地表出流量的38.1%68.2%;在三种土壤中,滴灌和

2、微润灌的水分运移形状初期为圆形,后期为椭圆形,但砂土的湿润范围最大、壤土次之、粘土最小;在土箱相同位置,粘土的土壤含水率最大,壤土次之,砂土最小;根据滴灌和微润灌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提出滴灌管和微润管在砂土、壤土的适宜埋深为20cm,在粘土的适宜埋深为10cm。关键词:广西;山区;微润灌;滴灌;土壤水分运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Research on Soil-water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xi main soi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isture Irrigation and Drip Irri

3、gationWU Wei-xiong,ZHANG Ting-qiang,HE Ling-zu,SHAO Jin-hua (Guangxi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Nanning 530023,China)Abstract: Moisture irrigation and drip irrigation have already been applied in hill area of Guangxi. This experiment simulated the condition and irrigation schedule of sandy soil, l

4、oam soil and clay soi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isture irrigation and drip irrig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condition of 0.10MPa and ground of clay, loam and sand, the flow of moisture tube were 0.24L/hm、0.31L/hm and 0.43L/hm, the flow of drip tube were 4.17L/hm、5.92L/hm and 6.10L/hm .the m

5、igration velocity of soil-water in the sandy soil is higher that in the loam soil, which in the clay soil is the lowest and the variation law of soil-water content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The soil-water content in the clay soil is higher that in the loam soil, which in the sandy soil is the lowest.

6、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the capillary of sand, loam and clay in hill area reasonable depth should be 20cm,20cm and 10cm. Key Words: Guangxi;Hill area;Moisture irrigation;Drip irrigation;Soil-water movement.0引言广西山区包括河池、百色、南宁、柳州、来宾、崇左等6个市的30个县(市、区),该区域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较为贫困,农民收入低,是典型的“老、少、边

7、、山、穷”地区。30个县(市、区)中,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5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5个。近年来,广西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引进微润灌、滴灌等灌溉技术,在山区进行了推广,由于这些技术省工、省时、能实现水肥一体化,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也能改善作物的品质,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对滴灌在土壤水分运移研究较多,如朱友娟1等人研究了新疆棉田地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的规律,赵晔2等人以水量平衡原理和考斯加科夫入渗公式为基础,建立了描述点源滴灌地表积水区半径运移的数学模型。近几年来,随着微润灌技术的推广,也逐渐有部分学者研究微润灌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如:李朝阳3等人通过西瓜灌溉对比试验,分析

8、不同断面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灌水均匀性,牛文全2等人开展压力水头与埋深对微润灌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提出粘壤土微润灌最适埋深为1520 cm。但是尚未见有报道针对滴灌和微润灌在广西山区典型土壤的水分运移规律研究的文献,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研究,以期为该地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撑。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222014-4),广西水利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1518)作者简介:吴卫熊(1982-),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田水利研究。E-mail:99677226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分为供水部分、测量控制部分、试验主体部分。

9、供水部分包括:高位水池;测量控制部分包括:流量调节阀、压力表;试验主体部分包括:试验主体包括正方体土箱:长60宽60高60cm、微润管和滴灌管(壁厚0.3mm、孔间距30cm、单孔流量2.1L/h)、堵头。试验需要的其他材料:烘箱、流量计、天平、秒表、墒情站,见图 1所示。图1 微润灌和滴灌水分入渗模拟装置示意图1.2试验方法(1)供试土壤根据广西山区土壤类型分布情况,从百色市的田东县、河池市的大化县和崇左市的天等县各取土8000kg左右,测定原状土容重、土壤饱和含水率、土壤田间持水率、渗透系数等指标。将试验土壤风干和碾碎后,过2mm的筛子筛取后供试验用。表1 试验土壤基本参数指标取土点干密度

10、/(g/cm3)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饱和渗透系数/(cm/h)土壤类型天等县1.1562.651.30.936黏土大化县1.2050.345.01.561粉沙质粘壤土田东县1.5524.921.32.596壤质砂土(2)土样填筑将土样按照每次装入10cm,然后用平板压实土层,确保填筑后的土壤容重与原状土土壤容重接近,即砂土容重1.55g/cm3,壤土1.20 g/cm3,粘土1.15 g/cm3装完土样后,密封静置24h。在土样填筑同时在深度10cm、20cm、30cm三层每层距离微润管和滴灌管水平方向20cm位置埋设EDAS 墒情监测站土壤水分测定仪,便于测定不同时间各位置土

11、壤含水率,设置采集间隔为1min。(3)试验步骤5,6由于只观测整个湿润体的一半,用防水胶布在将微润管和滴灌管背侧中间粘贴到土箱壁,防止水分从箱壁下渗。步骤一:填筑土壤,埋设设备;步骤二:调整、校核试验微润管和滴灌管试验工作压力,确保微润管和滴灌管首部压力为100KPa。步骤三:开始试验观测。主要观测指标包括:横向湿润锋变化、竖向湿润锋变化、微润管和滴灌管纵向湿润锋变化、不同时间EDAS 墒情监测站土壤水分测定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化,灌水结束后测定土体内土壤水分分布情况。湿润锋变化通过标记法测定:用画笔在土箱壁上标定在预定的时间沿着湿润锋图曲线描线。不同时间EDAS 墒情监测站土壤水分测定仪不

12、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化直接通过电脑读数。灌水结束后土体内土壤水分分布情况通过取土烘干法测定:以土箱壁为起点,在竖直方向每隔10cm取一个样,在水平方向每个5cm取一个样,取样后通过烘干法测定不同位置土壤质量含水量。2 结果与分析2.1地埋条件下微润管和滴灌管在不同土壤的出流量在工作压力0.1MPa条件下,分析滴灌、微润管在地表自由出流和地埋条件下单米管道的流量。地表自由出流条件下,滴灌带的单米流量为6.17L/h,微润管的单米流量为0.63L/h;地埋粘土条件下滴灌管的单米流量为4.17L/h,微润管的单米流量为0.24L/h;地埋壤土条件下滴灌管的单米流量为5.92L/h,微润管的单米流量为0

13、.31L/h;地埋砂土条件下滴灌管的单米流量为6.10L/h,微润管的单米流量为0.43L/h;微润管和滴灌管在各土壤出流量关系为:砂土壤土粘土。滴灌与微润管在三种土壤下灌水流量差异显著,滴灌管的滴孔出流量大,为有压入渗。微润管流量较小,为无压入渗7。表2 灌水器地埋出流量统计表土壤类型粘土/(L/h)壤土/(L/h)砂土/(L/h)微润管0.240.310.43滴灌管4.175.926.12.2土壤类型对湿润体形状的影响由图2图4可知,滴灌管在粘土中地埋20cm水分运移形状初期为圆形,后期为椭圆形,灌溉时间5.1h,每米流量31.47L,纵向湿润深度50.2cm,横向湿润宽度33.6cm,在

14、整个运移时间内土壤水分单位时间运移距离大致相等。滴灌管在壤土地埋20cm的湿润锋随着时间推移,由圆形变为椭圆形,越往后重力对水分运移影响越大,椭圆长轴越长,单位时间湿润锋运移纵横距离差距增大,灌溉5h,每米流量29.59L,纵向运移深度54cm,横向运移宽度31cm。滴灌管砂土湿润锋运移形状为椭圆形灌溉6h,每米流量25.00L,纵向运移深度53cm,横向运移宽度26cm。在粘土、壤土、砂土中的灌溉流量呈现减小,湿润宽度减小,湿润深度增加,湿润层顶部与土壤表面距离增加,各时段水分运移距离差距变大。表3 土壤水分运移距离统计表管道类型土壤类型时间/(h)向上运移距离/(cm)向下运移距离/(cm

15、)横向运移距离/(cm)微润管砂土30.011.029.023.0壤土74.013.026.027.0粘土117.013.517.621.5滴灌砂土6.013.040.026.0壤土5.014.040.031.0粘土5.120.030.233.6图2 粘土滴灌湿润锋运移图(min) 图3 壤土滴灌湿润锋运移图(min)图4砂土滴灌湿润锋运移图(min) 图5粘土微润管湿润锋运移图(h)图5图7为微润管在粘土、壤土、砂土埋深20cm的土壤水分运移情况,微润管在三种土壤中水分运移形状初期为圆形,后期逐渐变为椭圆形,微润管粘土灌溉时间117h,每米流量28.12L,纵向运移距离31.1cm,横向运移

16、距离21.5cm。微润管壤土灌溉时间74h,每米流量22.73L,纵向运移距离39cm,横向运移距离27cm。微润管砂土灌溉时间30h,每米流量13.01L,纵向运移距离40cm,横向运移距离23cm。具体数据见表3。图6 壤土微润管湿润锋运移图(h) 图7 砂土微润管湿润锋运移图(h)图5图7为微润管在粘土、壤土、砂土埋深20cm的土壤水分运移情况,微润管在三种土壤中水分运移形状基本为圆形,微润管粘土灌溉时间117h,每米流量28.12L,纵向运移距离31.1cm,横向运移距离21.5cm。微润管壤土灌溉时间74h,每米流量22.73L,纵向运移距离39cm,横向运移距离27cm。微润管砂土

17、灌溉时间30h,每米流量13.01L,纵向运移距离40cm,横向运移距离23cm。具体数据见表4。2.3灌水后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情况图8图13为滴灌、微润管灌溉后取土烘干测得的土壤水分的分布情况。粘土初始体积含水率为15.8%,壤土初始含水率10%,砂土初始含水率6.5%。对比粘土、壤土、砂土三种类型土壤水分分布:三种土壤中含水率均是从灌溉管位置往四周含水率降低的趋势,出水孔附近含水率均处在饱和含水率附近的较高水平,在湿润体边缘含水率迅速降低。粘土含水率高于壤土高于砂土,从含水率变化梯度来看,粘土梯度最大,壤土次之,砂土最缓,粘土的保水性能最强。同种土壤,微润管的含水率曲线较滴灌管含水率曲线更趋

18、近于圆形,更规则,土壤不均匀性对灌溉水量分布的影响较小。滴灌管为有压入渗,水量分布受重力以及水压力影响较大;微润管为无压入渗,主要由土壤导水率影响。图8 粘土滴灌土壤水分分布图 图9 壤土滴灌水分分布图 图10 砂土滴灌水分分布图 图11 粘土微润管水分分布图图12 壤土滴灌水分分布图 图13砂土微润管水分分布图2.4灌水后各深度土壤水分分布情况图14图19为滴灌管和微润管在粘土、壤土、砂土三种土壤下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化曲线。各深度含水率均呈抛物线形状,同灌溉方式粘土的最大含水率较高,壤土次之,最后为砂土。粘土滴灌最大含水率为52%,粘土微润管最大含水率为45%;壤土滴灌最大含水率为51%,

19、壤土微润管最大含水率为44%;砂土滴灌最大含水率为34%,砂土微润管最大含水率为31%。在同类土壤中滴灌的最大含水率大于微润灌的最大含水率,滴灌含水率变化梯度均大于微润管。不同深度含水率变化形状几乎一致,只是湿润时间、湿润宽度不同。粘土滴灌与微润管最大含水率均在20cm深度,其次是30cm余10cm,60cm含水率最低。壤土滴灌管各层含水率差距不大,但60cm深度含水率最高,壤土微润管40cm含水率最高,说明重力作用对水分分布影响较大,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在下方积累。砂土滴灌也是60cm深度含水率最高,10cm深度最低,砂土微润管30cm含水率最高,0cm含水率最低。粘土中重力对水分分布的影响较小

20、,水分分布主要仍然是土壤影响;壤土、砂土水分分布受重力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在出水孔下部积累,往上运移较少。在同种土壤中,重力作用对滴灌的水分分布影响大于微润管,因为微润管流量较小,水分并未达到饱和状态。图14 粘土滴灌不同深度含水率变化曲线 图15 壤土滴灌不同深度含水率变化曲线图16 砂土滴灌不同深度含水率变化曲线 图17粘土微润管不同深度含水率变化曲线图18 壤土微润管不同深度含水率变化曲线 图19砂土微润管不同深度含水率变化曲线2.5湿润锋运移距离及湿润比图20 粘土滴灌湿润锋运移距离及湿润比变化图图21粘土微润管湿润锋运移距离及湿润比变化图图22 壤土滴灌湿润锋运移距离及湿润比变化图图2

21、3 壤土微润管湿润锋运移距离及湿润比变化图图24 砂土滴灌湿润锋运移距离及湿润比变化图25 砂土微润管湿润锋运移距离及湿润比变化图图20图25为滴灌、微润管在粘土、壤土、砂土中土壤湿润锋也运移位置及湿润比随时间变化情况图。以滴水孔所在深度为中心线,往上为向上湿润,往下为向下湿润,水平方向为横向湿润。湿润比为纵向湿润距离与横向湿润距离的比值。滴灌与微润管在粘土中向各个方向湿润速率均随时间减缓,横向运移最快,其次向下,最后为向上运移。滴灌与微润管向下湿润比均大于向上湿润比,向上湿润比有增大趋势,向下湿润比略有减小,滴灌湿润比向上增大以及向下减小的速率大于微润管。当土壤为粘土时,灌水后滴灌湿润比与微

22、润管湿润比差距不大,向下湿润比在0.8附近,向上湿润比在0.6附近。当土壤为壤土时,滴灌与微润管向上以及横向湿润速率随着时间减慢,向下湿润速率增加。在开始时横向湿润距离最大,灌水后向下湿润距离最大,向上湿润距离最小。两种灌溉方式向下湿润比均大于向下湿润比,且向上湿润比随时间减小,向下湿润比随时间增大。滴灌湿润比与变化幅度均大于微润管。当土壤为砂土时,滴灌、微润管湿润距离变化情况与在壤土中变化情况一致,湿润比变化情况也相同,不同的是砂土中湿润比均比较大,向下湿润比在灌水后均大于1。2.6不同灌溉方式土壤水分分布对比图26图31为滴灌、微润管在设计额定灌水流量下湿润锋运移以及湿润范围情况图。在设计

23、灌水量下,微润管与滴灌在粘土中湿润体大小几乎一致,湿润形状也都是圆形,湿润宽度35cm,湿润深度50cm,湿润体刚好达到地面。设计灌水量下,滴灌与微润管在壤土中湿润体形状有所不同,微润管湿润体近似为圆形,滴灌湿润体呈下部略长的椭圆形,湿润深度范围为5cm至55cm,微润管湿润宽度为30cm,滴灌湿润宽度较窄为25cm。在砂土中设计灌水量下,滴灌与微润管湿润体形状差异较大,由于灌水量较小,滴灌湿润体主要存蓄在土壤中,受重力影响较小,而微润管灌溉时间较长,砂土持水能力较弱,因此湿润体为椭圆形,微润管湿润体范围大于滴灌湿润体,滴灌湿润深度为10cm至40cm,湿润宽度为20cm,微润管湿润深度为10

24、cm至50cm湿润宽度为25cm。图26 额定水量粘土滴灌湿润锋运移 图27额定水量粘土微润管湿润锋运移 图28额定水量壤土滴灌湿润锋运移 图29额定水量壤土微润管湿润锋运移图30额定水量砂土滴灌湿润锋运移 图31额定水量砂土微润管湿润锋运移3 结语(1)滴灌管、微润管地埋在不同土壤中出流量会有不同程度减小,滴灌管地埋出流量在粘土、壤土、砂土中为地表出流量的67.6%至98.8%,微润管相应出流量为地表出流量的38.1%至68.2%,微润管地埋出流影响大于滴灌地埋出流。(2)粘土中管滴灌与微润管湿润体为圆形,壤土以及砂土中滴灌、微润管湿润体均为下部较大的椭圆形;滴灌为有压入渗,微润管为无压入渗

25、,重力作用对于滴灌影响大于微润管,滴灌向下入渗现象明显,在砂土中最为突出。(3)滴灌、微润管在三种土壤中湿润体均为由出水孔往四周含水率降低的趋势,在湿润体内部有个较大的区域含水率接近饱和,在湿润体边缘含水率极具下降,滴灌含水率变化坡度大于微润管,粘土含水率变化坡度大于壤土大于砂土。(4)滴灌、微润管在粘土中含水率最高位置是出水孔所在平面20cm深度,壤土、砂土最大含水率在出水孔之下,砂土最大含水率深度大于壤土,两种灌溉方式在壤土、砂土中含水率分布受重力影响较大。(5)粘土中湿润体横向运移速率大于向下运移速率大于向上运移速率,壤土、砂土中湿润体向下运移速率大于横向运移速率大于向上运移速率,向下湿

26、润比不断增加,向上湿润比减小,砂土壤土向下湿润比灌水后可大于1。(6)同灌水量滴灌、微润管在粘土的湿润体形状、大小几乎一致;在壤土中滴灌湿润体较微润管湿润体湿润宽度窄、湿润深度深;在砂土中灌溉为饱和入渗,滴灌湿润体较小,微润管灌溉时间较长受重力影响明显,含水率变化平缓。(7)按照规范设计灌水量下,壤土湿润深度0cm至50cm,湿润宽度35cm; 壤土湿润深度范围为5cm至55cm,微润管湿润宽度30cm,滴灌湿润宽度25cm; 砂土滴灌湿润深度10cm至40cm,湿润宽度20cm,砂土微润管湿润深度10cm至50cm湿润宽度25cm。(8)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地埋灌溉应设置不同埋深、不同灌水量,

27、滴灌与微润管灌溉均是饱和入渗、滴灌更是有压入渗,灌溉水分受重力影响分布较大。有效湿润深度为40cm的粘土灌水15L,壤土灌水14.8L,砂土灌水12.5L埋深20cm,有效湿润深度50cm粘土灌水31L,壤土灌水20.7L,砂土灌水20.8L,有效湿润深度大于60cm可粘土灌水31L,壤土灌水29L砂土灌水25L,埋深20cm。少量多次灌溉能够将灌溉水含蓄在地面之下、设计湿润深度范围内,减少了地面蒸发与水分下渗,达到节水目的。(9)根据各种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提出微润管和滴灌管在广西山区砂土、壤土的适宜埋深为20cm,在粘土的适宜埋深为10cm。参考文献: 1朱友娟,郑德明,姜益娟.新疆棉田地下

28、滴灌方式下土壤水分运移变化规律研究J,节水灌溉,2007(5):17-20.2赵晔,李明思. 点源滴灌地表积水区半径运移模型分析J,节水灌溉,2014(12):23-26.3李朝阳,夏建华,王兴鹏. 低压微润灌灌水均匀性及土壤水分分布特性J,节水灌溉,2014(9):20-22.4牛文全,张俊,张琳琳,等. 埋深与压力对微润灌湿润体水分运移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3(12):17-20.5马金宝,毕建杰,白清俊,等.宽垄沟灌覆膜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初探J,节水灌溉,2007(2):10-13.6程东娟,雍芳,侯毅凯,等.注射灌土壤水分运移分布特性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2(3):19-24.7李朝阳,夏建华,王兴鹏. 低压微润灌灌水均匀性及土壤水分分布特性J,节水灌溉,2014(9):9-1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