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71.67KB ,
资源ID:1703918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0391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德国模式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德国模式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docx

1、德国模式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毕业论文(本 科 生)浅析德国模式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论文题目(中文)_ 论文题目(外文)_ 学 生 姓 名 _ 导师姓名、职称 _ 学生所属学院 _ 专 业 _ 年 级 _ 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_ 日 期: _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

2、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本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可以公开不宜公开,已在学位办公室办理保密申请,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选项内选择其中一项打“”)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_ 日 期: 日 期:_ 浅析德国模式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中文摘要中国目前

3、正处在经济改革的攻坚阶段,需进一步研究市场经济的特点,甄别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的不同之处,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能够有效地平衡效率与公平。本文深入考察分析德国市场经 的成功经验,以为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关键词社会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经济体制改革一、德国模式概述(一)社会市场经济简述社会市场经济即“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指特定模式下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机制的存在方式及运作过程的综合体现所表现的各种规则、制度和运作模式的总和。现代主要西欧的德国、法国的北欧的瑞典为代表。社会市场经济的特点即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和经济增长与和社会福

4、利并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市场经济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主流,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也开始尝试接受探索由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市场经济流行与世界范围,但各地区各国之间的市场经济还是有其特殊性,当下学术界将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模式(“东欧模式”);(2)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东亚模式”);(2)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欧美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一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在国际经济领域取得重大突出成就、拥有显赫的竞争优势,其发展模式必然引来世界其他各国的关注和学习,在以上四种模式中,二战后典型的

5、“社会市场经济”即“东欧模式”国家德国,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东亚模式”国家日本,这两国作为战败国在短时间内的国民生产迅速恢复和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其在世界经济领域的显著成就使世界各国为之侧目并纷纷研究和效仿,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效仿日本模式取得成功和经济繁荣,欧洲许多国家纷纷学习德国模式也成功进入经济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采取“新经济”政策不但摆脱了经济大萧条的困境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即“欧美模式”进入人们视野,成为新的世界经济舞台主角。(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分析1、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简析“在这种模式下, “国家对资本的积

6、累的直接干预程度可能比较小, 但政治体制严格地确立了一整套劳工权利和福利措施, 使得有组织的劳工拥有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市场和直接参与劳资谈判的能力” 英国著名学者戴维柯茨的话一语中的地点出了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德国模式其实质是私有制下的宏观控制的市场经济,反对对经济的过干预,同时又主张适当的政府引导,正好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日本相对,其深意即为尽量减少因政府参与而造成的自由竞争减少所带来的效率低下,但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其本性还是还是效率第一、公平第二,所以政府参与非常有限,不过相比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代表美国,德国的政府参与还是较多,国家占积累的国民财富比重国有

7、在国民经济运转中的比重国企在工业部门中比重美国20%5%1%德国18%10%3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相比于德国,美国对经济的参与非常有限。2、德国模式的主要内容德国模式的主要内容也即其主要特点,一是竞争机制,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其特别的银行制度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如德国合作银行法、抵押银行法、公众金融机构的抵押契据及相关债券法、投资公司法、证券保管和收购法、证券交易法等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证自由竞争,其坚守自由竞争的效率第一思想正反映了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二社会公平,德国在维护社会公平上市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其特点可以体现为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和共同参与决策,这两点在

8、德国典型的公会制度中充分地得以体现,如其著名的企业委员法和集体谈判制度。但并不是说德国信奉集体主义,只是在与资方协调时工人作为整体参与显然更具优势。正如德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市场经济之父” 路德维希艾哈德所说,“社会市场经济建立在自由和秩序原则的基础上, 它们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 自由不可能感动那些没有稳定秩序的地方, 在那里, 自由有堕入混乱的危险; 而秩序也不可能存在于那些没有自由的地方, 在那里, 秩序很容易导致残暴的强制。”他讲社会市场经济归结为“自由和秩序”,即之前所述的竞争机制和社会公平。3、德国模式的经济构架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微管构架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经济参

9、与主体,其主体主要有两部分构成(1)企业,德国因其历史原因,市场中的企业构成较为复杂,一是原先西德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下的、依私法经营的企业和国企,二是原先东德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下的、依公法经营的企业和国企,这二者建立时的经济基础不同,所以其管理方式也不同。但德国一直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按现代企业组织的法律形式,德国所采用大陆法系可以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这三种企业组织形式目前为德国市场经济的主要微观参与者。(2)政府,同我国相比德国政府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但也不完全是美国式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会通过财税和立法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另外政府也会通过出

10、资方式进行一些公用事业的建设、意图适时的刺激或安抚经济,此外,德国作为世界范围内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其庞大的财政预算内也在迫使政府加深其对经济的参与程度,德国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主要采用国家参股的形式,在欧洲以德国为典型的管理国有资产形式,尤其是在工业部门,在德国的加工工业中几乎没有纯粹的国企,而是都采用了国家参股的方式,这也正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趋势,国家参股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介于私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具有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特点,因此,他的运行和管理业有其特殊性。二、管理机制,首先是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市场,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持市场秩序,其次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通过制定指标和财税政策来

11、优化市场配置、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政府出资兴建大型公用事业刺激经济,此处不得不提,德国的联邦银行及的等同于我国的中央银行,拥有高度的独立性,不受政府管制,所以政府通过税率调整经济的能力有限,再次是由政府出资建设大型特殊事业,如国防、自然垄断和社会保障等。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第一, 对原东德地区实行经济转轨, 转轨的主要内容是国有企业私有化, 改革银行体系、物价制度、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第二, 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扶持与开发。政府采取的手段包括: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使企业能够有序竞争; 维护价格稳定和制定公平的税赋政策; 投资建设有效的基础设施; 营造良好的社会

12、保障体系; 投巨资对地区经济结构进行改造; 充分利用财政收入再分配, 使地区间经济的发展逐年趋于平衡, 社会得到安定。4、工会制度和银行制度一、德国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在相当一部分程度上来自于其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其对劳资关系的妥善处理,德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学界也一直在推动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其改革所遵从的思想可以总结如下:(1)社会市场经济信奉“自由加平等”的原则即竞争制度与社会公平相结合,因此政府不代表任何一方利益,代表的是一般利益,因而,政府不能维护任何形式的特权;(2)社会市场经济所制成的福利制度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持,应构建符合竞争和绩效需求的经济秩序,通过自由竞争、抵制垄断来贯彻竞争原则

13、;(3)国家为社会公平而采取的干预经济的政策应当兼容市场,即信奉竞争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可以有效发挥调节作用,即公平服从效率;(4)坚持执行联邦银行的独立性原则,以保持稳定的价格为货币政策目标;(5)保护产权,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以保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6)以分权决策形式限制个人权利,保证国家权力的合理使用,政府有义务为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提供基本保障德国工会组织形式图:二、联邦银行又是一个具有公共法人资格的联邦直接法人, 独立于联邦政府, 在行使职权时不受联邦政府指令的影响, 但它要支持政府的总体经济政策。当政府和银行在政策上发生分歧时可以协调, 但联邦银行按理事会决议行事, 联邦政

14、府对这种决定只有暂时推迟实施的权力。德国银行制度发展成熟、严密且高效,银行网点遍布各个街区,平均每个街区就有两家银行,其经营特点主要有:(1)德国联邦银行独立于政府机构,只遵循稳定币值第一的方针,所以德国才得以保持低通胀,这是基于历史的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后,因赔款问题德国政府大量印制纸币,导致恶性通胀,于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颁布了联邦银行法,赋予联邦银行特殊地位及其稳定币值的首要责任;(2)德国银行业构成灵活,公营、私营和合作银行并存,相互竞争;(3)完备的法律制度为银行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德国种类繁多的银行法为金融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对银行经营的各方面都有相应细则。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

15、现阶段经济体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起,我国建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二十年之久,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经济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所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渐开始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已逐步转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构架:(1)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特殊性的企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义,企业制度必须既体现社会主义又需体现市场经济,所以,现阶段我国企业组织形式一方面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即采用国有、集体、私营和个人的社会主义特色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包括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的现代企业制度;(2)

16、的市场体系,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统一的、竞争的、开放的和有序的市场体系,包括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产权市场、信息和技术市场等市场经济所需的经济运行环境;(3)宏观调控体系与微观调控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的计划经济虽然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其计划调控的方法还是应重视,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微观规制,通过完善的体系有市场自发调节;(4)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不仅仅是优化资源配置 的方法还是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手段;(5)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经济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仅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市场经济淘汰机制的风险预防,而

17、且也是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顺利进行再生产的前提(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性质首先,任何的经济体改革都有制度创新的性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必然变得不适应,所以,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需要新的制度诞生;其次,改革具有非帕累托性,我国的改革早已过了放权让利的阶段,已经到了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就无法进行下去的程度,因此,改革必然伴随着部分人利益的损失,但可以通过改革后得到的集体的收益作为补偿,又或者,那部分受损失者的利益也许本就不该属于他们;再次,改革具有公共选择性,这是显而易见的,改革牵扯扯到所有阶层、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没有人会袖手旁观,利益关联者都会想尽办法

18、参与改革;最后,改革具有社会系统工程的性质,社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作为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经济体制改革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其变化必然会带来其他制度的更新,即“牵一发而动全身”2、改革方式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存在,所以我国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革,其特色特征主要有:一、制度外改革,即为了避免之前的利益既得者的反对与破坏,在原先经济基础上寻找真空地带进行改革,对传统的经济领域予以限制,对新兴的经济领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增量改革,主要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修正措施,通过对国企和农民等生产的增量部分实行市场经济,借此来提高经营者自主性、积极性;三、双轨制改革,主要在价格改革中体现,

19、通过对部分重要、居民必需品实行计划定价,其余实行市场定价,来实现有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的单轨制过渡。三、德国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一)宏观的改革“没有国家, 就没有市场, 市场经济需要规则, 需要强有力的机构, 需要稳定, 需要组织。削弱政府的作用, 必然导致市场经济的混乱, 造成经济下滑。”法国前总理若斯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宏观层面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即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桎梏:1、政治领域在我国经济运行中,政府有三重身份:政府不仅是运动员,还是裁判员,他可以撤换运动员,不仅如此,他还兼比赛规则的修改者。因此,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加快,宪政、民主、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上层建筑保证。我国应该以

20、建立民主、宪政和法治三位一体的现代政治体制为目标,通过法治建设在各种权利主体之间正确地配置权力,规范政府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民主,强化民众对政府的控制与监督,才可以稳步地实现宪政、民主和法治的目标。2、经济领域一是实现尚未完成的产权制度改革明细的产权是市场经济高效、良好运行的前提保证,只有产权明晰才会提高经营者积极性,使市场有效地配置各个要素在各部门、领域之间的高效合理流动;二是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完成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制对国有企业改革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国企的低效和寻租泛滥已经令国企改革成为弦上之箭,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国家参股形式进行改革,通过MBO管

21、理层收购等具体方式解决“所有权缺位”问题,使企业经营者成为所有者,避免了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委托成本”;三是加强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反垄断执法和资本市场的合规性监管当前,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被称为“政策市”、“寻租市”的痼疾并未得到根除,各类“内部人”利用信息优势和内幕交易及操纵市场等犯罪活动损害民间投资人的利益、大发横财的情况也所在多有。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反垄断和对市场机制的保护等具体措施,加强市场竞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四是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因为我国所面临的“城乡二元制”和人口基数大的特殊国情,社会保证体制迟迟难以建立,但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配套体制,如果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市

22、场经济将难以发挥其作用,会出现内需不足,储蓄率过高等不利于社会再生产的状况。 (二)微观主体改革厉以宁先生曾对我国市场经济有过这样的论述“中国经济是非均衡的经济。我作出了两类经济非均衡的区分:第一类非均衡是指,市场不完善,价格不灵活,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都是存在的,供给约束或需求约束也都存在,但是参加市场活动的微观经济单位却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它们有选择投资机会和经营方式的自主权,他们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基于此,就应该改革价格,完善市场。第二类非均衡是指,市场不完善,价格不灵活,同时参加市场活动的微观经济单位并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这样的微观经济单位尚未

23、摆脱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简单地说,第二类非均衡就是市场不完善加上缺乏市场主体。 因此,中国经济改革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重新构造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基础,然后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并使之走向完善,而要构建市场主体就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厉以宁先生的论述其实可以简单总结为企业行为理性化问题,我们所要发展的市场经济与德国模式的市场经济在以市场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这方面都是相同的,市场机制得以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这样三个有机相关的基本前提: 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化行为、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的公平竞争法律规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也就必须具备上述三个基本前提。当前, 关

24、于市场体系与法律规则两个方面, 参照国际惯例逐步接轨是不成问题的, 中央的政策也早已明确。问题的焦点在于第一个条件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化行为主要是企业理性化行为如何实现。市场经济有效调节要素的前提之一就有市场主体理性原则,即厂商始终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始终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只有如此,才可以达到供求平衡,使社会总福利最大,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但我国现状是在相当一部分的国企,出现巨大的委托成本,即企业管理层脱离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转而以各种方式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牺牲企业长远利益。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国家参股模式,使企业理性化,提高市场竞争。(四)德国与中国政治思想比较德

25、国模式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二字, 想说明不同于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要以政府的干预为补充和以社会保障为特征来发展市场经济, 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 即要通过一定措施来缓解市场经济所造成的收入与权力分配的不均, 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在字面上仅仅差在主义二字上,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与德国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上的不同认识,德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我国是建立在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并存上形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德国的经济思想深处是信奉“效率第一公平第二”,但我国则是“兼顾公平与效率;其次,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美国较德国更偏向于功利主义,德国较偏向于

26、自由主义,而在我国与德国之间比较,则是德国更偏向于功利主义,我国较偏向于自由主义。(此处的自由主义是政治哲学范畴的自由主义,即社会公共政策的目标是提高社会最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更注重社会公平;此处的功利主义指公共政策目标是使社会总福利最大化,即更加注重效率。)参考文献邱晨鹤,国集体谈判制度对我国工资集体协商的启示与借鉴,工会理论研究2013(5)沈越,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来源新探,经济学动态1998(4)朱玲,德国劳资关系观察连载之二,中国工人2011(2)朱玲,促进就业:德国劳动力市场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8刘建珍,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研究与借鉴,经济研究郑桥,林燕玲,德国五金工会-劳资谈判与罢工连载之四,中国工人2011(4)厉以宁,畅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发展之路,南风窗,2008马丽华,浅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及启示,长白学刊2008(1)吴敬琏,市场化改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国经济时报,2008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