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16.29KB ,
资源ID:1699090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9909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声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声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

1、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声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初二物理 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120 cm,s280 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

2、: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m/s【答案】为零 不变 A 320 【解析】【分析】【详解】(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1,甲、乙相距为s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 因此s1增大,t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1,甲、乙相距为s2,增加压力时t变小,由于s2不变,根据知,速度变大(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所以【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此差值,则题目可解2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

3、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且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的大小_(选填“是”或“否”)变化的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应该是_,应该是_【答案】变小 否 【解析】【分析】【详解】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变小;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都是264L,不发生变化;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应该是:,应该是:3小玉所在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喉头在振动。实验

4、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动,发声时,感觉梳子在振动。实验三:敲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发声。(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_法。(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法。(3)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她继续用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记录的现象如下表:(4)小马发现小玉记录的现象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存在的问题是:_。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_。(5)小张

5、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录: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A、B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则_(选填“A”或“B”)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6)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介质;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任何东西做介质。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A两张课桌紧紧

6、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B将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小马发现这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选填“”或“”)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答案】 振动 归纳 转换 应该是钢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钢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一 B 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 EADBC【解析】(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振动,即声音由振动产生;物理学把这种由

7、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3)实验继续用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4)所以应该研究钢尺的振幅与钢尺产生的声音的关系,而不应该是拍打桌子的声音;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振幅越大,钢尺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5)完成实验记录: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振动频率高,第二次慢些,振动频率低,所以第一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A、B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B尺子齿更密,同样的速度划过时,振动频率高,所以B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

8、高。(6)小马发现这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第一次的声音由桌子直接传播,即在固体中传播,而第二实验时,声音必须经过中间的空气传播,所以其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其中猜想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正确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所以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EADBC。4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章杰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1)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_传播的。(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筒口一段距离后

9、,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闹钟声。(3)在玻璃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小闹钟,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了,说明声音_(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答案】空气 能 强 【解析】【详解】(1)1耳朵在玻璃圆筒口上方清晰地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3)2人看见闹钟,是闹钟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形成的,参照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4)3因为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后,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所以海绵板吸收声音的

10、能力强于玻璃板。5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音叉和示波器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关系。在该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敲击频率为512赫的音叉,第二次用同样的力敲击频率为256赫的音叉,结果听到第一次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_ (选填“高”或“低”)。图 (a)、(b)为该同学观察到的示波器上波形图的疏密情况,其中_图为第二次实验时的波形图选填“a”或“b”。【答案】高 (a) 【解析】【分析】根据“第一次敲击频率为512赫的音叉,第二次用同样的力敲击频率为256赫的音叉”可知,本题考查音调,根据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求解。【详解】1由于第一次敲击

11、频率为512赫的音叉,第二次用同样的力敲击频率为256赫的音叉,结果听到第一次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所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示波器波形图上相等的距离内,(a)图波形稀疏,振动频率低,(b)波形较为密集,振动频率高,第二次实验振动频率低于第一次实验,因此图为第二次实验时的波形图(a)。6探究影响音调的高低有关因素:装置事实如图(1)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入高度不同的水,来研究“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小组同学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fa(4)”“mi(3)”“ri”“do(1)”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接着小组同学用橡

12、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do(1)”“ri(2)”“mi(3)”“fa(4)”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由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步骤(1)同样的瓶子,如玻璃瓶甲,为什么向瓶口吹气发出“fa(4)”的音,而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则发出“do(1)”的音?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主要是由于_不同(2)小组同学由两次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结论:_不同,音调不同(3)接着,小组同学又用示波器来显示敲击丙、丁两瓶身时的振动波形图,如图(2)所示,其中图(a)是敲击_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图(b)是敲击_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同时,小组同学还发现由于两次敲击时的用力程度不同,从波形图上能反映出瓶身

13、发出的响度也不同,其中敲击_瓶身的响度大(均填“丙”或“丁”)评价(4)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还得出可以用此实验的规律判断生活中一些实例的发声体例如:吹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的声音,与上述_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提着水壶向热水瓶里灌开水听到的声音会发生改变,与上述_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均填“向瓶口吹气”或“用锤敲击瓶身”)【答案】振动物体 频率 丙 丁 丁 向瓶口吹气 向瓶口歇气 【解析】【详解】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子的外侧,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水的振动发声,振动物体不同;2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空气柱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用橡

14、皮锤轻轻敲击瓶子的外侧,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发声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3由图(1)可知,丙比丁中水多,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子外侧时,丙中水多,振动的频率低,由图(2)可知,(a)的频率低,则(a)是敲击丙瓶身的振动波形图;4同理可知(b)是敲击丁瓶身的振动波形图;5由图(2)可知,(b)的振幅较大,说明敲击丁瓶身的响度大;6吹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的声音,是靠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与向瓶口吹气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7提着水壶向热水瓶里灌开水时,随着水的灌入,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与向瓶口吹气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7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

15、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同学们讨论后设计出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同学们选择 5 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实验铝棒铝棒长度L/cm铝棒橫截面积S/mm2频率f/Hz171293500278293146371523530

16、4717531125105292693(交流分析)(1)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_相同时,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_(选填“高”或“低”);(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长度 低 1、2、5 横截面积相同时,铝棒的长度越长,频率越低 【解析】【分析】【详解】(1)12由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是相同的,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低。(2)34探究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时,应控制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故应选择1、2、5;由数据可知,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

17、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_(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_,并由此推理可知:_【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空气 铃声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18、分析】【详解】(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小球被多次弹起来代表声源的振动,是转换法的应用;(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因为桌子的振动幅度是很小的,不容易被直接看到,可以利用实验(1)的方法,即转换法,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来表示桌子的振动;所以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是声波经过空气传递到了左边的音叉,引起了左边音叉的振动,所以该实验能说明空

19、气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再经过科学的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点睛】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加深理解难度不大,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多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9在学习声的世界时,有几个相关的实验(1)如图 1 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在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我们把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这种物理方法称为_法(选填“转换”或“归纳”或“控制变量”法)(2)如图 2 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

20、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答案】振动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转换 响度 音调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探究声音的振动时,通过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属转换法的运用;(2)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详解】(1)图1中,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1、在实验中,我们把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这种物理方法称为转换法;(2)图2中,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10小红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同学,她在欣赏乐手演奏二胡时,发现二胡弦在振动。小红猜测二胡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利用下表中列出的不同规格的弦来检验她的猜想是否正确。(1)选用表中D、E两根弦,可以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_的关系;(2)为了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

22、的关系,她应选用表中_和_两根弦;(3)实验中,应如何判断音调的高低?_。【答案】弦的材料 A、B 琴弦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解析】【详解】(1)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实验序号是D、E的琴弦长度与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因此可以用D、E实验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知道,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材料和长度,想探究的问题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或横截面积)的关系。(3)物体振动频率决定发出声音的高低,故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琴弦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点睛】(1)表中D、E两根弦,琴弦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此可得出结论;(2)根据表中实验序号为A、B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所控制的变量,然后分析答题;(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