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2.53KB ,
资源ID:1698130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9813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流行病学大题的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流行病学大题的总结.docx

1、流行病学大题的总结PS:“*”表示“来自资料”,历年考题未见 “题目后数字”表示历年出现次数,“!”答案有待确定绪论名解:Epidemiology 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制订并验证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简答:1.简述流行病学原理以 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 作为病例,以 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 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

2、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2.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用途 作为一门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流行病学有别于以个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但是,流行病学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临床医学:(1)从学科角度看,流行病学有助于提升临床医学个体诊断的综合、分析和升华,从而树立群体的观点,从宏观面上获得有关病因的线索;(2)流行病学还可以指导临床医学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为相关疾病提供依据、决策与评价;(3)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观点,改变了临床医学以往单纯的依靠经验和直觉的方法,使得疾病

3、的治疗更加科学、合理、有效。3.举例说明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用途(10分)4.*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疾病的分布名解:Incidence density: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即: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Prevalence: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

4、占的比例。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罹患率: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3分) 死亡率=死亡总数/同年平均人口*k(1000)*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原发病例”:为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不计算在续发病率内。续发病例:为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散发: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一般是对于范围

5、较大地区而言。(3分)*流行:某地区 某病发病率 明显超过 该病历年的发病率水平。相对于散发,流行出现时各病例之间呈现明显时间和空间联系。(3分)*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短期内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3分)。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研究疾病分布是描述性流行病学的主要内容。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DL)两部分。长期趋势:也称长期变异或长期

6、变动,是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临床特征、分布状态、流行强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由于某次疾病的爆发,在它的流行病学监测曲线上短时间内表现有突然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现象。*发病密度: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人时的发病或死亡频率。分子为随访期间被研究疾病的发病或死亡数;分母则不是普通的人口数,而是人时(人月或人年数)。简答:1.什么叫续发率,进行续发率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1续发率:指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占家庭或某集体成员中所有易感者总数的百分率。2计算时要注意,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分母中去除;对那些在同一家庭中来自

7、家庭外感染或短于最短潜伏期、或长于最长潜伏期者均不应计入续发病例。2.不同年龄的疾病分布的原因人群免疫力可影响疾病的年龄分布(2分)。生活条件不同,可以影响疾病的年龄分布(2分)。部分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2分)。3.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外因:男女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内因: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差异有关。 男女职业性中毒发生率不同:由于妇女较男性更少从事一些危险性大的职业有关。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也可能出现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4.简述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患病率发病率分子既往病例和新诊断的病例在观察期内新诊断的病例分

8、母:处于患病风险下的人群处于发病风险下的人群时间时点或较短的间隔通常为一相对较长的时间间隔应用反映疾病的负担情况病因研究联系:在病程不变的情况下,患病率与发病率成正比。5.*主要从下述几个方面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特点:1描述疾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2分);2描述疾病的职业分布(2分);3描述疾病的种族或民族分布(2分)。4社会阶层5婚姻状况和家庭6行为7宗教8人口流动6.*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1)使升高的因素:病程延长;未治愈者寿命延长;发病率增高;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2)使降低的因素:病程缩短;病死率高;发病率下降;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9、治愈率提高。7. *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8.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横断面分析和年龄期间队列分析两种。横断面分析:主要分析同一年代(断面)或不

10、同年代(断面)的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的不同或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一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描述性研究名解:cross-sectional study(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3:属描述性研究。是研究 特定时点或时期 和 特定范围内 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某些特征)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

11、*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普查: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总体)进行的调查(3分)。*抽样调查:按照随机化原则,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统计学上称为样本)进行调查,用这个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或代表总体的情况(患病率或某些因素的分布情况)(3分)。*系统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这种抽样方法比较方便,样本在整个人群中的分布

12、也比较均匀,但有时会出现系统的偏差(3分)。简答:1、*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相同点:二者都是描述性研究,是对某一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人群的某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不同点:现况研究是以个体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生态学研究则是以群体作为观察,分析的单位,进行描述。2、*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普查必备的条件:3有足够人力、物质、设备,用于发现病例和及时治疗。4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较高。5疾病的检验方法,操作技术不很复杂,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普查的目的:1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2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3了解健康水平。

13、4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5了解某病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优点:确定调查对象简单,是某人群的全部成员。所获数据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对疾病流行因素有一定启示。 缺点:调查对象多,期限短,漏查难免。调查人员多,技术方法熟练程度不一,质量难以控制。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不宜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点、缺点与普查相反(参照普查)。3、*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目的: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

14、供基础。特点: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故称横断面调查;只能求出患病率,不能区分新、旧病例;调查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无需对照组。4、*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哪些?如何防止?常见偏倚:选择偏倚,包括: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信息偏倚,包括: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防止措施: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随机化原则;提高抽中对象的受检率,最好一个不漏地接受调查;选用不宜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培训调查员,并进行监督复查工作。论述题:案例1: 为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及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广州市所有高校中随机抽取一所大学,以该校的2001,2

15、002,2003,2004级在校学生共9268人为调查对象,男4125人,女5143人,纳入标准:身体健康,心理正常,年龄在17-25 岁,在校学生,来自城乡的学生机会均等。排除标准:行为异常,有心理疾患,或身体不健康者。通过对艾滋病基本知识问卷的填写,以便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率的情况。案例2:某研究小组从1990年初起,对45岁以上的5000名男性进行观察,当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血压、血脂、心电图、生活习惯等有关内容的测定,然后对其随访,并逐年记录人员的变动情况,发病和死亡登记。至2000年底研究者发现,在原有高血压的人中,发生脑卒中64人,而血压正常组发生脑卒中25人,请问该项研究属于何种

16、设计。问:上述案例1和2各属于何种类型设计,各有什么优缺点上述案例1属于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案例2属于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前瞻性调查)。现况研究的优点:1.抽样调查在现况研究中较常用,其样本一般通过随机化从人群中选择调查对象,故其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2. 现况研究在收集资料完成之后,可按是否患病或是否暴露来分组比较,即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使结果具有可比性。3.现况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或采样检测等手段收集资料,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现况研究的缺点:1. 现况研究是在特定时点和特定范围进行调查,疾病与暴露因素一般同时存在,难以确定先因

17、后果的时相关系。2.一般只能获得患病率资料,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3.处在潜伏期或临床前期得病人易被误认为正常人,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究群体得患病水平。队列研究的优点有:1.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初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3.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又少,又可直接计算各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故其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关联。4.有助于

18、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5.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队列研究的缺点有: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一般难以达到。2.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同时由于时间跨度太长,研究对象容易在研究过程中改变他们的态度。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和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4.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复杂化。队列研究名解:Expo

19、sure(暴露)4: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暴露在不同研究中有不同的含义,暴露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的,但都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发病密度:历史性队列研究:Relative risk(相对危险度)3: 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是暴露组的累积发病率(或发病密度)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之比;表示暴露者易患某病的程度,即暴露情况下的发病危险是不暴露情况下发病危险的多少倍,具有病因学意义;RR为点估计值,RR的意义需根据RR 95可信限来确定。*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

20、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是以同一年代的人群组为一个出生队列(birth cohort),对不同的出生队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分析,适于分析慢性病。*

21、标准化死亡比(SMR):当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低时,不宜直接计算率,可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为标准,计算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RR):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表示暴露者易患某病的程度。*特异危险度:也称为归因危险度(AR),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简答:1. *在队列研究中,对照的设计可以采取哪些形式?1)内对照:在队列研究中,对照的设计可以是内对照(先选择一个研究人群,将其中未暴露或暴露水平较低者选出作为非暴露组,其余作为暴露组,即在选定的

22、一组对象内部形成对照组,而不是在另外的人群中去选择的一种对照形式。优点:选对照组比较省事,它可以准确无误地反映该研究对象的发病率情况)。2)外对照:可以是外对照(有时也称特设对照,研究职业人群及特殊暴露人群时,常需在这些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故名为外对照。优点:观察随访时可免受暴露组的影响,即暴露组“污染”;缺点:须另外组织一项人群工作。3)总人口对照:可认为是外对照的一种,但也可看作不设对照。因为它实际上并未与暴露组平行地设立一个对照组,而是利用整个地区的现成资料,如利用全国或某省(区)、市、县的统计资料做比较。 优点:对比资料容易得到。缺点:资料常常比较粗糙,缺乏比较的项目等。4)多重对照

23、:或叫多重比较,即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同时作对照以减少单用一种对照所带来的偏倚。2. *什么是相对危险度?它的流行病学意义是什么?答: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它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当它有统计学意义时。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关联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3. *试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1)选择偏倚:在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时,由于最初选定的研究对象有人不愿或不能参加,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时有些人的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都会导致选择偏倚。2)失访偏倚:研究过

24、程中某些选定的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脱离了研究,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由此导致了失访偏倚。3)信息偏倚:由于使用的仪器不准确,技术检验不熟练,诊断标准定义不准确或掌握不当,以及询问技术欠佳造成结果不真实等。4)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偏倚。4. *在一项比较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整个人群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数为1107,而人群预期死亡数为531。计算SMR并予以描述。 SMR1107/531208%。对糖尿病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整个人群的208%,或大约是整个人群的2倍(年龄标化后)。5. *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

25、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2)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3)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4)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5)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著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6)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论述题:1.关于某职业和心脏病的队列研究(队列研究中,从事脑力劳动为主人群17600人,心脏病而死62人,对照

26、组11000人,心脏病而死20人)要求画出表格,计算RR,AR,AR%,说明RR和AR的运用上的不同2.某研究职业与心脏病的队列研究表明,从事脑力劳动为主(静坐工作)工作组别观察17,600人年,因心脏病死亡62人,而在从事体力劳动者(对照组)观察11,000人年,因心脏病死亡20人。计算并分析下列问题:1、相对危险度;2、归因危险度;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4、结合本例说明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在应用上有何不同。Key:1.暴露组死亡率:3.52/1000人年;对照组死亡率:1.82/1000人年;2.RR=1.933.AR=1.7/1000人年4.PAR=48.3%5.RR主要从个体角度说明

27、病因学风险,AR主要从公共卫生学意义上探讨危险因素对人群的影响。3.某研究发现重度吸烟者肺癌发病率为200/10万,非吸烟者为12/10万。请你计算下列指标并解释其含义: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6分)RR=200/1216.7AR200/10万12/10万188/10万AR%=188/200=94%4.一项吸烟与肺癌死亡率关系的研究表明,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为0.57,不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为0.07,请你计算下列指标并解释其含义: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6分)相对危险度RR=0.57/0.07=8.14,RR表明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14倍。特

28、异危险度AR=0.570.070.50,AR表明吸烟者中有0.50的肺癌死亡由吸烟造成。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0.570.07 10088, 0.57表明吸烟者中发生肺癌死亡的有88归因于吸烟。5.假定吸烟引起冠心病死亡和肺癌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是4和10,人群中冠心病和肺癌的死亡专率分别为10/10万和2/10万。请问吸烟与哪种疾病联系强度大?吸烟引起那种疾病死亡造成的危害更大?请说明你判断的依据。1)关联强度:吸烟与肺癌的联系强度大 ,因为吸烟引起肺癌死亡的RR值大于引起冠心病的,RR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

29、大。 2)危害程度:用归因危险度来衡量AR=(RR-1)* 死亡专率AR心脏病 =(4-1)* 10 = 30(/10万)AR肺癌 =(10-1)* 2 = 18(/10万)通过上述比较 说明吸烟对引起心脏病比引起肺癌造成的危害更大6. *两项关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一个是在美国麻省的Framingham,另一个是在Puerto Rico进行的。两地采用方法相同,诊断标准相同,研究期间人口变动很小且几乎相等,而冠心病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研究部分结果如下:表 1960-1970年两地60-64岁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患病率(/105)(1970年)平均发病率(/105)(1960-1970年)

30、Framingham37.427.0Puerto Rico15.55.2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那种推论?A. Framingham比Puerto Rico高B. Framingham比Puerto Rico低C. Framingham与Puerto Rico同样高答:1970年Framingham比 Puerto 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 Rico的5倍。因此如果两个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 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

31、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 Rico死亡率。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无影响。病例对照研究名解:Matching(匹配或称配比)4: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Over-Matching(过度匹配)2: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odds ratio(OR)(优势比/比值比)2: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是以队列研究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全部来自研究队列,对照是队列未发病人群的随机样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